作者/Waki 瓦基
编辑/胡恬
校订/兰雅婷
导语/孙宇凡
做学术研究,最头疼的问题就是要阅读大量文献。我自己也是,每天要泡在文献的海洋里。于是,“到底什么时候能读得更快一点?”这是我总在问自己的问题。毕竟,读得慢、读得少,肯定论文写不好、更发不出来!
速读,确实有方法!最近看到这篇文章,介绍《雪球速读法》一书,发现其中介绍的速读公式、速读图示,原来是我在无意识中形成的一些习惯。而且,我还可以按照这本书分享的策略进行再提升,确实很好用!我也准备按这种方法来攻克更多的学术文献!所以,我也分享给你,一起来速读文献吧!
01.
为什么我想学速读?
我真正开始爱上阅读,是读完《枪炮、病菌与钢铁》和《人类大历史》的时候。当时,我几乎是逐字逐句读,可是当下非常享受,完全沉浸在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里,拓展了自己的认知。
后来,我开始接触更多的商管书、理财书、人物传记,在同一个领域读多了,才渐渐有一种读得越来越快的感觉。接着,我想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阅读效率,开始到处参考别人如何读得更快的诀窍。
偶然之间,我看到冏星人YouTube说书频道的介绍,她给予《雪球速读法》这本书许多的好评。我感觉书中提到的方法,对我而言很新鲜也有所启发,因此马上购买了这本书来看。
02.
什么是“雪球速读法”?
《雪球速读法》的作者是日本作家宇都出雅巳,她曾任职外资银行,也曾训练出许多王牌业务员,并于顾问师养成机构担任讲师,擅长的领域包含“速读”和“记忆法”,写过许多关于阅读和记忆方面的书籍。
这本书名我认为取得非常好,“雪球效应”指的是只要让雪球朝斜坡滚下去,越滚就沾黏越多的雪上来,越滚越大颗、越滚越快。巴菲特也很喜欢用这个譬喻,来形容资产成长的复利效应。换个角度想,这本书也可以称为“复利读书法”。
作者质疑传统的速读方式,过度强调动眼、快速扫描、等“技巧”,但都忽略了真正本质上的意义。阅读并不是单纯的”下载”资讯到脑袋里,阅读也是一种“激发”脑中思绪的行为。你以为自己是在“读书”,其实,是书在“读”你。
作者也强调,雪球速读法其实就是一种用“高速大量循环技巧”来“建立杂学资料库”的方法。
*图源:Unsplash
03.
什么是“高速大量循环”和“杂学资料库”?
所谓的“高速大量循环”,背后的精神是“读得快,更容易理解内容”和“第二次读的时候,会比第一次读得更快”。
作者以许多案例说明,读得慢,不如读得快、读得多次。反复且快速地来回阅读,被证明是更能掌握整本书精华的方法。
对于速读能力的定义,作者则给出这个简单的公式:“速读能力=速读技巧x杂学资料库(知识、资讯、经验)”。坊间的速读培养,大部分着重在“技巧”的提升,然而,更重要的地方往往被忽视,那就是资料的建立和累积。
作者在书本的前半段,精简地带过视野技巧和浏览技巧,转而指出更关键的速读步骤:快速读过之后,可以累积一些资料库。累积一些资料库后,使阅读速度提升。阅读速度提升后,累积资料库的效率也跟着提升。
因此,真正的速读其实是累积脑中“杂学资料库”的过程。起初缓慢、辛苦、没效率。渐渐地,当资料库累积到一定的量,开始出现雪球效应,才会让整体的阅读速度越来越快。
前几本书你还不会感觉到越读越快,但是当你累积到一定的数量(至少三本以上),你会开始发现不同书本里“相同”的资讯,然后快速浏览过去。接着,你才开始有余裕关注那些“不同”的资讯,思考为什么不同作者会说出不同的观点,达到激发自己思考的效果。
04.
一张图学会30分钟读完一本书!
作者定义读完一本书的意思是:“要能够阐述内容大纲,才能算是读完一本书。”
因此,要如何在30分钟内读完一本书?你只要掌握正确的方式,在读完书之后用自己的话阐述这本书的大纲和精华,就算得上读完一本书了。
以下,我将作者提供的整套速读方法,浓缩成一张流程图,搭配每个环节花费的时间、进行的次数、以及该掌握的重点。
第一,花一分钟阅读封面和封底。
这个时候你要掌握的是作者想在这本书表达的“情境”,在封面和封底通常会有许多引人注目的案例,许多作者也喜欢在封底放上许多的问句。趁此时对作者提出一些问题,或者对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再往下阅读。
第二,花三分钟阅读目录。
一本书的目录通常代表作者的思考脉络,读懂这个地方,你就能十之八九掌握整本书的脉络架构和思考逻辑。在这个阶段,你要来回阅读十次,具体了解,为什么作者要用这样的顺序去写这本书。这个阶段,你等于掌握了书本的骨架。
第三,花六分钟阅读前言和后记。
想要清楚了解作者写这本书的写作目的,熟读前言是最快的方式,接着搭配后记,你就能掌握整本书大致的核心论点。经过这三个步骤,不只是熟悉的领域有用,面对自己不熟的领域,甚至是艰涩的书,也有能力能说明这本书想表达的内容了。
第四,花五分钟阅读所有标题。
通常作者会把重要的段落,用大标题和小标题的方式表示。你可以快速翻过每一页,就像读报纸一样,阅读所有的大小标题。你要在标题里寻找前面三个步骤曾出现过的关键字,逐渐扩大对这些关键字的理解。
第五,花十五分钟阅读内文和细节。
读内文的时候,不要停顿,你要先同意作者说的内容,用一种原来如此的方式去倾听作者想说什么。并且,当你走过了上面的四个步骤,再开始看书的内容,就会有一种填空的效果,就像是把骨架里缺少的肉逐渐填满。
第六,速读完一本书,然后呢?
走完这五个步骤,你已经掌握了一本书的整体脉络,并且累积了足够的资料库资讯,试着回想整本书的内容,用自己的话阐述一次整本书的大纲。如果这个时候,你已经能够阐述内容大纲,你已经算是读完这本书。
不过,我认为即使在30分钟内读完一本书,还不能就此满足。虽然你已经速读完一本书,但接下来阅读自己的内心,是更有意思的课题。回头继续翻阅,找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去思考、去找答案。带着这本书的资料库,继续与自己的内心对话。
*图源:Unsplash
05.
我的感想:学速读,要慢慢来
许多人可能都听过、或读过《刻意练习》书中的一则故事,来自匈牙利的拉斯加.波尔加,运用刻意练习的方式栽培自己的三个女儿,成功让她们全部成为西洋棋冠军,堪称当时匈牙利的“国宝”。
你或许会问,这个故事跟“速读”有什么关系?
先别着急,有趣的在后头。另一本书《跨能致胜》从不同角度切入这个故事,书中提到2007年国家地理频道找来大姊苏珊·波尔加做了一个测验,解密超凡本领背后的科学。
节目安排她坐在街道旁边,一辆装有大型看板的白色小卡车沿着街道驶来,看板上是28枚棋子的棋面图,出自某个棋战。小卡车经过苏珊面前,然后就转弯开进巷子。苏珊只看到棋面短短几秒钟,接下来竟然在棋盘上一子不漏地排出一模一样的棋局。
其实类似的实验也在1940年做过,心理学家让不同程度的棋手短暂观看棋面,然后请他们在空棋盘上照着排出来。一位特级大师只需要看棋面三秒钟,就能排出来。另一位大师大概只有一半的机率,市级冠军和普通选手则始终无法排出完全正确的棋面。
苏珊通过第一个测验后,小卡车回转露出另一面,这次上头的棋子为随机乱摆。虽然这次棋子较少,但苏珊看了却完全排不出来。
这呼应了心理学上“分组”的概念,能够过目不忘并不是因为记忆力特别好,而是能把熟悉的实战棋局分组,从经验立刻掌握盘势。
对于苏珊来说,第一次测验的棋面不是28枚棋子,而是5个具有意义的棋组,反映这个棋盘的盘势。
*图源:Unsplash
让我们回到速读这件事,如果上面的故事还没让你完全理解,我们再做一个测验。现在给你十秒钟,看你能记得以下这段话中几个字?
因为组别三十个模式
有意义容易文字的组别去记
真正的句子熟悉能你很多在。
再来试试以下这段话:
由三十个字组成的有意义句子
容易记得很多,原因在于
你能把熟悉的模式加以分组。
这两句话的字数差不多,但是你根据从小到大学过的语法,应该立刻能读懂第二段话。反而是第一段话,没有条理的随意的排列组合,可能会让你读完之后仍感到非常茫然。
对于那些我们“还没有累积足够资料库”和“还不熟悉的领域”的书籍,若强迫自己速读,就像是强迫自己不停地看第一段话,不但看不懂,也“速”不起来。
因此,如果你想培养对某个新的领域书籍的速读技能,例如财经和投资方面的书籍,可以这么做:起步先缓慢输入,对基础知识不贪快,有耐心地建立资料库,自然地让雪球滚起来,慢慢来比较快。
*图源:Unsplash
采编来源:readingoutpost.com
往期相关推送
书单 | 纽约大学教授:马克思主义怎么做经验研究?45本前沿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