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的牌坊出现外国人,给中国人送钱

文摘   旅游   2024-09-09 20:00   广东  


许凤牌坊(图/无畏)

漳州岳口街的这两座牌坊保存得相当好(参见:潮州隔壁市的菜市场也有牌坊街,300年历史,没有石墩)。经历300年的风风雨雨,有的构件已经开裂,但无伤大雅。花板上的雕刻仍然十分清晰,人物栩栩如生。

这些细节让人尤其感动,毕竟家乡潮州的牌坊街虽然更加出名,但牌坊基本上都是重建的,看不到什么细节了。

反而在潮州名气小的漳州,我不断看到明清时代的牌坊,以及各种有意思的细节(参见:在福建小城,看到了潮州没有的真正牌坊街)。

除了风花雪雨,展示达官贵人的风光生活外,牌坊上深圳还出现了“外国人”!


开裂的构件(图/无畏)

在蓝理的牌坊上,一位头戴高筒圆形礼帽的外国人,右手扶腰,左手托起个大元宝,对面是一个像仙翁一样的老者,看似面对钱财不为所动。

另外一个花板上,两个人都是外国人,一个显得略胖,侧身双手捧着元宝,另外一人手上也端着一个元宝,看起来有点高兴。


外国人花板(图/无畏)


外国人花板(图/无畏)

许凤的牌坊上,也有两个头戴高帽的外国人,左侧外国人双手执于胸前,右侧外国人手托元宝,看来是要把元宝献给对方。

另一块花板上,一位洋大人侧身开半马步,左手叉腰,右手高高举起一个像铃鼓一样的东西。而另外一位的左手上握着一个圆筒状的物体,


外国人花板(图/无畏)


外国人花板(图/无畏)

明清之际,正是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在离开岳口街只有20多公里的的漳州月港,正是当时与外国人贸易的重要港口。

今天见不到外国人的身影,但那时候走在漳州府的街上,随时可见头戴高筒帽的外国人。同时,月港的贸易不仅使漳州的海商在明代后期主导了中国商品的输出和白银的输入,也推动闽南人的海外移民,构建庞大的海外华商网络,从日本延伸到东南亚(庄国土, 2001)

这些做贸易的人最重视的当然是白银做的“元宝”。可是,金钱偏偏是儒家思想所鄙夷的。士、农、工、商,“商”是排在最后的。看石板上的外国人面貌,似乎都不像什么好人。

天朝更像是那位端坐着的长须老者,等待“万国来朝”。虽然貌似看不起这些蛮夷,但心里想必难以抗拒这些“元宝”的诱惑。毕竟,外国人是能带来财富,要不然怎么会反复出现在这些牌坊上?

老者没想到今天,现代人不再扭扭捏捏、故作姿态了,这些“元宝”已经差不多成为当代人的信仰了(参见:“钱”是你的信仰吗?)。


菜市场里的牌坊(图/无畏)

参考资料:
庄国土.(2001).论17—19世纪闽南海商主导海外华商网络的原因.东南学术(03),64-73.
添加无畏个人微信
探讨语言、历史与旅行

更 多 语 言 和 旅 行 的 文 章
 点 击 专 辑  阅 读

签证攻略 | 浪漫土耳其 | 游牧中亚 
游走东南亚 | 中东行迹 |南亚 
语言学习| 美洲放浪 |俄罗斯与高加索
全世界看日本 | 大韩民国 | 中国小众旅行 


无畏的旅行
一个普通人,在旅行路上学习语言和历史的故事。从人大社会学系毕业,我没有开始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却到了尼泊尔教中文、在寺院学巴利文。我发现了学习语言最好的方法,一发不可收拾,已旅居五十国,学遍每个国家的语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