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这个地方很像印度,还是个墓地

文摘   旅游   2024-10-08 20:00   广西  

印度风的建筑

沙河顶地铁站出来,周围熙熙攘攘,楼房密布。但是,在民国时期,这一带到处都是墓园。如今,新一军的墓园(参见:中国人去外国抗日的纪念塔,曾被改成公厕)被分割得支离破碎,仅剩下残留的遗址。十九路军的墓园(参见:广州有座巴黎凯旋门,纪念去上海抗日的广东人)倒是得到很好的维护,颇有气势。
除此之外,沙河顶地铁站B出口一出来,还能看到另一个很有特色的墓园。整个墓园和广州其他民国时期建筑一样,被涂上了明亮的黄色。据说,这是民国时期广州的“市色”。

大门(图/无畏)

墓园的大门上写着“朱执信先生墓道”。走进墓园,看到左边有一个小山坡。拾级而上就能见到墓园的主体部分。
左右两个六角亭,中间则是一个四柱圆顶的墓亭。这些建筑风格与其说是欧式,看起来更像是英国殖民印度时代的印度撒拉逊复兴建筑,甚至有种印度神庙的风味。
拾阶而上(图/无畏)


亭子(图/无畏)


亭子顶部(图/无畏)

无论建筑样式如何,最重要的是这里葬的人是谁。墓亭中一块墓碑,上面写的“朱执信先生墓”,是孙中山写下的。墓碑看起来很新,建国后可能被破坏过,后来才重新修复。
在墓亭后方,还有一个高耸的墓表,上方是一个直挺的立柱,下方基座四面则镶嵌着四块石碑。这是汪精卫写的墓表,记录了朱执信短暂的一生。
墓碑亭(图/无畏)


墓碑(图/无畏)

孙中山的左膀右臂
广东人朱执信出生在清末的广州,比名气更大的另一个广东人汪精卫小两岁。而且,汪精卫还是朱执信的堂舅。
1904年,朱执信和汪精卫一同参加了官费留日考试,结果都被录取,入读日本法政大学。


朱执信

在东京,他们认识了仰慕已久、同时也是广东人的孙中山。随后,他们加入了同盟会,走上了在中国创造一个新世界的道路。
朱执信能文能武。他能执笔写文章与立宪派论战,也是新军起义、黄花岗起义、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军事行动的主要参与者。
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建立大元帅府之后,朱执信成为他的左膀右臂。可惜,朱执信的人生在一场意外中戛然而止。
1920年,朱执信在虎门调节军队冲突的时候,不幸中枪身亡,年仅35岁

墓表(图/无畏)
蒋介石在1925年的《祭总理文》中也提到,“执信踵亡,吾师并以执信之责任归诸中正”。因为朱执信的离世,比朱执信小两岁的蒋介石站到了孙中山的身旁。
如果朱执信没死,他的故事会更加精彩,他可能会成为比蒋介石和汪精卫更重要的历史人物

墓表立柱(图/无畏)

是墓地,更是公园
为了纪念这位重要的革命者,一座专门的墓园被开辟出来了。从墓园的规模和建筑风格来看,足见朱执信的重要性。
朱执信去世后的第二年,以他命名的执信中学成立。1936年,因为朱执信的墓中发现白蚁,遗骸遂被移葬到执信中学校内。如今,我们在沙河顶看到的只是一个衣冠冢。
在传统的中国,墓地是令人生畏的地方,这种思想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消散。在祠堂敬拜祖先的同时,埋葬先人遗骸的地方却被认为是晦气。恐怕到如今,也没几个人想住在墓地附近吧。


亭子(图/无畏)

在一百年前,丧葬的改革已经开始(吴飞, 2014)。朱执信的墓园,与其说是他的葬身之处,倒不如说更像一个小公园。
如今墓园敞开大门,步履匆匆的人们也许可以到亭子里坐一坐,抬头看看墓表上的文字,和这位朱执信先生交个朋友。


亭子(图/无畏)

参考资料:
吴飞.(2014).慎终追远:现代中国的一个童话.读书(04),121-129.
添加无畏个人微信
探讨语言、历史与旅行

更 多 语 言 和 旅 行 的 文 章
 点 击 专 辑  阅 读

签证攻略 | 浪漫土耳其 | 游牧中亚 
游走东南亚 | 中东行迹 |南亚 
语言学习| 美洲放浪 |俄罗斯与高加索
全世界看日本 | 大韩民国 | 中国小众旅行 


无畏的旅行
一个普通人,在旅行路上学习语言和历史的故事。从人大社会学系毕业,我没有开始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却到了尼泊尔教中文、在寺院学巴利文。我发现了学习语言最好的方法,一发不可收拾,已旅居五十国,学遍每个国家的语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