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去外国抗日的纪念塔,曾被改成公厕

文摘   旅游   2024-09-29 20:00   广西  
服装市场旁的墓门
广州天河区的沙河一带,和西边的三元里一样(参见:这里是广州还是非洲?),也被服装市场占据,汇集了想着做生意发财的人们。间或还能看到外国人,尤其是非洲人。不过相比三元里,这里外国人出现的频率要少很多。
在市场旁边有一座大门,门前告示写着“部队营地”,门牌号上写着“濂泉路28”。这座大门被搭上了脚手架,维修工程正在进行。

走近一看,发现“濂泉路28”旁边还有一个刻着一竖行字:陆军新编第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
这原来是个墓地!但环顾四周的繁忙景象,见不到一点儿墓地模样。


公墓(图/无畏)

中国人到印度和缅甸抗日

新一军是什么?在我们的历史教课上,很少提及这个军队。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上,这却是一支相当出名的军队。
这是一支抗击日本人的中国军队,而且战场是在国外——印度和缅甸。
日本人并不像抗日神剧中那么傻。横扫中国大陆之后,帝国的军队越过海洋,向南进军东南亚(参见:日军在马来西亚称自己是解放者,而不是侵略者),甚至打到了澳大利亚,与大英帝国直接交锋。
另一方面,日军又向东进攻英国的另一块殖民地缅甸,打算直插英帝国在亚洲的心脏加尔各答。


中国远征军在缅甸芒友举行会师典礼

此时,英国和中国已经是同盟国阵线中的盟友,帮助英国抗击日军十分重要。
经常被认为是“消极抗日”的国民党政府此时组织了中国远征军,到缅甸与英国人并肩作战。孙立人领导的新编第三十八师战功显赫,在仁安羌击败日军,解救出被围困的英军。
不过强大的日军还是击退了在缅甸的英军,中国远征军陷入敌军的包围中。远征军的大部队向北撤回云南,只有孙立人的新编第三十八师以及新编第二十二师向西进入印度。
1943年,两个师在印度兰伽汇合,组成了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一军,简称“新一军”。

在印度兰

新一军和英国人一起,从印度向缅甸的日军发起反攻。新一军伤亡惨重,但还是一路打回了中国,并且坚持到了日本宣布投降的那一天。1945年9月,新一军进入广州,接受日军第二十三军投降。

印缅阵亡(图/无畏)

建立公墓
抗洪胜利后,孙立人决定建立一个公墓,安葬从缅甸战场上运来的1.7万新一军将士的遗骸(麦婉华, 2015)。他选择白云山脚下建立公墓,旁边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公墓、十九路军淞沪抗日将士陵园,正好与英灵们作伴。
这个公墓的建立不是国家行为,而是新一军幸存的将士通过集体捐资,向广州市购买土地建造的。同时,还让数万日军战俘参与建造,要战俘们“以流汗换流血”。这种对待日本战俘的办法,在二战后并不罕见(参见:东北日军成苏联俘虏后,被流放到乌兹别克斯坦,客死他乡)。
两年后,公墓竣工。如今我眼前看到的这个大门,就是公墓入口处的大牌坊。这本来是一座凯旋门式的宏伟建筑,由两座门楼和一座牌坊组成。如今,只剩下了东立柱,以及上面刻着的公墓名字。
1949年后,墓园成为军事禁区。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个墓遭到了严重破坏,毕竟这个军队是国民党的军队,而且还在国外活动,要扣上反革命的罪名实在太容易了。
狂热的人们亲手摧毁了抗日将士们的安息之地。在当时,抗不抗日不要紧,信不信毛主席才是关键。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图/无畏)

菜市场里的纪功亭
中国经济开始发展之后,这附近又建起了高楼大厦,公墓的残址完全被遮盖住了。
从濂泉路28号向北走,就是广园综合市场,走入这个菜市场内,肉菜味道扑鼻,是市井的味道。市场里还一座八角亭子,也属于公墓的一部分,被称为“纪功亭”。这个亭子,被围在菜市场中,显得格格不入。

菜市场入口(图/无畏)

市场里的纪功亭(图/无畏)

前段时间我在漳州的菜市场见到了清代的牌坊,但却让人感到和谐(参见:潮州隔壁市的菜市场也有牌坊街,300年历史,没有石墩)。
这座纪功亭中原有的牌匾和墓记也早就消失了。正中央是2016年立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碑,告诉人们这里属于那群在异国阵亡的英灵。

祭拜(图/无畏)


市场里的纪功亭(图/无畏)

碑上面摆了几包烟,后面还有人留了一束花,前面一个铁罐里插着燃尽的香和蜡烛。不过,旁边的两个花盆上,用红底白字写着“祭拜禁止香火”。
亭子上面挂了两块牌匾,一块写着“浩气长存”、”一块写着“勋留炎徼”。“勋留炎徼”原为蒋介石的题字,但既然是他的真迹,1949年后肯定要毁掉了。
现代修缮纪功亭的时候,才想起要恢复这几个字,以配合纪念英灵的气氛。


勋留炎徼(图/无畏)

浩气长存(图/无畏)

被建公厕的纪念塔
菜市场的北边,是一条大马路,上面还有一条高架桥,车流马龙。在路对面,又是另外一个军事禁区。这里面藏着公墓的核心建筑——四柱纪念塔。

隐藏在这后面(图/无畏)

我只是一个平民百姓,怎进得了军事重地?只是知道,这个纪念塔就紧挨着前面的一座酒店。
从历史照片上看,这座纪念塔十分特别,不是当时流行的方尖碑造型(参见:广州出现古埃及建筑,纪念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人),而是由四个高大的方形石柱组成。


历史上的四柱纪念塔

孙立人将军在纪念塔前留下了照片。他站在纪念塔前,神情镇定,身后立着一只巨大的展翅雄鹰。如今,纪念塔的这只雄鹰也消失了。


孙立人在纪念塔前

纪念塔实在太坚实了。文革时候狂热的人们即便手持神圣的红宝书,可无法将破坏力提升到足以摧毁纪念塔的程度。后来,就干脆改建成了五层的公厕。直到2013年,广州市才在新一军老兵的要求下,拆除了纪念塔上的公厕(李晓瑛, 2014)
前段时间我写了一些日本人在中国留下的遗址(参见:厦门不为人知的日本神社遗址一群日本人葬在了香港),一些“爱国”的网友提议在上面盖公厕。
没想到,在遗址上盖公厕早有国人为之,只是盖在了1.7万抗日将士的遗骸之上
参考资料:
李晓瑛. 修缮新一军公墓盼有时. 南方都市报, 2014-8-14.
麦婉华.(2015).驻印新一军公墓亟待抢救.小康(16),60-61.
添加无畏个人微信
探讨语言、历史与旅行

更 多 语 言 和 旅 行 的 文 章
 点 击 专 辑  阅 读

签证攻略 | 浪漫土耳其 | 游牧中亚 
游走东南亚 | 中东行迹 |南亚 
语言学习| 美洲放浪 |俄罗斯与高加索
全世界看日本 | 大韩民国 | 中国小众旅行 


无畏的旅行
一个普通人,在旅行路上学习语言和历史的故事。从人大社会学系毕业,我没有开始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却到了尼泊尔教中文、在寺院学巴利文。我发现了学习语言最好的方法,一发不可收拾,已旅居五十国,学遍每个国家的语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