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白。
分享一个裸辞i人,保持社会链接的方式:
如果没时间做到每天,至少每周一,读读新华社、财新、微博热搜…只看标题就特别像冤种坑的事情,一定要展开来细品。
关系到切身利益的,最好写下来备忘,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不定哪天用得着。
就算事到临头无能无力,至少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
譬如 🔗 婚姻法征求意见,譬如住建部颁布的新概念:“住房养老金”。
只第一眼,“住房养老金”这5个字,就深深撩拨了我的好奇心:
百锤待兴的房地产又出利好了?
房子也像人一样,有养老金了?
是要给业主发钱了吗?
细读报道,“发钱”纯属“发梦”:
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制度,构建全生命周期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上海等22个城市目前正开展试点。
房屋养老金个人账户缴纳住宅专项维修基金已经建立,试点重点是将公共账户建立起来。
总结:打工人除了给自己交社保,名下有房子的,大概率还要给房子缴纳“养老金”。
会不会让本不富裕的钱包,更加紧巴?
专家表示:
这项制度的实施,不仅不会增加老百姓负担,更不会减损大家权益。
不会增加负担?那钱从哪来呢?
住建部负责人表示,房屋养老金的组成和资金来源由个人账户和公共账户两部分组成。
个人账户就是业主交存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交存按现行规定执行。
还是要业主交的啊。
专家主要起到一种装饰的作用。
当然,负责人强调,“现在不会让个人直接交钱”。
那未来呢?
说白了,这就是一个增加额外维修基金甚至暗示房产税的动作。
否则钝感如我,真的想不明白:我自己的房子,不坏不修,坏了再付费维修,不行么?
这茬三四十岁的中年人,在遇到经济下行的尴尬年纪,房子跌没首付也就算了,房租也在步步为跌。
很多人兜里的钱,维持眼下的生活都捉襟见肘。
再硬抠出一笔20年以后才可能用得着的“维修基金”,逻辑通畅?
人老了,养老金有没有着落,还说不好。
房子却被官宣有了“生命”——好好好,又多了个“活爹”要养。
一位很欣赏的博主说:
“重要的事情儿戏化,没生命的东西拟人化。”是一种敷衍了事、蒙混过关的技巧。
涉及钱和命的事,没必要活泼,拟人,打马虎眼,严肃直说就行(貌似这一点就很难?)。
比如,口罩期间,对几座危机城市,用铺天盖地的热干面、小笼包、大煎饼卖萌,坟头蹦迪感令很多人觉得:说不出哪里不对,就是心不舒服。
再比如,以机缘巧合为借口的开脱:
世界上那么多国家,各国有那么多油罐车,就一个车不洗罐,偏偏被新京报遇到了。
嗯,我说的是《卡萨布兰卡》。
⚠️ :「本白很白」作者本白:婚不婚无所谓主义,专注自我成长,热爱美好生活。所有内容仅供个人记录,不构成任何建议。请读者大大独立思考决策,be yoursef.
你可能还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