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了不起的盖茨比》剧照
hi,我是白。
太多的人际关系会令我苦恼,错位的社交,尤其苦。
名媛R小姐是三年前,我“前前司”的同事,彼时我已7年之痒,正在跑路临界点搓磨。
而她初来乍到,如一束上流社会指缝漏出的光,闪瞎了同期中层搬砖工们的眼:
谈吐得体人又美,海外留学,开保时捷,拎爱马仕,家住京圈热门地段别墅——带电梯那种。
这人生配置,突破了整个团队的圈层认知——
在她之前,大家了不起也就开个奔驰,买奢侈品算计到汇率,入个个LV算“自我奖励”,要考虑个把月,甚至更久。
她是来体验生活的吧?同事们暗中议论。
我一向不擅长工作之外的“职场交流”,反射弧比WeChat和FaceBook的距离还要长,无暇艳羡攀附,甚至刻意回避——
自知之明刻脑门上:别人的闪耀是别人的,普通女子我,有自己的路要走。
与R小姐为数不多的交集,仅限工作对接,偶尔聊聊行业行情,不过寒暄而已。
再后来,我跳槽离开,与她的关联,仅剩围观朋友圈。
☕️
交浅又言浅的普女与名媛,相忘于人海,才该是真实人生的剧本啊。
所以R小姐突然联系我,我是惊愕的。
失散多年的老同学突然发来请帖,消失很久的老同事突然借钱/求合作/推销产品…这些都习惯了。
但忙着打卡米其林、听音乐会、全球飞的高端人士,拿出宝贵时间私聊普通中女,肯定不是为了几句寒暄。
我猜得没错:询问近况,祝福赞美,推荐香港保险。
其实我有很多全职/兼职做保险的前同事伙伴,有的是个人发展转型,有的是生活所迫开源节流。
对的保险产品,也确实让生活更稳当,我真需要时,都会帮衬着买点,身边人需要,也会介绍。
不止保险,这几年大环境搓磨,大家都不容易,凡是熟人创业、带货、微商…真需要且付得起的,我都会支持一下。
予人玫瑰,人艰不拆。
但R小姐那宝马香车、香衣鬓影的顶配朋友圈,和热情卖保险的操作,实在过于撕裂——我瞬间困惑,她发生了什么?
定神一想,本就不在一个圈层里,发生什么都与我无关。
别人的世界,不必硬挤进去。
☕️
要紧的是想清楚,这保险我是否需要。
保险无非避险和增值两个作用,避险方面,基本社保、意外、重疾等,我早已配齐。
如今年岁渐长,市面上价值险种也实在不多,实在没必要再买。
增值方面,市场吹捧上天的储蓄险,也只是锁定3%左右年化——个人财务体系的最低配便可轻松超过,你说保本?保本的额度,我只交给四大行。
R小姐推荐的香港保险,主打海外配置增值,依托美元外汇。以35岁为起点,每年缴纳10W rmb,连续交5年,等到60岁,便可享受收益。
每年10万不是小数字,25年也过于漫长,谁也算不到会发生什么,至于美元,当下入局,并不是好位置。
更令我反感的是,R小姐循循善诱:
S总都买啦,快来跟着高净值人士赚钱!
S总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老领导,他知道自己的名誉,成了别人销售话术中的一环吗?
☕️
无需要,零交集,情分太浅,话术还有点反感,R小姐热情了3-4轮,也没说服我。
名媛都是人精,见攻克我无望,上周最后一次游说后,R小姐终于淡出了我的生活。
闲时想起这事,总觉得魔幻:
这世道开始流行“劫贫济富”了吗?随便吧。反正对于名媛,大佬,高端人士——
我无意向上攀附,也请勿向下收割。
图片来自网络,涉版权可删
⚠️ :「本白很白」作者本白:婚不婚无所谓主义,专注自我成长,热爱美好生活。所有内容仅供个人记录,不构成任何建议。请读者大大独立思考决策,be yoursef.
你可能还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