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倒贴3000万成笑柄!报表乌龙的西安银行内控、业绩均存忧

文摘   财经   2024-11-28 11:44   江西  

近期,市场中对西安银行一张现金流量表讨论纷纷。尽管已经是10月底发布的数据,但由于错误确实有些夸张,反而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根据该行10月底披露的三季报显示,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为5.56亿,反而低于半年报中披露的5.87亿。也就是说,三季度单季,该行“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为-3200万。通俗地理解,即为员工退回给公司3200万现金。考虑到银行每月均发薪水,这数据确实难以理解,因此有调侃说西安银行是否有大规模退薪。


事实上,西安银行员工人均薪酬水平并不高,不至于到大规模退薪的地步。更重要的是,这一切,原来是因为公司报表披露错误造成的尴尬局面。

图:西安银行公告更新三季报报告


于是在11月27日晚间,西安银行公告,该行于2024年10月31日披露了《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经复核,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项目的子目“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部分金额误列示至“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子目中,并贴出更正后的报表。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此次报表乌龙事件,本质上是该行管理和内控方面不细致。财务报表阅读者和使用者数量多且广泛,出现这类低级错误确实不应该。这让人不得不进一步怀疑是否还有别的错误,以及报表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到底如何。


以更正后的数据来计算,三季度西安银行还是正常发薪的。三季度单季,该行支付给职工现金相关为2.42亿,基本上和2022年同期水平基本相当。


多重身份的董事长,频出的内控问题


事实上,这并非西安银行首次出现类似问题。就在今年9月,西安银行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陕西监管局出具的《关于对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郭军、梁邦海、黄长松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梁邦海因对西安银行2020年至2022年资产负债表中“金融投资”科目下部分金融资产分类不准确的问题承担主要责任,被陕西证监局决定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


梁邦海是谁?目前应该说是西安银行核心中的核心。主要原因就在于他的多重身份:董事长、代行长、代董秘。

上图为西安银行梁邦海


“70”后梁邦海为西北大学应用经济学专业博士后。曾在中国投资银行西安分行、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国家开发银行西藏分行等机构担任过多个职务,包括行员、副处长、处长、党委委员、副行长等。在加入西安银行之前,他还曾在平安银行西安分行担任党委书记,以及平安银行总行公司业务高级督导兼银川分行筹备组组长。


2021年2月,梁邦海被聘任为西安银行行长。2023年9月,梁邦海接替退休辞任的郭军,暂时代为履行董事长和公司法定代表人的相关职责和义务。2024年4月,梁邦海被任命为西安银行党委书记。同年7月,梁邦海的董事长任职资格被陕西金融监管局核准,同时他辞去了行长职务,但在新任行长获得监管资格核准前,仍由梁邦海代为履行行长职责。此外,西安银行原董秘石小云离职之后,该职位空缺一直空缺,也由梁邦海代为履职。


多次在财务报表这类严肃性事件上出篓子,指向西安银行管理和内控功能缺陷。目前管理架构不完善,相应职责未落实到位。例如,董秘的首要职责之一是负责公司的信息披露事务,包括确保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财务报表作为上市公司重要的信息披露内容,董秘需要核实公司提供的所有数据和信息,确保其真实无误。作为代董秘的梁邦海,是否因为职责太多无暇顾及,若如此,是否亟需补上相应人员更好履行董秘职责呢?


事实上,西安银行高管超期履职的现象尤为严重。例如,从时间上看,梁邦海代为履行董秘职责已超过监管要求的6个月代履职期限,但目前西安银行尚未公布新任董秘的人选。


就在今年4月,西安银行收到陕西证监局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决定书显示,公司前独立董事廖志生明知连续任职已超6年,仍继续任职并领取津贴,未向董事会提交书面辞职报告。决定书下发的四天后,廖志生递交了辞职报告。同时,于西安银行任职7年9个月的董秘石小云也递交辞呈。


副行长黄长松、张成喆任职时间从2016年8月开始,任职时长均已超过8年。此外,西安银行上任董事长郭军自2015年5月就开始担任西安银行董事长,任期长达8年6个月,也超过监管规定的7年轮岗期限。


业绩整体承压,股价破发


西安银行的前身是西安市商业银行。作为一家以国外大型银行、国内央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为主要战略投资者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自1997年成立以来,历经财务重组、引进战投、企业更名、跨区域经营、综合化发展、数字化转型等战略步骤,成为西北首家A股上市银行。截至今年上半年末,该行下设总行营业部、9家分行、10家区域支行和12家直属支行等在内的共179家营业网点。


机构之家研究发现,这家位于中西部的银行,2019年上市以来,收入已经多年停滞,而净利润常年低位数增长。

图:西安银行2020年至今收入和利润情况

资料来源:wind


上图展示了西安银行2020年至今收入和利润表现。2020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71.4亿,同比增长4.3%。2021年增速下降至0.91%,实现收入72.0亿。到了2022年,已经转为负增长,同比大降8.8%至65.7亿。2023年有所反弹,回升9.7%至72.1亿。也就是说,2020年至2023年,该行收入规模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今年三季度,收入同比增9.7%至55.3亿。利润方面,则是多年低位数增长,其中2020年增3.0%至27.6亿,2021年增1.7%至28.0亿,2023年增1.6%至24.7亿。在2022年,该行净利润同比大降13.6%至24.2亿。因此,2020年至2023年该行净利润实际上是下降的。今年前三季度仅回升1.1%,至19.3亿。


机构之家梳理发现,2022年西安银行业绩受冲击较多,或许和监管属地化政策的全面实施,互联网消费贷款收缩,信贷总规模增长受到影响有关。西安银行个人贷款规模在2022年出现缩减,较上年末减少了98亿元,降幅达14.13%,这直接影响了利息净收入,该行当年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8.1%,为四年中最大降幅。此外,手续费收入大降27.4%至4.1亿,代理业务手续费、贸易融资及担保业务、银行卡业务、投行业务及结算与清算业务收入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图:西安银行总资产规模及增速(亿元,%) 

资料来源:wind


从资产端来看,去年以来该行扩表速度似乎也在放缓。2020年至2022年,该行资产总额分别为3064亿、3459亿、4058亿,同比增速分别为10.1%、12.9%、17.3%。到了2023年,增速降至6.5%,为4322亿。截止今年前三季度末,该行资产总额较年初仅增175亿。以同比增速来看,为5.5%,增速进一步下降。


从结构来看,截止2023年底,该行贷款金额为2029亿,在总资产占比进一步降低,为47.0%,远低于2020年的56.1%,三年增量为310亿,远低于同期资产规模增长情况,体现该行并未找到较多的信贷方向,资金更多冗余在金融市场等方向。负债端来看,存款占比稳定。截止2023年末,占比73.2%,为4012亿。


资产规模放缓,那资产质量如何呢?事实上,该行资产质量也不容乐观。以不良率来看,2020年,该行为1.18%,到了2023年已经上升至1.35%,今年三季度末更是升至1.64%。期间不良贷款金额从20.3亿上升至36.1亿。从关注贷款比例来看,已经从2.78%上升至今年三季度末的5.00%,接近翻倍。以拨备覆盖率来看,则是持续下降。2020年至2023年分别为269%、224%、202%和197%,今年三季度末进一步下降至186%。

图:西安银行贷款集中度情况

资料来源:wind


在资产质量趋弱的背景下,该行非但没有进一步分散风险,反而加剧了信贷资源的集中,有“垒大户”的嫌疑。2020年,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为37.01%,到了2023年,已经上升至55.13%。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则从7.09%上升至7.37%。根据《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等监管规定,对最大十家客户发放的贷款总额不得超过银行资本净额的50%。西安银行明显已经触及红线。

图:西安银行资本充足率情况

资料来源:wind


资本充足水平,也逐步逼近监管最低要求,成为西安银行未来几年内不得不面对的挑战。诚然,2019年上市确实补充了该行不少资本,当年核心一级充足率提升接近1个百分点。但消耗也快,2020年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37%,到了今年上半年末已经降至9.98%,累计下降2.39个百分点。注意到该行2023年分红率骤降:过往几年其分红水平均在30%以上,但2023年却下降至10.1%。是否因为考虑到内生资本补充,而减少向外分红呢?答案是显然的。机构之家梳理西安银行对2023年分红下降的说明中发现,梁邦海曾回应分红方案变化:一是银行业在稳定息差等方面承压,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经营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上升;二是该行将进一步加强内源性资本储备;三是该行需要统筹考虑业务发展和战略转型的资本需求。

图:西安银行上市以来股价表现


上市以来,西安银行似乎也不太受资本市场待见。该行上市发行价为4.68元/股,但其从2021年开始就下跌至破发状态。截止昨日收盘,为3.63元/股,股价依旧破发。


西安银行再次出现财务报表披露错误,体现其管理和内控失职。或许,对于至少三重身份合一体的梁邦海来说,确实太忙而无暇顾及。但是在其位谋其事,西安银行还是要尽快补位各核心管理人员,避免贻笑大方事件再次发生。更重要的是,管理层还是要在经营上多下功夫,努力提升业绩,回馈投资者,从而在资本市场中得到更多正向反馈。

END







版权声明
本文由机构之家原创,版权归机构之家所有。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稿件事宜请联系:jigouzhijia@126.com或15921188343
推荐阅读


1.北京国资收购瑞信证券后转让瑞银证券,业绩估值瑞银均更胜一筹!
2.朱雀基金规模腰斩!梁跃军掌权下战绩严重褪色、高管更迭频繁
3.平安女将霍建梅新任董事、董事长黄炜离席,前海财险掌门接替在即?

机构之家
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的深度研究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