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金句:这种不是出于自身利益而对他人生起的善念之心,应该就是所谓的“利他”心。
——《活法肆:人生与经营的法则》
我经常说“磨砺心灵”或者“提高心性”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并且主张人生的目的就是应该努力纯净、升华自己的心灵。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首先需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积极主动地积累善行的人。
然而,我也曾因为无法忍耐肉体的痛苦而迁怒于周围人的身上。对于这样一个尽管打算要遵循佛陀的戒律,却难以做到切实执行的自己,我不得不产生“我到底是在做些什么?”的自责,并想向释迦牟尼佛祖请教:“像我这样的人是否能够得到救赎?”
然而现在,我对于这些问题是这样理解的。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了想要遵守戒律的愿望时,在不经意间,我们的人生自然也会发生截然不同的变化。
即便我们一时还无法完全遵守戒律,但最重要的是,要能够在心中持有这种愿望,并努力付诸实践。只要能够这样,我们的命运自然会向好的方向转变。
而对于那些心中缺乏这种愿望,完全生活在利己、短视、斤斤计较生活状态中的人,等待他们的只会是没落与沉沦的命运。
这是因为佛祖释迦牟尼不会抛弃那些尽管无法完全谨守戒律,但是依然真心期盼磨砺自己的灵魂,虽满心烦恼、苦苦挣扎却不断反省的世间凡人。事实上,佛祖反而会对我们付出大爱,给予救赎。
在11月初的时候,尽管时间不长,但我还是进入圆福寺,经历了被称为“接心”的修行。
所谓“接心”是指把心集中于某一个对象之上的严格修行期,以便能够在一定时间里实现参禅的精进。
在修行期间,我们每天都需要出外托钵行乞。我们穿着藏青色的棉质僧服,打着白色绑腿,光脚踩着草鞋,脖子上挂着头陀袋,头戴网笠,从早上6点离开寺院,一直到下午3点回来为止,按照顺序拜访信徒们的住所。
我们一户一户地按响门铃,向主人们说明“我是从圆福寺达摩堂来祈请每日用米”,然后就站在门口唱诵《四弘誓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在我大声唱诵《四弘誓愿》的时候,信徒会提供布施。由于圆福寺所在的京都府八幡市一带农家众多,因此多数时候收到的布施都是白米。
尽管这些施主有老有少,但他们布施时,样子都显得同样美丽。这让我感受到,只要心怀慈悲,心性的美丽自然会显现在我们的脸上。
在我出外托钵时,因为头戴的网笠都压得很低,所以不会有人认得出我来。大家都仅仅是把我当作一名面生的僧侣而已。
有一次当我外出托钵行乞时,由于脚尖会露在草鞋外面,不慎踢到了坚硬的路面,疼痛脚趾让我无法用普通姿势走路,只好把身体的重量移到脚跟上蹭行。
可是如此一来,腿肚子的肌肉又变得非常酸痛,再加上脖子上吊着装满白米的头陀袋,我只好以一种无奈的姿势,在一所公园里艰难前行。这时一位正在公园里打扫卫生的老妇人一路小跑过来,没有说一句话,只是向我布施了100日元的硬币。
那一瞬间,我被老妇人美丽的心灵深深打动,心中充满无限的温暖和感慨,全身洋溢着一种不可言喻的幸福感,这种感受或许可以用我被“爱”完全浸泽来表现。
那些向我布施的人既没有显现出炫耀、虚荣,也没有表现出任何居高临下的姿态。当然他们也不是为了贪图任何回报,而完全是出于他们美丽的心性才会布施。
而接受了这些布施的我,在不断托钵行乞的过程中,也同时感受到了忍辱无我的境地。而对于从施主们那里获得的喜舍,油然升起感激之念,自然而然地向他们合掌致意。
这种不是出于自身利益而对他人生起的善念之心应该就是所谓的“利他”心。而我当时所感受到的难以言喻的幸福感,或许正是由这种“利他”心带来的至上幸福。
通过这些体验,我终于确信,自己一贯秉持的“为了社会和大众而倾力奉献是一个人应尽的最高职责”的人生观没有丝毫的错误。
并且从今往后,我要进一步以“利他”心走完自己剩下的人生道路。
本文摘自《活法肆:人生与经营的法则》
编辑 | 小小 审校 | 萌萌 配音 | 心语 统筹 | 相松
往 期 精 彩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