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个角度上看,卷是一种上进的姿态,躺是一种通达的智慧。一种是靠父母、靠他人,不思进取的躺平;而另一种就是心态上的躺平,能够保持心态的平和,不敏感、不内耗。工作中,谁都有不顺心的时候,跟情绪较劲,徒劳无功。给心态松绑,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才是成熟的人该有的工作观。作家刘同刚毕业工作时,经常恐惧焦虑,害怕被领导开除。甚至晚上被噩梦惊醒,梦见老板让他走人,说他工作不努力。可一想到自己为了保住那份工作,整整一年每天只睡5个小时,整个公司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像他一样努力的人。如果真被开除,离开公司他能找到工作,但公司不一定能找到他那样的人。想清楚这一点,他不再自我消耗,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做事上。问题来了,就处理问题;被批评了,就反躬自省加以改正。他不再因领导的一句评价就焦虑不安,也不因同事的情绪心态波动。当他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屏蔽外界的干扰,他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也更顺利了。为尚未发生的事情忧虑,为自己幻想的结果恐慌,除了让自己陷入内耗的泥淖,毫无其他意义。意思是,你每陷入情绪一分钟,就会损失一分钟去解决问题。
高分美剧《Your Are the Worst》中,埃德加本是一位很有天赋的脱口秀演员。但进入一家脱口秀公司后,同事们总以找灵感为由,拉着他参加各种酒会派对。他觉得浪费时间,同事却说好的脱口秀需要大家一起碰撞。他想早点回家休息,同事却告诉他年轻就应该疯,老了就没力气了。在这样的氛围下,他逐渐沉迷于酒精带来的刺激,浪费了才华,荒废了事业。酒友只会找你喝酒,牌友只会催你打牌。低层次的圈子,只会拉着你一起堕落。作家贾平凹年轻时很爱交朋友,一听到敲门声,就风风火火跑去开门。这种虚假的表面友谊并没有让他感觉更快乐,还夺走了本该属于创作的时间。于是他下定决心,没有预约突然拜访的人,坚决不开门。但渐渐地,他发现虽然朋友间往来少了,但生活清静了。聚焦于最有价值的少数,摆脱毫无意义的多数,你自不会掉进无效社交的陷阱。就像莫言,获诺奖后,很多人想登门拜访,但是都被他一一拒绝。他把时间都腾出来,钻研写作,或是和余华一起研究故事构思,创作手法。当他写作水平越来越高时,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慕名而来。当你能力越高,实力越强,你想要的圈子,才会因你而来。
“与恶龙缠斗久了,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久了,深渊亦将回以凝视。”作家沈从文在博物馆工作期间,曾多次收到画家范曾的书信。范曾向沈从文表达了自己的敬仰之情,希望沈从文收他为徒。沈从文发现范曾有艺术天赋,是个可造之才后,便通过关系,将他调到博物馆。工作中,他对范曾多有照顾,文学创作上,也经常指点、帮助他。范曾也十分努力,在沈从文的教导下,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画家。可在那个特殊时期,沈从文的好心,非但没有换来范曾的感恩,反而遭其陷害。此后,沈从文的文学创作受到限制,书稿文集被悉数抄没,甚至被罚去扫女厕所……沈从文也不例外,对范曾无比失望,也曾指责其忘恩负义。但后来沈从文想明白了,没有过度纠缠,而是搁笔文坛,转向文物研究。他搬进一个不到十平米的小房间里,在文献和历史文物中,找到了心灵的寄托。他著述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纵观沈从文这一生,任教被骂,写文章被污蔑,转业被嘲讽、不看好……但他从未因此停留,反而一次又一次,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周国平曾说:一个人把心力全用来计较是非,就没有力气去考虑影响人生的大事。生活是自己的,破事上躺平,要事上内卷,才是对自己人生最好的交代。▽
法大教授郭继承说:卷的本质,是竞争;躺的本质,是休息。
消耗自己的事,不浪费一丝力气;提升自己的事,不留一丝余力。相信那些自我投资、自我增值的岁月,终会取得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