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画不是用来看的,是用来听的。
我们一再强调孩子在六~七岁之前不要学习绘画,如果太早的教孩子绘画,他们就不会自己画属于自己的画了。
市面上流行的简笔画、儿童画、故事绘本都是大人画给孩子的画,不是孩子自己的画。
2-9岁的儿童,不是小一号的成人,他们是和我们不一样的生命个体。
孩子感受自然、同类、情感、光和颜色的方式及反馈和大人不同;
其实我们每个人对于世界万物的e个体感受也是不相同的;
梵高眼里的麦田、星空、乌鸦和夜空大概率和我看见的不同;
我眼里的海水、暮色、颐和园、夜里马路上树的倒影大概率也和你想象和看见的也不同;
每个人只能看见他想看见的一切,他表达出来的也只会是感受到的,万千微妙体验中很少的那一部分。
所以说,人类的感受和表达是千差万别的。
这或许才是艺术的魅力,是诗歌、文学、音乐、绘画存在的意义。
我们喜欢一幅画、一首诗、一段旋律、一篇故事或者莫名其妙的爱上一个人。
大盖是在某一瞬间内心深处的一些不为人知或者不可描述、无法表达的感受被对方用一种你以为你懂得得方式呈现了出来,让你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莫名其妙的喜欢,内心涌现出一种从来没被说出的、被理解的感受。
这种千差万别但细致入微的感动,怎么会有标准的格式?更不会有什么可笑的对错?
所以要想保持孩子的创造力和专注力,家长一定要避免在孩子画画的时候在一旁指指点点或喋喋不休的问这问那。
老师主观的评价对错:什么山怎么会是这样的?天空为什么是这个颜色?树为什么会长在天上?
孩子的陪伴者,要给他们留出充分的独处时间和安静专注的静默时刻。
让让他们充分的感受和理解世界、理解自己。
家长可以在日常和孩子交流的时侯,教孩子如何学会深度观察(当然90%以上的大人自己也不会,我们就要去学习、去刻意练习),如何找到不同维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和细节。
然后可以和孩子一起尝试一次对一个司空见惯的物体进行观察和表达。
比如门口的一棵树,一朵花或者那怕是一片云。
但一定要记住,告诉孩子:
任何一个大人的表达、感受也是代表那个人自己的感受,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和视角,让孩子尝试勇敢地达自己的感受。
如果家长愿意可以把年纪尚小、不能自我记录的孩子的感受、描述和想象记录下来(录音或文字)和孩子的绘画涂鸦放在一起。
这将是一笔了不起的财富。
我认识一个了不起的妈妈,她留下了孩子每个阶段的绘画涂鸦,说是要在孩子16岁生日的时候,办个画展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儿子。
听到这个故事,太羡慕那个没见过面的孩子,如此被父母"看见"的一生,何等幸福?
每个孩子在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时候,都是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对世界的发现。
对孩子来说,他们的画只有被听见,那些孩子眼里无比重要的、奇妙、多彩、曲折离奇的故事才是他们少年时代最有意义的记录。
妈妈应该常常问:这是什么?你画的小人,他们在做什么?
作为父母,你可曾认真听过孩子的画?把孩子的讲给你听的画,记录下来。
变成故事,变成诗,变成你和孩子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变成孩子治愈人生所有困难的良药吧。
你可以做到的。
你的孩子本是一个具备丰富创造力、学习力、勇敢快乐的人,让他们做回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