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克尔凯郭尔在《恐惧的概念》里阐述过:不能吃智慧之果的禁令使亚当恐惧,因为这禁令在他身上唤醒了自由的可能性。
这种自由的可能,使得对未来不可知的后果负责的担心,形成恐惧的一种可能。只有那“能够之可能性”在那里作为“无知性”的一种更高的形式,作为“恐惧”的一种更高表达,因为在一种更高的意义上它同时存在和不存在,因为他在更高的意义上既爱它又逃避它。
翻到这段话的时候,突然想起了最近一个关于恐惧的故事。
写出来,是想确认一下这"恐惧"是不是真的与一种"自由"有关哪?
雪后的晚上,照常晚上22点之后,出去跑步。
因为是雪后,路上滑或者也是担心太冷,街上几乎没有行人。车也很少,像日本悬疑小说的暗夜一样,空无一人的街道,间或有一辆黑色的轿车从路口划过,地面反射出冷月的畏寒,男主人公不自觉的竖起了衣领......
出门前,下载了一首歌,林忆莲的《当爱已成往事》,开始跑步就按照惯例点开一首来听,很悲伤的歌,在长长的爱情结束之前,歌声淡出之后,突然从耳机深处传出了两个幽怨女人的对白:
“姐姐,我在那边见过你?
我们很快会在那里见面吧?”
特别冷的声音,当时就在心里说:糟糕。莫非是阴间发来的暗示?
有一秒钟,恐惧击穿了我。
想:回去吧,别跑了?今天。在小区附近,转回去,紧急避险?
又有一个声音说:该死的人,在哪儿估计也活不了。
立刻,我评估了一下身体,昨天睡的好吗?心脏有没有特别的不舒服?
曾经犯过的毛病可能范吗?如果不舒服了打电话会有人来施救吗?
如果不是心脏病突发,这条路上还有可能面对死亡的是:车祸?遇到杀手?
心里坦然的想:解决方案
过马路遇到车祸、在颐和园墙外穿过小树林的时候,小心一点得了。
这首歌完了,又跳入下面歌曲,那一刻的恐怖气息消减了很多。本想停下来确认一下这段神神叨叨的对白是歌曲的一部分还是天外预言?
还是没停下来,多少有点害怕,如果歌里真没有这段怎么办?
如果一会儿遇到歹徒的话,我该怎么办?
继续前行了大概2公里,经过万城华府、万柳书院这两个几乎是北京最贵的社区的门卫,拐入万柳高尔夫球场的外侧,前面是立交桥的死角,桥这边是个公园,西边很大的一片树林和黑黢黢的长长的步道上空无一人。
路边窜出一个黑影。和我面对面,没看一眼,其实很害怕陌生人的眼镜,万一看见残忍估计我的目光打不过他。
快速的擦肩而过。
这时,耳机里突然响起了王菲的《金刚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qí) 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心里原有的那一点不安,瞬间消失。
诵经全长大概40分钟,平时我在跑步的时候,随机跳到这首“曲子”的时候,我会跳过听下一首歌,因为节奏会更合适跑。今天坦然的听着,如果《金刚经》可以护佑,一切都是命里注定的。
安心的一边听,一边跑。
期间脑子里想到过遗嘱和应该买一份大额的意外保险。受益人当然是女儿,这样她就可以安心的读完她喜欢我从来没读过的书了。
胡思乱想的,我。
在每个路口路过红灯的时候(以前,为了不停一下打乱节奏,一般会看看四下,不道德的闯一下红灯)这一路10公里,有15个红灯吧,这个晚上因为被这鬼魅的音乐惊了,尽然依旧是闯了红灯,但确定的比平时多观察了一秒钟。
回到家,立马回听了一下那首歌,进度条划到歌曲的尾部:”姐姐我们在那个世界见过,很快我们又会见面了……”
随着鬼魅的声音响起,我骂骂咧咧的删掉了那首歌。
这个主创人员是有多自信才敢如此戏弄魑魅魍魉?我认怂。
经过这事又一次确认了自己不是那么的恐惧死亡。在以为会死去的长长的的一小时里,没有太多的遗憾。
还挺平静的,面对自己选择的行为,也不太考虑后果。
如果可以继一直如此勇敢下去,到死的时候,我愿可以平静坦然,无所挂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