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鸡英语算是鸡文化课,那么体育就算是素质教育了吧?
如果说两样一定要分个高低的话,我首推体育。
育儿路上踩坑无数,唯二觉得没有走过太多的弯路就是体育了。
其实体育这条路开始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减肥,毕竟作为一切都要干预的八零后家长,希望自己的儿子有个好身材也不算啥过高的要求。
练着练着就一路注册了业余运动员,加入了学校的校队。从一年级开始每周七八小时的训练量,也变成了我妈口中的“体育棒子”。
前两年,每当我们因为学习“嘶吼嚎叫”的时候,我妈都会劝我,让娃跳跳绳,跑跑步锻炼锻炼身体就得了,不要走比赛路线。但因为老张也曾经算半个体育生,他一直对体育抱有支持态度。而我因为一直做着奥运冠军妈妈的梦,实在不舍得放弃。
就这么,一路坚持了也有五六年。到泰国上学依然坚持每周四小时的训练加上七七八八的体能训练。老张还是偶尔陪他奔波在比赛现场,做那个看起来十分凶的爸爸。
凡事只看过程不看结果一般不是中国家长的特性,那么练了这么多年体育,我们究竟得到了什么呢?
首先,就击剑本身来看,比赛名次,大型比赛只有团体比赛里还得到过几次。到了泰国,名次确实上去了,但整个泰国的水平,大概相当于上海的闵行区(也可能我们还没有参加过更多的比赛)。毕竟不是天赋型选手,虽然冠军梦还是在做的,但是差距还是巨大的。而这,大概也教会了小张认清实力,持续努力。
体育的附加值就非常多了,强健的身体加良好的体能,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外加社牛的属性,结果导向型的努力。
击剑这么多年,虽然体育成绩一般,什么体前屈,跳远并没有提升到优秀,但是在烈日下的跑圈,在闷热的环境中穿着厚重的击剑服一打就是几小时,让我们这群家长都感叹,这群孩子真的是不容易。
就这样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让这群孩子们在流感来的时候即使中招也能尽快恢复。在学习任务重的时候偶尔熬个大夜也暂时不是什么问题。
小张虽然作为东北人和天津人的后代,但毕竟没有喝过松花江和海河的水,小时候他还是有点腼腆的。那是怎么一步步变成社牛的呢?是一次次比赛中,候赛期间和各区的对手闲聊的时候锻炼的?是被教练罚跑圈时嬉皮笑脸地和队友打打闹闹中锻炼的?无论怎样,他变得越来越“闯荡”符合了东北家长对于小男孩的基本要求。而结识的这些朋友都是互相鼓励互相鼓掌的,不高兴吵几句,大多时候都是积极正面携手向前的。
关于向着目标努力,这点可能有的家长觉得结果不重要,在于享受过程。但我们基本属于需要有一个“奔头”的,哪怕不切实际,慢慢调整也好。体育是结果导向的,在体育中确实“没有第二,只有第一”。但是输了不气馁,再向目标努力也同样是体育精神。竞技体育教会娃的就是付出的汗水都会在比赛中有所体现。
即使天赋普通,没有名师私教,享受拼搏,努力争取同样是难得的收获。
虽然王嘉尔这种练几年就拿冠军的孩子人人都想拥有,但是我们普通家长确实也搭不了这梯子让娃能用体育敲开名校大门。那就满足于这些附加价值坚持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