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是个地域混合家庭。我,土生土长哈尔滨人,二十三岁离家。老张,土生土长天津人,二十六岁离家。因为娃出生成长的地方都不是我们的家乡,他们两归属感的问题是我最喜欢问的。但他们倒是认可自己是北方人,虽然张小二出生以后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南方。
我们家官方语言就是普通话,我讲哈尔滨口音普通话,老张讲具有东北味儿的普通话,天津话基本没有用武之地。
可能因为我们年到四十,乡情难解,老张开始在车上也会放天津方言歌曲。两个娃听着听着就学会了几句。之前回奶奶家,还学了几句类似于二伯,大糖墩(糖葫芦)之类的单词。
今年这两位小朋友从米小圈讲三国讲水浒,到什么多多罗,后来在喜马拉雅上翻来翻去,改成了评书和相声。
评书据说最初起源是北京城,但在北方都很流行。我的初印象就是田连元,单田芳和刘兰芳。什么七侠五义,白眉大侠,倚天屠龙记,在我刷题的每个夜晚,都陪伴着我。那时候夜里广播基本就几个频道,要么情感咨询,要么点歌,或者是评书。没想到我娃也喜欢听,每天放学路上播的《岳飞传》连我都听的津津有味。听着“哇呀呀呀呀呀”这种声响效果,仿佛一下把我拉回了二十几年前。
相声他们暂时还听得不那么多,也都是景点。但现在的氛围远没有我小时候浓厚了。连春晚的相声都逐渐淡化了。不像我们小时候打开电视就是《曲苑杂谈》,地方台还有《幽默之窗》都是相声小品类节目。
其实从小四处漂泊,看到他们对这些我小时候曾经喜欢的东西感兴趣是一件非常令我感动的事情。就好像可以透过他们再回忆起当年我还年轻稚嫩的日子。
也希望这些怀旧的文娱项目,能够让他们和自己国家的文化链接得更加牢固。可能往后的某一天,他们也能回忆起曾经在放学的路上听到过岳飞“精忠报国”的忠义,和那些跟着他的兄弟们的勇猛?或者是他们妈妈边听边吐槽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