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良心上好过一点”
文摘
文化
2024-11-20 08:31
安徽
1934年年初几个月,胡适主办的《独立评论》几乎全靠自己一人支撑,每周一要为这个刊物忙一整天,晚上赶写文章至凌晨三点。妻子心疼丈夫,劝他尽快停刊。胡适对她说:“我们到这个时候,每星期牺牲一天作国家的事,算得什么?不过尽一分心力,使良心上好过一点而已。”妻子不理解,他就进一步劝慰道:“一星期之中,只有这一天是我为公家做工,不为吃饭,不为名誉,只是完全做公家的事,所以我心里最舒服,做完之后,一上床就熟睡,你可曾看见我星期一晚上睡不着的吗?”妻子听了这样的话,也就理解丈夫的熬夜做工了。胡适为《独立评论》付出太多心血,这一点,蒋廷黻的回忆可以证明:“办一个刊物需要花费很多人的力量,《独立评论》的成功,无疑的,胡适贡献最大。他的朋友和熟人一致认为他是个最能吸引人的人。幽默、细心、聪明。谈话时,态度和蔼,富理性。他反对教条主义,对一些莫名其妙的人却特别有耐性。如果根据以上两点认为他处世没有原则的话,那可能是大错特错了。他对自己的信念坚定不移,在他漫长而多彩的人生中,曾有若干时期受到最高的推崇,也有若干次被人认为落伍和肤浅。有时他表现了无比的勇气,有时他也会因为某事或某人而与人论战。但是,终其一生,他都是主张自由、民主和实用的。”不少朋友也觉得胡适太累,劝他多休息。他感谢朋友的好意,但却婉拒朋友的建议。他说:“我私心总觉得我休假时间太多,紧张之时太少”。胡适少年时初次读《新约》,见耶稣在山上看见人多,叹息道:“收成是很多的,可惜工作的人太少了!”读到这句话,少年胡适不禁泪流满面。这次体验他终身难忘。胡适一生自称“多神信徒”,自称神龛里有三位大神,一位是孔仲尼,取其“知其不可而为之”;一位是王介甫,取其“但能一切舍,管取佛欢喜”;一位是张江陵,取其“愿以其身为蓐荐,使人寝处其上,溲溺垢秽之,吾无间焉,有欲割取吾耳鼻者,吾亦欢喜施与。”胡适说:“嗜好已深,明知老庄之旨亦自有道理,终不愿以彼易此。”1929年3月25日,胡适为《平论》周刊写了篇发刊辞,后来,因《平论》周刊未能出版,这篇发刊词也没能发表。在这篇未刊稿中,胡适讲了一个佛经里的故事:有一只鹦鹉,飞过雪山,遇见雪山大火,他便飞到水上,垂下翅膀,沾了两翅的水,飞回去滴在火焰上。滴完了,他又飞去取了水回来救火。雪山的大神看他往来滴水救火,对他说道:‘你那翅膀上的几滴水怎么救得了这一山的大火呢?你歇歇吧?’鹦鹉回答道:‘我曾住过这山,现在见火烧山,心里有点不忍,所以尽一点力。’山神听了,感他的诚意,遂用神力把火救熄了。”“我们现在创办这个刊物,也只因为我们骨头烧成灰毕竟都是中国人,在这个国家吃紧的关头,心里有点不忍,所以想尽一点力。我们的能力是很微弱的,我们要说的话也许是有错误的,但我们这一点不忍的心也许可以得着国人的同情和谅解。”胡适在为《人权论集》所写序言中再次引用了这个故事:昔有鹦鹉飞集驼山。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入水濡羽,飞而洒之。天神言:‘尔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尝侨居是山,不忍见耳。’”胡适由此感慨:“今天正是大火的时候,我们骨头烧成灰终究是中国人,实在不忍袖手旁观。我们明知小小翅膀上滴下的水点未必能救火,我们不过尽我们一点微弱的力量,减少良心上的一点谴责而已。”1937年,蒋介石派胡适以非官方身份去欧美,在朝野之间展开活动,努力争取美国的同情和援助。和胡适一道前往的有钱端升和张忠绂。据张忠绂回忆,胡适和钱端升先到纽约,住在Ambassador Hotel,钱端升住的房间八元一天,胡适客人多,住的房间略大,十元一天,而不是像其他正式或非正式的外交使节,动辄租一层楼或至少租一个套房。当时张忠绂住的房间最大,14元一天。因为张忠绂去的晚,旅馆只剩这一间房了。张忠绂要把大房间让给胡适,胡适没同意。过了几天,旅馆有了便宜房间,张忠绂预备搬,胡适劝他说,花钱不多,搬远了不方便,而且你管电报、文件,房间大一点好用。张忠绂说:“可见他待己薄,待人宽。”当时纽约大旅馆门口有侍者服务,代叫汽车,代开车门。如享受他们服务,至少付小费两角五分美金。胡适三人便不在门口叫汽车,而是走过一条街,拐个弯,在侍者看不见的地方叫汽车,就是为国家省下两角五分。当时三人的经费由胡适掌管,实报实销,不记账。胡适要钱端升和张忠绂每月给家中寄几百元开销,在美费用实报实销。他自己不拿薪水,钱端升和张忠绂也婉谢了胡适的好意,不拿薪水。张忠绂说:“此后我在政界服务期中,所见的长官能如适之清廉或稍能望其项背的极为少见”。1938年4月8日,哈佛大学请胡适去任客座教授,年薪八千元。胡适考虑了一天,谢绝了:Donham主任保证大学能确保我免于外出讲演的烦人计划,对此我被深深吸引。 遗憾的是,经过一整天的思考,我得出了这样的决定:由于战争形势在继续,所以对于这个经济上非常优厚,同样在道义上要求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和研究中去的职位,我凭良心不能接受。我有理由肯定,我将无法拥有足够‘平静的心灵’作出与您即将在协议中建议的慷慨俸禄相称的贡献。我对您提出这么好的建议非常感谢。作为我从哈佛得到的巨大荣誉之一,我将永久铭记。”可见,胡适很想去哈佛教书,但中国正在抗战,他“凭良心不能接受”。这一年的4月17日,胡适又写信给哥伦比亚大学副校长,辞去该大学提供的聘约。十天后,胡适在日记中写道:“我不大赴娱乐场,只是因为国家在破败状态。我们该自己慎重,不可让人因我们而讪笑我们这民族全无心肝。”胡适一辈子言行谨慎,因为他总想“使良心上好过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