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结石还有其他风险……“柿子”吃太多会怎样?必须了解的柿子的优点和缺点

文摘   2024-11-04 06:31   河南  


⊙提高抵抗力、防止宿醉!吃柿子的“好处”


柿子原产于东亚,在日本自奈良时代开始食用,是一种带有温和甜味的水果。

柿子在各地均有栽培,主要分为甜柿和涩柿,因品种不同,甜度、柔软度和口感等也有所差异。

柿子中主要富含以下营养成分:
维生素C

膳食纤维
叶酸

这些成分有助于增强对压力和感冒的抵抗力、帮助体内的酶反应、促进骨骼发育、调节肠道环境、防止动脉硬化、降低血压等。

此外,柿子中还含有“鞣酸”和“酒精脱氢酶”等成分。

鞣酸是柿子涩味的来源,通过成熟或去涩处理后转变为不溶性的形式,不再有涩味。作为一种多酚类抗氧化物,鞣酸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保护身体免受氧化的影响。同时,它还有可能增强血管、降低血压。

酒精脱氢酶是一种分解酒精的酶,与鞣酸一起,被认为有助于预防和缓解宿醉。

由此可见,巧妙地摄取柿子可以有助于增进健康。


⊙会形成结石或导致贫血?柿子吃太多的“缺点”

柿子有许多好处,但如果过量摄取或根据体质的不同,也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缺点……。

胃里会形成结石。
食物或异物在胃中的消化液作用下发生变化,未被消化而凝结成结石,这种现象称为“胃石”。


胃石可以发生在任何人身上,无论是小孩还是成年人。通常,单纯存在胃石并不会引起症状。然而,如果胃石堵塞了胃的出口,可能会导致饭后强烈的饱腹感,甚至出现恶心、疼痛或食欲不振等症状。


另外,胃石若进入肠道,还可能引发肠梗阻或肠套叠等严重疾病。


在日本国内的胃石病例中,因吃柿子过多而引起的“柿胃石”报告最多。柿胃石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柿子中的鞣酸和胃酸反应而导致的。


容易导致身体受凉


柿子的水分含量超过80%,且富含钾。因此,过量食用可能会促进利尿作用,使体热更易散失,导致身体受凉。此外,如果吃冷藏的柿子,这种作用可能会更强,因此需要多加注意。身体受凉可能导致腹泻、腹痛等健康问题。平时手脚或腹部易冷的人尤其建议不要过量食用。


容易引起便秘


虽然食物纤维有助于健康,但过量摄取可能会适得其反。食物纤维分为水溶性和不溶性两种,柿子中含有的纤维超八成是不溶性纤维。不溶性纤维有助于增加粪便的体积,刺激肠道,但若水溶性纤维不足或不溶性纤维过多,可能会减少粪便中的水分,使之变硬,引发便秘和腹痛。此外,摄入过多鞣酸(单宁)也可能抑制肠道活动,成为便秘的诱因。


容易导致贫血


柿子的涩味成分为鞣酸,当它以溶于水的形式存在时,会产生涩感;但在熟透的甜柿或经过脱涩处理的柿子中,不再溶于水,因此涩味消失。然而,即使不感觉到涩味,鞣酸依然存在。鞣酸与铁结合后会抑制铁的吸收,导致体内铁不足,可能引发缺铁性贫血。贫血会影响全身细胞的氧气供应,导致热量生成减少,加重身体受凉。


⊙享受柿子的食用量与时机


如上所述,柿子所含的营养素和成分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因此,以下介绍安全享用柿子的量与时机,以便放心享用柿子的美味。


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可以吃多少柿子才安全呢?

虽然过量摄入鞣酸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但不同种类的柿子所含的鞣酸量不同,因此尚不清楚具体的食用量会带来哪些副作用。

因此,首先从钾的含量出发,计算了可能不容易带来负面影响的柿子摄入量。

根据《日本饮食摄取标准(2020年版)》,成人男性每天的钾摄入目标为3000毫克,女性为2600毫克以上。考虑到钾还可以从其他食物中获取,假设一半的钾由柿子提供,相当于每天3到4个柿子。

接着,根据膳食纤维的含量计算出适合的摄入量。

成人男性每日膳食纤维摄取目标为21克以上,女性为18克以上。若一半的膳食纤维由柿子提供,相当于每天2到3个柿子。


以上计算基于每个柿子重约200克,因此个数可能因柿子的大小而有所不同,仅供参考。


通过这些关键营养素计算得出不会轻易过量的柿子摄入量,但一般来说,水果的每日建议摄入量为200克。这是为了不破坏其他膳食的营养平衡,同时能满足身体所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总结来说,如果每天食用柿子,建议每天限制在1个。如果有多吃的情况,尽量控制在上述建议的数量范围内,并避免连续多天食用。


什么时候吃柿子比较好?


香甜的柿子通常作为甜点或加餐食用。基本上任何时候吃都可以,但建议避免晚餐后或睡前食用。


这是因为柿子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消化时间较长。如果在临睡前吃,消化活动在睡眠中活跃,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


此外,人体在夜间会增加储存脂肪的蛋白质的分泌,越晚吃就越容易导致体重增加。一个柿子大约含有120千卡的热量和28克的糖分,所以要适量食用。


如果担心贫血,建议在正餐后隔2小时再食用,这样可以减少对铁吸收的影响,作为加餐食用是个不错的选择。


只要掌握好合适的食用量,柿子是一种富含益处的食品。了解柿子的优缺点,合理摄入,才能更好地受益。


普世农业观
分享农业常识,助力乡村振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