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慢同路人专栏:
这是属于每一位且慢同路人自己的专栏,在这里,你可以分享你的投资经验和感受,与其他同路人共同成长。
本期同路人专栏文章来着且慢用户-六月席地而坐,希望TA的分享能为大家带来启发。
巴菲特一辈子的好搭档,已故的查理·芒格先生,其思想光芒如同皓月般熠熠生辉。他有一个很核心的思考方式:反过来想,凡事要反过来想。
比如很多人都在想如何才能取得成功,而芒格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题目却是《如何才能过上痛苦的人生》。
他给的方法是:化学物质成瘾、妒忌怨恨、反复无常、避免广泛吸取知识、遭遇失败便一蹶不振和忽略简单有效的智慧。
芒格说,当你避免做那些让你失败的事情,你就自然离成功不远了。
关于投资,很多人每天都在想如何才能在股市上赚到钱。但我按照芒格的思维,试着反过来想,如何才能在投资上赔钱?
我想,以下这几种人,他们极大概率会赔钱。
当我们努力避免成为这几种人,自然就赚到钱了。
1.有一夜暴富心态的人
很多人总是幻想依靠股市可以快速实现财富放大,诚然,股市具备这个条件,但它一定是奖赏那些经受住人性、意志、专注、耐心和沉着长期极限考验的赢家。
股市中有一句话叫“一年三倍易,三年一倍难”。
赶上牛市,身边很多人都开始晒自己收益率,一个个数字都比巴菲特年化20%高。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长期年化10%呢?而那些晒收益率的人,后来都没影了。
我就说一种场景:牛市的时候收益率看似很高,但仓位很轻,等他加重仓位的时候,又赶上熊市了,最后亏损离场。
如同长跑,只跑一公里,咬咬牙,很多人都可以做到配速五分钟,但如果让他们跑十公里、二十公里呢,想必很多人都无法按此速度坚持下来,甚至再慢一点也跑不下来。
2.总是持有阴谋论的人
什么是持有阴谋论?特征我就不展开说了,想必只要你跟他聊过,就能感受到。不仅仅是投资,生活中更要远离这种人。
为什么说持有阴谋论的人不行?我借用瑞·达利欧的观点,从底层原理来解释:
“我从研究和自身50多年的投资经验中得出的总体原则之一是:在市场上和生活中,要想成功就应当下注于积极面,积极面来自(a)带来生产率提高的进化,而在此过程中不应过于激进,以免(b)这个过程中的周期和颠簸导致你失败出局。换言之,下注于正在变好的东西,如实际收入在变大,可以说基本上是稳妥的下注。但如果对此下注过度,以致这个过程中的颠簸把你毁掉,则是不好的。”
3.每天盯盘一惊一乍的人
如果是闲得没事,看一眼盘中走势很正常,但看完总是一惊一乍,几乎可以等于赔钱。“明明是出利好了,怎么没涨啊?明明是出利空了,怎么反而涨了?”“涨(跌)了几个点了,我该跑了吧?”这样的疑问几乎每天都有。
就比如以前段时间为例(10月14日-18日),周一到周四,看完后一直后悔自己为什么没在10月8日冲高后减仓,到了周五,又开始后悔为什么周一到周四自己没加仓。
可我们要知道的是,股价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其瞬时走势极难判断。但股票背后所代表的企业,就算是推出了重大变革,其自身在一天一个月甚至一年内也是很难有较大改变的。
所以说,面对喜怒无常的市场先生每分每秒的报价,我们要学会利用他,而不是被他牵着鼻子走。
4.老问别人代码的人
自己不愿意花时间精力学习,只想着从别人口中要到保证赚钱的公司代码,这本质上是一种想要走捷径的行为。
可事实上,一心走捷径,最后走的大概率是一条又远又没希望的死路;踏踏实实地像个“笨蛋”一样走别人认为的“远路”,到头来可能就是最近的捷径。
只有你自己真的深刻理解这家公司或者这个行业了,所投资的领域真的在你的能力圈范围内,你才敢越跌越买,越跌越开心。否则一点风吹草动就坐不住了。
举一个巴菲特买比亚迪的例子,世人都知道他买了比亚迪,这个代码不难要到,也不难模仿,可又有多少人能像他那样拿得住,最后挣了几十倍呢?
在这期间,遇到比亚迪大跌,你就算知道巴菲特一股都没卖,你可能也会自我揣测“巴菲特不懂中国”“巴菲特真的是老了”“A股和美股不一样”,然后在低点赔本离场。
投资,并不是寻找涨得最快的股票,而是找到你敢重仓买入得企业。
5.不读书的人
正如上文所说,股市的难,不在于猜测短时瞬间涨跌(不是不难,而是猜测它没用,是个大方向问题),而是难在企业商业模式的分析判断。
我们平时无法接触到各种上市公司董事长、CEO和管理层,在这种情况下,书籍就是最好的老师。身边有这么好的老师不用,你又能如何进步呢?要知道,芒格被家人戏称为“行走的书架”。
别听什么“读书无用论”“尽信书,不如无书”之类的话,说出这些话的人,大概率都是不读书的人。
我用看到的一句话做结尾:“如果你看一本书的时间都没有,那你应该清楚,自己面临着巨大的亏损风险。”
共勉。
▼
欢迎关注、留言、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