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清代杰出宫廷画家徐扬的艺术生涯及其书画作品在拍卖市场的表现。徐扬,字云亭,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清乾隆时期宫廷画院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他的绘画作品不仅展现了康乾盛世的政治生活和社会风貌,还体现了中西绘画技法的融合。本研究通过分析徐扬的艺术风格、作品特点及其拍卖成交记录,探讨了影响其作品市场价值的因素,并对其未来市场趋势进行预测,并得出徐扬作品的市场价值受到艺术价值、历史背景、稀缺性以及市场供需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结论。自1992年首次进入拍卖市场以来,徐扬作品的拍卖成交价呈现上升趋势,显示出市场对其作品的高度认可。同时,新闻媒体的宣传推广也在塑造徐扬作品市场形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市场数据分析等方法,全面评价徐扬作品的艺术与市场价值,为艺术市场的参与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并为未来的艺术市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徐扬;书画作品;拍卖市场;艺术价值;市场分析
一、徐扬艺术生涯与作品概述
徐扬,字云亭,苏州府吴县人,生于康熙五十一年,卒年不详。徐扬是明代“江东三才子”之一徐霖的裔孙,监生出身,前半生饱读诗书,并且精于绘事,于花鸟、山水、屋木无所不能。乾隆十六年(1751)皇帝第一次南巡,行至苏州,徐扬和张宗苍恭进画作,极得圣意,遂召命二人进入宫廷供奉,同年六月,徐扬抵达京师,奉职宫廷画院“如意馆”,开启了宫廷画家的生涯。在此期间,徐扬受艾启蒙、贺清泰影响,开始学习外来透视画法(旧称海西画法),于绘画技法方面更臻完善。他巧妙地将西方的透视技巧与中国传统绘画手法相融合,使得画面的构图和细节处理更加精细和逼真。通过这种创新的艺术手法,他创作了多幅宏伟的画作,如《乾隆南巡图》《盛世滋生图》《京师生春诗意图》《南巡纪道图》《平定西域献俘礼图》《归庄图》等等,这些作品生动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政治景象。他的绘画技艺不断进步,逐渐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赢得了乾隆皇帝的高度赞赏,并最终被授予内阁中书的职位,实现了他的职业梦想,获得了象征荣誉的顶戴花翎。
(一)徐扬书画作品的艺术风格
徐扬作为清乾隆年间的卓越宫廷画师,在长达二十余年的职业生涯中,凭借其出色的写实功底和卓越的艺术才华,受命绘制了一系列画作,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极高的历史价值,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与政治风貌。徐扬的画作展现了鲜明的写实主义风格和叙事特色,反映了康熙至乾隆年间宫廷绘画受到西方艺术影响的痕迹。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当时的社会与文化风貌,而且成为了研究清初社会生活的重要历史资料。
1. 多重大政治题材
根据历史文献,徐扬自1751年起至1776年在如意馆任职,共计26年。在此期间,他根据乾隆皇帝的命令创作了众多画作,胡敬在《国朝院画录》中称其作品“石渠著录三十有五”,其中以描绘政治事件的场景最为突出和具有代表性。其代表作有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规模浩大的《乾隆南巡图》卷、辽宁省博物馆的《盛世滋生图》卷(又名《姑苏繁华图》)、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京师生春诗意图》轴,以及《南巡纪道图》卷等。徐扬的这批作品以其精细的笔触和严谨的构图著称,他在众多繁复的画卷中倾注了大量心血,以真实而富有艺术性的手法记录了乾隆时期的重大军事和政治事件,以及社会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热情地赞颂了乾隆帝的治理成就和军事功绩。这些画作不仅代表了清代宫廷绘画的高峰,也成为了研究清代历史的重要视觉资料。
2. 纪事写实风格
徐扬的画作以政治主题为主,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他的作品尺寸庞大,用以展现宏伟壮观的场景;其次,他在构图上巧妙地安排众多人物和事件,将它们有机地组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这需要极高的艺术造诣;最后,他的画作采用了叙事性的写实手法,精细地记录了当时的地理环境和社会风貌,这是非常考验画家记忆力和写实技巧的。徐扬的代表作,如《乾隆南巡图》(图1)和《盛世滋生图》(图2),都采用了这种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详细地描绘了历史事件和风俗习惯。《乾隆南巡图》中的江宁阅兵场面,展现了整齐的军队、迅速奔跑的战马和顺从的侍从,形成了鲜明的视觉对比。而《盛世滋生图》则按照地理和交通的顺序,细致地描绘了苏州的繁华景象,从木渎到虎丘,画面中的建筑、桥梁和村庄都与历史文献相吻合,体现了徐扬对写实主义的坚持。徐扬在《平定西域献俘礼图》(图3)的题跋中表达了他对创作政治画作的敬畏之心和认真态度,他认为自己的技艺虽不及古代名家,但仍然致力于通过画作记录国家大事。他的这种“以画纪史”的理念,使得他的画作不仅在艺术上具有价值,更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精细的工笔技法,徐扬的作品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政治事件、自然景观、市民生活和服饰文化,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见证。
徐扬的绘画才华不限于政治题材的创作,他的艺术实践涵盖了花鸟、山水、草虫和界画等多个领域。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西方古典绘画的写实风格,同时也保留了中国传统工笔画的精髓,如细致的梳毛技法、丰富的染色技巧和细腻的退晕手法,这些技术很可能是他在进京之前就已经掌握的。在花鸟画方面,徐扬的作品展现了对自然生物形态、比例和动态的精确捕捉,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观察力。在山水画作中,他描绘的山峦秀丽,山脉连绵起伏,构图巧妙;树木的排列错落有致,色彩的运用雅致而精细,展现了他对吴门派画风的继承和发展。在界画领域,徐扬更是展现了他对画面精心布局的艺术匠心。他在大幅画作中不仅运用了传统的散点透视法,还巧妙地融入了西方的一点透视和成角透视技巧,使得作品更加真实动人。他的这些作品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而且在艺术表现上也体现了他严谨和细致的个性。通过这些技巧的运用,徐扬的画作在艺术性和真实性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图 1 《乾隆南巡图》第十卷《江宁阅兵》
图 2 盛世滋生图(局部)
图 3 平定西域献俘礼图
3. 题跋文采斐然
在四十岁之前,徐扬致力于研习经典文学,积累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素养,并且展现出了非凡的文学才华和优雅的文风。这一点从他的书画作品上的题跋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例如,在乾隆十七年,也就是他刚到京城如意馆的第二年,徐扬在《瑞雪图》上题写了一首诗,诗中不仅描绘了画面的宁静与雅致,还透露出他对自己绘画技艺的自信。特别是诗的结尾,“题诗何事频呼冻,笔底惊随造化收”,深刻反映了他当时的心境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徐扬的文学造诣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刻苦学习的结果。他的《盛世滋生图》题跋中,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用几百字就概括了整幅画作的主题,对乾隆盛世的赞美引经据典,文采斐然。在《平定回部献俘礼图》的题跋中,他采用了史家的笔法,直接而连贯地叙述了历史事件,虽然带有奉承之意,但仍然展现了其文学才华。而在《南巡图》的题跋中,他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和借喻,营造出了一种华丽而充满文采的氛围。相比之下,与徐扬同时代的其他画家,如丁观鹏,其作品的题跋较少,且文采平平,缺乏徐扬那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另一位苏州画家张宗苍,虽然在题款中展现了一定的文学素养,但与徐扬相比,无论是在气势还是见识上都显得稍逊。这些比较进一步凸显了徐扬在文学和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二)徐扬书画作品的艺术价值
1. 对客观历史的真实再现
经过对徐扬作品的艺术风格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明确地认识到,他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成就,更在历史记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徐扬作为一位现实主义的画家,他的创作深受史家纪实传统的影响,这一点在他的画作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鲜明的写实主义特色。在《盛世滋生图》中,徐扬精细地描绘了各种场景和建筑,例如,画中对南戏《白兔记》的生动再现,以及对现存山川河流的精确记录,都展现了徐扬对现实世界的深刻观察和真实再现。此外,画中对城市街景、政府机关、宗教场所和桥梁等重要建筑的细致描绘,至今仍能找到对应的实体,这些都为了解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提供了直观的证据。《南巡图》则通过传统的工笔写实技法,记录了乾隆皇帝南巡的一系列活动,如了解民情、巡视水利、检阅军队和祭祀陵墓等,同时也展示了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和自然风光,为“康乾盛世”留下了珍贵的视觉记忆。《西域舆图》则以采玉为主题,详细描绘了嘉峪关至和闻之间的地理环境和运输情景,画面层次分明,主题突出,是清代现实主义艺术的杰出代表。徐扬的这些作品不仅服务于当时的统治者,更忠实地记录了乾隆时期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生活,为后人提供了直观的历史见证。因此,作为一名宫廷画家,徐扬的作品在历史价值上与其他史家的作品不相上下,甚至在某些方面更为独特和珍贵。
2. 中西结合的绘画技法
明末清初,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西方的绘画技法开始传入中国,对中国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来自欧洲的传教士,他们不仅带来了宗教信仰,还带来了西方的科学知识和艺术理念,其中就包括透视学和明暗对比等绘画技法。这些技法的引入,为中国画家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表现手法,使得中国绘画开始出现了向写实主义转变的趋势。
在这一背景下,徐扬作为清乾隆时期的重要宫廷画师,他的艺术实践成为了中西绘画技法结合的典范。徐扬不仅精通传统的中国绘画技巧,如工笔、写意等,还积极学习和吸收西方透视法的原理,将其与中国传统的界面技法相结合。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对光影变化的精细捕捉,以及对空间深度和立体感的强调,这些都是西方绘画技法的影响。徐扬的绘画作品中,园林、建筑、山石等元素的描绘尤为突出。他利用透视法的原理,使得画面中的建筑结构更加严谨,比例更加准确,空间感更加强烈。同时,他还通过对光影的细腻处理,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动态效果,使得作品呈现出一种既具有中国传统韵味,又不失西方艺术真实感的独特风格。徐扬的这种中西结合的绘画技法,丰富了中国绘画的表现力,从而推动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他的绘画实践,为后来的画家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对中国绘画艺术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通过徐扬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清代艺术家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绘画的同时,也积极吸收外来艺术的精华,并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风格。
二、艺术市场与徐扬作品的拍卖表现
(一)中国书画拍卖市场概况及徐扬作品的拍卖回顾
中国书画拍卖市场自20世纪末以来,经历了从萌芽到快速发展的过程。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文化消费的日益提升,书画艺术品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产,受到了越来越多藏家和投资者的青睐。拍卖市场作为书画艺术品流通的重要平台,不仅反映了艺术品的经济价值,也是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的重要体现。近年来,中国书画拍卖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趋势,不仅传统的中国藏家活跃其中,国际藏家和机构也纷纷参与竞投,使得市场更加活跃和开放。
徐扬的作品自1992年首次进入拍卖市场以来,便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历史价值受到关注。根据权威拍卖行的数据,徐扬的书画作品自1992年至2023年间,共有200余件作品上拍,成交率约为68%,成交价超过百万元人民币的作品有13件,超过千万元的有8件,超过亿元人民币的有2件。这些数据表明,徐扬作品在艺术市场上具有较高的流通性和价值认可度。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平定西域献俘礼图》在2009年和2021年的拍卖中,成交价分别达到了1.34亿元和4.14亿元,显示出市场对徐扬重要作品的高度评价和持续关注。
(二)徐扬作品的市场表现分析
徐扬在拍卖市场上活跃的书画作品主要以山水题材为主,其次是花鸟,少有人物题材作品出现。多为进御所作,且尺幅多较大,形制以立轴、手卷为主。根据徐扬书画作品在市场上的变化,笔者将其书画作品自1992年起进入艺术市场以来至2023年这将近三十年的时间,粗略的划分为三个阶段,即“ 1992年-2006年”为第一阶段萌芽期;“2007年-2012年”为第二阶段发展期;“2013年-2023年”为第三阶段稳定期。简要分析其绘画作品艺术市场的发展状况。
1. 萌芽期:1992年-2006年
据表1相关拍卖数据统计,在1992年-2006年这一段时期内,徐扬有2件书画作品4次超百万成交。《南巡纪道图》是徐扬首次在国内上拍的书画作品,在中国嘉德1995秋季拍卖会上以297万的价格成交,在2004年北京翰海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其成交价格破千万,相较于9年前的价格上涨了近10倍。另一间件作品《归庄图》于2002年12月6日在中贸圣佳2002秋季拍卖会中以220万人民币成交,两年后,该作品又在中贸圣佳2004春艺术品拍卖会上以495万元的高价成交。这一段时期徐扬书画作品进入拍卖市场的数量较少,种类也较为单一,但也开始出现高价。
2. 发展期:2007年-2012年
据表2相关拍卖数据统计,这段时期徐扬作品上拍数量虽然也不是很多,但成交价格对比上一时期有十分显著的提升,并在2009年,《平定西域献俘礼图》成交价格破亿。但高价拍品仍集中在《南巡纪道图》、《归庄图》两幅作品上。
3. 稳定期:2013至今
据表3相关拍卖数据统计,在这一时期,徐扬作品上拍作品数量相比之前有所提升,并且价格也趋于稳定,偶尔出现高价作品,除《平定西域献俘礼图》、《归庄图》、《南巡纪道图》外,也涌现出更多其他高价作品,如《摹黄公望笔意卷》、《摹虎神枪图》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幅作品也多次上拍,其中,《摹虎神枪图》曾分别于2007、2008(此次拍品名称被标为《山水》)、2016、2019、2021年五次上拍,07、08年成交价格均为30万元人民币左右,2016年成交价格飙升为230万元,2019年价格回落,最终以172.5万元成交,但2021年再次上拍时却流拍了。这一方面是受到了疫情和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一方面也说明徐扬书画价格进入稳定发展期。除此之外,《平定西域献俘礼图》和《归庄图》等作品的成交情况也反映了市场对徐扬高价值作品的认可和追捧。《平定西域献俘礼图》在2009年首次以1.34亿元成交,而在2021年再次上拍时,成交价达到了4.14亿元,这一价格的巨大飞跃不仅展现了作品本身的艺术和历史价值,也体现了市场对于徐扬作品的持续兴趣和投资潜力。《归庄图》同样表现出色,2004年首次上拍时以495万元成交,而在2013年的拍卖中,成交价达到了1.24亿元,再次证明了徐扬作品在市场上的稳健增长和长远投资价值。这些高价作品的出现,不仅丰富了艺术市场的层次,也为藏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投资机会。总体来看,徐扬作品在艺术市场上的表现呈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其市场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尊重。
四、影响徐扬书画作品市场价值的因素
通过分析徐扬书画作品在拍卖市场上的成交数据可得知,其高价作品主要为《归庄图》、《南巡纪道图》、《平定西域献俘礼图》,这三件作品不仅上拍次数多,且成交价格也在一路攀升。下面,我将通过分析这几件作品的特点,探究影响徐扬书画作品市场价值的因素。
(一)徐扬高价作品分析
1. 《归庄图》
《归庄图》(图4)是徐扬入宫早期的作品,这种具备浓厚文人意趣、充满诗意的山水作品,与其后期较为程式化的历史题材作品相比,显得尤为难得。作品题款“归庄图,臣徐扬恭写”中并无纪年,但根据卷中前段乾隆帝御题“摇摇春水舟轻飏,归来三径未全荒,隔岸羡望者谁氏,刺史江州应姓王。癸酉孟春月御题。”可知,此卷应作于乾隆十六年(1751)六月徐扬入宫后至乾隆十八年(1753)正月前。正月孟春之时,草木萌生,万物即将复苏,此时距离徐扬奉召入宫已近三年。乾隆帝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文意为本进行了创作,陶渊明“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乾隆帝则“摇摇春水舟轻飏”;陶渊明“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乾隆帝则“归来三径未全荒”;再观察画卷内容,则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所描绘的情景都极为相符。可推断徐扬这件作品应属于是乾隆帝的“命题作文”,诗书画一体,是乾隆朝时期君臣合作的典型作品之一。
《归庄图》采取了三段式构图法。画卷前段是一片开阔的水面,两岸有水榭、屋舍、篱笆、拱桥,掩映在树木苍翠之间;水波之上,一叶扁舟飘然而至,篱笆门外则“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一派田园风光,点出了画家所要表达的“归庄”主题。行至画卷中段,山丘起伏有如波浪渐次跃出水面。山色苍润,古松清翠,屋舍坐落在旁,有清涧溪流,更似有灵动水声入耳,为观者营造了一种如临其境的“在场感”。画卷后段笔墨渐少,仅以烟波飘渺的湖面和耸立着几株小树的一角山石结尾。万里江山虽难以尽收,但咫尺千里的深远意境已跃然画卷之上。显示出了这件作品既从陶渊明文人诗意中来,但又能升华到了更博大的帝王诗意中去的本领。当时画坛以“四王”为正统,在这种背景下,徐扬入宫早期对于正统画风倾力尤多。,此作即是这一时期的典型风格。设色方面徐扬亦把握得当,很注意基调色的和谐,以花青烘染山色,但并未大青大绿,画面清润,用色淡雅,意境开阔,虚实对比处理甚佳。细腻刻画出了江南隐逸而又超然自得的湖光山色。这既是画家本人文人情趣的体现,也是乾隆帝御制诗意的一次再创作。
《归庄图》作为徐扬的早期作品,不仅展现了其文人意趣和诗意的山水风格,而且由于其在艺术市场上的稀缺性,成为了收藏家竞相追逐的对象。该作品的市场价值受到其历史传承和皇家背景的影响,特别是乾隆帝御题的加持,增加了其文化价值和市场认可度。此外,作品的流通量少,一旦出现在市场上,便会引起激烈的竞价,从而推高了其市场价格。
图4 归庄图
2.《南巡纪道图》
清圣祖,即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在位期间六次亲临江浙地区进行巡视和游览。其孙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亦效仿其祖,六次南下江南。这两位皇帝的十二次南巡,声势浩大,历史上前所未有,成为了“康乾盛世”中最为耀眼的事件之一。在没有摄影录像技术的古代,要留下皇家盛典的形象资料,全靠宫廷画师的妙手丹青。由山水大师王翚主笔的《康熙南巡图》煌煌十二巨卷,总长二百多米。《乾隆南巡图》承其体例,由著名宫廷画家徐扬奉敕恭绘:先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进呈绢本十二卷;越六年,再进纸本十二卷(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创下中国绘画长卷之伟观。这卷《南巡纪道图》(图5),是徐扬关乎乾隆南巡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又一件力作。这幅画作的尺寸相对较小,高度为28厘米,长度为1915厘米,与《南巡图》相比显得更为精致。画作的独特之处在于,作者运用了一种特殊的构图技巧,即选取并拼接南巡途中的各个重要景点,通过“缩地”手法将七十八处名胜古迹巧妙地融入同一画卷之中。从京城出发,经过广宁门,直至苏州府和万寿亭,整幅画作仅描绘了自然景观,而未涉及人物描绘。这种表现方式在纪实宫廷绘画中颇为罕见,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创新。
《南巡纪道图》完成后,得到了乾隆帝的青睐和赏识,皇帝亲自鉴赏并盖上了“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和“宜子孙”三枚宝玺,并将画作珍藏于干清宫中。随后,嘉庆帝也对这幅画作加以赏识,并在其上加盖了四枚宝玺,同时将其记录在《石渠宝笈三编》中。到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废帝溥仪命令陈宝琛、朱益藩、袁励准等人对宫中的书画进行清点和鉴定,并在确认为真迹的画作上盖上了“宣统御览之宝”的宝玺。此后,这幅画作首次离开了宫廷,据杨仁恺先生在《国宝沉浮录》中的记载,解放后的某个时期,《南巡纪道图》曾被存放在“原社管局”(即后来的“国家文物局”),后来这幅画作再次回到故宫,并在20世纪80年代初被编入故宫博物院的藏品目录《中国古代书画目录》中(编号京1-124,品名“王道荡平图”)。但不久之后,为了响应当时的政策,这幅画作再次离开了故宫,回到了民间。直到2004年,它出现在翰海秋拍的拍卖会上,并以1980万元的价格成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南巡纪道图》以其独特的构图和历史价值在拍卖市场上受到高度评价。该作品通过其精细的绘画技艺和对乾隆南巡活动的详细记录,展现了清代盛世的辉煌。市场对此类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作品有着极高的需求,加之作品的保存状态良好,经过权威鉴定,使得其成为投资者和收藏家眼中的宝贵资产。此外,新闻媒体的宣传推广也提高了该作品的市场知名度,进一步增强了其市场吸引力。
图 5 南巡纪道图(局部)
3. 《平定西域献俘礼图》
为了镇压准噶尔部的蒙古族领袖达瓦齐以及回部的两位重要人物——大和卓木波罗泥都和小和卓木霍集占——发起的地方性叛乱,清朝政府在乾隆帝的统治期间,特别是在乾隆二十年(1755年)以及随后的乾隆二十三年和二十四年(1758年和1759年),派遣军队远征西域。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清军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并最终成功平定了叛乱。这场战役是乾隆帝自诩的“十全武功”之一,不仅在历史文献中有所记载,乾隆帝还特意委托宫廷画家创作了一系列的艺术作品以示纪念,其中就包括徐扬所绘制的《平定西域献俘礼图》卷(图6),该画卷为纸本设色画,纵42公分、横1800公分,这幅画作不仅是艺术创作的成果,也是对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视觉记录。
这幅画卷保留了清代宫廷的原始装裱风格,其卷首部分采用了精美的织锦材质,并在题签上明确标注了“徐扬画平定西域献俘礼图”,同时,作为画卷标识的玉质别针也得到了良好的保护。画卷被记录在《石渠宝笈续编》中,并且拥有完整的八玺认证,曾被珍藏于乾清宫之中。此外,画卷上还盖有多个清代的宝玺印章,包括“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嘉庆御览之宝”以及“宣统御览之宝”等,这些印章见证了画卷的皇家收藏历史。画卷本身详细描绘了在平定准噶尔部和回部叛乱后,在北京举行的献俘仪式的盛大场景,这是一次展示清朝军事胜利和国力的重要活动。通过这幅画卷,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的历史事件和社会文化背景,是研究清代历史和艺术的宝贵资料。
献俘礼是清朝宫廷的一项重要军事仪式,其相关的规定和仪式流程在《大清会典》中有详尽的记录。徐扬所绘的这幅画卷,以京城的正阳门为起点,沿着棋盘街和天安门,生动展示了卤簿仪仗队伍的壮观场面,他们从端门一直排列至午门,在这一历史性时刻的描绘中,特别突出了皇帝的御座,它设在了午门城楼的显赫位置之上。这幅画作以精细的写实手法捕捉了一个具体的历史时刻,画面中人物众多且细致入微,色彩鲜艳而丰富,是乾隆时期清朝宫廷绘画中的杰出作品。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康熙帝和雍正帝的统治时期也曾举行过献俘礼,但这些仪式只有文字记载而没有图像资料流传下来。因此,徐扬的这幅画作不仅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更在历史文献价值上显得尤为珍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历史见证,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那个时代的重要事件。
在画卷的末尾,画家徐扬亲自书写了一段约330字的题跋,这段题跋记录了《平定西域献俘礼图》背后的历史事件,表达了徐扬对于乾隆皇帝的崇敬之情以及他作为宫廷画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题跋中提到“上御极之二十四年十月,平定西域露布至京师,明年正月献俘馘于午门。”在乾隆二十四年的十月,清军成功平定了西域的叛乱,次年正月,在北京的午门举行了献俘仪式。仪式上,人们跳舞、奏乐,庆祝国家的安定和军事上的胜利,礼仪和音乐都准备得十分完备。题跋还描述了当时的场景,新归附的版图和各国使者纷纷前来祝贺,包括伊犁以西的布鲁特、哈萨克等国,以及朝鲜、日本、苏鲁、吕宋等远邦,数量之多,难以计数。这些国家的使者和藩封的领袖都来到了京城,他们的服饰华丽,场面壮观,如同众星捧月,万水归宗,展现了清朝的繁荣和强大。徐扬在题跋中提到“昔阎立本,颜师古,俱能之图画纪国家之事,垂于竹帛。臣艺万不及一,幸而执事内庭,谊应扬显。”表达了对历史上以画记录国家大事的名家阎立本和颜师古的敬仰,并谦虚地表示自己的技艺远不及他们。他幸运地能在内廷供职,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些重大事件通过画作展现出来。徐扬对乾隆皇帝的仁义和德行表示了极高的赞誉,认为皇帝的治理超越了汉唐,是历史上的典范。因此,他怀着敬意完成了这幅画作,并以最恭敬的姿态献给皇帝。徐扬在题跋后署名并附钤印“臣徐扬”、“笔沾春雨”。
《平定西域献俘礼图》不仅是徐扬的代表作,也是清代宫廷绘画中的杰出作品。该作品详细记录了清朝平定西域叛乱后的献俘仪式,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在市场上,这类具有独特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往往能够吸引大量买家的关注。作品的流通稀缺性,加上其在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使得其市场价值居高不下。同时,随着全球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关注增加,该作品的市场前景预计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图 6 平定西域献俘礼图(局部)
(二)影响市场价值的因素分析
1. 作品艺术价值高,且在艺术市场上流通量少
艺术价值是决定艺术价格的基础。徐扬作为读书饱学的江南才子,在政治头脑、文化素养和书卷气息方面要明显优于当时的大多数宫廷画师;而他娴熟、全面的绘画技能,又是一班词臣、贵胄画家难以企及的。因此,他不仅对绘制供皇室玩赏的风花雪月日常应制之作应付裕如,而且还特别善于构思和创作重大政治题材的写实巨制,以是深受器重。除上文提到的《平定回部献俘礼图卷》和《南巡纪道图卷》之外,徐扬的此类画作还有《西域舆图卷》、《平定两金川战图册》、《虎神枪图轴》、《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图卷》、《姑苏繁华图卷》等等。徐扬的画作以其精湛的笔墨和严谨细致的构图著称,他在众多繁复的画卷中倾注了大量心血,以真实而富有艺术性的手法记录了乾隆时期的重大军事和政治事件,以及社会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热情地赞颂了乾隆帝的治理成就和军事功绩。这些画作不仅代表了清代宫廷绘画的高峰,也成为了研究清代历史的重要视觉资料,也正因如此,徐扬许多代表画作画大多都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以及中国大陆、台湾和欧洲、北美的一些著名博物馆中,存于民间,进入艺术市场流通的作品,可谓是稀如星凤。
2. 作品的历史传承与皇家背景
徐扬书画作品的市场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历史传承和皇家背景的影响。在艺术市场中,一件作品如果能够与历史事件或著名人物产生联系,尤其是与皇室的关联,其价值往往会得到显著提升。徐扬作为乾隆时期的宫廷画家,其作品不仅受到了当时皇室的赏识和收藏,而且很多作品都与乾隆皇帝有着直接的联系,如乾隆帝的御览印章和题词,这些都为徐扬作品的市场价值增添了独特的皇家色彩。此外,徐扬作品的历史传承清晰有序,多数作品都有详细的著录记录,如《石渠宝笈》等重要文献的收录,这些记录不仅为作品的真实性提供了有力证明,也为作品的价值评估提供了重要参考。在艺术市场中,藏家和投资者往往愿意为具有明确历史传承和皇家背景的作品支付更高的价格,因为这样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徐扬作品中的皇家元素和历史传承的清晰性,使其在艺术市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收藏的珍品,也是研究清代历史和文化的宝贵资料。因此,徐扬作品的市场价值不仅在于其艺术成就,还在于其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市场,使其作品成为艺术市场中的珍贵资产。
3. 古代书画价值回归的大环境
古代书画作品因其独有的历史意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有限的存世数量,在市场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价值和潜力。近年来,古代书画在拍卖市场上的表现尤为抢眼,价格持续攀升,受到越来越多藏家的青睐和认可。自2009年首次出现单件古代书画拍卖价格过亿以来,市场对古代书画的热情持续高涨,每年都有新的高价作品出现,这一趋势打破了古代书画长期被低估的市场现状,对整个艺术品市场产生了积极的推动效应。即便在全球疫情影响下,中国书画市场整体表现不佳的背景下,徐扬的《平定西域献俘礼图》在2021年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上以4.14亿元的价格成交,再次创造了古代书画拍卖的新纪录。与2009年的1.34亿元成交价相比,这幅作品在短短12年间的价值增长了2.8亿元,这一显著的增幅充分证明了古代书画在市场上的稳定性和巨大的增值潜力,为投资者和藏家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这一现象也表明,古代书画作为艺术品市场中的稀缺资源,其价值和投资吸引力将持续存在。
4. 新闻媒介的宣传推广
在艺术市场中,新闻媒体也广泛参与也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徐扬《平定西域献俘礼图》、《归庄图》等重要作品都接连拍出高价,被刘益谦等重要藏家收藏,这些都会不可避免地引起新闻媒体的报道,从而引起大众的关注度,这或许也是这些作品屡创新高、不断升值的原因之一。
中国古代书画所蕴含的艺术价值以及升值潜力一直都是收藏者和投资人关注的焦点。古代书画市场经历了一段快速增长后的调整期,目前正处于一个更为理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许多收藏家更倾向于保留手中的精品,而不是将其再次投放到市场上出售。同时,众多博物馆和美术馆也收藏了大量的古代书画精品,这进一步减少了市场上流通的精品数量。特别是受到市场高度关注的名家作品,如“元四家”、“明四家”、“清四王”等,它们不仅数量稀少,而且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价格并没有达到预期的高度。这种供需矛盾导致了一种特殊现象的出现:尽管这些名家的作品极为珍贵,但由于市场上可交易的精品数量有限,其价格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事实上,这些名家作品的价格相比之前已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成交额也有所减少。这种情况反映出市场对于古代书画精品的珍视和保护意识增强,同时也暗示了未来市场对于这类作品的需求可能会随着供应的减少而进一步增长。因此,对于收藏家和投资者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市场信号,预示着古代书画市场在未来可能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而像鲜有露面的宋 元时期作品,引得藏家竞相追捧,更成为促使 2013 年古代书画市场稳中有升的 重要力量。 由于古代书画的供给量很难增加,而需求量却只增不少,另外就古代书画独 具的历史价值、多样的文化属性、优秀的创作功力、稀缺的存世资源来看,其炒 作可行性不高,而且与国外作品有着较大的价格差距,这也就决定了其未来增值 潜力巨大,市场空间广阔,因此,其必定成为未来书画市场发展的主力和核心, 古代书画精品必定是书画市场上的主流和代表。充分说明古代书画精品仍然十分火热,未来市场上精品 作品仍是主流。
结论
本研究对清代宫廷画家徐扬的艺术生涯、作品风格及其作品在拍卖市场上的价值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探讨。徐扬作为乾隆时期的重要画家,其作品不仅在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更在当代艺术市场中展现出独特的价值和魅力。通过对徐扬作品的艺术风格、历史价值和市场表现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 徐扬的艺术成就和作品的历史价值是其市场价值的重要基础。其精湛的绘画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赢得了乾隆皇帝的赞赏,也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品的写实风格和纪事性质,为研究清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视觉资料。
2. 徐扬作品在拍卖市场上的表现反映了市场对其价值的高度认可。特别是代表性作品如《平定西域献俘礼图》和《归庄图》,其高价成交不仅体现了市场对徐扬作品的追捧,也反映了市场对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重视。
3. 徐扬作品的市场前景预计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随着全球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关注日益增加,以及艺术市场环境的不断优化,徐扬作品的市场价值有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艺术市场的多元化和科技手段的应用,将为徐扬作品的展示、交易和推广提供更多的机会。
4. 徐扬作品的市场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风险,包括市场波动、艺术品鉴定的困难以及保存维护的挑战等。为了确保徐扬作品的市场价值得到充分的认可和保护,需要艺术市场参与者共同努力,加强学术研究、完善艺术品鉴定体系、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采取多元化市场策略等。
5. 徐扬书画作品的投资价值一直是藏家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投资者在享受艺术品带来的文化价值的同时,也应谨慎评估市场动态、艺术品鉴定和保存维护等风险,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6. 为了推动徐扬书画作品市场的未来发展,建议加强学术研究、建立艺术品鉴定体系、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采取多元化市场策略,并提供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鼓励私人藏家和机构将徐扬作品捐赠给公共博物馆和艺术机构。
7. 在全球化和网络化的当代社会,艺术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消费模式正在发生变化。线上拍卖和数字艺术的兴起为徐扬作品的市场交易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机会。同时,随着人们对于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增强,徐扬作品的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将被更多人所重视。
通过对徐扬作品的深入研究和市场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艺术价值和市场表现,为其在未来艺术市场中的定位和发展提供参考。同时,这也为艺术市场的专业人士和投资者提供了宝贵的信息,有助于他们做出更为明智的投资和收藏决策。在未来,我们期待徐扬的艺术成就能够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其作品的市场价值能够得到更好的体现和传承。徐扬的书画作品不仅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宝贵财富,也是艺术市场中的重要资产。
(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0级艺术市场专业本科生)
参考文献
[1] 左沭涟.清代画家徐扬考略[J].美与时代(下),2015(01):115-117.
[2] 郭亮.徐扬的早期画[J].收藏界,2005(10):30.
[3] 邢玉翠. 书画市场行家特征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22.
[4] 吴江涛,金妹.由《平定西域献俘礼图》看古代书画的价值回归[J].中国拍卖,2022(10):27-31.
[5] 王瑾.中国书画拍卖市场发展研究[J].艺术品鉴,2018(33):99-100.
[6] 朱梦露. 中国书画拍卖市场投资收益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河南大学,2019.
[7] 吴红娟. 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书画价格走势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8.
[8] 靳挺.天津博物馆藏清中前期宫廷绘画赏析[J].收藏家,2019(06):53-58.
[9] 聂崇正.清代宫廷画家续谈[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7(04):72-79+100.
[10] 胡薇.清宫界画的中西交融[J].收藏,2018(02):32-39.
[11] 李淑芝.宫廷画家徐扬和他的《西域舆图卷》[J].黑龙江文物丛刊,1982(01):70.
[12] 毕继敏. 徐扬《姑苏繁华图》的视觉叙事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9.
[13] 张志元,马永凡.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一价定律”研究——书画拍卖市场的证据[J].管理评论,2022,34(12):184-194.
[14] 常青.破纪录的“长卷”[J].中国拍卖,2009(11):41.
[15] 秋水.古代书画行情突起 引领书画拍卖潮流[J].文物天地,2016(07):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