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IS 【Jun】艺评撷英:90后艺术家能否定义“时代”?艺术展览如何平衡学术和商业?

文摘   社会   2024-06-24 08:01   北京  



卷首语90后艺术家的创作和思想不仅表达了对这个时代的深度思考和记录,也书写和改变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与未来的走向。然而,当代艺术有的只是在某一时刻火爆社交媒体的话题,却丢失了火爆话题之后能够留有余地的回声这不仅仅是艺术家的问题,更是整个艺术生态的问题。在此,艺术展览就发挥着重要的传播和引领作用,其需要平衡好商业利益和学术价值之间的关系,通过合理的策展和营销策略,实现商业利益与艺术品质的双赢。同时,艺术市场也要发挥应有的调控作用,共同引领中国当代艺术走在健康有序发展的道路上。

北京当代艺术单元“返场时代”


语录:90后艺术家的时代语境已经到来,他们的创作和思想正在书写和改变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与未来的走向。他们拥有更加完整的知识结构,丰富的世界观,热衷解构和调侃,具有强烈的知觉性和批判性,通过轻松、抽离又不失幽默的艺术语言,深刻表达着对这个时代的深度思考和记录。但90后艺术家在艺术探索和思想深度上仍处于成长和积累的阶段,现在艺术圈生产的内容会有点庸俗化和实用主义化,很少给一个艺术生态带来新的认识、新启发。我希望大家回到历史的维度看问题,在大时代的框架下讨论一代人,艺术圈各个环节做的事情应该在不同的维度上,只有这样整体生态才会有更丰富的空间和营养。


点评当下社会对艺术的讨论力与深刻性远不如上世纪90年代。当代艺术有的只是在某一时刻火爆社交媒体的话题,却丢失了火爆话题之后能够留有余地的回声。这不仅仅是艺术家的问题,更是整个艺术生态的问题。艺术追求的不仅仅是即刻的利益与热度,更是在历史大浪淘沙下能够定格时代的结晶,艺术界需要以更严肃的态度与历史的维度去反思当代艺术,方能给艺术创作带来更加掷地有声的新可能。


2023级硕士研究生 曹依婷   


艺术批评家、策展人鲍栋认为:“没有任何一个人、一个群体能够脱离时代而存在。”


 

赫斯曼:艺术市场的差异化分层理论

语录:随着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展品、艺术观众等概念的不断引申,展览的学术内核也不再晦涩难辨,视觉感官的震撼与轻松休闲的氛围成为策展管理、营销工作的重点。这时,展览项目的商业属性被强化,艺术属性被削弱,体验属性增强;消费体验大于艺术体验,展览形式大于展览内容;面向的市场从同行、专家、爱好者、精英群体,逐渐拓展为注重休闲娱乐和追逐时尚的年轻大众。“艺术”对于一般人的吸引力逐渐增强,艺术场馆的商业价值被挖掘,资源整合重组,产业链发生剧变。

点评:当前的视觉艺术展览逐渐向以商业化和娱乐化为核心的体验型模式转变,即迎合了现代观众的需求,也推动了产业链的深度变革。然而,过度强调娱乐性可能会导致艺术作品本身的学术价值和内涵被忽视。因此,艺术场馆的商业化运营也需要平衡好商业利益和艺术欣赏之间的关系。如何保持艺术展览的学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是需要不断探索和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合理的策展和营销策略,可以实现商业利益与艺术品质的双赢。


     2022级艺术市场专业本科生 刘柏文   

北京大学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兼职副研究员、策展人鞠高雅认为:“艺术产业链的整合与重组,究其原因在于艺术品价值实现路径的转变,即部分艺术品的商业价值可以脱离同行导向型市场而被单独评判。这种转变是由新涌现的艺术市场需求、消费习惯与观念、艺术品传播与解读方式的多重变革共同引发的。”



巴塞尔艺术展主展区现场,2024

语录:巴塞尔艺术展虽然是一个当代的艺术博览会,但它具有很古典的品位,加之经典的老画廊特别养眼。逛主展区的感受就是好作品太多了。但是现在有两个心态:第一,只要看好的作品,不管是古典的还是当代的,不怕错过,有吸引你的足够了。第二,想筛选一下自己可以收藏的作品。今天真的在反思,收藏要克服虚荣心。所谓的虚荣就是:你知道作品好,有名气,价格已是巅峰。你现在去买它吗?比之你10年前知道它,但你没买,要等到今天再去买?还是你用发现的眼睛,按心意追寻自己的品位。当然了,每个人都有不同路径,对于每个人来说,意义也不同。

点评:随着收藏热逐渐升温,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艺术市场,但是艺术品作为商品具有特殊性,收藏艺术作品不能盲目跟风。收藏家选择一件作品收藏,在不断观赏的过程中建立起情感,使自己的情感与艺术作品之间产生精神上的交流,进而达到一种共鸣的感受。由此,收藏家从自己的收藏活动得到乐趣,并真心喜爱自己收藏的东西,艺术作品的“真”是不可或缺的关键。


2022级硕士研究生 尹立正君  

当代艺术藏家、山河万朵主理人张果认为:“收藏要克服虚荣心,重要的是,艺术收藏带给你的满足和喜悦。”



曾梵志 2007年作 无题07-3(三联作)

语录:书画产业要以现代交易方式替代传统交易方式,以全国性市场替代区域性市场。其中,最重要的是创新艺术品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艺术品产权(物权、版权)的商业化、资产化、资本化甚至证券化,形成以艺术品物权、债券、期权、股权、知识产权等各类产权为主体的交易系统。推动中国书画产业市场化,应着力促进书画产业与金融、互联网融合发展。制定差异化信贷政策,扶持优势企业,树立“先扶持、后收益”观念,加大对附加值高、占据产业价值链高端的中国书画产业的信贷支持、扩大书画艺术品抵押担保范围,对综合实力较强、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推出创新信贷产品,如艺术品按揭、艺术品消费信贷等。

点评:当前,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超过2000亿元,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其中,书画产业约占艺术品市场份额的60%。随着各大电商平台、艺术网站纷纷上线,书画交易与其他领域的跨界融合越来越频繁。由此,要促进书画产业与金融、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才能推进中国书画产业市场化发展。


2022级艺术市场专业本科生 王婷月   


现任上海汇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沃伟东委员认为:“中国书画产业的最大特征是个体化,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往往都是个体经营。”

 



新媒体时代艺术品市场论坛现场


语录:直播对于艺术品市场来说是一个趋势。艺术品直播拍卖,为艺术品市场带来了更多有效的藏家受众和增量。目前来看,很多身处二、三线城市的藏家对当代艺术很感兴趣,不过,由于工作原因,可能不能经常来北上广深近距离接触当代艺术展览和市场;此外,很多人感兴趣,但是没有途径和渠道结识当代艺术机构、艺术家,并进入到收藏领域中来。所以互联网让当代艺术实现了破圈。虽然说当代艺术的受众群体已经比十年、二十年前高很多倍,但跟十四亿人和四千万财富人群相比,依然是个小众行业。


点评:网络直播打破了艺术品市场相对封闭和高门槛的传统,艺术家、拍卖行、画廊可以直接与观众进行互动和交流,观众可以通过网络收看并即时对作品进行评论和互动。这种实时互动的方式不仅拓宽了艺术作品的传播形式,还为观众提供了更多样的艺术体验。搭建起一个更容易接近的艺术市场,艺术品交易变得更加便捷和直接。更重要的是,艺术家、拍卖行、画廊主可以直接与观众进行交易,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艺术品的销售效率。


2023级硕士研究生 张子妍   


永乐文化创始人赵旭:“因为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现在很多藏家和准藏家不一定非得到当代艺术现场来购藏艺术品,通过直播,都可以看到、了解和购买艺术品。这是艺术品交易的一个未来。就目前来说,所有的线上交易方式中,直播的效果是最好的。”



Fondation Beyeler现场


语录:艺术是共通的,人性是共通的,差异就是地区和地区间的文化议题。个人化对艺术的讨论永远是主线。媒介上,绘画、摄影、雕塑、录像、多媒介,也不存在什么不同。最大的差异应该是价格上的,这也是我给观展者的建议,询价是博览会的必须,通过价格,也许你会追问其他问题,如什么是艺术生涯?为什么这么贵?什么构成了价格?然后,本土的,除了文化趣味,还有购买力问题,这背后除了消费主义的观念,还有文化政治的需要,以及艺术家自身本土系统循环,或更大范围大循环的问题,值得更多反思。

点评:全球经济语境下,新技术的出现大大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促成了不同文化和文明间的对话,有利于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人们在对文化“他者”的审视过程中,加深了对本土艺术个性的理解,催生出本土化的意识,促进艺术观念与形态的多元化。这不仅体现在消费主义本土化,也体现在文化领域的本土化发展,以及艺术家自身对本土化的探索上。如何应对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博弈,是当代艺术需要思考的问题。


2022级艺术市场专业本科生 王硕   


艺术策展人李振华认为:“今天也许会有些资本的马甲,以及裹挟着各种议题的综合表象,但究其核心,都是为艺术家和画廊提供务实的服务。”

《新时期背景下的艺术收藏趋势》论坛现场


语录:新时期背景下,年轻藏家在当代艺术收藏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代际更替,共同的语言和经历使他们更支持年轻艺术家。积累足够的收藏经验后,年轻藏家在考量艺术家的市场价值外,更会进阶到收藏全球艺术史上有学术地位的艺术家,构建美术馆级的收藏体系。此外,不少老藏家也在跨领域收藏,很多收藏中国书画、水墨的老藏家转向了当代艺术收藏。一级市场也是如此。艺术家好的作品出来自然会有好的价格,年轻藏家跟进来不太容易受到伤害。随着作品的增值,也让他们看到更多未来的希望。

点评:在全球化信息时代,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艺术市场悄然变化。其中明显的变化之一就是不断涌入的年轻藏家,他们最初会收藏与之相仿的年轻艺术家作品作品,当收藏达一定程度后,就会转向当代艺术中坚力量和现代艺术,乃至近现代圈层。收藏的机遇永远都在,年轻藏家应增强对艺术家在美术史上地位的了解,多去线下展览走动,以此提高审美,才能买到好作品,这也会影响他们收藏作品的升值空间。


2022级艺术市场专业本科生 王淇睿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创始人郑林认为“从一级市场来看,新一代年轻藏家介入更多的出于自身审美趣味和价值系统的认同,门槛较低的、活跃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升值空间和未来想象空间都比较大。”

香港春拍2023年春季、2024年春季上拍数量对比图


语录:中国当代艺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从80、90年代开始起来的早期中国当代艺术。比如F4、曾梵志、周春芽等等,价格已经很高了,一直在调整中。有些依然坚挺,有些价格就慢慢掉下来了。另一部分是2000年之后新时期发展起来的艺术家。70后、80后,甚至90后,价格虽然在往上发展。但整体数量不够,当然价格也没有那么高,所以很难撑起一片市场。拍卖是一个市场行为,这两部分中国当代艺术,一部分价格在调整,另一部分体量不够,很难撑起一片市场。尤其新一代的艺术家,他们的藏家主要在中国内地。所以中国当代艺术在香港市场上逐年减少。


点评:中国当代艺术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稳定期,一个是发展期,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现状。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未来走向受到经济环境、藏家心理、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本身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市场参与者来说,关注这些因素的变化,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将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市场也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消化和吸收这些变化,从而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2022级硕士研究生 郭舒晗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季涛认为:“比起说市场‘预冷,洗牌’,我觉得更多是市场萎靡。有经济的原因,也有藏家惜售。未来还是要看经济的发展。”
 


总编审:任军伟 刘韬

审校:邓欢华 夏恒 崔鹏程 鹿珈漩 齐晓莹 尹立正君

栏目主持:冯雨晴(新闻)齐晓莹(展览)

邓欢华(艺评)夏恒(热点)鹿珈漩(拍卖)

微信编辑:王耀萍

(以上人员均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及硕博士研究生)

     艺术市场情报站~

艺林谈往·宜学笔谈·艺市快报

  拍卖 | 展览 | 热点 | 艺评





艺术市场情报站
对当代艺术市场现状进行最快速、最直接、最准确的信息整合与资源分享,由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艺术市场专业运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