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曼陀林的少女》作于 1910 年初,
在分析立本主义道路上,
这幅画不象毕加索前几幅画走得那样远,
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列为肖像画。
弹曼陀林的少女
巴勃罗·毕加索
1910 年,布面油画
100.3cm x 73.6cm
艺术运动分析立体主义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
在画这幅面时,毕加索也违背了
依靠理解力而不直接临摹实物作画
的日益强烈的倾向,
他要求模特儿多次坐着让他画像。
一个曾为他的朋友们做过多次模特
的姑娘,名叫芳妮·泰勒,
这时情愿为他效劳……
毕加索与法国性感女神碧姬·芭铎
(由于没找到芳妮·泰勒照片,本图仅供参考)
毕加索发现姑娘果然来了,
他对于她的在场不太习惯,有点困窘,
不过,他没有让这一点妨碍自己
长时间专心一致的工作;
最后还是模特儿失去了耐心。
她在比往常为一幅画做模特
所需的次数多出之后,
便声称自己身体不适,
次日不能来了。
“我理解到,她的意思
是说永远不来了,”
毕加索对罗兰·彭罗斯说道。
(注:彭罗斯是李·米勒的丈夫,
也是毕加索传记的作者)
“结果我决定,我必须
把这幅画停下来不再继续画了。
但是也很难说”,
毕加索补充道,“我觉得这幅画就象
现在这个样子,也许倒不错。”
弹曼陀林的少女
巴勃罗·毕加索
1910 年,布面油画
100.3cm x 73.6cm
艺术运动分析立体主义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
假如他把这幅画继续画下去,
那就可以合理地推测到,
消除同外表的相象之处的做法,
必会继续下去——
如同他之前的两幅肖像
(沃拉尔和卡恩费勒肖像)一样(见下图)。
你能看出这是一幅人物肖像吗?
毕加索作品《丹尼尔-亨利·卡恩费勒肖像》
1910 年
实际上,虽然这个拿着曼陀林琴的姑娘
亭亭玉立的身姿可以毫无差错地被人认出,
但到处都有变形的迹象。
弹曼陀林的少女(局部)
她的头部、双手,以及她的胸部,
都受到画家随心所欲的变形;
而且还有一些藤蔓花纹,
它们软化了她那垂在脖子里的头发,
并在她的衣服褶边的细节上和
衬托在她背后的饰架上得到了呼应。
右侧的RF,你看到了吗?
她右边的 RF 像成熟了的
果子一样明显地垂下来,
看起来既像裸露在外面,
又像有衣服遮盖住;
她的头部则部分地消融在背景中,
唤起另一种暧昧的感觉。
头部
这个头部被简化成为不可分辨的一团,
且只画了一只眼睛作为其表面的一个象征;
在我们前不久介绍的席勒的一幅画中,
席勒也画了同样的方形脑袋,
并且同样只画了一只眼睛(另一只被省略)。
席勒也画了方形脑袋和单独一只眼睛
读者们可以想一想,
他是否有参考毕加索的作品呢?
席勒作品《两腿张开躺着的女子》(局部)
1914 年
毕加索用一个长方形将头部加以扩大,
这个长方形可以理解为面孔的正面,
也可以理解为一个透明的阴影。
长方形将头部扩大
如果认为这种暧昧应予许可,
那对于绘画艺术的全部古典规范
便是一种践踏。
然而毕加索当时是在探索一种体裁的重要性,
这种体裁后来成为二十世纪
绘画艺术的主要财产之一,
而且遍布在新风格的全部表现中。
头部的外形的简化或省略,
在拿乐器的双手上又得到重复。
右手拨着琴弦
但是尽管在双手的形状上使用了简练笔法,
画家却神秘地设法表达了这双手
在弹琴时准确而敏感的活动。
左手握着琴头
于是,在毕加索那新概念的戒律中
他揉合进一种对女性魅力的深切注意
——这种魅力首先是通过她的恬静文雅
而明确表达出来的。
弹曼陀林的少女(局部)
这幅画事实上是把文雅恬静、
古典比例、主要特征的选择、
稀少而受约制的色彩等特点,
令人迷惑地揉合在一起;
真实的曼陀林(资料图)
因而,尽管使用了革命的处理手法,
它依然有着希腊人的建筑或巴赫的音乐
所具有的稳健和必然性。
毕加索将人的外形予以
支离分解而又重新塑造,
其技巧之完美,迄今罕见。
弹曼陀林的少女
巴勃罗·毕加索
1910 年,布面油画
100.3cm x 73.6cm
艺术运动分析立体主义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