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兴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吕家进在2024年8月20日中国数字金融合作论坛和深圳香蜜湖国际金融科技研究院联合举办的数字金融闭门研讨会第23期“做好数字金融这篇大文章,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所作的主题演讲。
吕家进
兴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尊敬的肖主席、周主席,各位领导、嘉宾,大家好!
在此夏秋之交,有幸参与主办方在福州举办的闭门研讨会,于我而言是很好的学习机会,欢迎大家在此地共话数字金融。
“数字福建”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兴业银行扎根福建,较早受到“数字福建”的引领。2001年,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亲自为兴业银行擘画发展蓝图,提出要坚持“从严治行、专家办行、科技兴行”基本方略,为兴业银行注入发展数字金融的基因。以下,我将结合自己对数字金融发展的观察,分享四方面认识。
第一,数字金融本身就是一场重大变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都要求做好数字金融这篇大文章,对促进金融变革、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全要素生产力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金融本质上是一种跨主体、跨时空的资源配置活动,始终需要解决信息不对称这一核心问题。进入数字时代,金融机构理论上可以拥有全量、实时、真实、交互式的数据,为每一个市场主体建立“全息影像”,信息不对称问题和过去相比大为缓解。金融运行的底层逻辑面临革命性变化,“大数据”将逐步代替“大数法则”,“长尾理论”将改写“二八定律”,金融将变得更加高效和普惠,更有能力走向普罗大众、赋能千行百业。在这场数字金融变革中,我国有不少领域领先全球,为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建设金融强国提供了重要新赛道。
在数字金融发展过程中,金融机构既要采购大量数据,成为数据市场的一个主要需求方,又要融入实体经济的“智改数转”进程,成为产业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参与者,还要围绕B2B2C构建各类场景生态,成为产业链供应链建链集群的一个重要加速器。以上将有力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助力大中小微企业一体化发展和生产消费再平衡,是我国发展数字经济、培育新增长点、抢占大国博弈主动权不可或缺的力量。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数字金融,社会各方积极研究数字金融,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数字金融亟需激活数据要素资源。
数据是关键生产要素,是数字金融的根基,但还有很多因素限制了数据价值的充分释放。一是制度不够健全。2022年发布的“数据二十条”提出要构建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四项关键制度,初步形成我国数据基础制度的四梁八柱,但目前原则性要求还未转化为数据资源开发使用的可操作性举措。二是市场不够成熟。目前,我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设立了40多家数据交易平台,但大部分平台数据交易量较小,绝大部分数据交易仍在场外进行,数据供给主体良莠不齐,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数据“垃圾进垃圾出”问题比较突出。三是企业不够开放。大型企业、核心企业掌握的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数据应用场景广、开发价值高,但数据“私有化”现象较为严重,特别是缺乏规范的数据交易收费标准和交易方式,限制了数据更好推广及应用,抬高了上下游企业的金融服务成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利益保护制度”,“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促进数据共享”。希望各方一起努力,深入研究有关理论、操作、制度等问题,尽快把改革任务书化为施工图,让数据真正得到使用、起到作用,为做好数字金融这篇大文章打好基础。
第三,数字金融需要加强前沿科技创新。
科技进步一直在推动金融发展,但也有很多科技创新就是为解决金融问题而发生的,或者先由金融试水并大获成功的。例如,20世纪60年代,为解决银行取款难的问题,一名英国人想出了ATM的创意并兜售给银行,此后ATM不仅在银行业广泛应用,也催生了各种自动售货机、自助服务终端,改变了众多行业的服务方式。前几年,区块链技术也首先在金融领域应用,之后被广泛应用于防伪、溯源、智能合约等众多领域。因此,金融业不能简单把自己视为成熟技术的应用者,更要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拥抱新兴技术。
2023年,6家国有大型银行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科技投入总计1929.5亿元,投入极其巨大。但回望金融业,我们的科技创新成果和科技专家相对较少,更多采用了市场的成熟技术。如何激发金融业把更多资源用于研究创新技术、颠覆性技术,尤其是在推动信创工作方面发挥更好作用,需要我们一起努力。其实现在不少科技型企业,在科技领域的投入、人才都比银行业少,但他们在某些领域的原创技术在银行业广泛应用,反观银行业长期在进行重复、低层次的开发,投入了大量科技资源,希望金融主管部门要做好资源的统筹规划,做好项目和人才方面的安排。
数字金融和科技关系更紧,更要加强科技创新。目前,我国数字金融很多方面全球领先,主要是因为具备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与较为多样的商业模式,但金融科技底层技术与核心技术仍高度依赖海外和第三方,金融机构的基础研究和创新能力仍有待提高。金融机构要加强科技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勇于尝试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努力以硬科技打造新业态、新模式,增强数字金融的全球竞争力,推动数字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也要看到,科技创新投入大、见效慢、不确定性和外部性强,要按照新型举国体制,推动金融机构之间及产学研联合攻关,避免资源浪费,提升科技创新整体效能。
第四,数字金融必须高度重视风险防控。
防控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由于数字金融更多依赖场景拓客、线上办理、数据增信和模型审批,其风险更具隐蔽性、突发性、传染性和危害性,需要时刻绷紧防风险这根弦。金融机构是数字金融风险防范的第一关口,要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培养中国特色金融文化,遵循基本金融发展规律,严守科技向善伦理,加快健全与数字金融相匹配的风险管理体制机制、规章制度、人才队伍,着力防范隐私泄露、数据滥用、算法歧视、模型失控、网络欺诈、黑客攻击等重点风险,确保数字金融行稳致远。
与此同时,也要高度重视伴随数字金融发展而来的两大问题。一是“马太效应”。数字经济天然具有规模经济特征,容易形成强者恒强、赢家通吃局面。数字金融发展也会造成金融机构分化。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金融服务难以触达一些边远地区的问题已被较好解决,而不少中小金融机构扎根于这些地区,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大型金融机构要积极向中小金融机构输出数字金融工具技术,维护行业生态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二是“羊群效应”。金融机构集中度的提高、数据信息的高度聚合和基础模型的广泛应用等,都可能加剧金融行为一致性,放大金融市场波动性和金融顺周期性。因此,从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到金融机构微观行为,都要识变应变、把握主动,确保数字金融相关风险始终在可控范围。
各位领导和同仁,数字金融是一篇意义重大、内涵丰富的大文章,需要社会各界同题共答,兴业银行愿与大家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进一步落实好“科技兴行”方略,为数字金融增色添彩,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
最后,祝本次论坛闭门研讨会成功举办,祝各位在有福之州幸福平安,谢谢大家!
声明
本公众号独家文章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对文章内容、标题等进行二次编辑,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未经允许使用文章,一经发现,将追究相关责任,谢谢理解与配合。
香蜜湖国金院闭门研讨会系列
合作举办的闭门研讨会系列
专家发言原创稿件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