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施工
8.1 一般规定
8.1.1 室外温度达到低温、高温标准或雨季施工时,应采取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施工措施。
8.1.2 施工单位应编制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施工方案,并应提前做好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施工准备。
8.1.3 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灾害性天气时,应编制施工应急预案。
8.2 低温季节施工
8.2.1 在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⁰C时,应启动低温季节施工措施。
8.2.2 混凝土骨料应在低温来临前筛洗完毕。
8.2.3 混凝土浇筑不宜在寒流期间进行,但在寒流期间也可安排在白天温度较高时进行。
8.2.4 基底保护层挖除后应采取保温措施,并应及时浇筑混凝土。在先期浇筑的混凝土或基岩上浇筑混凝土时,应先采取加热等措施处理基面上的冰冻,并经验收合格后再浇筑混凝土。
8.2.5 未掺防冻剂的混凝土的受冻强度不得低于10MPa。
8.2.6 配制低温季节施工的混凝土,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8.2.7 低温季节浇筑的混凝土中宜使用引气型减水剂,含气量宜为3%~5%。在钢筋混凝土中不得掺用氯盐;与镀锌钢材或与铝铁相接触部位及靠近直流电源、高压电源的部位,均不得使用硫酸钠早强剂。
8.2.8 混凝土离开拌和机的温度应合理确定,入仓温度不宜低于10℃,覆盖混凝土温度不宜低于3℃。
8.2.9 拌制混凝土时,骨料中不得带有冰雪及冻团,搅拌时间宜延长。
8.2.10 当室外气温不低于 -15℃时,表面系数不大于的结构,应首先采用蓄热法或蓄热与掺外加剂并用的方法施工和养护。当采用蓄热法或蓄热与掺外加剂并用的方法仍不满足强度增长要求时,可选用蒸气加热、电流加热或暖棚保温的方法施工和养护。
8.2.11 采用蓄热法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随浇筑、随捣固、随覆盖;
2 保温保湿材料应紧密覆盖模板或混凝土表面,迎风面宜增设挡风措施;
3 应加强细薄结构的棱角部分的保护;
4 应暂时封堵流道、廊道和泵井的端部及其他结构上的孔洞。
8.2.12 模板和保温层的拆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强度应大于允许受冻的临界强度;
2 应在混凝土冷却到5℃后再拆除;
3 不应在寒流袭击、气温骤降时拆除,当混凝土与外界温差大于14℃时,应覆盖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使其缓慢冷却。
8.2.13 低温季节施工时应做好下列观测记录:
1 室外气温和暖棚内气温,每天观测4次。
2 水温和骨料温度,每天观测8次。
3 混凝土离开拌和机温度和浇筑温度,每天观测8次。
4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3d~5d内,加强混凝土内部温度的观测。用蓄热法养护的,每天观测4次;用蒸汽或电流加热法养护的,每小时观测1次,在恒温期间可每2h观测1次。
8.3 高温季节施工
8.3.1 在日最高气温达到30℃以上时,应启动高温季节施工措施。
8.3.2 混凝土离开拌和机的温度应符合温控设计要求,且不得超过30℃。
8.3.3 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应采用下列措施:
1 宜预冷原材料,骨料宜堆高,堆放时间宜延长,使用时应由底部取料,可采用地下水喷洒骨料、地下水或掺冰的低温水拌制混凝土;
2 宜安排在早、晚或夜间浇筑;
3 混凝土运输工具应配备隔热遮阳措施,并应缩短运输时间;
4 混凝土仓面应采取遮阳措施,并宜喷洒水雾降低周围温度。
8.3.4 混凝土施工宜加大砂率和坍落度,且宜掺用缓凝减水剂。
8.3.5 混凝土浇筑完毕,应及早覆盖养护。
8.4 雨季施工
8.4.1 雨季施工应采取下列措施:
1 不应在大雨、暴雨或台风过境时浇筑混凝土;
2 砂石堆料场应排水通畅;
3 运输工具宜采取防雨措施;
4 应采取必要的防台风和防雷击措施;
5 混凝土的浇筑仓面应设防雨棚;
6 应加强骨料含水量检验;
7 应加强开挖坡面的稳定观测,必要时应采取边坡支护措施。
8.4.2 无防雨棚且在小雨中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通过试验调减混凝土用水量;
2 应加强仓内外的排水,但不得带走灰浆;
3 应及时做好顶面的抹灰收光与覆盖。
8.4.3 无防雨棚的仓面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如遇大雨、暴雨时,应停止浇筑,并应将仓内混凝土振捣好并覆盖;
2 雨后应及时清理表面软弱层;
3 继续浇筑时,应先铺一层水泥砂浆;
4 如间歇时间超过规定,应按施工缝处理。
8.5 灾害性天气施工
8.5.1 施工期间,当有灾害性天气预警时,应根据灾害性天气预警等级及时启动相应等级的施工应急预案,同时应做好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工作。
8.5.2 施工过程中突遇雷暴、大风、沙尘、洪水等灾害性天气时应暂停施工,并应做好施工人员撤离和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等工作,同时应根据暂停施工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做好继续施工的人员、设施设备和工程质量安全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