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老照片一一上海知青在贵州》像册里看到我和其他三位知青在清水江里洗衣服的老照片,那还是五十多年前修湘黔铁路的事了。
我是上海师院附中1968届高中生,1969年3月响应毛主席的号召赴贵州黔东南州三穗县颇洞公社插队落户与贫下中农打成一片,在农村劳动几年后,又去参加修建湘黔铁路。湘黔铁路从湖南株洲至贵州贵阳,全程九百多公里,1936年国民政府与德国签订修建湘黔铁路的借款协定,并进行了初测,后因抗日战争爆发被迫终止。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和1960年曾两次修建又两度停工。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党中央作出修建湘黔铁路的决定,作为“三线建设”的重点工程,1970年8月湘黔铁路正式开工。在整个湘黔铁路线上,有八十万民工,我们三穗县也组建了民兵团,下设营、连、排、班,全部住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工棚。工棚都是竹木支架,以山茅草或油毛毡盖顶,周围用竹席避风,极为简陋。工棚呈长条形,一字排开,两边开门,便于出入,里面是通铺,中间是过道,有的干脆打地铺。
三穗民兵团纪律严明,时刻处于“临战状态”,做到人不离工地,工地不离人,原则上不准请假,遇到节日,干部和民兵坚守工地不回家。民兵主要负责土石方开挖、路基铺设等基础工程,面对成千上万个土石方,以“愚公移山”的革命精神在没有大型施工机械的条件下,开山劈石全凭钢钎大锤、锄头、洋镐,搬运土石方全靠手推车、轨道车,更多是他们使用最原始的锄头、扁担、撮箕等工具,肩挑人抬。肩膀上的皮磨掉了一层又一层,手上的老茧长了一块又一块…
在那奋战的年代,谁也不甘落后,参战的营、连、排、班的民兵都写了决心书、请战书,表达了对抢修湘黔铁路的信心和决心。当时的会战工地上人山人海、红旗招展、歌声嘹亮,轰隆隆的炮声、打夯的号子声此起彼伏,场面十分壮观。有的连队为了超额提前完成任务,夜间在探照灯的照明下,加班搞突击。工地上的女民兵也不甘落后,她们做着与男民兵一样的工作,艰险的工地上也活跃着她们的身影,劳动之余,还要排练节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工地上涌现出的好人好事。
工地上的生活是艰苦的,也是快乐的。生活上,团部有集体食堂,民兵的伙食以连队安排,为了减轻民兵的负担,改善好生活,各连队自己养猪种菜,逢到节假日,就会改善伙食。团部及营部文艺宣传队经常到连队演出,活跃工地文化生活,营连都办有宣传栏,宣传好人好事。
1972年底湘黔铁路就通车了,创造了全国修铁路最快的工程奇迹。此条铁路建成后,增加了西南地区通往东部沿海地区的通道,缩短了云、贵、川三省到中南、华南、华东地区部分省的距离,这对巩固国防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由于苦干上进,不少优秀民兵在湘黔铁路建设上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组织,(我本人也在湘黔铁路会战中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有不少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和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受到了团部、县的表彰。也有许多优秀民兵在湘黔铁路修建结束后被县劳动人事部门安排到县里各个部门工作的。
我们四个上海知青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之后,拖着疲惫的身躯一起来到小溪边擦把汗洗洗衣服,背后高山下就是开挖出来的铁路路基。虽然很累,但是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当中笑的最好看的是其他学校68届初中的小妹妹,我们三人都是来自同一个学校的68届高中生。
一晃五十多年过去了,参加湘黔铁路大会战,是我们一段难以忘怀的人生旅程,感到很自豪。(作者1969赴贵州三穗县颇洞公社插队落户。)
公众号编辑:周培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