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的人往往装出一副很谦虚的样子,他骄傲的方式通常不是说自己有多厉害,而是吹嘘自己的祖先很厉害。这种人骨子里面其实是自卑,因为他自身拿不出一件可以让人瞧得上眼的东西。
而自卑的人——如果又喜欢表现的话,他其实一点都不自卑。他把祖先贬低得一无是处,通常是想告诉你,他自己懂得很多。
在某些方面,对祖先自卑者确有两把刷子,如果心平气和地跟这种人辩论,多数反对者(通常是前面提到过的自大之人)还真又讲不过他。——在网络空间里,那些觉得自己在理却又说不过别人的人,会采取谩骂的方式结束一场争论。
以上两类物种其实都太正常。
笔者近日刷到一位音乐博主的视频,说实话,此人颇有水平。但他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全盘否定,我实在不敢苟同。
我虽不是学音乐的,同时对音乐史也没有系统地搞过研究,但对他关于中国音乐和乐器全部来自于其他国家的结论,则感到“有话要说”。
笔者也不是什么历史学家,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喜欢读中外史书的“历史学票友”。
说中国没有所谓的民族音乐,所有的民族乐器都是从外族传过来的——这话当然并非完全不对,所谓中国民族乐器中的二胡、琵琶等等,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不是出自本土,但他把古琴,古筝、笛子、箫、竽等等都定性为“外来”乐器,这就有点过了,我们不说他是信口开河,也可以判定他为“妄自菲薄”。
且不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这些随手可查阅的文献资料。仅这只埋在地下至少有七千年的出土骨笛,你就无法解释它是从哪个外域文明古国传过来的。
说中国自古以来都没有自己的音乐,这更是没有根据之辞。这里不谈什么传说中的萧史弄玉或黄帝12律(黄钟大吕)之类的古代音乐用词,当就”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滥竽充数”等成语典故就不难明白中国古人对音乐的重视和理解,这样的民族不可能没有自己的音乐。
另外,稍有点文学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所谓《诗经》三百篇,严格意义上讲,它就是远古时期的流行歌曲,诗三百篇其实都是可以唱的。楚辞也一样,都可以算是歌本中的词,它们跟荷马史诗一样古老。
1986年,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的古墓葬里首次出土了骨笛。古人用丹顶鹤等禽类尺骨为材料,截去两端关节,取中间一段直骨,钻上两个至八个孔洞,制成了音阶准确的乐器。
2001年,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演奏家刘正国第一次举起骨笛,吹响了八九千年前的声音。
一个有《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的国度怎会没有自己的音乐?一个有自己音乐的民族怎会没自己的乐器?
1999年,英国《古物》杂志发表贾湖骨笛研究成果,并以骨笛照片作为封面,打开全球知名度。因为骨笛,以及甲骨契刻符号、绿松石饰品等文物,贾湖遗址显示了较为发达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这处遗址距今9000年至7500年之久。
另外,此人关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抄袭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的说法同样过于武断,在下反复对比之后的结论是,有借鉴但谈不上抄袭。《梁祝》全曲25分钟左右(演奏版本不同时间有差异),二者除了引曲十几秒相似之外,风格完全不同。都是伟大的音乐经典,唯一遗憾的事便是《梁祝》的作者陈钢和何占豪后来没有拿出一部可以跟《梁祝》媲美的音乐作品,这是时代造成的,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