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已进入“深水区”。《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已明确,“到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基本实现病种、医保基金全覆盖”,今明两年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关键时点。
DRG/DIP支付方式下,药品费用被打包在固定的医保支付标准中,医院因此会面临哪些调整?药学管理、药事服务也在此影响下会发生哪些深刻变革?
研讨会包含主题发言、圆桌讨论两个环节。南京市医疗保障局价格和招标采购处张学庆处长、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于保荣教授、江苏省临床医学研究院医疗保险研究所占伊扬所长,分别做了《DRG和DIP的核心逻辑和政策解析》、《DRG与DIP支付制度改革和对医院药品使用和管理的影响》、《支付方式改革下的医院医保管理创新实践》的主题演讲。江苏省人民医院医疗保险处丁海霞处长、南京市第一医院药学部朱君荣副主任,分别担任了主题演讲主持和圆桌互动主持。
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医疗保险处丁海霞处长的主持下,南京市医疗保障局价格和招标采购处张学庆处长开启了第一个主题分享,主要包含四方面的内容,首先从付费方式、分组逻辑、1.0与2.0版的区别出发,解读了DRG\DIP支付方式的内在逻辑。其次,通过分析南京施行DRG支付政策的具体实践,展现了DRG/DIP支付方式的实现路径,进而,再介绍了国考、集采与DRG/DIP的支付方式的政策“协同”之力 与“融合”之效,最后,指分享了DRG\DIP支付方式的进阶方向、发展趋势、重点工作和思考建议。
▲于保荣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于保荣教授,以丰富详实的案例及数据为依托,先从宏观层面就DRG/DIP医保支付政策改革的背景、意义和整体要求,DRG/DIP的分组原理、作用机制做了系统梳理, 然后着重阐述了基于“合理用药”下,医院药事管理工作及创新服务,结合详实的数据,诠释了DRG/DIP实行的底层逻辑及对医院具体操作层面的影响,最后,于教授讲解了“新优药械”产品准入与支付的原则、操作方式与存在的问题。
江苏省临床医学研究院医疗保险研究所占伊扬所长,从南京市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演变进程谈起,然后展现了在好的政策引导下,江苏省人民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创新实践,包括推动“一把手工程”,多部门协作、建章立制,到创建标准化流程推进院区之间同质化管理水平,再到强化信息建设,智能审核、质控监测预警、运营数据分析,以及如何加强宣传、学科发展创新及医保理论研究等,理论结合实践,一一详解,为医院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圆桌互动环节由南京市第一医院药学部朱君荣副主任主持,安徽省立医院储晓红副院长、南京溧水区人民医院药剂科房树华主任、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药剂科古今主任、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西海岸院区药剂科主任韩志武,江苏省老年病医院(江苏省级机关医院)药剂科黄莉主任、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蒋磊主任、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业务院长李斌、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药学部厉伟兰副主任、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学部刘平羽副主任、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药剂科沈皓主任、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药剂科徐新主任、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杨蕊副主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药剂科杨周生主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药剂科张侃副主任、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药剂科赵振宇主任(线上)15位嘉宾,以线上线下的方式,结合工作实际,围绕“大医保的概念、药学的工作亮点、管理价值和专业价值、药学门诊收费、药学部门和医保的关系与合作、药师人才培养、病种药占比、中成药的药占比与综合评价、药品目录与品规数的调整”等内容,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
圆桌互动后,创奇研究院赵永清副院长做了简要的会议总结,他表示,政策的优化创新是解决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挑战的关键,药学目前正处于一个正向发展的阶段,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药学服务的内涵与对象将进一步扩展。研究院将通过不同的方式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促进政策、技术和管理的交流,助力药学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