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21日,市场准入核心能力升维训练营第2期,在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的创奇研究院如期举办。30位学员来自7家跨国和本土创新药企业的准入和商务团队,他们参加了2天的线下学习。
本次课程为研究院市场准入系列公开课程(线下)的第11场。课程在之前政策解读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在价值准入过程中的重点难点,聚焦全生命周期准入策略和价格管理。探讨医药,医保和医疗的高质量协同的案例,实景演练“价值沟通”的内外部场景。
如何理解和提升
新生态下市场准入能力建设
证据、策略与价值倡导
▲ 宣建伟 中山大学药学院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
中山大学药学院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宣建伟教授分享了两个模块的内容,第一个模块《高质量卫生经济学证据全面体现创新价值》,讲解了真实世界研究(RWS)在价值医疗中的应用,及DES建模的优越性,并进一步强调了高质量的证据沟通的重要性即传达产品价值的“最后一公里”。
第二个模块《从经验决策到证据决策,我国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回顾与发展趋势》,宣教授以丰富详实的国内谈判的进展以及谈判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为依托,结合国内医保药品目录作的历程,全面分析了了2022年医保主要工作方案亮点及新趋势、医保改革已所取得的成效及未来将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等问题,并有效带动同学们思考。
支付方洞察|中国多层次医疗保障结构搭建和创新支付实践案例
▲ 朱俊生 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原研究负责人、教授。
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朱俊生教授,聚焦商业健康险与创新药如何协同发展展开解析。
他提示学员们促进创新药的可及性不能忽视商保的支付力量和桥梁作用,同时商保要探索带病体险种需产业协同与药企合作,并结合近年来惠民保的商业探索和落地情况,点明特病特药保险、管理式医疗、药品福利(PBM)医药协同创新模式的重要方向,他提议药企可加强与保险业、医疗服务机构以及第三方管理机构合作,探索合规、可行性高、具有市场潜力的创新模式,探索医院如何参与创新药落地,提高患者可及性,特别是处方的可获得性。同时相关监管部门可完善制度环境,推动不同行业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促进深度融合。
公立医院运营和绩效考核机制
▲ 许岩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财务处处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财务处许岩处长的分享,主要包含四方面的内容,首先简要介绍了医院绩效管理涉及多种理论和方法,进而,讲述了高质量发展下,持续提高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精细化水平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和意义,然后,解析了医院落地中是如何精细的管理绩效和成本及落地实操,最后,许处长围绕医院管理走向和信息技术,就推动绩效和成本双重优化分享了若干思考。
DRG/DIP付费对医药行业创新的影响及适应策略
▲ 廖藏宜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廖藏宜副教授,首先带领大家回顾了DRG/DIP付费改革的背景及创新抑制效应,讲解了国家及典型地区如何通过机制设计、叠加政策应对抑制效果支持创新,分享了我国支付政策优化的进展,然后就DRG/DIP付费对企业端的影响、面临的挑战及措施建议展开探讨。
能力升维:价值沟通的能力
实战环节《价值沟通的能力》,邀请了企业专家带领大家操练,导师给予两个命题:“向医院药事会阐述价值故事、向公司管理层阐述支付方式改革对医药企业的影响”,同学们基于“价值、有效、沟通”三要素,围绕不同的商业场景进行了沉浸式角色扮演(医保、院长、医生、患者等),实战模拟推演,帮助大家更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提高决策的质量和准确性。同学们非常热情投入参与讨论互动,大家反响热烈。
▲赵永清 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毕业典礼(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课程预告
在关注创新药的市场准入环境的同时,研究院也注意到,在商业化进程中,创新医疗器械在中国的发展同样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结合政府政策的趋势,和众多医疗器械企业的商业模式,研究院将在今年的第四季度,推出2天的线下课程:《市场准入创新医械器械专场》第四期,内容将聚焦以下三大主题:
主题1:医疗器械的创新标准认定与定价
主题2: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
主题3:DRGs/DIP支付方式改革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研究院公众号,了解相关课程发布信息。
课程咨询:13817425899 刘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