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患者需求的日益增长,外周介入领域已成为医疗器械行业的新热点。从全球巨头的布局到国内企业的崛起,外周介入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机遇。
近年来,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企业纷纷在外周介入领域发力,推出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创新产品。冲击波球囊、准分子激光、刻痕球囊等高科技产品相继问世,为外周介入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创新产品的出现,不仅提升了治疗效果,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体验。
在国内市场,外周介入领域同样热度不减。归创通桥、先瑞达等企业的成功上市,以及天鸿盛捷、乐奥医疗等高值耗材企业的亿元级别融资,都充分证明了资本市场对于外周介入领域的看好。这些企业凭借全面的产线布局和快速的市场商业化能力,迅速在外周介入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外周介入市场的吸引力在于其庞大的患者基数和广阔的市场增长潜力。相比于冠脉介入和神经介入,外周介入涉及的疾病类型更为多样,术式更为复杂,因此专用治疗器械的种类也更加丰富。这意味着外周介入市场有着更多的增长点和掘金机会。
外周动脉
在外周介入市场中,外周动脉市场尤为值得关注,在中国,外周动脉市场已经成为国内企业布局的主战场。随着血管外科的蓬勃发展和专业团队的不断壮大,外周动脉介入市场的增长边界正在被不断打开。据兴业证券测算,2019年外周动脉市场规模已达到50亿元,而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长到12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5.7%。从下肢动脉疾病到内脏动脉疾病,再到颈动脉和椎动脉疾病等,外周动脉市场的广阔天地为医疗器械企业提供了无限的商机。
作为外周介入的主战场,外周动脉市场已经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布局。从裸支架和裸球囊到药物涂层球囊(DCB)和血管减容器械,外周动脉介入领域的产品不断升级换代,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DCB作为外周动脉介入领域的一大创新产品,已经成为市场的新宠。其独特的药物涂层设计可以有效减少血管再狭窄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目前,国内已有多款DCB产品获批上市,并在临床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预计未来DCB市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除了DCB之外,新型药械组合产品也是外周动脉市场的一大发展趋势。通过将药物与器械相结合,可以开发出更具针对性和疗效的产品。例如,斑块旋切结合DCB药物球囊的治疗方式已经成为下肢动脉疾病治疗的新选择。这种新型的治疗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清除血管内的斑块,还可以通过药物涂层抑制血管再狭窄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面对如此诱人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增长潜力,国内外医疗器械企业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跨国公司在技术储备和产线基础方面拥有雄厚实力,而国内企业则凭借着政策扶持、创新环境和资本市场优势迅速崛起。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谁能够成为执牛耳者尚未可知。
外周静脉
在当今的医疗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问题的日益关注,外周静脉介入器械已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吸金热点赛道。从治疗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到应对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等常见静脉疾病,这一市场呈现出了巨大的增长潜力。
静脉疾病,作为一种隐藏的健康杀手,在中国有着庞大的患者基数。下肢静脉疾病的发病率高达8.89%,即有近1亿的患者,这一数字远超脑卒中、冠心病等动脉疾病的患者数量。然而,由于静脉疾病发病隐匿,很多人对其了解甚少,导致疾病发展到后期,治疗难度和医疗负担都大大增加。因此,提高静脉疾病的诊疗水平和管理规范,已成为外周静脉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静脉疾病作为外周血管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发病率高、隐匿性强、危害大等特点。据统计,静脉疾病约占外周血管疾病的60%,多发于下肢。在中国,下肢静脉疾病的发病率为8.89%,即有近1亿的患者。这些疾病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容易被人忽视,导致疾病发展到后期,不仅治疗难度加大,而且会给病人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因此,提高静脉疾病的诊疗水平和管理规范,研发更适合亚洲人体征的诊疗产品,成为外周静脉行业关注的热点。
据兴业证券推算,中国静脉介入器械市场价值已接近200亿,而外周介入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规模同样不容小觑。这一领域不仅吸引了BD、美敦力、波士顿科学等跨国巨头的积极参与,也催生了众多本土企业的迅速崛起,如先健科技、归创通桥等,在静脉领域储备了丰富的研发管线。
在外周静脉介入领域,主要存在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和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三大疾病。针对这些疾病,国内外企业纷纷展开研发和生产布局,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和技术。射频消融、腔静脉滤器、血栓抽吸导管以及静脉支架等产品是市场的主要参与者。这些器械在治疗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以及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等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现有的静脉介入产品性能仍有待改进,这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创新空间。
在静脉曲张领域,射频消融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相比传统的手术疗法,射频消融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观度高等优势。随着国产射频消融器械的上市和技术的不断成熟,腔内热消融有望成为中国的主流疗法。在这一领域,国内外企业都在积极布局,竞争日益激烈。
深静脉血栓是另一种常见的静脉疾病,具有高度的危害性和隐匿性。对于深静脉血栓的治疗,除了首选的抗凝治疗外,还有导管接触性溶栓、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等介入疗法。其中,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技术,通过机械方法清除血栓,具有高效、安全等优点。在这一领域,国内外企业都在加大研发力度,推出了多款创新产品和技术。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也是一种常见的静脉疾病,它是由于髂静脉受到临近组织的压迫或腔内异常粘连所引起的下肢和盆腔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针对这一疾病,专用静脉支架已经成为治疗的首选。然而,由于动静脉血管的解剖结构差异大,将动脉支架用于静脉可能引发血栓、血管撕裂穿孔等并发症。因此,国内外企业都在致力于研发更适合静脉的支架产品和技术。
在外周介入器械市场中,国内外企业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跨国巨头如BD、美敦力、波士顿科学等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产品线在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然而,随着国内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本土企业也在逐渐崛起并在某些领域实现了领跑。如先健科技、归创通桥等企业在静脉领域储备了丰富的研发管线并推出了多款创新产品和技术。
国内企业在静脉介入领域的布局各具特色,有的专注于某一产品的研发,有的则致力于全产品线的打造。尽管国内大部分静脉介入企业仍处于单一产品较多的阶段,但已有少数企业开始在静脉介入领域展开全产品线的布局,这些企业通过自主创新,致力于实现产品维度上的突破,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未来几年,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和患者治疗意识的提升,静脉介入市场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三甲医院纷纷开设血管外科,培养专科人才,以满足庞大的患者需求。同时,随着医保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国产产品的逐步超越进口产品,国内企业在静脉介入市场的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
专利事务值得关注
随着外周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的竞争日益加剧,专利事务已经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做好自身的专利布局,不仅可以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还可以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
首先,企业需要注重专利的申请和保护。在研发过程中,一旦有新的技术突破或创新点,就应及时申请专利,确保自身的技术成果得到法律保护。同时,企业还需要对已有的专利进行定期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有效性和稳定性。
其次,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专利预警机制。通过定期检索和分析相关领域的专利信息,企业可以及时了解技术发展趋势和竞争对手的动态,从而避免可能的专利侵权风险。一旦发现存在侵权风险,企业应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应对,如寻求专利许可、进行技术改进或调整市场策略等。
此外,企业还需要做好应对专利战的准备。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专利战可能随时爆发。因此,企业需要提前制定应对策略,如建立专门的法务团队、储备充足的资金用于可能的专利诉讼等。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与合作伙伴建立专利联盟、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等方式来增强自身的专利实力和市场影响力。
在外周医疗器械这一赛道上,专利事务的复杂性和专业性要求极高,因此,寻找专注、高水平且聚焦此领域的专业人士和团队显得尤为重要。这样的团队不仅具备深厚的法律和技术背景,还能准确理解并把握外周医疗器械技术的核心要点和市场动态。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将为企业带来准确、高效、高质且低成本的专利事务服务,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有需要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医疗IP君取得联系。
作者简介
医疗IP君,知识产权学者。深耕医疗器械领域。
END
图片系专注医疗器械专利精品事务所招聘版面
有求职需要欢迎联系
医械知识产权(MedIP)是以知识产权视角聚焦医疗器械细分领域的创新型平台,是目前医疗器械知识产权赛道国内受众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的新媒介之一,已成为国内知识产权和医疗器械领域颇具特色和影响力的主体。
医械知识产权致力于深耕医疗器械企业研发与创新,并匹配医械研发/IPR真实需求,以真实研发体系的开拓适应症的创新模式,结合医械行业产品思维与赛道理念,洞察企业研发、市场、产品上市全生命周期的知识产权问题,立志打造国内首个且最具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医疗器械CRO平台。
长按二维码 关注医械知识产权
聚焦医疗器械知识产权
打造最专业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