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展出258件和田美玉

文摘   2025-01-14 12:02   北京  

故宫博物院藏已知最早的汉代和田子料玉辟邪、乾隆皇帝钦定为二十五宝之首的“大清受命之宝”、镌刻乾隆皇帝御题诗的采玉图山子……1月6日,“玉出昆冈——清代宫廷和田玉文化特展”在故宫博物院开幕,展览从故宫博物院藏的19000余件清代玉器中遴选出258件具有代表性的清代宫廷和田玉精品,其中一级文物28件,130件文物首次对公众展出。

展览分为玉之源、玉之礼、玉之雅、玉之巧、玉之用五个单元,旨在诠释清代和田玉文化,展现清代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疆地域辽阔,玉矿资源丰富。“考古证明新疆用玉的历史已超过4000年,若羌县楼兰古城出土的玉斧等工具是使用新疆玉料的最初阶段。西汉中期以后,和田玉开始大量进入中原,并逐渐成为此后2000余年玉器制作的主要材料。”故宫博物院器物部研究馆员、策展人黄英介绍,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贡玉制度的实施将和田玉的使用推向历史高峰,和田玉的制作和使用空前发展和繁荣,中国玉器艺术进入历史上第三个发展高峰。

故宫博物院现藏玉如意800余件,以乾隆时期玉如意数量最多。清代宫廷玉如意选材精良、雕琢细致、寓意吉祥,主要以龙、凤、蝙蝠、寿字、卷云、灵芝、万年青、莲瓣、牡丹、松树、桃实、梅花等吉祥纹饰或组合纹饰为题材。

展览精选了5件玉如意,在玉料的颜色上与第一单元的“玉具五色”相呼应,其中一件乾隆御题青玉如意,长56厘米,宽12.7厘米,为故宫博物院现藏玉如意中体量最大者。

琴、棋、书、画是深得中国古代文人雅士推崇的修身养性兼消遣的艺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历代文献均有记载。清宫旧藏所见有玉围棋、玉象棋、玉双陆等,弥足珍贵。展览展出的一组围棋子分别以白玉、碧玉制成,均呈扁圆形。这组棋子共371粒,其中白玉棋子185粒,碧玉棋子186粒,分别置于描金漆罐内,罐上以缠枝花卉纹为地,开光内饰兰、菊等花叶纹。白玉棋子玉色洁白,碧玉棋子玉色呈韭绿,对弈时,白、绿两色棋子相得益彰,颇为清新雅致。

展览展出的部分玉器(徐秀丽/摄)

清代流行鉴古,也崇尚仿古。收藏、鉴赏,成为帝王雅好之一。乾隆时期,大量优质和田玉材的获取和帝王的推动,使得玉器仿古较前代风气更盛。
“清宫旧藏仿古玉器中,既有造型仿古,也有纹饰仿古、风格仿古及仿古意者,除极少数用于仪典活动外,多数已褪去古物的礼制与厚重,趋向装饰性与世俗性。对仿古玉器的关注和推崇,也直接反映了乾隆皇帝博雅的慕古情怀。”黄英介绍的乾隆御题青玉百兽纹豆就是仿古的代表之一,玉豆仿《钦定西清古鉴》所绘青铜“周百兽豆”而制,器盖及器身满饰浅浮雕百兽及猎人,盖里镌刻乾隆御制诗《咏和阗绿玉百兽豆》:“和阗绿玉中为豆,命工追琢成百兽。四足双翼无不有,奇形诡状难穷究。较之夏楬胜其质,等以商玉如其旧。式取西清周代图,想侧笾左俎之右。意存复古去华嚣,鄙哉时样今犹富。”内底阴刻隶书“大清乾隆仿古”。
展品中还包括白玉“春水”图佩、乾隆御题青玉采玉图插屏、乾隆御题碧玉竹溪六逸图笔筒、白玉巧雕螳螂蝠桃等重要展品。故宫博物院将陆续推出面向公众的系列学术讲座,对展览内容进行深入解读。


编辑:陈颖航
校对:陈尚宇 
审核:李文昌
监制:赵嘉斌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作者投递至本社社属平台的稿件,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视为作者承诺其享有相应著作权。如发布后有侵权行为,后果由作者本人承担。
关于我们

中国文物报社1989年于北京组建,是国家文物局主管的中央文化企业(司局级),全国文物行业唯一具备新闻资质的媒体单位。作为文物宣传工作的主力军,承担着文物舆论引导、新闻宣传、成果展示、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等职责。主要负责《中国文物报》编辑出版,国家文物局政府网站、“国家文物局”微信公众号运维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所属网站及新媒体的运维拓展等工作。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北小街2号楼

邮编:100007

总机:(010)84078838

传真:(010)84079560

热线:(010)84078773

邮箱: wenwubao1985@vip.sina.com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


中国文物报
《中国文物报》是国家文物局机关报、全国文博行业唯一综合性权威报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