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教育与家庭文明建设——“家风故事汇”项目学术研讨会综述

文摘   2025-01-14 15:06   北京  

2024年12月24日,“博物馆教育与家庭文明建设——‘家风故事汇’项目”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研讨会由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联合主办,得到了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的大力指导和支持,并获得了全国百家博物馆的积极响应。全国妇联、中国博物馆协会负责人出席研讨会。



会议认为,举办本次学术研讨会,对于动员全国更多博物馆发挥阵地资源作用,共建社会主义家庭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凝聚力量具有重要意义。对家风故事汇项目系列创新产品给予肯定,其累计受众超过3亿人次,获中央和国家机关、北京市有关部门近20个奖项,已成为全国妇联家庭工作品牌项目。要强化理论武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博物馆藏品和展陈资源,加强交流合作,共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以更加有形有感有效的博物馆教育,形成家庭文明建设合力,助力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工作。

博物馆教育在家庭文明建设中的时代价值不容忽视。博物馆教育具有独特价值,特别是在文化认同传承、非正规教育、亲子共融以及道德教化等方面。博物馆教育应从理念创新、内容多样化以及与家庭的深度合作等方面加强,推动博物馆教育与家庭文明建设的深度融合。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通过“家风故事汇”项目,将家庭文明建设与博物馆教育紧密结合,推动全国百家博物馆共同努力,是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发挥引领作用重要体现。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馆长刘华彬介绍,本次学术研讨会以“博物馆教育与家庭文明建设”为主题,以“促进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夯实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家庭基石”为目标,全面总结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家风故事汇”项目五年来的实践经验,联动全国百余家博物馆,共同开展家庭文明建设,助力建设新时代好家庭,共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围绕本次研讨会的核心主题“家风故事汇”项目,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社教部部长梁红分享了“家风故事汇”项目五年实践及探索成果。“家风故事汇”项目是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积极参与家家幸福安康工程,深入挖掘馆藏资源,历时5年精心打造的融媒体项目。项目自2019年实施以来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联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创作“家风故事汇”话剧;出版了《我的家风第一课》系列丛书;打造《家风故事汇成长之约》系列动画共三季16集,创作主题歌曲MV;制作200余集家风故事音频,在学习强国、喜马拉雅等网络平台播出,形成集话剧、图书、动漫、音频的系列家风融媒体产品。一系列优质文化产品不仅让线上流量突破式增长,更重要的是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成为家风家教家庭建设事业的一次重要实践探索。

开幕式上全国百家博物馆联合发起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倡议,呼吁发挥博物馆教育优势,萃取中华文化宝库精华,深挖馆藏文物价值,助力涵养好家教、传承好家风。


主旨发言:理论阐释与实践探索


河北博物院二级研究员、河北省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刘卫华,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周云容等作主旨发言。

刘卫华以“拓展博物馆教育力协同引领幸福成长”为题作主旨发言,围绕博物馆作为促进少年儿童成长的力量、提升博物馆教育力的策略、博物馆与家庭教育协作的展望等问题展开分析。她认为,博物馆和家庭都要突破边界,延伸学习,做到效应加成。

周云容作“讲好三苏家风故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旨发言。三苏具有崇高的历史文化地位和重要的当代价值,三苏祠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家风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专题交流:多元视角与创新应用


专题交流环节由全国妇联常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节目主持人鞠萍主持。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淑文、中国国家博物馆社教部主任周靖程、故宫出版社社长果美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体育青少节目中心动画管理部主任郑漠以及汉阳陵博物院副院长何宏,围绕“博物馆资源在家庭文明建设中的创新应用”这一主题展开深入交流。

杨淑文认为,博物馆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传播,也承载着厚重的家庭文化文明建设的功能和作用,是家庭教育的第二课堂。周靖程认为,博物馆教育在展览、学术、文创、社教等领域已形成赋能社会的重要作用,研学热正是其创新形式之一。他建议通过供给侧改革和评价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博物馆研学的质量与成效。果美侠认为,博物馆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关键在于提供优质资源。通过创新资源提供方式和途径,让更多家庭知道、了解并选择。郑漠认为,馆藏资源需通过媒体的力量更广泛地进入家庭,需要博物馆在“融”字、媒体在“媒”字上一起下功夫。“成长之约”系列动画是非常好的一种融合范式,博物馆既要展示文物,也要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何宏认为,历史文化和妇女儿童有着紧密关联,文化体验活动在家庭亲子活动中受到热烈欢迎。未来博物馆与家庭教育的合作将有丰富的形式和广阔的空间。

在“激活博物馆资源助力‘爱心妈妈’关爱服务”的专题中,河北省妇联副主席石慧敏、新乡市妇联主席赵莉、中国科技馆展览教育中心副主任李鸿森以及新蕾出版社社长马玉秀,分享了博物馆资源如何更好地融入“爱心妈妈”关爱服务项目。

石慧敏强调博物馆在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文化自信、让孩子们厚植家国情怀方面的独特作用。赵莉介绍了“爱心妈妈”对留守儿童的激励作用,更强调了博物馆对于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李鸿森提出,博物馆可以通过科技大棚车等形式,将博物馆资源带出馆外,与“爱心妈妈”项目结合,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带到更多留守儿童的身边。马玉秀通过留守儿童的故事,结合博物馆和出版社的资源分享深化文化教育与家庭文明建设的结合。

在探讨“凝心聚力壮大博物馆教育中的志愿服务力量”的专题交流中,故宫博物院社教部主任吕晓刚、恭王府博物馆社教部主任张建、湖北博物馆社教部主任钱红以及来自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的校长任炜东和教师靳逸萱,分享了博物馆志愿服务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吕晓刚肯定了故宫志愿者团队的稳定性和专业能力,并对志愿者们的贡献表达了敬意。张建介绍了恭王府博物馆志愿者团队的多元化服务模式,展示了其在教育推广和文化传播中的积极作用。钱红分享了博物馆教育与志愿者力量融合的经验,特别介绍了“让我的声音做你的眼睛”项目,通过志愿者的声音与触摸引导,帮助盲人体验文化。任炜东认为,学生通过成为博物馆志愿者,能够激发学习内驱力,体验服务社会的过程,并在互动讲解中深化对文化的理解。靳逸萱分享了志愿讲解提升个人能力的经历,强调志愿服务对成长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与会专家认为,本次研讨会为博物馆教育与家庭文明建设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宝贵的智慧与实践经验,呼吁博物馆及社会各界继续携手合作,共同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本次研讨会不仅全面总结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家风故事汇”项目五年实践经验,还为博物馆教育在家庭文明建设中的创新与实践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和智力支持,更为推动博物馆教育与家庭文明建设的深度融合注入了新的动力。未来,博物馆将以更加丰富的资源和创新的形式,携手社会各界,助力家庭文明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编辑:甘婷婷
审核:崔   波
监制:赵嘉斌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作者投递至本社社属平台的稿件,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视为作者承诺其享有相应著作权。如发布后有侵权行为,后果由作者本人承担。
关于我们

中国文物报社1989年于北京组建,是国家文物局主管的中央文化企业(司局级),全国文物行业唯一具备新闻资质的媒体单位。作为文物宣传工作的主力军,承担着文物舆论引导、新闻宣传、成果展示、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等职责。主要负责《中国文物报》编辑出版,国家文物局政府网站、“国家文物局”微信公众号运维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所属网站及新媒体的运维拓展等工作。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北小街2号楼

邮编:100007

总机:(010)84078838

传真:(010)84079560

热线:(010)84078773

邮箱: wenwubao1985@vip.sina.com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

中国文物报
《中国文物报》是国家文物局机关报、全国文博行业唯一综合性权威报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