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万华待胜识 明赵谅墓出土彩绘漆棺保护研究》
编著:首都博物馆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出版背景
2017年9月,北京石景山南宫地区净德寺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一座明代石室墓葬。净德寺作为京西隆恩寺的下院,居住着一批从紫禁城退休的宦官。赵谅便是其中一位,明成化十六年出生的他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作为正四品宦官,他位列宦官最高层,负责宫廷建筑营造、器皿管理等事务。退休后居住于净德寺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进入暮年,这位思想深邃的老人一直安排着自己的身后事,金银细软都是身外物,最重要的还是记录生活过往。常年管辖丧仪、制作棺木的丰富经验使他有能力亲自在棺板上设计一场隆重的送葬场景。在他想象的葬礼中,不仅有京城中的山峦、城门、草木,还有天上的云雾;不仅有信奉的神仙相迎,还有同僚相送,仆从跟随。画中场面宏大的游行队伍中官员、仆役、僧人、道士、杂耍者等人物形象多达317人,人群接踵擦肩,马戏鼓乐杂耍表演,热闹非凡。
京西净德寺遗址位置图
地不爱宝,今人有幸。这位老人不会知道自己精心设计的这场漆画上的葬礼会在五百年后的城市基建中重现于世,斑斑金光、韬光韫彩,让人们惊叹于古人的巧思与精湛的技艺。赵谅墓漆棺漆工艺精良,综合运用了《髹饰录》中的裱布、刮灰、灰糙、漆糙、髹漆、彩绘、描金、罩明等技艺,工艺繁杂且精细,反映了明代简中有繁、造型严谨、层次分明的审美特点。
漆棺画右帮
漆棺画左帮
棺体主画面彩绘描金工艺示意图
“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北京“不干不湿”的地下环境,及不适于古代墓葬中漆木器的保存,漆棺出土后从地下到地上环境的突然转变,对脆弱的漆木器文物是致命的。漆皮脆裂、起翘、脱落,霉菌虫害滋生,植物根系穿梭,胎体一触即碎……,多种紧迫性病害迅速发展,精美的漆画怎么完整的保留下来成为文物医生们面临的严峻挑战。最终抢救方案确定下来:搭建ICU病房模拟地下环境温湿度、打点滴除霉杀虫、镊子取出根系污染物、敷面膜保湿、上千块破碎成片漆皮的拼对复原……,终于病情好转,这件百病缠身的文物逐渐康复,珍贵的“历史画卷”得到重生,并有机会在不远的将来进一步向世人呈现。
随着城市建设,“半干半湿”地下环境出土漆木器文物还在不断增多,抢救工作任务繁重。作为国内首个探索考古出土非饱水类型漆木器保护技术与路径的成功案例,首都博物馆漆棺保护团队边保护、边研究,将七年修复实践经验集结成册,2024年10月书籍《千文万华待胜识——明赵谅墓出土彩绘漆棺保护研究》由科学出版社印刷出版,这部77.8万字的学术著作探奥抉微、辨识析异,记录了赵谅墓漆棺保护修复的全过程,更加难得的是,著名专家学者从名物学、艺术史、北京史地、民俗学等不同角度对内涵丰富的漆画内容进行了精彩解读。
内容与编纂设计理念
全书共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石景山南宫净德寺遗址出土彩绘漆棺保护修复的前期调查与病害分析,该篇章从考古发掘材料梳理、文献资料检索到漆棺文物科技分析,讲述了赵谅墓彩绘漆棺的考古发现及研究背景、制作材料及成型工艺、病害分析与成因调查三方面内容。中篇为漆棺保护修复工作实施及相关研究,从保护修复方案会诊论证到修复材料的实验室预试验,在确认可行的基础上施用于文物进行病害治疗,科学化的保护理念与流程确保了珍贵文物的安全。为了加强类似考古出土漆器文物修复技术的规范化和高效化,保护漆器文物安全,本篇章还探讨了漆皮回软、回贴,漆棺文物包裹、支护定型等流程,为漆木器文物修复相关规范的制定提供了参考。该篇的最后一章中,记述了与考古发掘同期进行的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如高清图像采集、漆棺结构三维数字模型采集与重建等内容。下篇为漆棺纹饰纹样解读及相关问题思考,汇集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扬之水研究员、北京大学郑岩教授等专家学者对漆棺画的精彩解读。在书后附录中还展示了漆棺的数字化研究成果,包括赵谅墓漆棺文物正射影像高清图像,基于二阶算子形成的数字考古绘图,三维激光扫描及立体建模后的立体图像等内容。读者可通过微信扫描书中二维码,近距离360度观看精美漆画细节图及考古线描图。
本书的主标题“千文万华待胜识”来自于明代漆工黄成撰写的《髹饰录》中的“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反映了明代中晚期漆器制作集历代髹饰工艺之大成的艺术成就。赵谅墓出土的描金彩绘漆棺,恰恰制作于明代中后期,它的再次“面世”让我们直观、真切地感受到了明嘉靖时期漆器制作的整体概貌及具象细节。管中窥豹,直面明代漆器艺术之技巧精湛、纹饰璀璨、图案内容丰富,“千文万华”之感慨可谓古今尤然!文物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期待并相信,本书的出版不仅是文物保护修复的阶段性成果汇报,更是赵谅墓描金彩绘漆棺——这一珍贵物质文化遗产在未来得以不断继续深入研究的序曲,由这件珍贵文物所能引发出的各种问题研究定将翻开新的华章,这也恰是我们将本书定名“千文万华待胜识”的心愿与初衷。
本书的装帧设计灵感来源于文物本身。色调及工艺上的运用均与棺椁自身采用的描金彩绘罩漆工艺手法相呼应,来展现漆棺上的亮朱深绛、斑斑金光。护封和封面整体采用红色,从内容与材质上又有区分,护封上的人物惟妙惟肖,动感精妙,意在从空间和语境上体现画中画的双重结构。缠枝莲花暗纹线条既可近距离观看,也能为中距离的视线所涵括,形成迤逦奢华的低调美感。瑞云仙鹤凌驾主书名之上,采用行草字体,刚劲婀娜,气势足,韵味浓的主书名与舒展纤细的副书名形成一动一静的视觉效果,来呼应漆器在明清时期出现千文万华的局面。本书的编纂设计理念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价值和意义
文物保护修复不仅是一项手段技艺、一次工作过程,更是一门科学;文物保护修复的成果取得,亦不仅仅体现在文物修复个案的成功,更侧重于科学有效的某类文物普适性修复方法的归纳总结与推广应用。对于文物保护工作者而言,需要在文物保护修复的实践过程中始终秉承科学精神,不断进行学术创新,理性分析和科学总结成功经验,将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流程科学化、规范化,以此促进传统文物保护修复技艺的提升与飞跃。本书旨在本修复项目执行期间已经获取的成功实践经验加以归纳总结,凝练、提升为科学方法,为今后我国考古出土漆器的保护与修复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切实发挥科学、有效、务实的指导作用。
殷切希望这部集资料性、研究性、可读性于一体的专著能为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贡献绵薄之力。
本书编委会
中国文物报社1989年于北京组建,是国家文物局主管的中央文化企业(司局级),全国文物行业唯一具备新闻资质的媒体单位。作为文物宣传工作的主力军,承担着文物舆论引导、新闻宣传、成果展示、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等职责。主要负责《中国文物报》编辑出版,国家文物局政府网站、“国家文物局”微信公众号运维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所属网站及新媒体的运维拓展等工作。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北小街2号楼
邮编:100007
总机:(010)84078838
传真:(010)84079560
热线:(010)84078773
邮箱: wenwubao1985@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