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之金——亚洲古代金属艺术展文物赏析

文摘   2025-01-10 08:00   北京  

12月24日,由河北博物院和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共同主办的“五色之金——亚洲古代金属艺术展”在河北博物院开幕,展出至2025年4月10日。

《汉书·食货志》颜师古注云:“金谓五色之金也,黄者曰金,白者曰银,赤者曰铜,青者曰铅,黑者曰铁。”五色之金,是中国古代对各种金属的泛称。

纵观人类发展史,从石器时代步入金属时代,是一次飞跃式的发展。人类最早使用金属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晚期,金属工具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之后数千年间,冶炼技术逐步提高,材料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人们对金属造型和装饰艺术的探索也不断深入。古代先民们遗留下的各类珍贵金属制品,书写了一部奇伟瑰丽的金属艺术发展史。

本次展览展出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收藏的亚洲古代金属器263件,河北博物院、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古代金属器16件。这些精美的金属器,时间跨度从青铜时代至中世纪近四千年;地域分布横跨欧亚大陆,遍布古丝绸之路沿线的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帕提亚、贵霜等文明古国;展品用途涉及礼器、武器、生活用具、雕像、印章、饰品等各个方面。展览以时间和地域为线索,共分为“金工初现”“东西交融”“帝国气象”“熠熠生辉”“法相庄严”“财通万方”六大部分,勾勒出冶金技术和金属工艺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路线,折射出文物背后的政治、宗教、礼仪和艺术源流等文化内涵,展现了亚洲不同地区、不同文明的差异性、相似性和交流轨迹。


四轮铜牛车(图1)

苏美尔早王朝(约公元前3000年至前2350年)

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

这辆牛车的两头牛使用失蜡法浇铸而成,造型经过了抽象化的艺术加工,两角硕大,身体细长。车厢、车架、车轮可拆卸组装,这时的车轮还没有辐条的设计,因此略显笨重。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人类早期文明的摇篮之一,约公元前3500年前后进入青铜时代。早王朝是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苏美尔文明的城邦争霸时期。这些城邦包括乌鲁克、乌尔、拉尔萨、拉伽什等,纷纷组建军队,争夺领土和资源,捍卫贸易路线。


兽搏羊铜马镳(图2)

洛雷斯坦(约公元前1000年至前650年)

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


马镳是驾驭马匹的马具,与马衔配套使用。马衔佩戴在马嘴中,系以缰绳,控制马匹转向。马镳安装在马衔两侧,可以防止马衔左右移动,起到固定和保护作用。这两件马镳,猛兽从羊背上延伸而出,张开大口想要撕咬,生动形象地呈现了猛兽搏羊的画面。

洛雷斯坦位于伊朗西部扎格罗斯山区。20世纪初,该地区一大批古墓遭盗掘,大量青铜器流散世界各地。这批青铜器被学术界称为“洛雷斯坦青铜器”,最典型的特征是高度风格化的动物和人物纹样,其创造者可能是生活在伊朗高原的游牧民族。


狮首铜来通(图3)

波斯帝国(公元前550年至前330年)

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


这件来通前端是雄狮的半身像,张口呈狮吼状,双眼内凹,或许曾镶嵌宝石。整个狮身用细线刻画了鬓毛的质感,使其栩栩如生。来通一词来自希腊语Rhyton的音译,意为流出。来通是一种兽首形杯,一般在杯底有孔,液体可以从孔中流出,功能如同漏斗,用来注酒,常用于礼仪和祭祀活动。

波斯帝国,亦称阿契美尼德王朝,是历史上第一个疆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其金属工艺继承了两河流域的王权传统,吸收了埃及、亚述艺术中的表现手法,最终形成精致、工整、肃穆的独特风格。


神兽噬马纹金牌饰(图4)

战国(公元前476年至前221年)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这件金牌饰出土于河北省易县燕下都辛庄头30号墓。上部中间有孔,孔上为牛头,孔下相对两马头,马身弓曲,马颈被猛虎咬住,马后背含在长角神兽的巨口之中,整个画面对称工整,线条精巧繁复。

燕下都辛庄头30号墓出土了百余件金银饰品,大部分雕刻了牛、马、羊、骆驼、鹿、熊、怪兽等图案,设计巧妙,工艺精湛,代表了战国时期北方金银器制作的先进水平。


金冠(图5)

巴克特里亚王国(公元前256年至前145年)

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



金冠用薄薄的金板打造成橄榄枝相连的形状,中间是象征驱魔和吉祥的赫拉克勒斯之结。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他杀死涅墨亚狮怪后,将狮子的毛皮剥下披在身上,并在胸前打了一个结,这就是赫拉克勒斯之结。

这种华丽的金冠在希腊化王国中非常流行,一般用于葬礼仪式。公元前312年,亚历山大大帝病逝,其建立的庞大帝国分裂为安提柯、托勒密、塞琉古等数个希腊化王国。之后塞琉古王国又分裂出位于帕米尔西部的巴克特里亚王国和位于伊朗高原的帕提亚王国。这一时期,希腊金属工艺传播到中亚和印度河流域,巴克特里亚王国的金银器就体现了典型的希腊风格。


羱羊像花瓣形银盘(图6)

帕提亚王国(公元前247年至公元224年)

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



这件银盘为8个花瓣状突起的造型,盘中间一只姿态凛然的羱羊,宛如站立在山峰之上。羱羊是一种头生巨角的山羊,体型巨大,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北部的崇山峻岭之中。

帕提亚王国疆域全盛时东达两河流域,西达阿姆河流域,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贸易中转中心。帕提亚王国的金银器制作,融合了希腊工艺和波斯本土工艺,造型设计独具匠心。


连枝铜灯(图7)

贵霜王国(30年至267年)

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


这件连枝灯由镂空装饰板和5个烛台组装而成,底座上站立一只凤鸟,主干用长蛇装饰,枝干则用云气纹装饰。该灯的连枝造型,与河北平山战国中山国王墓、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甘肃武威东汉雷台墓地出土的连枝铜灯,均有相似之处。

公元1世纪初,中亚阿姆河流域的贵霜王国建立,并逐步南下占领印度河东岸和恒河流域。贵霜王国早期主要受希腊化文化的影响,后期则融汇印度本土、帕提亚、斯基泰等文化因素,金属艺术别具一格。


维玛·卡德菲斯金币(图8)

贵霜王国(2世纪前半叶)

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



金币正面是贵霜王国第三任国王维玛·卡德菲斯的形象。根据相关研究,他就是《后汉书·西域传》所记载的贵霜王阎膏珍,在位期间贵霜国势强盛,征服了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金币背面是右手持三叉戟的风神和公牛的形象。

古代金属钱币上的图案和文字,除了装饰作用,也象征着国家对钱币的价值保证。西亚和中亚的钱币两面,通常一面表达王权,另一面表达神权。钱币虽小,携带的历史信息却极其准确,成为了解这些文明古国的重要观察窗口。


凤鸟纹鎏金银壶(图9)

萨珊波斯王朝(224年至651年)

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



银壶的壶颈、壶身、底座和手柄分别用银片制成,然后熔接在一起,器型高大挺拔。壶身两侧装饰凤鸟纹浮雕图案,图案四周用联珠纹开光包围,这是萨珊王朝金银器常用的装饰手法。据考证,这种大型银壶是在宫廷宴会或祭祀仪式上盛放葡萄酒所用。

公元224年,阿尔达希尔一世建立萨珊王朝,此后四百余年间萨珊王朝成为东西交通之路上的重要枢纽。萨珊王朝精致奢华的金银器制作工艺,对之后的粟特金银器和伊斯兰金银器产生深远影响。


铜鎏金释迦牟尼佛立像(图10)

北魏延兴五年(475年)

河北博物院藏


佛面相丰圆,头后为三层同心圆构成的头光,身着袒右式袈裟,右手抬起施无畏印,左手下垂,跣足立于莲台上。舟形大背屏,边缘“C”形火焰纹镂空。莲台下有四足方座,正面两足线刻禅定佛像,侧面两足线刻供养人。背面刻铭:“延兴五年四月五日,张次戴为佛造释迦门佛壹躯。”

河北地区的佛教自东汉开始萌芽,十六国时期迅速发展,至北朝时期达到高峰。这件造像气势雄壮,装饰华丽,反映出当时高超的金属造像铸造水平。(刊于《中国文物报》1月7日)


编辑:甘婷婷
审核:崔   波
监制:赵嘉斌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作者投递至本社社属平台的稿件,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视为作者承诺其享有相应著作权。如发布后有侵权行为,后果由作者本人承担。
关于我们

中国文物报社1989年于北京组建,是国家文物局主管的中央文化企业(司局级),全国文物行业唯一具备新闻资质的媒体单位。作为文物宣传工作的主力军,承担着文物舆论引导、新闻宣传、成果展示、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等职责。主要负责《中国文物报》编辑出版,国家文物局政府网站、“国家文物局”微信公众号运维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所属网站及新媒体的运维拓展等工作。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北小街2号楼

邮编:100007

总机:(010)84078838

传真:(010)84079560

热线:(010)84078773

邮箱: wenwubao1985@vip.sina.com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

中国文物报
《中国文物报》是国家文物局机关报、全国文博行业唯一综合性权威报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