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文博足印,我们一起走过

文摘   2025-01-11 11:45   北京  

  一月  

《国土空间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指南》正式实施
11日,自然资源部发布的《国土空间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指南》正式实施,用于指导和规范地方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技术内容,促进历史文化保护利用高品质发展。《指南》从保护名录、历史文化保护线、地域特色分区、遗产本体及其环境安全韧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地上空间地下空间统筹等方面给出技术性建议。

全国文物局长会议召开
15日至6日,全国文物局长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指出,一年来,全国文物系统履职尽责、奋发有为,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会议强调,2024年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保护第一,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树立“大考古”思路,深化文明历史研究与阐释传播,坚持有效利用,加强博物馆建设管理,扩大文物古迹保护修复交流合作,统筹推进各项文物保护利用改革,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宣传传播,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中美关于防止中国文物非法入境美国的政府间谅解备忘录有效期顺延
经国务院批准并经中美双方互换照会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对旧石器时代到唐末的归类考古材料以及至少250年以上的古迹雕塑和壁上艺术实施进口限制的谅解备忘录》顺延有效期工作顺利完成。新文本于114日生效,有效期5年。谅解备忘录有效期顺延,将进一步促进中美文化、文物交流合作,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

国家文物局部署开展2024年“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
118日,国家文物局发布通知,对做好2024年“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进行部署。《通知》提出,各地、各单位要立足博物馆馆藏资源,推动文物展览展示与节气文化、生肖文化、传统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结合起来,诠释好春节文化内涵,挖掘阐释好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123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各工作组要落实职责分工,持续推进普查工作;要完善工作机制,建强工作队伍。工作组之间要加强协同配合,凝聚合力;要加强对各地的调度督导,央地协同加快推进。会上审议通过普查试点工作方案、督察组工作规则、不可移动文物信息采集规范和数据处理规范(试行)。

2023年度文物好新闻推介暨媒体座谈会召开
125日,2023年度文物好新闻推介暨媒体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回顾2023年文物新闻宣传工作成绩亮点,发布2023年度文物好新闻推介作品名单。2023年度文物好新闻推介共收到59家单位87家媒体报送的242篇(组)参评作品,经专家评议,推介出65篇(组)好新闻作品,主题突出、内容深刻,充分体现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成效,全面展现文物工作者的奋斗精神和昂扬风貌。

最高检协同国家文物局发布2023年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典型案例
近日,全国检察长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发布,2023年,最高检协同国家文物局等6部门开展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会同国家文物局发布典型案例,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损毁文物、盗掘古文化遗址或古墓葬等犯罪1791人,同比上升29.9%。各地检察机关加强红色资源、长征文化、石窟寺、传统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保护,共办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公益诉讼2678件。

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举办“何以中国·向海泉州”网络主题活动
128日,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福建省委网信委共同指导的“何以中国·向海泉州”网络主题活动启动,以“向海泉州”溯源“何以中国”的文明基因。现场嘉宾围绕“耕海千帆竞”“刺桐万国商”“古厝吐新生”“爱拼才会赢”四个篇章进行主题讲演,讲述泉州人向海而兴、锐意进取的故事和精神,描绘泉州海商繁荣、开放包容的历史画卷。

丰邢叔簋结束四十载漂泊重归祖国怀抱
国家文物局从美国成功追索被盗流失的西周丰邢叔簋。20231月,国家文物局通过我国驻英国大使馆获悉丰邢叔簋现身美国纽约,第一时间启动流失文物追索程序,联合公安部指导地方文物和公安部门迅速开展相关证据搜集整理。文物持有人雷蒙德·金及其母亲了解到文物背景后,同意无条件将文物返还给中国政府。2024128日,文物在专人护送下安全运抵北京,结束40年的海外漂泊,重回祖国怀抱。129日,经组织专家实物鉴定,该簋是丰邢叔簋原器,为国家一级文物。

《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类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印发
退役军人事务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类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会同文物行政部门不断健全工作机制,深入调查、系统分析文物类纪念设施保护现状,积极做好英烈遗物、家书、史料等收集保护,结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不断完善文物类烈士纪念设施认定流程,统筹建立文物类烈士纪念设施数据库。

国家文物局发布《文物博物馆单位消防演练工作指引》
为进一步加强文物行业消防应急能力建设,促进文物消防演练规范化、常态化,国家文物局发布《文物博物馆单位消防演练工作指引》及消防演练视频片。《指引》明确了文物博物馆单位组织消防演练的策划、保障、实施、评估等各环节任务;确定了演练方案制定、演练场景选择、演练手册编制、演练动员与培训、演练保障准备、设计评估标准与方法等内容。


  二月  

国家文物局发布2024年工作要点

国家文物局2024年工作要点包括以下六方面主要内容: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保护第一,提高文物保护管理水平;深化文明历史研究,推进文物科技创新;推动活化利用,让文物活起来;加强文物交流合作,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夯实基础工作,提升支撑保障水平。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四季播出

24日至8日,由中宣部、国家文物局、中央电视台共同实施,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制作的电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四季播出。第四季讲述宋代到清代的文物故事。该片通过每集5分钟的时间讲述一件文物,介绍国宝背后的中国精神、中国审美和中国价值观,带领观众读懂中华文化。

 

春节假期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总量达7358万人次

据国家文物局初步统计,2024年春节期间,即210日至17日,全国博物馆共接待观众7358.01万人次,同比增长98.6%。其中,陕西、四川、江苏、广东、山东、河南、浙江、江西8省份博物馆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次。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全国各地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博单位积极开展“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策划推出特色主题展览和系列文化活动8500余个。

 

殷墟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

226日,殷墟博物馆新馆开馆仪式在河南安阳举行。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新馆是我国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点专题博物馆,为殷墟考古和研究成果提供现代化展示平台。展陈聚焦商文明主题,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套,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珍贵文物属于首次亮相,旨在厘清商文明发展脉络,阐释商文明的世界意义。

 

全国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工作座谈会召开

227日,全国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工作座谈会在上海召开,总结2023年全国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和文物鉴定年度工作,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会议指出,面临合力共建国家文物鉴定体系这一新的使命,各地要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依托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处,以机构建设为统领,统筹盘活现有资源,积极创造新的条件,深入推进区域和省级文物鉴定中心建设,不断提高文物鉴定服务文物保护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春节至元宵节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观众达881.7万人次

根据各地统计汇总,210日至24日,全国55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观众达881.7万人次(2023年春节黄金周736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接待观众389.46万人次)。其中,圆明园、御窑厂、隋唐洛阳城、郑州商城、秦始皇陵、大明宫、汉长安城未央宫7家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2024年新春,国家文物局指导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积极开展考古教育、展览展陈等系列主题活动240余个。



  三月  

政府工作报告: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

3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提高国际传播能力。

 

两会期间文博界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全国两会期间,文博界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文物保护方面,提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低级别文物保护利用新机制”“加强网络平台文物违法犯罪监管”“加大红色文献保护力度”等建议;考古方面,提出“推动大遗址保护,加强中外联合考古”等建议;博物馆方面,提出“加强对基层博物馆科研职能支持力度”等建议。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为落实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部署,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试点工作方案》,在全国范围内选取13个县(区)和2个军队营区开展国家级普查试点。各试点于3月份完成实地调查与信息采集、数据提交、分级审核、成果汇总全过程。试点进行过程中,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全程跟进,同步完善普查标准规范、普查系统与采集软件等。

 

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公布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名单

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开展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建设工作,经组织推荐、现场答辩、实地考察、专家评议环节,遴选产生20个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是由教育部、国家文物局批准设立的国家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平台,按照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将发挥高校优势,整合各方力量,打造一批具有创新性、示范性、引领性的红色资源研究高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高端智库。

 

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321日至22日,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在京举行。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河南永城王庄遗址,河南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陕西清涧寨沟遗址,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山西霍州陈村瓷窑址,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按年代早晚排列)等十个项目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国际标准化组织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落户中国

国际标准化组织(以下简称ISO)批准成立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委员会(ISO/TC 349),秘书处设在中国。ISO/TC349目前共有28个参与成员国,13个观察成员国,旨在进一步凝聚全球文化遗产保护共识,通过文化遗产监测、评估、保护修复过程中术语、技术、材料和装备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充分发挥标准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共享文化遗产保护先进适用技术和最佳实践经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共同提升应对文化遗产保护严峻挑战的能力。


国家文物局7件作品获评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

330日,2024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在云南昆明开幕。本届论坛由中央网信办、新华社、云南省委网信委主办,以奋进新征程 担负新使命为主题。由国家文物局主创的《云程发轫 踵事增华——中国考古的七年之变》《文物说节气》《何以中国》《寻古中国》《习近平的文化情缘》《何以文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数字艺术大展》《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共七件作品获评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



  四月  

七部门新修订印发《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实施方案》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中央宣传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林草局、国家文物局对《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实施方案》进行修订并印发。《方案》提出,要依托国家级资源新建或改扩建一批重大文化设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和宝贵自然遗产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创造高品质生活相得益彰。《方案》明确,建设任务分为国家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国家级自然遗产保护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展示三方面内容并规定了筛选标准。


美国纽约曼哈顿区检察官办公室向我国返还38件流失文物艺术品

当地时间417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接收美国纽约曼哈顿区检察官办公室向我国返还的38件文物艺术品。此次返还的中国文物艺术品大部分为我国藏传佛教文物,时代为元至明清时期,其中的牙雕、木雕作品以及壁画残片较为罕见,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文物在纽约接收后,国家文物局将适时安排文物回运工作。


国际古迹遗址日相关活动举办

418日,2024年国际古迹遗址日世界文化遗产主场活动在良渚古城遗址举行,主题为“《威尼斯宪章》60年与时代挑战”。当天,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凌家滩还举行了第五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暨首届凌家滩文化艺术周开幕式。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受国家文物局委托,发布《2023年度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运营报告》。


中央企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暨文物普查工作推进会召开

425日,中央企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暨文物普查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介绍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和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总体情况,指出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要论述和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认识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重大意义,国家文物局将与国务院国资委深化部门沟通合作,按照文物普查总体方案与标准规范要求,协同推进中央企业文物普查,根据行业文物资源特点,统筹谋划、以用促保,加强文物价值发掘和综合研究,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


国家文物局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

429日,国家文物局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会议学习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精神,审议并原则通过《2024年国家文物局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清单》,研究部署文物领域改革工作。


文物行业多个个人、集体获全国表彰

42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决定,其中,王咸秋、张晓燕、杨永胜、续凯、张政敏、孔令伟、李波等文物工作者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哈尔滨市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南湖革命纪念馆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宣传教育部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429日,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决定,授予20个青年集体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包括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保护团队、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传承研究创新团队、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消防救援站等。


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国有公益性收藏单位进口藏品免税规定的公告

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国有公益性收藏单位进口藏品免税规定》,规定自202451日至20271231日,对国有公益性收藏单位以从事永久收藏、展示和研究等公益性活动为目的,通过接受境外捐赠、归还、追索和购买等方式进口的藏品,以及外交部、国家文物局进口的藏品,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全国政协举行社会科学界别协商座谈会

430日,围绕“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法治保护”,全国政协在北京举行社会科学界别协商座谈会。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文化思想,深刻理解“两个结合”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法治保护的重大意义;要坚持问题导向,构建文物和文化遗产法治保护的严密体系;要凸显界别特色,为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法治保护凝聚智慧和力量。


  五月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

56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听取综合协调组关于普查第一阶段进展汇报、信息数据组关于《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信息技术方案》修订情况汇报、业务指导组关于普查计量标准等调整情况汇报,审议并原则通过《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信息技术方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标准、登记表和著录说明》。会议强调,51日起,普查进入实地调查阶段,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巩固既有成果,全力推进落实第二阶段任务。

 
国际标准化组织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委员会在华成立

513日,国际标准化组织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委员会(ISO/TC 349)成立大会在故宫博物院举行。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积极推进现代科技的研发应用和传统工艺的科学化,并以标准化手段加速技术、服务和管理的推广,有力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能力和水平。委员会成立并将秘书处落户中国,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进步提供了宝贵的契机与广阔的舞台。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经费保障方案公布

为全面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进一步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经费保障工作,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研究制定了《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经费保障方案》。方案从经费保障原则、中央财政普查经费支出范围、地方财政普查经费支出范围、经费管理使用要求等方面作出要求,确保普查工作顺利开展。

 
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座谈会在运城召开

515日,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座谈会在运城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邀请省内外文博单位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交流探讨以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助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会上,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与有关机构院校共同签署了“夏商文明考古研究晋南中心”合作建设备忘录。

 
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举办

518日上午,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举行。国家文物局发布2023年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最新数据,正式启动2024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活动,公布第五批12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第二十一届(2023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名单,举行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集中授牌仪式、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开馆暨“秦汉文明”系列展览揭幕等活动,并宣布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举办城市为北京。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座谈会召开

522日,国家文物局在兰州召开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座谈会,围绕文博人才培养工作,当面听取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意见,与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做好建议办理工作。会议指出,要认真研究吸纳相关意见建议,做好人大建议办理工作,推动代表建议成果转化。要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单位支持下,实施“文物科创2035工程”“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文物优秀青年支持计划”等。

 
《推动文化和旅游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印发

5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文物局等6部门印发《推动文化和旅游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实施文物保护利用能力提升行动。加快替换博物馆老旧设备。推动博物馆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超期服役设备,迭代升级珍贵文物无酸纸囊匣等包装设施、文物密集储存柜等。更新升级文物勘察、科研和展示设备。推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单位,对展陈展示设施设备等进行更新升级。建设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试验平台。推动国家重点地区考古标本库房设备配置和更新。

 
《关于促进网络拍卖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

市场监管总局、商务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网络拍卖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对网络拍卖的规范监管和创新发展提出具体措施,对于维护公平竞争的拍卖市场秩序和拍卖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坚持拍卖监管制度的一致性,鼓励网络拍卖市场创新发展,推动建立相关部门间信息共享、执法联动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作,加强监管政策统筹协调等具体意见。

 
中外联合考古工作会议召开

529日,中外联合考古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听取有关单位的成果汇报、交流经验,就今后工作进行研究讨论。会议要求,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践行“大考古”工作思路,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谱写中外联合考古工作新篇章。据不完全统计,“十四五”期间,我国26家考古机构、高校与国外43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中外联合考古项目35项,涉及亚洲、非洲、美洲、欧洲25个国家和地区。

 
《推进世界一流考古机构建设指南(试行)》印发

为全面提升我国考古机构综合实力,促进文物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国家文物局印发《推进世界一流考古机构建设指南(试行)》。《指南》立足中国考古学和中国考古事业发展现状,针对考古机构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政策需求,贯彻“大考古”工作思路,以学术科研、国际发展、管理创新和队伍建设4个方面为着力点,明确提出建设目标、发展方向、工作任务和衡量标准,是新时代引导考古机构创新管理思路、转变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政策文件。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开馆

530日,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开馆。主展览“共和国脊梁——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以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首批研究成果为基础,展示190余位科学家的400余件(套)实物、400余张图片,以及有关科研单位提供的10余件大型展品。中国科学家博物馆联合体同期成立,中国国家博物馆等66家单位成为首批成员。

 
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文物保护看基层”(东北行)主题宣传活动

为加大基层文物工作集中宣传报道力度,推动和展现东北三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成效,服务国家东北振兴战略,由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文物保护看基层”(东北行)主题宣传活动。活动以消息、专稿、图片等多媒体宣传报道为主要形式,陆续推出东北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新成果等系列报道,反映文物保护利用改革进展,弘扬基层一线文物工作者的责任担当、意志品质与精神风貌,营造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


  六月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讨会在京举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出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号召,为中国文化建设指明了目标方向。在座谈会召开一周年之际,6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讨会在京举行,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共同交流学术研究成果。

 
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相关活动举办

68日,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场城市活动在辽宁沈阳举办,活动由国家文物局、辽宁省人民政府主办,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文物局、沈阳市人民政府承办,主场城市活动开幕式上进行了一系列发布仪式,并举办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主题分享、文物科技创新分享等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全国文博单位组织活动7300余项。数量再创新高,活动的种类、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山西、黑龙江、安徽、福建、青海等20个省区市举行主场活动。甘肃、浙江、广东、河南等省份组织本省文博活动超400项。


最高检发布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6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一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以案释法。本次发布8件案例中,保护对象包括历史建筑、革命遗址等,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案例监督事项基本涵盖破坏文物风貌、违法占用文物等常见违法情形。

国家宝藏(启蒙奠基)金银纪念币发行

68日,由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家文物局联合策划推出的国家宝藏(启蒙奠基)金银纪念币正式发行。该套金银币共5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纪念币正面图案均为国徽,并刊国名、年号;背面主体图案分别取材二里头兽面纹铜牌、商代象牙杯、商代太阳神鸟金饰、西周何尊和春秋莲鹤方壶等5件代表性文物,共同讲述了中国早期王朝诞生的故事,展现夏、商、周时期的文明成就,及其对绵延数千年中华文明的启蒙与奠基。

《关于推动新时代文物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
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新时代文物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是针对文物职业教育的首个全国性指导文件。《意见》旨在以完善文物领域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为重点,调结构、提质量、促创新、重传承、激活力,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持续提升职业学校文物相关专业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努力形成结构布局合理、培养质量过硬、产教深度融合、保障机制健全的新格局,为推动我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文物局发布紧急通知加强主汛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618日,为切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有力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国家文物局发出紧急通知,加强主汛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通知对做好研判预警,压实工作责任;排查风险隐患,落实应急措施;加强值守备勤,妥善处置灾情等方面做了相关要求。通知发出后,山西、福建、江西、广西等地提前谋划、积极部署、严阵以待,保障汛期文物安全。


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会议召开

618日,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会议在江苏苏州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快落地实施《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中的重点项目,着力强化用地保障、完善工程管理、规范考古研学,以点带面破解发展难题。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新格局新使命新期待,从进一步加强考古研究、深化价值阐释、推动保护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更好协调遗址保护与居民生产生活关系等方面,高水平谋划十五五目标任务。


中央宣传部追授徐利民同志“时代楷模”称号

中央宣传部追授徐利民同志“时代楷模”称号。徐利民同志生前系浙江省浦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他扎根基层工作30余年,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献身党的事业,用一生奉献践行对党忠诚的无悔誓言。他坚持守正创新,练就过硬本领,全身心投入上山文化研究宣传,用实干笃行担当宣传干部新的文化使命。20229月,徐利民同志因积劳成疾,突发重病不幸去世。


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举办

619日,由国家文物局、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山东青岛召开。会议表决通过了《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章程》修改意见,正式确认联盟转变为政府间国际组织。会议审议通过联盟20232024年工作计划执行情况及20242025年工作计划,发布2023年度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资助项目15个,成立由9人组成的联盟咨询委员会。


殖民背景流失文物保护与返还国际研讨会在青岛召开

620日上午,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理事会第二次会议配套活动殖民背景流失文物保护与返还国际研讨会在山东青岛召开。研讨会发布了成果文件《关于保护和返还殖民背景下流失或通过其他非正义、非道德方式获取之文物的青岛建议书》。会议期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夏德安将该校图书馆收藏的“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第二卷和第三卷”在美国流转物证移交国家文物局。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举办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之际,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江苏省委网信委联合主办的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622日在江苏扬州启动。活动发布了一批融媒体项目,公布了申遗成功十周年大运河江苏段重要考古成果。大运河沿线省(市)网信和文物部门发布主题日,接力推出线上线下联动的网络传播活动。


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二次审议

625日,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二次审议。202310月草案一审稿提请审议后,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草案二审稿吸纳各方面意见建议,明确了加强文物普查、加强文物消防安全管理等内容,增加了若干“让文物活起来”的举措。还提出国家健全社会参与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投入文化遗产保护,并在表彰奖励、文物认定、行政管理等方面作出细化规定,为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提供制度支撑。


阿根廷向我国返还14件文物艺术品
当地时间627日,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馆接收阿根廷向我国返还的14件文物艺术品。此次文物返还工作是两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框架下的首次成功合作,体现了中阿两国保护人类文化遗产、打击文物走私、切实履行国际公约的坚定决心和密切协作。此次返还的14件文物艺术品为我国非法出境文物。


纪念中国文物学会成立40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630日,纪念中国文物学会成立40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19846月,在王定国、金紫光等革命前辈的积极推动下,中国文物学会的前身中国老年文物研究学会在北京成立。40年来,中国文物学会已有32个分支机构和1个专家委员会,2015年荣获民政部颁布的“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2020年被中宣部列入重点联系的全国性社科学术社团名单。


  七月  

国家文物局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722日,国家文物局召开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会议。会议要求,全局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多层次全方位推动学习贯彻。局党组成员和各部门各单位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局机关党委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组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营造学习宣传贯彻浓厚氛围。全局各司室、各单位要结合职能,主动与《决定》全面对标对表,把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真正入脑入心,真正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

 

“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申遗成功

当地时间7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北京中轴线15处遗产构成要素一次性全部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北京中轴线申遗历时12年,所体现的中国传统都城规划理论和“中”“和”哲学思想,为世界城市规划史作出了重要贡献。



  八月  

实施“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

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开展2024年度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为建立健全文物考古人才队伍选拔培养机制,发挥战略人才力量的引领带动作用,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5年分批次培养100支文物考古人才创新团队。2024年开展首次申报,对入围的25个创新团队在开展考古综合研究、考古科技方法研究、文物保护技术研究等领域的工作予以资助,推动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文物保护深入协同合作。


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长沙召开

818日,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长沙召开。会议指出,50年来,几代考古、文保专家赓续奋斗,努力守护好、展示好马王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为探索中国特色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提供了优秀案例。会议期间,与会学者聚焦“马王堆汉墓文物、汉代文化与当代中国”主题,在汉代考古及中外文化交流研究、汉代艺术与思想史研究、汉代简帛研究等学术分会上进行研讨交流。


2024·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举行

819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近日关于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2024·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在甘肃敦煌举行。论坛期间,来自16个国家的石窟寺保护研究专家聚焦“助推‘丝路文化’交流,筑梦‘一带一路’建设”主题,在石窟寺保护理念与技术、考古与价值阐释、管理与能力建设3个分论坛上进行研讨交流,进一步凝聚各方共识、汇聚多方智慧,助推“丝路文化”交流走深走实。


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举办

823日,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博博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开幕,全国500多家文博单位参展。本届“博博会”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与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主题为“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教研并重 数实融会”。展会现场设有全国博物馆发展成果展示区,全国文博企业发展成果展示区,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文博事业综合展示区,博物馆数智化专题展示区,文创产品及休闲互动区五大展区。



  九月  

中国新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93日,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5届执行理事会在澳大利亚召开,2024年(第十一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着眼于挖掘和宣传灌溉工程发展史及其对文明的影响。我国新疆吐鲁番坎儿井、徽州堨坝婺源石堨(联合申报)、陕西汉阴凤堰梯田、重庆秀山巨丰堰等4个工程成功入选。至此,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38项,是灌溉工程遗产类型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


东北抗联革命文物工作会议召开

94日,东北抗联革命文物工作会议在吉林磐石召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工作重要论述精神,推动东北抗联文物工作高质量发展。会议强调,要着力推进抗联遗址整体保护,聚力深化抗联文物价值挖掘,发力提质抗联主题展陈精品,合力拓展抗联故事教育功能,大力促进抗联文物赋能融合发展。抗联场馆新建、遗址涉建项目和红色旅游发展应坚持最小干预、多保护、少新建的原则。


秦兵马俑考古发掘50周年暨秦始皇陵大遗址保护研究国际会议在陕西召开

98日,秦兵马俑考古发掘50周年暨秦始皇陵大遗址保护研究国际会议在陕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召开。会议回顾秦兵马俑考古发掘50年的保护研究历程,展现考古发掘、科学研究、大遗址保护、展示利用、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等工作成果。会议发布秦兵马俑一、二号坑现场应急保护实验舱及考古发掘平台建设成果、秦始皇陵沉浸式数字体验项目、百戏俑坑考古成果创新性转化案例。千古一帝的地下王国——秦始皇陵考古发现展正式揭幕。


文物考古研究新成果进入新教材

开学之际,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陆续发放。新教材封面为西周青铜器何尊,其铭文中宅兹中国的记载,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新教材修改充实了多处文字描述,增加了多幅考古遗址和出土文物照片,在第一单元中将第3“远古的传说”修订为“中华文明的起源”,重点介绍了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以及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有利于学生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大型文化节目《帛书传奇》启动

910日,由国家文物局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节目《帛书传奇》在京启动。《帛书传奇》共5集,首次从帛书视角,溯古书之源,展文明芳华,推动文化传承。节目围绕帛书帛画的最新考古发现、出土故事、整理研究、学术价值、文化内涵、流转经过等,以帛书为主、帛画为辅,探寻锦帛折藏的楚风汉韵。活动现场公开披露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的楚帛书流失到美国的重要物证。


中国—非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和文化遗产保护合作对话会举办

中国—非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和文化遗产保护合作对话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由中国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发布《中非教育和文化遗产保护合作行动倡议》。会议强调,中国愿同非方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道,共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深入开展考古、古迹遗址保护与修复、专业人才培养与能力建设等领域合作,共同打击文化财产非法贩运,互设文化交流中心,互办文化艺术展览。


《国家文物局关于推进考古研学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

《国家文物局关于推进考古研学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要求坚持考古研学正确导向,开放各类考古研学资源,加强人才培养和课程开发设计,确保研学活动安全有序,强化保障激励和规范引领。《意见》明确,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应建立和发布可供考古研学的场所清单;要将考古研学纳入各级各类文物培训计划和内容,着力提升考古研学人才队伍质量;要加强审核指导考古研学课程开发设计,确保内容和形式符合学术规范。


《何以中国》《寻古中国》荣获第28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

921日,第28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揭晓,《何以中国》《寻古中国》等荣获优秀电视纪录片奖。《何以中国》立足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重大研究成果,由国家文物局和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上海市文物局支持、上海广播电视台倾力打造,系统追溯中华文明的根基、发源、形成与早期发展。《寻古中国》由国家文物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以寻根探源,叩问来处,讲述中华文明故事为主旨,全景展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连绵不绝、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质和发展历程。


国家夏商文明考古研究中心项目在洛阳奠基

921日,国家夏商文明考古研究中心项目奠基仪式在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二里头遗址举行。建设国家夏商文明考古研究中心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古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成果,是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重要举措。国家夏商文明考古研究中心项目位于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致力建设成为集考古研究、文物保护、成果展示、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于一体的综合性科研平台。


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924日,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牢固树立保护第一的意识,构建遗产“大保护”格局,坚持人民至上,注重价值挖掘,增强现代科技手段赋能,提高世界文化遗产科技化、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要持续推进申遗,扎实做好西夏陵、景德镇、三星堆申遗和潜力项目培育,提升国际交流合作和文明交流互鉴水平。


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文物局)

9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顺利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取得重要进展;有力筑牢文物安全底线;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59项;土遗址、丝织品、壁画等文物保护关键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6833家博物馆接待观众9.4亿人次;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革命文化的传承弘扬取得积极成效;文物价值阐释传播工作影响广泛;党的十八大以来,已成功促成43批次、1900余件(套)流失文物回归祖国。


“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题词40周年活动举办

926日,“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题词40周年活动在北京市八达岭长城脚下举办。活动上,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发起的“保护长城 加我一个”长城保护2024年公募活动正式启动,再次募集社会资金用于长城保护。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捐赠500万元,为全国7481名长城保护员购置装备包,为保护员们再“加油”。北京市文物局、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为北京大学生长城保护志愿服务队授旗,一批新生力量加入长城保护队伍。


“共和国印记——侨心共筑中国梦华侨文物联展”在京开幕

927日,“共和国印记——侨心共筑中国梦华侨文物联展”在京开幕。中国侨联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开展“共和国印记——侨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联展活动是生动展现建国以来华侨历史贡献、涉侨文物时代价值的创新举措。联展活动上,国家文物局、中国侨联共同发布“共和国印记”见证物和“共和国故事我来讲——华侨文物百佳讲述人”名单,其中“共和国印记”涉侨见证物116/套,“共和国故事我来讲——华侨文物百佳讲述人”100/组。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 文博领域多个集体和个人上榜入选

9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党和国家历史上首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表彰了近年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352个模范集体、368名模范个人受到表彰。中国电影博物馆社会教育部等26个集体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香山革命纪念馆职员季雯怡等11名个人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2024年全国文物新闻宣传培训班在浙江宁波举办

923日至27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文物报社、浙江省文物局承办的2024年全国文物新闻宣传培训班在浙江省宁波市举办。培训班采取理论授课、案例分享、现场观摩、交流研讨相结合的方式,邀请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国文物报社、中国传媒大学、重点文博节目主创单位、互联网平台的专家学者,围绕推动新时代文物宣传工作高质量发展、全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情应对、文物保护传承传播和新闻采编知识、考古与纪录片的共创实践、新闻宣传工作及平台运维等内容进行授课。


“铁路老物件精品说”共和国印记·人民铁路为人民展演举办

930日,“铁路老物件精品说”共和国印记·人民铁路为人民展演在京开幕。国家文物局和国铁集团联合开展此次主题宣传活动,展演现场发布包括了清华园车站、“毛泽东号”机车在内的100件“共和国印记”铁路见证物,100名“与共和国同行”铁路故事讲述人名单,并精彩呈现8组“共和国印记”铁路见证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以物证史,以物叙史,是用文物演绎75年来中国铁路卓越贡献、生动传播红色文化的创新举措。



  十月  

《“国宝”时刻》文物超高清影像记录工程启动

1011日,《“国宝”时刻》文物超高清影像记录工程在首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台长论坛上启动。该影像记录工程由国家广电总局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推出,各省广电、文物行政部门,各省级广播电视台、相关文博单位参与制作。工程围绕文物保护和传承,聚焦珍贵文物,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特色优势,以超高清方式阐释文物承载的制度、思想、文明等文化创造,让文物“活”起来。节目将于今年10月至明年上半年期间集中拍摄制作播出,每集主要展示一件文物,时长35分钟。

 

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开展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及立项工作的通知

为完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体系结构,持续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高质量建设,1011日,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开展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及立项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指出,申报评定的单位,应向公众实行常态化开放1年及以上,建成开放遗址博物馆等展示中心,持续开展考古研究、运营监测、社教活动,具备政府资金投入、土地保障等机制以及自身造血能力,满足可持续发展需求,文化和经济社会综合效益明显,原则上从已经公布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单位中产生。

 

国家文物局召开“走进文化遗产 助力乡村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

1015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走进文化遗产 助力乡村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推进城乡文化遗产保护、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会议介绍,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在保护传承乡村有形文化文物资源、发挥“文物+”赋能乡村振兴效应、继承发展优秀传统农耕文化、鼓励公众力量广泛参与等方面多措并举,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国家文物局联合有关机构发起“公益捐步”活动,活动善款将用于国家文物局定点帮扶地区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乡村振兴相关工作。

 

廊桥保护三年行动计划中期推进会召开

1016日,廊桥保护三年行动计划中期推进会在福建宁德召开。会议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福建省文物局、宁德市人民政府协办,福建、浙江、湖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六地文物部门汇报廊桥保护进展与经验做法。经初步统计,全国已调查廊桥文物1820座,各地完成廊桥保护修缮和安消防工程93项,正在实施的41项,保护经费投入超过1.5亿元,利用廊桥周边建筑设置一批廊桥专题展示馆,推出“廊桥化境”等一批文物主题游径,各地出台地方性法规,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廊桥系统性保护成效日益显现。

 

国家文物局开展2024年文物主题游径典型案例遴选工作

为更好推动文物主题游径建设,总结典型做法、先进经验,充分发挥示范作用,1022日,国家文物局启动开展2024年度文物主题游径典型案例遴选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合理利用文物资源、充分挖掘文化价值、深刻阐释中华文明特点的文物主题游径建设案例,给予广泛宣传推介,加强经验总结交流,发挥成果示范作用,激发文物事业活力,指导各地文物主题游径高质量开展建设工作。

 

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座谈会召开

1028日,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座谈会在京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加强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建设。会议强调,要打造集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实践推广、咨政服务于一体的革命文物国家级研究中心;要积极开展融合研究、技术创新、案例示范和咨政建言工作;要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优势、人才优势;要推出一批破解革命文物瓶颈问题的调研报告、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等。

 

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工作推进会召开

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工作推进会在湖南长沙召开。会议听取15家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建设工作情况的介绍,对如何做好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会议指出,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要围绕创新体制机制、提升自身发展水平、承担国家重大战略、发挥辐射引领作用等重点任务,找准自身定位,科学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推动各项建设工作取得实效。会上还征求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管理办法》修订意见。

 

“当一天普查员”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基层行主题宣传活动举办

为加大文物普查工作集中宣传报道力度,反映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进展新成果,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当一天普查员”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基层行主题宣传活动,多家中央媒体、行业媒体及相关省份省级媒体记者参与采访报道。活动期间,媒体团分赴河北—山东、陕西、重庆—湖北三路,采访四普实地调查阶段工作进展、阶段成果和重要发现。三组记者分别在采访省份跟随普查员实地走访,深入基层一线当一天普查员,体味四普工作的意义和成果。



  十一月  

2024年文物消防安全主题海报征集活动年度优秀作品和入围作品公布

为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关于加强消防安全宣传的有关部署,国家文物局开展了“2024年文物消防安全主题海报征集活动”。活动自今年914日正式启动以来,共收到来自文物部门、消防及相关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个人海报作品114幅(174张),围绕作品形式、元素风格、主题立意、原创性等要素,共推荐12幅作品作为今年文物消防宣传月推介作品。作品体现消防安全与文物元素的有机结合,突出文物消防安全特点,具有一定的感染力、传播力。

 

2024年度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介项目名单公布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工作和学校思政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国家文物局、教育部联合开展2024年度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广工作。经中央有关单位、部属高等学校和省级文物、教育部门初核推荐、专家核审,确定10个示范项目、100个精品项目名单并予以公布。

 

新修订文物保护法公布

118日,习近平主席签署第三十五号主席令,公布由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自20253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文物保护法,将我国文物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宝贵经验上升为法律,进一步完善文物法律制度框架,标志着文物事业依法治理进入新阶段。

 

意大利向我国返还56件流失文物艺术品

意大利查获并返还中方56件中国流失文物。这是继2019年后,双方在中意两国政府关于防止文物非法进出境双边协定框架下开展的又一次成功合作。该批文物艺术品主要为甘肃、青海、陕西等地区出土文物,包括马家窑文化彩陶、汉唐陶俑及元代陶兽等,具有较高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国家文物局将与意大利文化遗产部门就返还文物艺术品的保护修复、研究展示开展后续合作,以文物为桥梁和纽带,促进中意文明交流互鉴。

 

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在京召开

116日至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教育部、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希腊文化部、希腊雅典科学院主办的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在京召开。作为大会配套活动,多个专题展览在大会期间拉开帷幕。其中,“考古与中华文明溯源展”在中国考古博物馆展出,集中呈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发现和中华文明发展脉络。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展,展览荟萃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代表性文物279/套,向观众展示古希腊社会风貌、生活方式、精神世界。

 

全国文物建筑和博物馆消防安全管理培训班举办

1111日,由国家消防救援局、国家文物局联合举办的全国文物建筑和博物馆消防安全管理培训班开班,为期4天。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消防、文物部门和文博单位的200余名代表在国家消防救援局天津训练总队主课堂参加培训,1万余名省、市、县三级消防、文物部门和文博单位的同志在各地分课堂通过视频参加培训。此次培训是消防安全治本攻坚行动整体培训计划及今年消防宣传月重要活动之一。

 

全国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四川广安举办

1113日,以“革命文物·革命文化·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的“全国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论坛·2024”在四川广安举办。会上发布“共和国印记”系列主题活动成果、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介项目名单、“和合中华 同心筑梦——革命文物精品展”巡展项目名单,举行全国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红色资源保护传承联盟成立仪式。

 

《石窟寺开放管理导则(试行)》印发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深化石窟寺价值研究阐释,指导石窟寺开放管理工作,规范石窟寺旅游开发活动,国家文物局编制完成并于1114日印发《石窟寺开放管理导则(试行)》。导则要求石窟寺开放应当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深入挖掘和阐释石窟寺的历史内涵、文化价值、现实意义,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避免过度商业化、娱乐化。

 

“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10世纪)”开幕

“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10世纪)”1118日在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分别为展览题写序言。本次展览由中国国家文物局与法国文化部指导,展出来自中国10个省区市32家文博机构的200余件(套)精美文物。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

1118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三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强实地指导,贯彻落实“应保尽保”,完善软件硬件,加强普查成果展示交流。会议要求,普查中要加强对基层一线难点问题的政策研究,将普查中锻炼培养的优秀人才及时充实到文物保护队伍中,组织实施好部分地域文物专项调查,鼓励各地围绕文物普查开展文艺创作。

 

第二届“良渚论坛”在浙江杭州开幕

112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良渚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开幕。本届“良渚论坛”以“交流互鉴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主题,与会嘉宾围绕“文明的再现——全球视野下的考古学与文明形态多样性”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论坛充分发挥良渚遗址的实证作用,将历史视角和全球视野相结合,聚焦文化遗产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文明交流互鉴理论研究,凝聚各国文化界携手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的共识。

 

“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

1130日,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山东省委网信委联合指导的“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山东曲阜启动。此次活动聚焦“两个结合”,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艺术化叙事、互动化表达、可视化传播,融合线上线下,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气质和时代标识,彰显精神力量,筑牢文化根基。



 十二月  

全国城市考古座谈会召开
124日,全国城市考古座谈会在四川成都召开。会议要求,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根据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要求,扎实推进落实“先考古、后出让”制度,重点城市要出台配套政策,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划定地下文物埋藏区。要着力完善城市考古工作机制,加强能力建设,提升工作规范化、科学性以及课题意识,强化考古工地安全管理,做好成果的保护利用,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力量。

 
《寻古中国》第二季开播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国家文物局联合摄制的大型系列纪录片《寻古中国》,129日起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开播。《寻古中国》第二季节目以翔实的考古证据,系统梳理中华大地上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发展脉络。节目包括《水下考古》《喇家寻踪》《东方人类百万年》《探秘秦始皇陵》等系列,将以考古实证和史籍文献相结合,用新发现、新视角寻根探源,叩问来处,继续讲述中华文明故事。

 
国家文物局部署开展2025年“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

2025 年是我国“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第一年。1218日,国家文物局就做好 2025 年“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发出通知进行部署,对积极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策划推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全面加强开放运行的安全管理和全力做好宣传推介相关工作等方面提出要求。

 
国家文物局召开2024年度调研工作会议

1219日,国家文物局召开2024年度调研工作会议。会议肯定2024年度文物事业调查研究成果,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认识和把握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调查研究贯穿文物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要切实做好2025年度调查研究工作,找准调研方向,明确调研主题,深入调查研究,为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59541件套国有馆藏一级文物完成备案

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公布国有馆藏一级文物备案结果并加强动态管理的通知》。通过备案工作,厘清了国有馆藏一级文物基本情况,形成了国有馆藏一级文物数据库。自2017年起,国家文物局持续组织开展国有馆藏一级文物备案工作,重点对各地申请备案为一级的国有馆藏文物是否符合一级文物定级标准进行复核。经复核,1691家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59541/套一级文物通过复核并完成备案。

 
宣传贯彻文物保护法座谈会在京召开

1225日,宣传贯彻文物保护法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修订文物保护法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际行动,是巩固文物事业改革发展成果、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深刻理解、牢牢把握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的立法精神、制度原则和实践要求,加大保护力度,促进传承利用,强化责任落实。要切实抓好法律宣传普及,通过严格执法确保法律规定落到实处,着力推进文物保护法律制度体系建设,推动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全面有效实施,以法治力量促进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自202531日起施行。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专家座谈会在京召开

1227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专家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明确,根据《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总体方案》要求,为加强对各地普查工作的政策、业务与技术指导,成立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专家组。专家组根据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参与文物普查标准解读、实地指导等工作,为普查提供决策参考。专家组要把握工作定位、提供专业建议、坚持客观公正、做好解读宣讲、严格工作纪律,为高质量推进文物普查贡献力量。

 
211件(套)流失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

与美国、日本、阿根廷、意大利等国开展文物返还合作,全年推动实现7批次211/套流失文物艺术品回归。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回家”的关心关注和重点文物的回归案例,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有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有序实施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准备阶段各项任务全面完成,以区县为基本单元的实地调查全面开展。截至年底,全国已完成706175处“三普”文物复查、复查率达92.1%,新发现文物49851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是一次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的全面摸底,推动“应保尽保”理念深入人心,为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重大考古研究深入推进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即将结项,18个“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持续推进,夏商文明研究工程启动实施,武王墩、秦东陵、石窟寺、南海沉船、长江口二号等重大考古项目取得进展,对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相关研究成果已纳入人教版全国统编《中国历史》等教材。


采撷零光片羽,昂首精进不休。2024步履坚定铿锵,2025前行笃定明朗。在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面对新任务新挑战,让我们以更高的责任感使命感,奋发有为,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携手同行开创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整理:赵昀


编辑:刘子健 
校对:陈尚宇 陈颖航
审核:李文昌
监制:赵嘉斌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作者投递至本社社属平台的稿件,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视为作者承诺其享有相应著作权。如发布后有侵权行为,后果由作者本人承担。
关于我们

中国文物报社1989年于北京组建,是国家文物局主管的中央文化企业(司局级),全国文物行业唯一具备新闻资质的媒体单位。作为文物宣传工作的主力军,承担着文物舆论引导、新闻宣传、成果展示、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等职责。主要负责《中国文物报》编辑出版,国家文物局政府网站、“国家文物局”微信公众号运维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所属网站及新媒体的运维拓展等工作。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北小街2号楼

邮编:100007

总机:(010)84078838

传真:(010)84079560

热线:(010)84078773

邮箱: wenwubao1985@vip.sina.com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



中国文物报
《中国文物报》是国家文物局机关报、全国文博行业唯一综合性权威报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