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博物馆珍藏的“蛇”文物

文摘   2025-01-09 12:36   北京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在这“山舞银蛇”的季节里,将要迎来“乙巳”新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蛇是十二生肖之一,人们常常称之为“小龙”,象征着智慧、敏锐、神秘、灵性、吉祥、神圣、幸福和长寿。海南省博物馆藏有一系列与蛇相关的文物,在蛇年来临之际,撰文与读者共赏,感受“蛇”带来的独特韵味和美好寓意。

“朱庐执刲”蛇钮印(图1)

汉代

高1.9厘米 边长2.4厘米 印钮高1.1厘米

该银质方形印章出土于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印钮是一条蛇,蛇的头部微微上扬,蛇身布满精美细密的花纹,印面铸有阴文篆书“朱庐执刲”四个字,印文工整严谨。印章制作精致,造型奇特,数量稀少,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朱庐执刲”四个字包含两层意思,“朱庐”是地名,“执刲”是爵位名。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在海南岛设置了珠厓郡和儋耳郡,汉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儋耳郡并入珠厓郡,汉元帝初元三年(公元前46年),改朱崖郡为朱庐县,属合浦郡。执刲又被称为执圭或执珪,圭是古代贵族朝见帝王时拿的玉器,执圭是由诸侯觐见天子演变而来。《汉书》记载,“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官吏的俸禄等级达到二千石以上的,才被授予银质的印章。由此推测,这枚朱庐执刲是汉代朝廷授予一个地位较高官员的海南官印。蛇钮的印章非常少见,1956年曾在云南出土“滇王金印”蛇钮印章。

陶蛇身人面双头像(图2)

汉代

高10.3厘米 长27.7厘米 宽10厘米


该蛇身人面双头像蛇身呈“S”形,两端各有一人面。人面微昂,头顶有角,瞪目而视,表情威严凶狠。此蛇身人面双头像为随葬明器。《列子》记载:“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山海经》记载的华夏祖先,也以“人首蛇身”居多。汉代陶蛇身人面双头像,双头是很明显的人头,连接在一起的是弯曲呈“S”形身体,汉代陶蛇身人面双头像阐释了先祖对蛇的崇拜。另外,红山文化遗址也出土了蛇形龙文物,也可以从侧面说明先祖对蛇的崇拜。

除汉代陶蛇身人面双头像之外,在我国还出土了大量类似的“一体双面”文物,最著名的是“伏羲女娲交尾图”,图中伏羲女娲均是人首蛇身,蛇身交缠在一起,女娲持规,伏羲持矩,规矩是为“道”;两人头顶太阳,蛇身尾部是弯弯的月亮,周围一圈诸天星宿,诠释了人类生活的日月星辰的宇宙空间;二人一阴一阳,后世演化成“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辩证哲学。汉代陶蛇身人面双头像和伏羲女娲交尾图一样,映射着古代中国哲学思想体系的璀璨光芒。

十二生肖陶俑——蛇俑(图3)

唐代

厚6.9厘米 宽7.3厘米 高25.2厘米 重0.59千克


生肖陶俑是古代人们用来“压胜”“辟邪”的镇墓明器。该蛇俑属于十二生肖俑中的一种,是兽首人身立俑,身着对襟长袍,垂至脚面,双手拱胸前,俑体中空,胎体厚重,放置稳定。

十二生肖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涉及了天文、历法、图腾崇拜、民间传说等多个方面。文献中,最早记载生肖的是《诗经》,《诗经·小雅·吉日》中的“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其中“庚”是天干,“午”是地支,就是生肖马。天文历法上,中国古代率先发现木星运行一周约为十二年,把星空划为“十二星次”(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帝王世纪》“黄帝受命,乃推分星次”,刘昭补《汉志》亦曰“黄帝定星次”,也就是《尔雅》所记“十二次”,十二星次对应着十二生肖,星纪对应丑牛、玄枵对应子鼠、娵訾对应亥猪、降娄对应戌狗、大梁对应酉鸡、实沈对应申猴、鹑首对应未羊、鹑火对应午马、鹑尾对应巳蛇……这些远早于后世西方的黄道十二星座。我国古代民俗中,十二生肖陶俑在墓葬中按一定方位排列,以鼠为始,以猪为终,东、南、西、北各3个,具有镇墓辟邪、伺候墓主、保护墓主平安之说,被广泛用于陪葬。考古发现,山东临淄北魏崔氏墓葬群中的10号墓出土有十二生肖陶俑;至唐代,兽首人身、拱手站立、身着宽袖大袍的陶质十二生肖俑是常见的镇墓明器;五代十国时期,十二生肖陶俑承袭唐代。宋代之后,纸质冥器逐渐取代了陶俑,十二生肖俑作为随葬品仍较常见,部分地区出现了瓷质的生肖俑,而陶质十二生肖俑就越来越少了。南宋晚期,十二生肖俑逐渐消失,被文官俑点缀部分生肖元素取而代之。

彩绘陶十二生肖俑——蛇俑(图4)

明代

高17.7厘米 底5.5×5.3厘米 重0.29千克 泥质红陶 模制

整体呈站立状,头戴官帽,身着肥袖交领长袍,双手捧一器物,上置一蛇。明代彩绘陶十二生肖俑是唐代、宋代十二生肖陶俑的演化,虽然明代仍承袭宋代的葬俗,但是此时期十二生肖俑多以文官形象为主,在文官俑身上点缀部分生肖元素。生肖在文官俑身上的位置随年代推进而不断地下移。最初,生肖塑于文官俑的头上;后来,生肖被文官俑双手捧在胸前;再往后,生肖塑于文官俑的底座一侧,或者用十二地支的汉字写在文官俑座部位来代表十二生肖。

黎族蛇形道公用具(图5)

现代 藤制品

通长15厘米 通宽11厘米 高6.8厘米 重0.075千克


蛇是黎族崇拜图腾,被黎族认为始祖。《古今图书集成》中《琼州府》记载:“定安县故老相传,雷摄蛇卵在黎山中,生一女,号为黎母,食山果为粮,巢林为居”,黎母就是黎族的先祖。历史上,黎族喜欢在自己身上纹与蛇有关的图案,生活中,常把蛇形标志挂在门楣上、戴在脖颈上、织绣在衣服上,祈求平安;另外,墓地周围的蛇被黎族认为是他们祖先灵魂的显现,神圣不可侵犯。在黎族信仰中,“道公”是黎族生活中的祭礼人员,他们肩负与祖先灵魂及其他神灵沟通对话的职责,被认为是传递神意的特殊人。历史上,“道公”一般拥有一定的本族历史文化修养,受到黎人的尊敬和爱戴,在民众中地位较高。此现代黎族蛇形道公用具是黎族民间祭礼活动的道具之一。(刊于《中国文物报》1月7日)


编辑:甘婷婷
审核:何   薇
监制:赵嘉斌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作者投递至本社社属平台的稿件,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视为作者承诺其享有相应著作权。如发布后有侵权行为,后果由作者本人承担。
关于我们

中国文物报社1989年于北京组建,是国家文物局主管的中央文化企业(司局级),全国文物行业唯一具备新闻资质的媒体单位。作为文物宣传工作的主力军,承担着文物舆论引导、新闻宣传、成果展示、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等职责。主要负责《中国文物报》编辑出版,国家文物局政府网站、“国家文物局”微信公众号运维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所属网站及新媒体的运维拓展等工作。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北小街2号楼

邮编:100007

总机:(010)84078838

传真:(010)84079560

热线:(010)84078773

邮箱: wenwubao1985@vip.sina.com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

中国文物报
《中国文物报》是国家文物局机关报、全国文博行业唯一综合性权威报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