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北塔的结构造型
北塔系楼阁式砖塔,七级八方,八角攒尖顶,铁铸葫芦宝瓶收刹,通高37米,底层边长5.25米。塔基以青石筑建,各边长6.25米,露明高1.92米,底层南面设半圆券顶大门,门两侧以青砖筑半圆形倚柱四通,上方筑重檐翘角门檐,出檐饰砖磨如意斗拱。塔身每层设塔檐,自下而上,一、二、三层出檐饰砖磨如意斗拱,以上各层为叠梁式出檐,由条砖、弧面砖、条砖、棱角牙子、条砖交替砌筑。塔顶和塔檐都以小青瓦为底瓦,对开式青筒瓦盖面,檐口滴水、勾头瓦瓦当饰模印花草图案,脊瓦饰狮象走兽,顶层翼角饰牛角状铁翘角,角下系铁铃,其他各层翼角饰牛角状陶制翘角。
塔门
墙体自外及里,分为外墙、甬道、内墙和塔心室四部分,形成内外两环。内环为塔心室和内壁,外环为甬道和外壁,甬道夹于外壁和内壁之间,甬道底部为壁内折上式踏步,顶部为叠梁式搭连结构。
塔内有阁室四层,打破了外观七层的结构布局。从第一层大门入内,经过一道宽1米、高2.6米、深约4米的门巷,达底层塔心室,室内平面为八边形,顶部为叠涩式穹窿顶。塔心室内壁北面设神龛,交角四面设小佛龛,旧时常年供奉香火。塔心室两侧有门巷与甬道相通,甬道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而上,通达顶层。每层的外墙皆开设门窗,作为通风和室内采光口,并供游客凭眺。塔体外墙每面皆设有大小不等的神龛,共计89个。
在第一层东面的外墙上嵌有一块砖碑,铭刻《修砌北塔石碑记》,记载建塔匠人、姓名、籍贯及嵌碑年月等。第一至第三层的塔砖上多数凸印有“万历元年信士施砖”及“皇明万历元年”等字样,明确记载了该塔的始建年代,至今笔画显豁,字迹清晰可读,为明代砖塔的断代等课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邵阳北塔的人文历史
明万历年间南京礼部尚书车大任(邵阳人)所撰《北塔》中,记载修建北塔的原因:“宝庆府城之东北二里许,资江邵水二水汇流其间,一折而北,地势低矮空旷,以形家言,宜建塔镇之,以培风水而振人文”。北塔建成后,每临科举考试前,人们来到塔中祈福,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命运,后在塔的附近又建有北塔寺和无念阁,相传明代高僧镇江人大错和尚钱邦芑(音译)曾在此静养,在明清时期该区域又曾是一个佛教活动场所。
邵阳北塔是一座风水塔。宝庆府历来水运发达,境内有通航河道22条,各州县的农产品及土纸、煤炭、大条钢均以木帆船载运,通过资江干流运销省内外。竹木分别在资水与巫水扎成大型排筏,经洪江、常德、益阳过洞庭,运销汉口等地,至今武汉仍有宝庆码头。尤其是用毛板船运煤炭至益阳、汉口后,船主是先卖煤,再将空船卖给拆板厂。这种连船带货一齐卖掉的独特水运方式,在资水水运中持续百年,主要原因一是宝庆府盛产竹木需外销,二是逆水返回成本太高,船夫们也太累。然而,宝庆府境内所需的物质如淮盐、粮食及手工品等又不得不溯资水而上,运至境内。在内陆交通不便,交通工具落后的那时,资水几乎成为宝庆府物流人流的动脉。
北塔是建在资水岸的一座镇江之塔,不仅是一座愿景塔,也具有导航功能。“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北塔的七层造构,耸立在资江急弯处的河湾北岸,就是在“救”湍急资江河湾中的船夫,它是江水上讨活的船工们祈求平安的寄托,成为邵阳资江岸边人们、水上船夫们心中的保护神和精神支柱。
《宝庆府志》记载:明天启末年(1627年前后)遭雷击,“坍踏”一角。1944年日本飞机轰炸宝庆,北塔亦未幸免于难,一宝瓶被炸落。由于北塔历经四百多年的风雨侵蚀,加上环境和人为的破坏,残损相当严重,2001年至2003年,对北塔进行了全面维修。1983年10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北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国务院将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而今它雄立资江北岸,不失为宝庆古城一大人文胜景。邵阳市政府已规划以北塔为中心修建北塔公园,市委、市政府已将北塔周围400多亩土地划为北塔公园用地,并划拨30余亩土地作为北塔文物保护用地,将北塔及其保护范围列为一级保护区。
邵阳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思考
不可移动文物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邵阳北塔等文物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邵阳北塔这座标志性建筑,是邵阳四百多年的历史见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民族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它的保护与利用为邵阳文物考古工作提供了有利依据,也为邵阳的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借鉴与思考。
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文物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制定实施更具针对性的文物保护管理办法。
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文物保护工程按照既定计划顺利实施。针对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应尽快开展价值评估工作,对于价值较高的文物及时报请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积极引进和研发新的技术手段用于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工作,如3D扫描、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实现文物的数字化保存和虚拟修复,为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增强公众对于文物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同时,鼓励民间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刊于《中国文物报》1月7日)
中国文物报社1989年于北京组建,是国家文物局主管的中央文化企业(司局级),全国文物行业唯一具备新闻资质的媒体单位。作为文物宣传工作的主力军,承担着文物舆论引导、新闻宣传、成果展示、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等职责。主要负责《中国文物报》编辑出版,国家文物局政府网站、“国家文物局”微信公众号运维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所属网站及新媒体的运维拓展等工作。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北小街2号楼
邮编:100007
总机:(010)84078838
传真:(010)84079560
热线:(010)84078773
邮箱: wenwubao1985@vip.sina.com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