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简讯

文摘   2025-01-10 14:56   北京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举办活动缅怀周恩来总理

1月8日,纪念周恩来逝世49周年系列活动在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举行。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人民日报出版社、南开大学、天津美术学院、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天津市南开中学和天津觉悟社纪念馆的相关负责同志参加此次活动。活动开始,全体同志整齐肃立,向周恩来邓颖超雕像敬献花篮,深切缅怀两位伟人的伟大风范和崇高精神。
在“总理风范·伟人足迹”红色资源联动活化利用座谈会上,与会同志从各自红色资源特点和活化利用角度,就如何提升“总理风范”这一红色文化资源的影响力与活力,以及如何联动发力、深化伟人足迹红色文物主题游径,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展开讨论交流。南开大学、天津美术学院、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天津市南开中学和天津觉悟社纪念馆五家单位共同签署了《“总理风范·伟人足迹”红色资源联动活化利用合作书》。在整合资源、打破线路壁垒、深挖红色内涵、强塑红色活动、齐推文创精品、加强人才交流、推动京津冀红色资源协同共进等方面达成共识。
此次活动是对“总理风范”红色资源体验线路和“伟人足迹”主题游径进一步落地落实的深度探索和务实再推动。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围绕“总理风范”和“伟人足迹”的挖掘、研究、展示、教育、传播等方面与各方开展全方位合作,形成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活化利用的强大合力,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

(王龙霄)


四川安岳:“3+”工作法高效推动石窟保护

近年来,四川安岳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聚焦短板弱项,实施“3+”工作法,全力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标识和文旅名片,推动安岳石窟绽放时代文明光华。
建立“3+1”联动协同机制。省级层面成立以省文物局主要领导和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双组长”的安岳石窟保护利用领导小组,市级层面建立10部门联合保护利用协调机制,县级层面成立安岳县文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市级层面每季度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安岳石窟保护利用重大事项,协调解决保护利用中的重大问题,常态化开展工作督查。县级层面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安岳石窟保护利用具体工作,重点推动文物保护项目的实施。省市县三级一体,形成安岳石窟保护利用上下联动、协同高效的强大工作合力。
落实“3+1”项目责任制。坚持实行重点文物保护项目责任制,每个项目落实“1名领导、1名科室负责人、1名现场代表+1张倒排工期表”。责任领导和责任人经常深入项目建设一线,狠抓项目施工进度,力求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实施“周监测、旬研判、月调度、季分析”,有效推动项目建设,完成安岳石窟卧佛院摩崖造像保护利用项目、毗卢洞石窟抢险加固二期、安岳石窟数字化保护利用(一期)等多个文物保护项目。
探索“3+N”片区管理机制。探索安全管理新模式,将毗卢洞事务中心、圆觉洞事务中心和卧佛院事务中心分别作为东部、中部、北部石窟寺的片区管理机构,负责统筹管理相应重点石窟寺及古石刻。北部以卧佛院、木门寺为中心,涵盖卧佛镇、通贤镇等重点乡镇;中部以圆觉洞、千佛寨为中心,涵盖岳城街道、岳阳镇、鸳大镇等重点乡镇;东部以毗卢洞、华严洞、茗山寺、孔雀洞为中心,涵盖龙台镇、石羊镇、林凤镇、双龙街乡等重点乡镇;其余乡镇(街道)以文物守护人制度体系为支撑,全面实现石窟寺管理全覆盖。
优化“3+3”文物守护人机制。实施县、乡镇(街道)、属地派出所和村(社区)、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志愿者队伍的“3+3”文物守护人制度。县级设总文物守护人,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县级领导作为挂联乡镇的县级文物守护人;乡镇(街道)文物守护人,由乡镇(街道)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乡镇(街道)属地派出所所长担任属地文物警长。村(社区)文物守护人,由村(社区)主要负责人担任;村(居)民小组文物守护人,由村(居)民组长担任;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守护人,由文管员担任;建立文物志愿者队伍,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处不少于2名志愿者。“3+3”文物守护人机制,是地方党委总揽全局、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联合保护机制的具体体现。
拓展“3+”石窟保护资金渠道。积极争取国省文保资金支持,共争取国省文物保护项目21个。加大地方财政配套,市级财政每年预算100万元、县财政每年财政预算300万元用于安岳文物保护。从2025年起,安岳县财政拟安排1000万元分三年用于重点文物保护设施完善。同时,不断拓宽石窟保护投入渠道,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文物保护,苏茂隆安岳石窟保护公益基金筹集20万元用于木鱼山保护房建设,资阳市慈善总会下设的安岳石窟保护基金已到位首批100万元启动资金。召开乡情恳谈会,争取安岳在外工作人士捐款捐物用于安岳文物本体维修保护工作。
 (杨秀伟 李纪)


巴渝民间中医药博物馆藏文献出版发行

日前,根据重庆巴渝民间中医药博物馆馆藏文献编纂整理、由巴蜀书社出版的《少林堂馆藏中医药手稿本》系列丛书、《少林堂馆藏针灸图典》首发仪式在重庆举行。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中医科学院、重庆市文化旅游委、重庆市卫生健康委等有关单位领导专家出席活动。《少林堂馆藏中医药手稿本》系列丛书共54册,精选300余册具有典型巴蜀地域特征和长江中上游少数民族特色的手稿本,按照中医药理、法、方、药、术、雅等6大类归纳汇编而成。《少林堂馆藏针灸图典》收录古针灸图典100余幅,为研究巴蜀针灸演变提供了重要物证。巴渝民间中医药博物馆为非国有博物馆,收藏有关中医药古籍、文物、标本、匾额等藏品数万件。

(巴一)


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田野考古发掘结束 出土文物过万件

来源丨新华社

1月9日从安徽省文物局获悉,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日前已全部结束,共出土各类文物1万余件(组)。根据墓葬规模和结构形制、出土文物及文字材料,对照历史文献综合分析,可以确定墓主人身份为战国楚考烈王。
武王墩墓地是一座带围壕的大型独立陵园,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墓坑中部用枋木构筑“亚”字形椁室。椁室分为九室,椁室所用木材上均写有墨书文字及与之对应的刻凿符号,标示椁板方位和侧室名称,是目前发现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楚国墨书文字。
2024年5月20日,考古人员在武王墩墓考古发掘现场清理出土文物。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武王墩一号墓出土最高等级的礼器组合,包括基本完整的礼容器、礼乐器组合,是讨论楚国丧葬礼制中“器用制度”的重要资料。礼乐器包括编钟、编磬、瑟、鼓、竽等,乐器面貌与战国早中期高等级楚墓相比变化较大,大型组合编钟被丝竹类乐器取代,生动呈现了战国时期楚国礼乐文化的发展演变。
武王墩一号墓还发现“以俑代人”的殉葬系统,西室是两座基本完整的“木俑坑”,分室内陈列共超过280个木俑,另有漆木模型车、木模型剑、竽、瑟等,木俑规模大、种类多、保存完好。
武王墩考古项目领队宫希成介绍,武王墩一号墓中出土的文物中,有大量非楚国文化因素的器物,例如以铜豆和铜圆壶为代表的三晋文化器物、以漆木耳杯为代表的秦文化器物、以鎏金鸟形铜饰牌和鎏金羊形铜饰牌为代表的草原风格器物等,生动反映出战国时期各区域文化间的密切交流。
“武王墩一号墓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座经科学考古发掘的楚王墓,同时还是两周时期保存最完好的王墓。”宫希成表示,其出土文物及其所蕴含的制度内涵,对研究周、秦、楚、汉历史演变和秦汉中央集权大一统国家及文化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新华社记者:刘美子、陈诺、屈彦)

陕西立法加强黄帝陵保护

来源丨新华社

“黄帝陵保护区域内的文化遗产、古树名木以及黄帝陵的历史风貌和周边自然环境应当依法予以保护。”陕西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9日表决通过了《陕西省黄帝陵保护条例》。  

条例对黄帝陵的保护与管理、传承与利用、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作了明确规定。条例规定,黄帝陵保护区域分为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由省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划定、公布,并设置保护标志和界碑。  

黄帝陵的保护内容具体包括:黄帝陵墓、汉武仙台等遗址遗迹;黄帝手植柏、保生柏为代表的桥山古柏群等;黄帝陵的陵区、庙区的建筑布局;黄帝陵祭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他应当依法保护的文化遗产和环境、历史风貌等。

黄帝陵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文物保护工程以外的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但因特殊情况需要进行其他建设工程的,应当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后,由省人民政府批准,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文物安全。

在传承与利用方面,条例鼓励和支持利用黄帝陵文物资源及其研究成果,宣传黄帝陵历史文化价值,讲好黄帝陵故事,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加强黄帝陵文化保护传承展示的数字化、场景化建设,搭建黄帝陵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培育黄帝陵文化旅游品牌,促进黄帝陵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

条例自2025年4月1日起施行。

新华社记者:许祖华)



编辑:刘子健 
校对:陈尚宇 陈颖航
审核:李文昌
监制:赵嘉斌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作者投递至本社社属平台的稿件,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视为作者承诺其享有相应著作权。如发布后有侵权行为,后果由作者本人承担。
关于我们

中国文物报社1989年于北京组建,是国家文物局主管的中央文化企业(司局级),全国文物行业唯一具备新闻资质的媒体单位。作为文物宣传工作的主力军,承担着文物舆论引导、新闻宣传、成果展示、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等职责。主要负责《中国文物报》编辑出版,国家文物局政府网站、“国家文物局”微信公众号运维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所属网站及新媒体的运维拓展等工作。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北小街2号楼

邮编:100007

总机:(010)84078838

传真:(010)84079560

热线:(010)84078773

邮箱: wenwubao1985@vip.sina.com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


中国文物报
《中国文物报》是国家文物局机关报、全国文博行业唯一综合性权威报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