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脉相承,非遗赋新 ——南师大附小仙鹤门分校“15分钟教育圈”研学活动

文摘   2024-11-11 19:00   江苏  

遗脉相承

非遗赋新

南师大附小仙鹤门分校

“15分钟教育圈”研学活动


“15分钟教育圈”的理念指导下,我们致力于构建一个覆盖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全方位教育网络,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互动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天高云淡,碧空如洗,今冬一始,南师大附小仙鹤门分校的同学们走进金线金箔总厂,展开了“遗脉相承,非遗赋新”研学活动。金箔厂一直致力于守护和推广传统金箔锻制技艺,成功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荣获“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中华老字号会员单位”等多项荣誉。

本次研学活动以“非遗传承”为主题,通过南京金箔文化的深入体验,让学生在家门口就能接触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金色旅程

黄金到底是怎么变成比头发丝还细的金箔的呢?同学们满怀着激动与好奇,开启了一段“金色旅程”,聆听着生动有趣的讲解,同学们惊奇于一个又一个新奇的知识:常见的金箔竟然不是用纯金做的,而是使用金、银、铜三种原材料,根据需要进行配比后生产出来的;看似薄薄的“小纸片”生产过程却十分复杂,分为倒条、下条、拍叶、做捻子、打开子等十二道工序······

AUTUMN

TIME

研金箔生产

看似不起眼的黑色乌金纸,其实是金箔技艺中最为核心的秘方,打开子时,由上下两名工匠齐心协力,交替捶打,上面的人用7斤半重铁锤,反复击打同一个位置,使金叶受力延展,下面的人用3斤半重的铁锤,打击力度轻柔,使金箔与乌金纸分离,不粘在一起,至少需要六个小时,两万五千次的捶打,才能将金叶捶成我们见到的金箔,同学们不仅了解了金箔的生产过程,还亲身体验了与匠人们持之以恒的不易。

好时光


秋日



赏金箔工艺品

孩子们参观了璀璨的金箔工艺品、细腻金色织物与精湛华美的包金建筑,叹为观止的巧夺天工,详实有据的梳理展陈,即使是初次踏进,也能被这“千锤百炼”的力量与柔情所触动。

好时光


秋日



“趣”动手 “真”传承

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金箔艺术品,他们细心的将薄如蝉翼的金箔涂在羽毛形状的书签上,打磨、挂穗,镶嵌、包装……孩子们得到了一个个精美别致的书签。有了经验之后,孩子们又兴致勃勃的做起了金箔葫芦,一个个小葫芦在孩子们的手里变得金光闪闪,孩子们还说要将这“福禄”带回家中!活动最后,孩子们还收获了一张“小小非遗传承人”的证书,体验非遗制作,传承传统文化。

好时光


秋日





金箔工艺不仅是南京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本次研学活动,同学们近距离感受金箔文化的魅力,了解其历史发展和制作技艺,加深了对南京特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南师大附小仙鹤门分校将继续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具有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爱的互联者”。


—END—

文字丨侯逸然 谷晗

微推 | 张云凤

审稿丨施玉洁

审核丨赵   敏


南师大附小仙鹤门分校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仙鹤门分校微信订阅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