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黑白第1131
人要进步,就要有取舍,哪个方向都要,最终的结果就是原地打转。
提醒:(单纯的聊理念就像纸上谈兵,听了可能依然朦朦胧胧,我也不想做一个涨了我都有,跌了早卖了的博主,所以我会展示持仓。
但账户展示只作为思路分享,不代表买卖推荐,情谨慎参考)
定投账户:
无交易
股票账户:
周一按计划卖出富安娜2%观察仓,18.7港元买入3%中海油H
聊聊当下
本周是持仓普跌的一周,周五有个读者问是不是现阶段要多看少动,其实不止现阶段,任何阶段都一样,在股市基本是关注股价越少,体验和结果越好。
决策越频繁,每次决策思考的时间就越短,决策的质量自然越低,结果也自然更差。
比如周四周五小盘股回调,有很多朋友问我这个还能拿吗?那个跌了怎么办?
我哪有那么大的能力圈,几个月能基本看懂一家企业就很不容易了,大部分人我相信也一样,不可能很快就能充分的了解一家企业,那么频繁操作的另一面,必然是对自己持有的企业也没啥深研。
没有什么股票是只涨不跌的,能选到震荡向上的就不容易。
下跌了怎么办,这应该是一个买前就要考虑好的事,而不是跌了才去想的事。
就像周三文章的题目所说,经得住下跌考验的,才是你的机会。
我个人不排斥任何投资方法,但是我认为任何买入,一定要具备至少三点:
一、上周天写的你要真心的认可逻辑,而不是听别人说好,只是担心错过。
二、你得提前想好下跌怎么办,能经得住下跌考验的,才是你的机会。
三、你要有一个完整自洽的选择标准。随机的选择是不可能有稳定的结果的。
这三点,其实都是帮自己理性战胜感性的过程,大多数绝境都来自一个人的侥幸心理,觉得试试没事。
投资的成长,就是不买怕错过的权重逐步下降,同时越来越多的在交易前就考虑,下跌了怎么办
你要有自己坚定的方向,然后就别太在意方向以外的事了。既然你已经基于价值了,什么小盘股最近火爆不火爆,题材最近很活跃都和你没关系。
多读书,多看企业,给生活培养一些兴趣点,这些才能提高你的胜率。
短期炒作这种博弈,个人投资者,既没有信息优势,也没有策略优势,又没有资金优势,更没有纪律优势,想要赢不容易。
人要进步,就要有取舍,哪个方向都要,最终的结果就是原地打转。
再聊聊本周的几个新闻。
1、证监会、国务院国资委等六部门发布新规:允许外国投资者以要约收购方式实施战略投资。
财联社11月1日电,六部门修订发布《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其中提出,增加要约收购这一战略投资方式。
这对A股的优质企业显然是好事,
原规定下只有增发和协议转让两种方式,无论是增发,或者私下协议转让一定程度上对小股东都没那么友好。
而邀约收购是公开透明的,是把信息释放给整个市场的,多了收购者股价上涨,小股东也受益。同时给外资投资优质企业增加了一个更容易的渠道,是对长期资金的一种鼓励。
另外本次还提出了放宽外国投资者的资产要求。
原《办法》要求外国投资者境外实有资产总额不低于1亿美元或管理的境外实有资产总额不低于5亿美元。
本次改为,如外国投资者实施战略投资后不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对其资产要求降低为实有资产总额不低于5000万美元或者管理的实有资产总额不低于3亿美元;
如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则依然按以前要求。
总的来说降低了资金门槛,增加了入局方式,对A股,尤其是对一些优质且低估的企业是正面的。
2、11月1日,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为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中方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自2024年11月8日起对斯洛伐克、挪威、芬兰、丹麦、冰岛、安道尔、摩纳哥、列支敦士登、韩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截至目前,中国单方面免签国家已将近30个。
从去年开始实行免签后,一个感受是,在海外互联网上,我们有一定程度的口碑好转,倒也不是说我们就强到什么地步,而是他们之前的预期太低了。很多人老外对中国的认知还是90年代的生活。
现在流量时代,当有一两个博主拍了反差中不一样的中国,并不是很多人认为的,贫穷落后,而是非常现代化,他获得了流量,于是就有更多博主跟进。
现在海外平台,这样的视频非常多。
免签,对旅游行业也是一个利好, 有读者朋友问我会不会买回宋城,短期一两年大概率是不会了。
主要是对宋城的理解认知上有了一些更新。
或者说前几年就有了,只是今年这个认知变化进一步确认了。
这个担忧2022年《对宋城的一点新看法》聊过。当时原文如下
《下图为贺兰山盛典现场》
之后去西安,我又聊过一次
只是一个西安,就有《驼铃传奇》类似宋城的演出模式。
《复活军团》是那种全程边走边看演出的类型,《1212西安事变》是沉浸其中,演出前半段,你本身就是舞台上参与演出的一部分。
《下图为1212西安事变现场》
除此之外还有陕西旅游打造,很火的户外实景演出《长恨歌》。
黑白去的时候除了《长恨歌》因为当天下雨没看,其他都看了一遍,价格不同咱就不单纯的评价好坏了,总的来说各有特色。
大部分人类似的演出不可能全都看,大概能选一两场就很多了,这个市场的参与者越来越多,自然会对宋城有很大的分流。
而今年这个担忧进一步加剧,今年由陕西文投投资的《赳赳大秦》近期也上线了,反响也很不错,一定程度上在原有宋城的演出模式上又进行了升级。
《赳赳大秦》是陕西省“十四五”重大文旅项目,一旦各地看上了这份生意,陕西表现好,其他地方大概率也会搞。
未来可能就是这么个趋势,越是热门的城市,当地文旅从最早的和优秀企业合作分一杯羹,到想自己主导这份生意,至少很长一段时间,这个行业竞争是加剧了。
当宋城常态后依然没有特别明显的爆发,更是进一步印证了我这个疑虑,因此我年终选择离场换入了港交所。
投资这件事,环境、认知,行业格局都会不断变化,我们既不能盲目频繁的操作,也不能为了长持而长持,发现问题不去面对。
我们不断接受新信息,不断的思考,没有颠覆以往的认知,那么就耐心 持有,发现新的信息颠覆了以往的逻辑,就果断做出应对。
如果无论接收到多少新信息都不敢、不愿否定过去的自己,那我们就不是在学习,而是整理偏见。
聊聊格力三季报
本周格力发布了三季报:
格力电器前三季度累计总营收为1467.22亿元,同比下降5.34 %,归母净利润219.6亿元,同比增长9.30%。
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69.39亿元,同比下降15.84%;归母净利润为78.25亿元,同比增长5.47%。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下降15%,公司财报给出的解释是,主要系公司调整业务结构所致。
如果看主营业务收入构成,前三季度:
公司主营业务部分收入为1322亿元,同比增长2.9%。并没下降
但是其他业务收入为145.2亿元,同比下降45.3%,
格力的营收结构中,一直有一个占比较高的其他类目,这个主要是:大宗原材料集采与调拨,包括钢板、塑胶原料、铜材和泡沫等。
这个业务主要是为了公司提升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同时确保原材料质量而设立的业务模式。
可以让营收好看些,但实际利润率很低,目前看格力是准备逐步降低这部分业务。
但总的来说,还是主营业务增长暂时受阻了,其他业务的占比不是今年三季度才下降的,而是从2022年就开始逐步下降,只是之前主营业务增高一些,很多人没关注到。
虽然我持有格力,但是之前文章也反复聊过,相比美的、海尔,格力目前的问题是结构化单一。
海内外占比,主要是国内,家电品类上,主要是空调,一旦空调需求有波动业绩就会有波动。所以格力的估值一直也比较低。
简单把三家的收入结构做个对比
因为三季报没详细的营收结构数据,我们就以半年报的数据。
产品结构上:
格力:目前主要依然是空调
美的:46%的空调,35%的生活家电,
海尔:冰箱占比最高30.13%、洗衣机其次21.7%,空调21.39%、厨电14.84%。
海内外结构上:
格力:内销占比75%,外销15%。
美的:国内收入占比58%、海外收入占比41.92%。
海尔:国内占比47.78%、海外占比52.22%、
半年报的数据,格力,美的、海外增长都是很不错的,格力上半年外销增长了15.64%、美的上半年海外增长13.09%。海尔略低,上半年海外增长3.7%。
但是美的、海尔海外占比高,国内需求有波动的时候,海外增速还不错,数据就更平滑一些。
目前的状况就是这样,格力的家电收入比较单一,海外相比美的、海尔占比还是比较低的。
正面来说:
格力潜在弹性大一些,目前格力的其他家电收入都很低,海外占比也不高。且估值远低于其他两家。
一旦其他家电等业务和海外表现好起来,估值提升,业绩提升的空间大。
但是反过来说,这些年格力为了拓展新业务也做了不少投入,也意味着不成功的话,格力不仅业绩提升的逻辑变弱了,也会给自己增加较大的负担。
短期来说,大规模的以旧换新,9月中旬各地才全面展开,四季度应该能好一些。
长期来说,收入结构发展,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也只能持续观察,我的观点是少看公司的宣传,能真正逐步体现在财报上才是关键。
今年格力涨幅比较大,40多元,50出头分别降低了两次格力的仓位,目前还有7%的格力持仓,减仓后成本32元左右。
我认为格力海外市场的拓展,其他品类的发展,成功的概率还是有的。
对于海外发展,格力空调本身质量过硬,主要看海外的重视程度和发展规划,近一两年格力明显是开始重视海外了。
其他业务呢,我认为这个成功的概率也是有的,因为格力这个品牌至少在国内知名度是足够的,只是以前没重视这方面。其他家电也是一个几千亿的市场,哪怕格力能逐步占到10%的市场份额,都是不错的结果
当然一件事情没成功前,都有另一个可能是失败,别跟企业谈感情,基于概率配置,永远让自己保持一个尽力去选高概率能获胜的机会,但偶尔犯一两个错误,也能承受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