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黑白第1142
01
聊聊瀚蓝
虽然黑白的瀚蓝2022年卖出了,但是很多朋友还持有,想让我聊聊看法,今天咱们就聊一下。
2024年前三季度,瀚蓝环境营业收入87.31亿,同比下降2.58%,归母净利润,13.85亿,同比增长18.82%。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29.07亿同比下降4.21%,净利润4.98亿同比增长4.65%。
营业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固废工程业务收入规模下降。
净利润保持较高增长,主要是济宁项目补确认2020 年11月至 2024 年 8 月电费收入影响净利润约1.2 亿元;同时天然气业务进销价差有所改善,能源业务经营情况有所好转;
聊聊几个业务部分
01、固废处理业务,增长逻辑足够:
固废处理业务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11亿元,同比减少 0.97 亿元, 下降 2.10%。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53.03%,依然是核心业务。
实现净利润为9.54 亿元, 同比增加 1.24 亿元, 同比增长14.89%,
固废业务营业收入下降但净利润增速不错,主要是因为下降的是固废业务中的工程与装备业务,前三季度实现收入为3.13亿元,同比减少了5.11 亿元,同比下降 61.98%,但是这个业务利润很低,对利润的影响不大。
生活垃圾焚烧业务(不含工程与装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为 26.80 亿元,同比增加2.51 亿元,增长10.32%,净利润为8.23 亿元,同比增加1.49 亿元,
这个是固废利润的主要来源,表现依然是很好的,所以固废的净利润是增长的。
固废业务也是黑白当初看好瀚蓝的原因之一,垃圾处理基本是刚需,长期看随着生活质量提升垃圾的产生量依然是增加的,同时以往我们的垃圾处理规范程度是比较低的,这几年在国家及地方建设“无废城市” 和坚定执行“大固废” 战略的规划下,瀚蓝的新项目也是不断增加的。这也是瀚蓝增长的核心之一。
高标准处理,不仅可以减少污染,还能更合理的处理垃圾,比如处理垃圾的同时还能发电。
以及这两年瀚蓝又推进了一个拓展——垃圾焚烧供热。
公司积极利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热源和区位优势,开拓管道供热和长距离移动供热。
2024年前三季度,瀚蓝实现对外供热104.23万吨,同比增长33.30%。2024 年至今,新增签订孝感、安溪、廊坊等3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蒸汽余热对外供热业务协议。
截至今年三季报,瀚蓝累计已实现13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对外供热业务协议的签订。
同时固废也在拓展海外市场。
2023年8月,公司以总对价不超过2亿元受让厦门新源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源能源”)40%的股权,在做好风险控制的前提下开启国际化发展探索。
新源能源拥有垃圾焚烧发电规模4500吨/日,其中海外项目(泰国曼谷)规模 3300 吨/日。泰国曼谷农垦二期项目(1400 吨/日)和安努项目(1400 吨/日)已于 2024 年2 月开工,目前进展顺利。
02、能源业务,回暖:
能源业务2024年1-9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7.84 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 32.72%,同比减少 1.81 亿元,同比下降 6.11%,主要是天然气销售价格下降。
但是相比2022年产销价差改善还是很大的,能源业务起码已经不是负担,前几年瀚蓝的能源业务一度是亏损的, 今年半年报,实现净利润约 1.17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约 0.57 亿元。
03、供排水业务,稳定的需求
供水业务2024 年1-9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9 亿元, 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 8.34%。
排水业务2024 年1-9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3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 5.92%,同比增长0.58亿元,增幅为12.91%。
总的来说,瀚蓝的营收结构中,固废业务是未来增长的主要动力,燃气业务有一定的波动性,供排水业务稳定的现金流来源。
2021年买瀚蓝的时候,做过一个简单的估算,当时现有产能加预期产能可以达到13亿净利润。基本可以当做一个估值的锚。15PE作为估值中枢的话,基本上20元以下越来越低估,25以上逐步进入合理区间。也做了几次28元左右卖出,22元逐步买入的操作。
到了2022年为什么卖出瀚蓝呢?
当时有两个逻辑变化,一个是地方财政紧张新项目减少,同时因为财政紧张各地政府的回款变差,坏账风险增加。
另一方面当时意识到,非常态可能远远超出了最早的预期,那么对经济的影响大概率要持续更久,因此想换入一些分红更稳定的企业,寒冬中更容易保持耐心。
这几年瀚蓝的股价其实还是挺稳定的。基本在20元左右徘徊,长持至少能避免2021~2023年的回撤。
去年瀚蓝也远远超过了我们当时预期的13亿,达到了14.7亿归母净利润。
但是人的心态就是这样,亏钱的羡慕这几年没亏的,没亏的又难过这几年没赚钱,人无论站在哪一层,都觉的更上一层才是自己想要的。
当下的瀚蓝还能不能持有呢?
我认为业务依然是稳定的,固废处理增长空间还有,天然气供需也逐步好转。
当时担忧的两个点回款和新项目,地方财政压力也在逐步缓解。
今年公司与各地政府推进完善和落实费用拨付机制,加快回款速度,并推动垃圾处理费等收费机制逐步完善。在相关政府的支持下,截至三季报,已经解决了对应的7.87 亿元存量应收账款,并已支持制订了4 季度应收账款回款方案。
在建项目也开始恢复,虽然新项目还不是特别多,但是2024年下半年有多个产能预计完成建设,明年会逐步释放产能。
瀚蓝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在手订单合计规模35,750 吨/日(不含参股项目),其中已投产项目规模为 29,800 吨/日, 在建项目规模 1,450 吨/日,筹建项目规模 750 吨/日,未建项目规模 3,750 吨/日。
当前估值10PE,也比较低估。缺点是分红率不算很高,回收款有一定的波动。
如果喜欢这个生意模式,作为仓位配置的一部分我认为还是可以的,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一定要有配置思维,完美的企业永远是少数,即便某一刻完美的企业,也可能出现突发问题。
这和你股市现金多少没关系,而是和你对错误承受的能力有关系。
比如一个人有一个亿 投200万股市玩玩,亏完也无所谓,他也可以绝对集中
但另一个人就20万,这是全家的积蓄,无法接受巨大的损失,就要适当分散。
也有一些朋友最近对瀚蓝感兴趣是因为,瀚蓝拟收购粤丰环保,想问问会不会有质的改变,这个在(周总结239)24年7月14日丨)聊过。
会不会炒作这不知道,完全看市场情绪,但是从基本面的角度来说,收购价格基本合理,简单聊一下。
瀚蓝7月发布了重大合并重组公告,主要有以下几点
1、瀚蓝环境联合两家投资公司向其子公司瀚蓝佛山增资,并通过瀚蓝香港计划私有化粤丰环保,
本次收购拟向计划股东按照4.90港元/股支付现金对价,向股权持有人按照0.51港元/份支付现金对价。若收购完成,本次交易总价为110.9亿港元,对应92.77%
2、本次交易不涉及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也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
先介绍一下除了瀚蓝外的三个主角
广东恒建和广东南海控股是谁呢?
广东恒健成立于2007年8月20日,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广东省 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公司,是广东省级国有资本运营公司。
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858.13亿元、净利润103亿元,
广东恒健是国资委很大的一个控股公司,持有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央企股权,拥有全资及控股企业30多家。
另一家广东南海控股,是瀚蓝控股股东的母公司,也是佛山市南海区资产规模最大、资本实力最雄厚的综合性国有投资集团。
被收购的粤丰环保是做什么的?
粤丰环保和瀚蓝业务基本相同,从事营运与管理垃圾焚烧发电厂、提供环境卫生及相关服务以及综合智慧城市管理服务。
粤丰环保业务已覆盖广东、上海、四川、山东、江苏等12个省/直辖市,并于2023年进入香港市场。
粤丰环保36个城市生活垃圾项目日处理总能力达54540吨,是国内最大民营垃圾焚烧发电企业。粤丰环保在广东省布局项目最多有17个。从区位和业务匹配度来看,与瀚蓝环境高度一致
有朋友问我对这笔收购的看法。
一笔收购首先看买的贵不贵。
按以上收购价格,如果全部股份的作价是119亿,粤丰环保2023年的营业收入是49.8亿,净利润是10.01亿,估值不到12PE,这个估值是比较合理的,比当前瀚蓝的估值略高一点。
其次要考虑,收购后对公司的帮助。
并购大概有几种
1、一个较为集中的行业中两个寡头合并,合并能减少竞争和摩擦成本。
但是这种案例一般较少,已经熬到最后了,谁也不想退出。
这种案例大多出现在一些烧钱初期的行业有一方烧不下去了,比如滴滴和快的的合并,优酷和土豆的合并。
也有一些是政策主导的,比如当年的南北车合并,黑白也从上面赚了一小桶金。
2、合并能补足短板,长期看增加竞争优势。
3、较为分散的行业,同一类生意模式的合并,并购并不改变行业的格局,这种相对来说,影响就小一些。
本次瀚蓝的合并就属于第三种,一个卖烧饼的合并了另一个卖烧饼的,合并后烧饼也不能卖的更贵,技术也没比以前提升,虽然增加了一定规模优势,但是效果不算特别明显。
粤丰环保的主要业务也在广东有17个项目,这次主要是国资委牵头的整合,以前也没太大摩擦成本,同时是价格管制的行业,不会因为规模大了一些就明显提高毛利率。
当然这个是在经营分析的层面,在题材炒作的层面就没办法预判了,风口来了是不讲真实价值的。
当前本身瀚蓝低估,作为部分配置,同时期待有点意外之喜,没有也能接受,这样的逻辑也没啥问题。
我个人的话这个阶段不会买回瀚蓝
首先目前的持仓满意,换来换去反而影响心态。
其次经过2021~2023逆境的三年,我也更注重企业分红一些,瀚蓝这方面要差一点。
02
人要成长,必有原因
前几天看到一个帖子,在股市三年,除了亏钱什么也没得到,不知道这份付出为了什么。
近几年,如果站在金钱的角度来说,大部分人确实收获不大。
但是站在更长远的角度来说,也得到了一个修正体系,完善体系的好机会。
投资的真理一直在,只是牛市的时候大部分人根本不会看。
人要成长,必有原因。
顺境阶段人是不会想着修正自己的,就像我们舒舒服服的时候,肯定不会想着吃药一样。
知道和执行中间,有个去除侥幸心理的阶段。
因此早遇见一个较难的时期,要好过于一直顺境,在自己盲目自信的巅峰,遇见问题。
比如在我的投资生涯中,经历了第一次持续的下跌后,才真的对适当分散,买自己看得懂的企业,保持合理预期,永远先对看错做准备,这些已经看过很多次的理念有深刻的领会。
这也使得我能在股市持续走到今天。
而经过最近这三年,其实又是一个成长期,不仅进一步对以上理念执行更坚决,也让一些自己以前没那么重视的标准,能更严格的执行,比如留足充足的安全边际再考虑较大仓位,比如更注重企业的稳定分红。
很多理念可能我们都听过无数次,但是没有真的发自内心愿意执行的时候,也仅仅是听过而已。
举个例子,2019年10月17日,我写过一篇文章。《股息不说谎》一个经常被我们忽视的重要指标。
年初突然有个读者来留言,时至今日他才理解到这篇文章的重要。
逆境三年,频频爆雷,股市不涨,每一次困境都是我们放弃侥幸心理的过程。正所谓,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会了,人在顺境的时候是听不得别人说教的。
经历了这个阶段的朋友,未来再做选择的时候,一定会对适当分散,坚持选看得懂的企业,留足安全边际,在低估的阶段买,不对高估的企业有幻想,尽量选择稳定分红的企业等等,执行起来更坚定,不知不觉中你的体系已经升级了。
所以说不要遗憾,某个阶段,也许你确实亏了一点钱,但如果你做到了向内审视修正自己,那么你在股市的差异化和优势,也就形成了。
一件事上,你的结果能超过大部分人,一定是因为你的认知超过了大部分人。
而大部分人的认知成长,都是在逆境期。
我身边绝大多数炒股的人是这样,每轮行情的末期入市,有一段短暂而快乐的时光,然后在期初下跌时充满信心的坚持一阵,之后再次离开股市。
下次股市刚开始表现好,坚定的认为这坑我不会再进第二次了,在股市持续上涨中,逐步相信这次不一样,再次在估值巅峰进入股市开启一轮循环。
所以虽然十多年过去了,其实很多老股民对股市的认知并没有变,我相信下次大行情的末期他们还会再进行以上循环,人是不可能在认知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决策的。
如果想要结局和他们不一样,这其中的核心,就是,你真的意识到了一些问题,而认识到的原因,是你的思维升级。
你二十岁,觉得去夜店纹身染发这些事很酷。
但你三十岁、四十岁的时候,会发现这些事一点难度都没有,只要你愿意就能做到。
这时候你认为,更酷的应该是那些大多数人不容易做到的事,比如坚持锻炼,比如刻苦读书,比如努力赚钱。
这些看起来不那么有趣的事情,才藏着天底下最大的惊喜。
这其实就是你认知的升级,从向外求,变的懂得了稀缺性才是核心竞争力。
也因此你才会改变行动。
这也是为什么相比于每天聊企业,我更愿意穿插着聊些投资以及个人成长知识的原因。
信息有两种:一种长久有用,一种则会过期。
短期的热点会刺激我们获取八卦的心理,但是这种短期信息,不仅可能导致我们频繁交易,对我们长期的认知提升,也没太大帮助。
而知识类的文章,你看了一篇,你就成长了一些,你这一生就强大一点。
今天就聊这么多,我是终身黑白,聊投资,但不功利,让我们一起认真学习,慢慢变富,如果觉得本文不错,那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