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瓣法·主瓣重度反流+冠心病、脑梗合并房颤|北京协和医院心脏瓣膜病介入团队应用J-VALVE完成两例经心尖TAVI杂交手术

学术   2024-10-18 21:34   江苏  

#全生命周期管理 #独家瓣法 #杰出妙计 #其他精彩内容


主动脉瓣反流因特殊的解剖结构,如瓣叶无钙化、瓣环偏大等,一直是TAVI领域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此方面,J-VALVE作为NMPA 获批,拥有主动脉瓣反流(Aortic Regurgitation,下称AR)和狭窄双适应证的介入瓣膜,其定位件等设计在大瓣环的处理上具有独特优势,助力术者为患者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


近日,北京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瓣膜病微创介入团队郑军教授、许尚栋教授领衔,成功应用J-VALVE瓣膜,完成了两例技术要求极高的经心尖TAVI杂交手术。患者一为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同时合并房颤、慢性肾衰竭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二则存在主动脉瓣四叶式Type-II型,伴有轻度狭窄和重度关闭不全,且有冠心病、高血压、房颤和脑梗死等复杂病史。通过团队的术前规划、术中精确操作和术后严密监测,两台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造影检查确认人工瓣膜位置和形态良好。这两例手术不仅展示了TAVI在处理复杂主动脉瓣病变中的潜力,也体现了手术团队在面对解剖结构异常和合并症挑战时的创新思维和精湛技艺。



病例一

经心尖TAVI+左心耳闭合术


病例资料


本例患者为高龄男性,身高170cm,体重62.5kg。主诉:活动后憋气六年,双下肢水肿10月余。


既往史:左侧腹股沟疝半年,未诊治;右侧大隐静脉曲张30年余,未诊治。外院查肾功提示肌酐:360μmol/L,慢性肾衰竭,查肺功能提示慢性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心脏超声示:主动脉瓣病变,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全心增大;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升主动脉及主动脉窦部增宽、下腔静脉增宽。


左室射血分数(M型)68 % ;升主动脉及主动脉窦部增宽;下腔静脉增宽;主动脉瓣见大量偏心反流束,三尖瓣见中-大量反流束,VC宽约5mm,二尖瓣见少量反流束。EuroSCORE II 评分:3.81%。


术前CT评估示


患者主动脉瓣三叶式,瓣叶基本等大,瓣叶稍增厚,瓣叶未见明显钙化。主动脉瓣环周长折算直径约 26.8mm。 




左室流出道:29.0mm;窦部:R:32.0mm;L:37.0mm;N:36.3mm。



双侧冠脉开口高度可 LCA:10.8mm,RCA:16.6mm,左冠脉轻度钙化。




STJ : 33.6 mm;升主:41.4 mm。



瓣环水平面夹角:53°;心肌厚度:心尖处 6.9 mm。



术中建议造影角度 LAO:2°,CAU:23°。



预估第五肋间。



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及双侧髂总动脉散在钙化,局部管壁增厚。



手术策略


本例患者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同时合并房颤,慢性肾衰,COPD等疾病。经过手术团队综合评估,拟行经心尖TAVI+左心耳闭合术。备体外循环、备血液回收、TEE、DSA肋间定位、超声指触确定心尖荷包缝合、术中造影+TEE确定瓣膜释放位置&血流。建议瓣环平面下1/3深度释放。


瓣膜选择:瓣环26.8mm;LVOT 29.0mm。建议29mm or 27mm J-VALVE瓣膜。


手术过程


TAVI部分:


猪尾导管主动脉根部造影;



输送器跨过瓣膜,定位件入窦;



瓣膜释放前造影评估定位;



释放29mm J-VALVE瓣膜;瓣膜释放后造影示瓣膜位置,功能,形态良好,无冠脉堵塞。



顺利修复主动脉瓣后,手术团队进行了左心耳闭合手术。整个手术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手术圆满成功。


左心耳闭合术部分:



病例二

经心尖TAVI+椎动脉、颈动脉介入治疗


病例资料


本例患者为80岁男性,身高170cm,体重55kg。主诉:双下肢水肿一月余,胸闷、喘憋七天。


既往史:诊断“冠心病”40余年,未行造影检查;高血压约30年;房颤约10年;2021年突发急性脑梗死,行溶栓治疗后好转;前列腺增生数年。


心脏超声示:左心、右房增大;主动脉瓣退行性改变轻度狭窄并重度关闭不全;二尖瓣轻度反流;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双侧心室收缩功能正常;主动脉瓣环27mm。左室前后径43mm,EF56.9%,轻度肺动脉高压。


主动脉瓣瓣叶数目显示欠清,瓣膜明显增厚、钙化,活动度差,二尖瓣后叶瓣环增厚、回声增强。主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增快,其流速及跨瓣压差符合轻度狭窄。三尖瓣见中-大量反流束,估测肺动脉收缩压为45mmHg,主动脉瓣见大量反流束,二尖瓣见少量反流束。


冠脉造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双支病变(累及LCX、RCA);LCX重度狭窄,LCX中远段行球囊扩张、置入支架一枚。


血管CTA示:头颈多发动脉狭窄,右肾动脉中度狭窄。


术前CT评估示


患者主动脉瓣四叶式,Jagannath分型type-II型(新窦位于右无冠窦间,新窦瓣叶较小),瓣叶增厚,瓣叶游离缘轻度钙化。主动脉瓣环周长折算直径约25.0mm。





LVOT:27.7mm;SOV:LC 36.8mm;NC 36.2mm。



双侧冠脉开口高度可LCA:14.7mm;RCA:12.8mm,左右冠脉中度钙化已做支架处理。




STJ:30.3mm;AO:41.7mm。




左室长轴角度:131°;瓣环平面水平夹角:49°。



术中建议造影角度 LAO:23°,CRA:2°。



选取第六肋间心尖切口。



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及双侧髂总动脉多发钙化,局部管壁增厚。



手术策略


本例患者主动脉瓣四叶式type-II型,主动脉瓣轻度狭窄并重度关闭不全,合并冠心病,高血压,房颤等疾病,同时既往脑梗,现头颈多发动脉狭窄,右肾动脉中度狭窄。经过手术团队综合评估,决定在术前先解决冠脉狭窄的问题,后又于神经外科会诊,计划同期进行椎动脉和颈动脉介入治疗与经心尖TAVI。拟25mm球囊前扩,选择27mm J-VALVE瓣膜。根据术后流速压差,瓣周漏情况选择性后扩。


瓣膜选择:根据主动脉根部CT影像测量数据结合TEE,选择J-VALVE 27mm瓣膜。


手术过程


右侧椎动脉支架植入术部分:


右侧椎动脉造影

右侧椎动脉支架植入术后


TAVI部分:


猪尾导管主动脉根部造影;



输送器跨过瓣膜,定位件入窦,瓣膜释放前造影评估定位;



释放27mm J-VALVE瓣膜;


瓣膜释放后造影及食道超声示瓣膜位置,功能,形态良好,无冠脉堵塞。



彻底止血,逐层缝合,闭合入路,手术结束。


术后总结


本次两台手术展示了两例不同特点的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病例。手术团队面临的挑战包括精确评估患者的解剖结构、选择合适的瓣膜尺寸、确保瓣膜的准确定位和释放,以及管理患者的多种合并症。两例手术均采用了经心尖的入路方式,输送途径短,输送操作便捷,为手术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途径,尤其适合那些存在血管入路难题的患者。同时,杂交手术策略允许在同一次手术中解决多个问题,提高了手术效率。作为手术的关键器械,短支架结构的J-VALVE瓣膜具有设计新颖的定位键辅助系统,尤其适用于主动脉瓣反流和狭窄。这两例手术的成功实施,再次证明了J-VALVE瓣膜在处理复杂主动脉瓣病变中的优势,以及经心尖TAVI杂交手术在减少手术风险和提高手术效率方面的潜力。


展望未来,郑军教授、许尚栋教授团队将不断提升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为更多高龄、高风险患者提供微创、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案。


专家简介



郑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点击进入专家个人主页)

向上滑动阅览

主任医师,副教授。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外科硕、博士研究生,分别师从于孙立忠与吴清玉教授获得博士学位。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博士后工作站医学遗传学博士后,师从于顾东风教授。北京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第四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血管外科技术工程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心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欧亚医疗技术交流协会副理事长。从事心外科专业工作20余年,2009年初自阜外医院调动至安贞医院工作。大血管中心医疗组长之一。2013年被任命为安贞医院心外科一区副主任。参加各类心血管外科手术5000余例,独立完成3000余例。擅长各类常规冠心病、先心病、瓣膜病、周围血管和主动脉手术,其中高危、复杂、重症和二次手术超过半数,如“白塞氏病多次的根部替换”、“主动脉弓替换+同期二尖瓣手术+冠脉搭桥”、“心脏术后合并主动脉夹层后的急诊手术”等等。



许尚栋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点击进入专家个人主页)

向上滑动阅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6年7月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系,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北京安贞医院成人心外科工作,历任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2010年11月晋升主任医师。2006年赴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附属Jewish医院及美国哈佛大学Brigham & Women医院学习。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参加中央博士服务团,赴宁夏人民医院任院长助理。2011年加入北京市大血管疾病诊疗研究中心,孙立忠心脏主动脉团队。2024年调入北京协和医院心外科。

从事心血管外科近20年,能胜任先心病、瓣膜病、主动脉瘤、冠心病等外科手术。尤其擅长主动脉疾病的开放手术及腔内修复术。在北京安贞医院率先开展了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渐细率”概念,提出渐细型覆膜支架更适用于主动脉夹层的腔内修复术。

1999年3月起,参加国家“九五”攻关课题“主动脉及主支的夹层和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性治疗技术的实验及应用研究”。负责国产支架型血管的设计、改进、定型及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

与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合作,开发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于2005年6月通过国家药监局审批,正式用于临床。至今已在全国20余省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拥有多项国家专利,发表了多篇有国际影响力的SCI文章,并在国际大会上交流。



· END ·


版权及免责声明:严道医声网旨在搭建学术传播及媒体发声平台,文内信息版权属于持有人,我们只提供传递信息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获取更多资讯,点击 “阅读原文” 下载 “严道医声APP”

严道医声网
严道医声致力于传播权威、前沿的学术信息;客观、及时的报道领域时事;全面、公正的展现行业动态。旨在搭建医学专家学术传播、为医者发声的媒体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