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这一年来是怎么对抗疫情的?刑天跟你讲讲他在澳洲的防疫经历

文摘   其他   2022-04-03 05:53  

本篇文章只谈澳洲的疫情故事,内容有点长,接近6000字,建议先收藏,有空时再细看。

在去年出国之前,全球疫情普遍不乐观,唯独祖国岁月静好,这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放纵。我们全家在国内旅游了一大圈,而且在上海还跟好友聚了好几次。

得知到达悉尼后要被隔离14天。我还开玩笑跟家人说,这个时候到澳洲的,估计就是咱们中国人最干净的,最不可能带病毒的了,隔离其它国家人是有必要的,唯独隔离中国人其实没啥必要,完全是为了赚我们钱。

悉尼隔离期

一直玩到去年8月上旬,我们从上海浦东机场登机,然后到新加坡樟宜机场转机,到澳大利亚悉尼着陆,那次在飞机上,中国乘客们心里比较没压力,敢在飞机上摘下口罩就餐,但也有全程银装素裹,穿成大白,滴水不沾的保守派。

下了飞机,我们就被带到悉尼市区的酒店隔离,因为提前我们填的资料是1家4口,所以酒店分配我们住的是套房,2室1厅1厨1卫1大阳台,阳台是露天的,我们也可以开窗,但不可以出门,门外走廊有人值班,我们每天可以开门取食物袋,以及放垃圾袋出去。

14天里,每天我们被投食的全都是西餐并不是我们最爱的中餐,但可以看出酒店也用尽心思了,总是给我们送不同花样的食物:各式面包、牛羊排、三文鱼、三明治、意大利面、寿司、沙拉、干巴巴的炒饭、饼干,而且给我们送了怎么也用不完的调料包,有些调料包我们到这个月还在使用。

14天里,护士们上门给我们做了三次核酸检测,每天会有华人护士打电话过来问我们是否一切ok,如果有什么不舒服或者不开心的话,需要跟他们说。

14天里,我们看到悉尼的街道也没什么人,附近高楼里都静悄悄,14天就这么平静地过去了。那段经历,我在这篇文章中有写到《跟各位朋友介绍下我出国的一些情况》。

从悉尼到墨尔本

这次隔离不是免费的,在我们来到墨尔本后我们收到了账单。在隔离的最后一天,有警察上门来给我们开了去维州墨尔本的通行证。

我们要从新南威尔士州的悉尼到维多利亚州的墨尔本,而澳洲政府在那个时间封锁各个州的边境,没有正当理由的车辆是拿不到通行证,是不允许出境的。

我们雇佣的租车公司为了送我们从悉尼到墨尔本,还花了点心思。他们派了个常驻悉尼的司机,把我们从悉尼送到新州的边境小镇,就原路返回。然后维州的司机从新州的边境小镇把我们再接回墨尔本。这么做,两个司机都没违反各自州的防疫法律,回去之后自己不需要隔离。

在高速上,我们的车被拦下两次,一次是新州警察查询我们是否有资格离开新州,一次是维州警察了解我们是否有资格在高速上行驶。

墨尔本lockdown时期

在新州封州期间,维州貌似没有完成封锁,但维州的中心城市墨尔本封城(lockdown)了,这就是为什么警察会在高速拦车调查我们是否可以合法行驶。

墨尔本的封城,是有公开的法律条文的,我们刚抵达墨尔本的时候,那时候封城是最严的。我找到了当时的lockdown政策:

这个lockdown政策总体来说,是比较人性化的,可以去买菜,也可以去锻炼,可以就医,可以与情侣幽会,可以探望父母,而zf既不用给每户送菜,也不需要派人守在楼下,他们要做的就是公布这个制度,然后派警察在马路上或者商业场所巡逻,偶尔抽查一下过往的行人,看你是否违规外出,听说如果被抓住违反禁令,罚金会是数千澳币(相当于1个月工资)。我听说有夫妇开车去买菜在超市停车场被罚,因为买菜只能单人出来,我也听说有车在马路上被拦住因为警察扫描了车牌注册地发现是在5公里之外。

说个小八卦,这里提到的亲密伴侣或者“单身泡泡”人士,并没有说异性伴侣,因为在澳洲同性恋是合法的,而过于强调伴侣是异性的话,则会涉嫌歧视同性恋,可能会导致同性人群的投诉。

在这个政策下,我们每天去附近公园溜溜弯,去超市买菜,偶尔去取下快递。这边的餐馆、家具店、银行、电器店、化妆品店等全都关门了,能做的也就上面那些。

在这个政策下,我们想线上租房却没法去线下看房,所以只好只凭线上沟通来租房子,我想要个有院子的房子,因为我觉得在这种封城的状态下,如果每天能在后院里溜达下,晒晒太阳,倒不至于太无聊。或许是我们运气很好,或许是我的移民中介公司的担保发挥作用,居然租到理想的房子。关于房子,我写了篇文章,诸位请看《刑天大叔墨村日志之14:跟家人朝夕相处的两个月

在这个政策下,我线上订购辆二手车,也没法到现场去看车就直接订了,然后让人送到家里来,没法请教练带我上路适应下这边的右舵车,教人开车也是非法的,于是只好自己斗胆上路了,倒也慢慢习惯这边的开车了。

随着每天感染人数的下降,墨尔本慢慢调整了lockdown政策,由最开始的5公里调整到10公里,后来调整到15公里,然后可以做的事情也慢慢增加,可以开业的商店也在增加。

伴随着政策的放宽,我车技也在变好,我开着车也尝试越来越多的事情:

  • 步行去1.5公里远的超市买生活物资;

  • 步行去4公里远的bunnings取花肥和铲子;

  • 跟朋友一家在8公里左右的公园里聚会;

  • 开车去诊所做入境后常规的身体检查;

  • 开车去8公里外购买锄头和花苗、菜苗;

  • 开车去12公里远的丹德农山爬山;

  • 开车去30公里远的朋友农场玩。

这期间有几件事情值得讲一下:

  • 第一次去超市购物,去的是boxhill central,在进门的地方才知道这边要用一个叫Service Victoria的app扫描二维码才能进去,这个app用于让系统知道手机持有人造访了某个线下场所,一旦这个场所后来被发现有疫情,那么系统会通知曾到达过的人去做核酸检测。

    我很快用我的iphone手机下载了这个app,但我家妮可华为手机却下载不了这个app,所以有一阵子她都没法去超市,这就是为什么我写了那篇说华为手机不好的文章《刑天大叔墨村日志之12:我家的华为手机在国外寸步难行……》。

  • 有次我开车去Glen某专科诊所抽血做检查,我们登录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和电话后,为了让诊所室内的人数达到法律要求,诊所要求每个就诊的人必须回到自己的车里等待,我看到没车的就只好在门外寒风中瑟瑟发抖了,但这种不开车的现象极少,在我们在车内等待时,就感觉到车子一阵猛烈晃动,原来我们经历了墨尔本的地震。

  • 有次我去看急诊(详情请阅读文章《刑天大叔墨村日志之11:在异国他乡亲历地震与疑似中风》),为了防疫,急诊医院让我家妮可在车里等待不让她陪同。

    但是在医院里面,医生并不检查我是否感染covid,也不查看我的疫苗记录,而是直接进入急救流程,期间好几次我被要求摘下口罩做检查,但医生似乎并不在意他们是否可能被感染,而实际上那段时间,许许多多的医生都被感染了。

  • 有次我跟几个朋友在chadstone约着见面谈事情,中间想在某华人餐馆共进午餐,按照流程我们需要出示我们的至少一次疫苗注射记录,但我们这一群中有一对夫妇没有这个记录,华人老板毫不犹豫地告诉我们,不能为我们提供服务,否则他和我们都要被罚10000澳币。

  • 有次去朋友家聊天,朋友也要完成188a生意,他告诉我们,疫情期间他的线下商店不能营业,所以他转型在华人圈里做群内接龙来卖货,生意做得非常不错,并且他还得到zf的一笔lockdown补助,基本相当于他店铺在lockdown期间所有的房租。

  • 在delta肆虐的时候,一方面墨尔本的医生护士连续加班,许多被感染,也有媒体报道他们的抱怨甚至罢工;另外一方面来说,在这紧要的关头,墨尔本却时不时出现一些youxing,不是医生护士抗议,而是那些工地的建筑工人,卡车司机他们抱怨。建筑工人抱怨说防疫政策取消了他们工地上公共的咖啡吧,卡车司机说他们为了运送物资已经连续工作了太久时间了,还有一些人流行就纯粹为了反对戴口罩,反对打疫苗。每次youxing之前,这个感染人数就蹭蹭往上涨,医生护士的努力又白废了。但是没人能够阻止他们上街,而且也没法逼他们youxing的时候戴上口罩,这真是这种制度的一个顽疾。

  • 有次在微信群里,有朋友在群里寻找血氧仪,因为有位华人朋友感染covid了,状况不大好,但那时候并不是感染了医院就会收纳,需要严重到一定程度才会收,所以他的朋友在帮他寻找血氧仪,监测他生命体征是否正常。

  • 但总的来说,在omicron之前,华人圈里被感染的新闻非常少的,感染的故事都只是听说。

墨尔本后lockdown时期

大约在去年圣诞节前后,墨尔本的疫情开始失控,每天感染人数不断飙升,我开始以为是因为几次节日狂欢加市区的多次youxing造成的,后面数字应该会降下来的,但这数字直到今天仍然没降下来,每天还是有5000例以上的感染数,慢慢才明白,根本原因是covid自身发生了变异。

全球的媒体开始讲到,covid由delta过渡到了omicron,传染能力急剧增加,而对人体的伤害力则显著下降,重症率和死亡率都显著下降到一个很低的数字。因为这个omicron版本的covid它主要在人的喉咙和鼻腔生存,极少比例会到肺部生存,所以它对肺部危害极少,更像是流感病毒那样,会引起上呼吸道的不舒服感。

我到墨尔本的时候,墨尔本正处于第4次lockdown,也就是说墨尔本前面已经lockdown过几次,每次在看到疫情好转的时候就解封了,时至今日,墨尔本已超过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成为历史上封城最久的城市,最终墨尔本开始取消了lockdown了。

为什么取消封城,有几种说法:

  • 原因一:如果封城,zf就要不断地补贴个人、商铺,zf没钱继续补贴了;

  • 原因二:封城也没办法阻挡病毒,干脆就不封城了;

  • 原因三:再继续封城,维州的经济可能会崩溃,会迎来更多的游行;

  • 原因四:死亡人数在显著下降,病毒现在没那么大伤害力。

每个人可能会猜测有不同的原因,具体是哪个,我们普通老百姓是不知道的。

这次取消封城,有几个层面要说一下:

  • 不是躺平,不是放弃所有的限制,许多出行的禁令仍然在执行中;

  • 不是一下子全都放开,而是逐步放开。

  • 仍然在公布感染人数,但大家开始变得不那么在意这个数字。

后lockdown时期,我们的生活到底有哪些变化呢?

lockdown的时候,Jim和谦谦两个从学校领回了Ipad和笔记本电脑、耳机,在家上网课,后来先是Jim接种了第一针疫苗后,能够上学了, 然后谦谦也可以上学去了。现在学校会经常发核酸自我测试试剂,要求每个学生每周二、五要自我检测。

最开始谦谦隔离班有个学生和老师都被感染了,那时我们几个华人家长还在讨论要不要把孩子放在家里,但看到孩子们挺喜欢学校的,所以我们就继续按照学样的要求来,那被感染的孩子和老师呆在自己家里隔离,然后几天后好了,核酸检测正常了就回来学校了。

Jim有次说隔壁班有个华人同学天天跟他们一起踢球的,感染后第4天就回来上学了,让他有点紧张。

到现在为止,两个孩子都接种了2针辉瑞疫苗,在学校马上就上完两个学期的课了,一切正常。

解除封城后,餐馆和咖啡厅都允许堂食了,西人似乎一点儿也不怕,每天早上咖啡厅总是坐满了老人家,他们聚焦在一起,吃点三明治、饼干、甜点,喝点咖啡,一坐能聊半天,孤独的老人家可能很需要这样的咖啡时光,来让自己不那么寂寞。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我都想到广东茶楼的惬意的早茶文化。

最开始,我们家还不敢在人多的地方堂食,我们打包食物去自己车里吃,吃完了然后戴好口罩再去逛商场。后来也开始敢跟朋友一起吃碗兰州拉面,或者坐在人多的地方喝杯咖啡,好像也没什么事情。

这边基本上所有行业都已正常进行了,在室外,西人基本都不戴口罩,在室内,法律最开始规定是要戴口罩的,慢慢地这个要求也被撤销了,所以在室内,戴口罩与不戴口罩的都有,但华人基本都戴口罩。

我们去线下场所,最开始是绝对被要求提供疫苗接种记录的,不能提供的将不能进入,随着封城的结束,这种要求慢慢松动,要堂食的场所仍然要我们扫码给他们展示我们的疫苗接种记录,其它的地方比如超市似乎又完全不作要求了。

最开始这边是不承认中国、俄罗斯、印度的几个疫苗,所以我提供不了疫苗证明,于是就在这边重新开始接种辉瑞疫苗,后来又开始承认中国的科兴、国药等疫苗,只是让中国的疫苗证明与service victoria app结合起来,是个很复杂的工作,我到现在都不知道怎么操作,幸好我们家在这边全部接种了辉瑞疫苗。

我们几个一起找货源的朋友经常一起开视频会议聊天,有一天其中的James告诉我们,他儿子从学校带回covid,所以他们全家中标了,几天视频里,我见证着他的covid是如何一步步好转的,最好我们决定要线下开会,他说他变“阴”了,可以来参加了。我们说,要不,你再休息休息吧,下次再参加吧。感觉在澳洲,我们华人对这个更谨慎。

昨天去一个酒吧品尝他们生产的各种味道的啤酒,这是我们188a看货验货的环节,这活动的组织者黄女士在活动前一天说,她接触了感染的人,她成了“密接”,所以为了大家安全,她不来现场了,原来这边也有“密接”概念,但隔离密接者,似乎不是法律的硬性规定,而是大家的自觉行为了。

总的来说,澳洲只有州(或联邦)一级才关心防疫的事情,县(市)一级从来没在防疫的事情出过面,这边也没居委会,zf防疫主要靠的是颁布法律条款,以及对违反者予以高额的罚款,在这边从来没在医院之外看到“大白”,防疫的钱不是花在招聘隔离工作人员身上,主要给各种企业和个人花钱发补贴上面了。

澳洲在omicron之前,奉行的精准防疫还是效果显著的(如果没有那些控制不了的youxing的话),只是到了omicron时,精准防疫显得力不从心,挡不住病毒,幸好病毒伤害力一般,索性就采用更加温和的防疫方式,与病毒共存。

现在澳洲zf关注的一直是疫苗接种率,而对核酸检测则不是很关注,所以总是免费发放工具给大家,让大家测试。zf的逻辑可能是,重点是疫苗接种,只要你接种了疫苗,你就算感染了也没什么生命危险。所以在线下的营业场所,也只是要求你提供疫苗接种证书,而不是核酸检测报告。


刑天大叔简介:


70后属马,湖北黄冈人,现居澳大利亚墨尔本,在上海生活18年,创业10年,在国内时长期从事网络营销服务行业,帮助新品牌的成长,曾是百度的白金讲师,也曾写过数十篇行业文章,上行业会议演讲过十几次,参与翻译过两本SEO书籍,现在在研究海外营销、海外贸易、私域流量营销,以及各种健康持续发展的生意模式。

扫描二维码进入刑天澳洲严选商城,支持刑天!






刑天大叔墨尔本生活系列文章:

之35:澳洲188a投资移民者初次来澳的10个误区
之34:分享刑天大叔在澳洲考驾照经历
之33:过年了!顺便聊一下过年的正面意义
之32澳洲神奇动物在哪里?不是袋鼠
之32:韩国的泡菜,日本的纳豆,中国的腐乳,澳洲的Vegemite
之31:这九种人不适合来澳大利亚生活
之30:刑天跟你聊聊我们的中文优势
之29:差点因为写东西而犯错
之28:去墨尔本土豪朋友的农场一日游
之27:刑天大叔聊聊2022年写些什么文章?
之26:圣诞快乐!一起找找中国版的那些洋节
之25:关于刑天澳洲严选,关于千夫长朋友圈
之24:继续聊在海外开车的体验
之23:关于澳洲人用木头盖房子的十个问答
之22:墨尔本没有梅雨季
之21:做个纯粹的吃货,不交智商税

之20:纪念我的父亲
之19:我们海外打拼族的十大特点
之18:对比中澳超市
之17:浅聊墨尔本交通中的大路优先原则
之16:全家开始在英语学校学英语
之15:墨尔本的解封以及疫情应对策略
之14:跟家人朝夕相处的两个月
之13:铁观音与馥瑞白
之12:我家的华为手机在国外寸步难行……
之11:在异国他乡亲历地震与疑似中风
之10:度过出国最艰难的第1个月
之9:在墨尔本把自己再种下去
之8:从Boxhill公寓搬到Burwood East House
之7:出国后才知道的事情-1
之6:当整个世界都停止时,写文章汇报下我的进展
之5:第一天真正的澳洲生活


刑天团队澳洲生活指南系列文章:

之5:移民到澳大利亚之前,你应该知道的20个澳洲本土文化
之4:如何在澳大利亚注册公司,澳大利亚注册公司流程
之3:2022年澳大利亚值得一去的49个旅游景点及旅游攻略
之2:在澳洲怎么种菜?(2022版-澳洲种菜最全指南)
之1:在澳洲开车违章,收到罚单如何缴费和申诉?














刑天大叔
中澳行者刑天大叔的公众号,分享中澳见闻、个人观点,销售澳洲健康食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