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这么搞下去,香港的M巾也要限购了

企业   2024-11-26 21:12   美国  

做一个10W+港漂都爱看的智媒体

近日,内地卫生巾质量问题成为舆论焦点,多家品牌被指“偷工减料”、卫生标准过低,甚至在产品中发现虫卵。

事件迅速引发消费者信任危机,不少内地女性开始涌港抢购卫生巾,形成一股意外的“姨妈巾热潮”。

这种现象不仅反映了内地产品质量监管的缺失,也揭示了消费者对自身健康权利的觉醒和需求升级。

而这一场关于“姨妈巾”的争议,背后竟隐藏着千亿级别的商业契机和深刻的社会问题。

内地卫生巾的“黑历史”让人触目惊心。

多个品牌被揭发产品长度缩水,标示与实际相差高达6厘米;

更离谱的是,内地对卫生巾的国家标准竟与窗帘布、袜子相同,仅达到B类或C类纺织品的要求,而非婴儿级别的A类标准。

这样的质量,让消费者感到愤怒又无奈。

网民调侃,“要不要卫生巾也用黑心棉来做?”

更有商家回应消费者质疑时一句“接受不了可以不买”,直接点燃舆论炸药。

果然,民众“用脚投票”,选择前往香港、日本等地购买被认为更安全的进口卫生巾。

社交平台上,小红书俨然成了“姨妈巾攻略大全”。

有人细数香港各大连锁药房的价格优势;

有人感慨“香港卫生巾不塌房”,大手笔囤货回内地,更有人笑称“姨妈巾都成了跨境经济的新支柱”。

有网友贴图展示满满一箱从香港背回的卫生巾,评论区一片热闹,“血流成河”“姨妈经济的黄金时代来了”等戏谑言论频出。

然而,抢购潮的背后,凸显的不仅是内地女性对高质量卫生用品的渴望,还有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内地卫生巾市场规模庞大,4亿适龄女性每年贡献着上千亿元的消费额,堪称“金矿产业”。

但讽刺的是,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毛利率高得惊人,却鲜有投入改进质量的决心。

某知名品牌毛利率高达57.37%,这背后却是偷工减料的“暴利生意”。

消费者则一次次成为牺牲品,买到的却是缩水长度、霉变产品甚至“虫卵卫生巾”。

难怪有网友愤怒地质问:“连条姨妈巾都能作假,还有什么是真的?”

相比之下,香港的卫生巾为何成了抢购首选?

有内地网民指出,同一品牌在香港销售的产品质感“巨柔软”,回到内地却仿佛换了一个档次。

这种“出口转内销”的现象,再次暴露内地质量监管的缺失。

部分消费者甚至调侃,香港可以成为“姨妈巾经济中心”,药房和零售商将从中大赚一笔。

但香港真的会因为卫生巾经济受益吗?

答案可能没有那么乐观。

过往的奶粉抢购潮已给香港带来不少争议,药房、代购兴旺的背后,是本地居民生活的不便。

而“姨妈巾热潮”也有类似潜在问题,网民担心是否会出现限购,甚至引发新的社会矛盾。

内地卫生巾的信任危机,还反映了消费者对女性健康的关注日益提高。

除了卫生巾,内地近年来的“毒奶粉”“毒外卖”等问题层出不穷,消费者的信任屡次被击垮。

而此次事件更牵动了女性群体的敏感神经,甚至有人戏称,“如果雷军能生产小米卫生巾,可能又是下一个爆款。”

香港的卫生巾抢购热潮,从侧面折射出大陆消费者对本地商品的不信任感。

这种不信任感不仅局限于卫生巾,还扩展至食品、药品、护肤品等多个领域。

跨境消费本是经济交流的一部分,但当内地消费者对本国商品丧失信任,只能依赖境外采购时,这无疑是一种悲哀。

无论是“血流成河”的姨妈巾经济,还是“智商税”的笑谈,都无法掩盖内地产品质量监管的深层问题。

当一个社会连最基本的卫生用品都不能保证安全时,这不仅是监管的失职,更是对女性需求的忽视。

姨妈巾是最基本的健康需求,却因质量不过关让女性不得不跨境采购,这不仅对消费者造成经济负担,更大幅削弱了本地企业的信誉。

从长远看,香港无法靠卖卫生巾发展经济,而这千亿规模的生意也不应成为一场跨境代购的闹剧。

要解决这一问题,内地必须加快提高卫生巾的生产标准和质量监管,真正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而不是让市场继续“血流成河”。

否则,失去的不仅是消费者的信任,还有企业的未来。

- END -

为了账号的可持续发展,
爱港漂还差一个好广告。
如果你是做中港跨境生意,
欢迎联系我们投放banner广告。
做一个10W+港漂都爱看的智媒体

爱港漂
爱,让你在港不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