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生,能不能别再用假学历了?

企业   2024-11-22 20:32   中国香港  

做一个10W+港漂都爱看的智媒体

近日,澳门科技大学的假学历事件如石沉湖面投下一颗巨石,掀起舆论滔天巨浪。
这些通过伪造文凭混入名校的个案,不仅挑战了教育公平的底线,还在社会诚信上投下阴影。
早前,澳门科技大学发现了多份伪造的香港中学文凭试(HKDSE)成绩单,涉及24名学生。
其中四名已被澳门司警拘捕,而另外20人早早潜逃。
涉案学生通过内地中介伪造成绩单、学位证书甚至官方认证信,这些假材料不仅“做工精良”,还配有“防伪水印”,甚至可由伪造的“官方电邮”发出认证回复。
一张DSE成绩单售价不过5000港元,而更高端的“学位认证服务”可高达23万港元。
造假产业链的复杂程度令人咋舌。
香港01记者调查发现,这些造假网站还提供包括本港八大院校及外国名校在内的各种假证书,并宣称可以通过“认证中心”伪造官方回覆,甚至有中介派人到澳门指导学生如何在面试中避开尴尬问题。
一条龙服务让客户如入无人之境,几乎无所不能。
网友戏言,“证书太低科技,要引入区块链才行”。

这看似调侃,却戳中了问题的核心。
传统纸质证书的易复制性和核验困难,让造假有了可乘之机。
尤其是一些跨境教育项目,校方无法实时对接相关部门进行认证,更为不法分子提供了便利。
此外,这种现象并非新鲜事。
早在2018年,香港01就揭露有人出售伪造的香港大学毕业证书,并利用其成功混淆视听。
彼时假证书的质量已足以骗过资深人力资源顾问。
多年过去,造假技术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样本模仿到“官方认证”,造假者可谓面面俱到。
正如网友所说,“根本以前没人查,现在一查就爆煲。”

那为何有人愿意铤而走险?
需求决定市场,而市场反作用于需求。
伪造学历的需求,直接来源于投机取巧的心理。
对于一些家庭背景较好却成绩不佳的学生而言,伪造学历是绕过竞争压力、快速通往名校的一条捷径。
不过,假学历的危害不仅限于这些个人。
一旦被发现,事件的广泛曝光会严重影响学历的公信力,甚至连累学校的声誉,正如网友忧虑,“将来的认受性一定会有影响。”

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假学历的泛滥也将增加招聘成本,进一步加剧社会的不信任感。
本次澳门事件,曝光的不仅仅是个别学生的造假行为,更显示了造假产业链的有组织犯罪特性。
据司警发言人透露,中介甚至安排不法分子亲临澳门,手把手教导学生如何避开审查,这种胆大妄为的操作,暴露了产业链的猖狂与嚣张。
更可怕的是,这些伪造材料不仅能逃过大学的审查,甚至可以骗过部分认证机构。
例如,有中介声称,其制作的外国大学证书可以通过美国教育部学生信息中心的认证。
可以想见,这种欺诈行为一旦扩展到更大范围,影响的不仅仅是教育领域,还可能波及国际信任机制。
事件曝光后,网友评论犹如潮水般涌来。
有人感叹“连DSE都能造假”,有人调侃“证书得加QR码才行”,也有人痛批“这帮人就该拉去坐牢!”
不过,大家更关注的是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正如有网友建议,“证书最好有埋QR CODE,可直接连埋成绩单出处,方便核实。” 

这不仅是对现行证书认证机制的一次挑战,更是对技术应用于防伪的呼唤。
这起假学历事件绝对不能轻描淡写地结束。
对造假者和使用假学历的学生,必须施以重罚才能起到警示作用。
对于那些申请学校或签证时提交假材料的人,不仅要撤销其学籍,还应限制其入境资格,并处以罚金。
同时,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香港和澳门的学校应仿效内地学信网,建立统一的学历认证平台,在证书上加设二维码。
通过引入更先进的技术手段,一劳永逸地封堵造假漏洞。
总之,假学历事件不仅是对教育公平的挑战,更是对社会诚信的拷问。
从源头打击需求,从机制堵住漏洞,方能还教育一片净土,也为社会重塑信任基础。
学历造假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对社会诚信体系的严重破坏。
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司法机构,都应该严肃对待这一问题。
对于那些投机取巧者,要让他们明白:“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 END -

为了账号的可持续发展,
爱港漂还差一个好广告。
如果你是做中港跨境生意,
欢迎联系我们投放banner广告。
做一个10W+港漂都爱看的智媒体

爱港漂
爱,让你在港不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