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故事里的二里头|阮小籍
2024-11-16 00:00
河南
题记——
时光太瘦,指缝太宽,不经意一瞥,70后都老了。
回首瓜州,烟火城中,真如隔世。
人到中年,我们都平静和绝望的活着!
年岁大了,才渐渐看出“故事”才是文章的命脉。
文章清淡可读最是关键。
有了学问有了见识有了真情,
没有说故事的本领文章活不下去。
阅事一深,处处是“事”,顺手一拈,尽得风流,那是境界。
看他人的故事,永远都只是热闹,只有故事里的人才会心疼。
1、
就是那种乡间极寻常的野庙,有观音菩萨,也有关云长;有陈抟老祖,也有东海龙王……乡亲们的一种念想而已。
村子的南边是一条小河,河对岸是大片的芦苇和麦田。春来庙与草俱绿,秋尽与芦花俱白,仿佛一叶小舟,野庙就在麦田和芦苇的中间,大雪纷飞的冬夜,庙内大黄狗的叫声就有了刘长卿风雪夜归人的味道。
一条狗,三两只鸡,几叶残荷,妙莲师傅有时在屋顶晒黄豆,有时在菜园子里捉虫子,你不说话她也不说话,你说话了她也只是笑笑,气定神闲里一副历尽劫波的清丽。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没有人知道妙莲师傅从哪里来,何时来?
很多年前,大概十几二十几年前,因为喜欢一个女孩而不得,我常去庙里磕头。
有一年的秋天,傍晚,漫天的落霞孤鸿,秋水长天里,妙莲师傅站在收割后的田野上,眼角一行清泪,一个清癯的男人,戴一副黑框的眼睛,跪在妙莲师傅跟前,拉着师傅的手,说着什么,或者是在苦苦哀求什么。
我远远的看着妙莲师傅在哭,泪水扑簌簌的落。
师傅不说话,只是哭,风吹过田野,是那种成熟的气息,男人开始磕头,额头渗出殷红的血。
天渐渐黑了,师傅欲转身离去,男人拉着不松。师傅突然抬手,啪啪给了男人两个耳光。
我看到男人的眼镜在夕阳的余晖里飞了起来,而后落在田埂旁的水井上,啪的碎了。
那时候师傅二三十岁的样子,听说她喜欢的这个男人有家有室,是她高中的老师,说了要娶她。
男人的老婆寻死觅活,而且闹到学校里,把她按在学校后面的池塘里要淹死。她打不还口骂不还手,等男人的老婆打够了骂够了,她离开了学校,再也没有回去。
听说她是四川绵阳人,川妹子辣,村里人都这么说。
这些年,心里烦了累了,我时常一个人穿过田野间的小路去庙里磕头。
二十多年过去,妙莲师傅依旧呆在野庙里,这么多年,竟然和妙莲师傅没说过一句话。
师傅的眼神像夜空中的孤星尽是无字的故事,藏着依恋,藏着叛逆,藏着天涯。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语无二三,我们,又何必去打扰别人的幸福或者苦恼呢?
去年的春天,我去庙里,见到妙莲师傅在核桃树下做棉被,旁边一个戴眼镜的男人在竹椅上抽着雪茄。
多少的冷漠,当初不过是在装,不过是心伤,只要你愿意等,该来的终究会来。
老旧的花布被面上,大朵的牡丹湮漶泛黄,而里面的棉花却是那种新的洁白,毕竟是泛过苦海的菩萨,万顷情波都成觉岸,师傅的眼神多了几分慈悯,几分看破。
男人偶尔的看一眼做被子的师傅,眼神里都是蜂蜜的甜。
2、
村子里常有流浪的异乡人,有时是蹦爆米花的老头儿,有时是耍猴子的中年男人,有时是登缸吞剑的少女……
蹦爆米花的一般都是孤独的老头儿,一般都是秋天或者冬天一个人出现在村里,老槐树下、石碾旁、小学校门口、打麦场的麦垛边,随便的一个背风的地方,只要生了火,不一会儿功夫,葫芦一样黑乎乎的压力锅“嘭”的一声,白花花的爆米花就塞满了长长的口袋。爆米花香甜的味道引得孩子们鸟雀一样围了过来,再“嘭”的一声,孩子们吓得捂着耳朵如受惊的麻雀一样呼啦啦四散奔逃,而后重又围拢过来……“跟爷爷走吧,管你吃个够!”老头儿一脸的漆黑,说话时漏出来黄黄的牙齿。也许真的跟着他走了,会有吃不完的爆米花,有一次我就跟着他走出了村子,他说,“回去吧,你妈在喊你回家呢!”
老头儿有时在村里会呆上好几天,夜里就睡在村里的饲养室里,孩子们就围在他身边听他讲《岳飞传》、《杨家将》、《隋唐演义》。老头儿肯定地告诉我们,岳飞其实没有死,他去了一个遥远的大山里,成了神仙。
老头儿说,岳飞和秦琼比较,秦琼更有钱,因为秦琼的瓦楞金装锏是金子做的,比岳飞的枪值钱多了。
老头儿悄无声息的来,也悄无声息的走,放学回来,石碾旁只剩下黑乎乎的一片煤灰,老头儿不见了踪影。心里十分的失望,很羡慕老头儿来去自如的生活。
还有一对儿安徽放蜂的夫妻,男的40多岁,一点儿都不帅,女的20多岁,漂亮的仿佛八月的荷花,连走路都袅袅婷婷,村里的男人都看呆了。男的安徽口音,女的却是唐山话,村里人说,男的到唐山放蜂,女的迷上了他,就死心塌地跟着他天南海北的流浪。夫妻两人就住在村头一个孤零零的院子里,院子早些年住着狗蛋叔和淑珍婶,那年因为狗蛋叔打牌,淑珍婶上吊死了,就掉在大屋的房梁上,一年后,狗蛋叔也死了,据说是喝酒喝死的,也是在那间屋里。房子就荒了,放蜂的夫妻就住了进去。每年春天,他们就像燕子一样的飞来,荒凉的院子渐渐有了生气,院子里飘着炊烟,屋檐下挂满了红辣椒和玉米,有时屋顶上晾晒着男人或者女人的衣裳。春日暖暖,更多的时候,是女人在屋顶晒被子的身影,树荫覆盖的房顶,一床东北大花布的被子散发着家的气息……
再后来,放蜂的安徽男人身边不见了那个女人,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中年的女人。村里人说,中年女人是男人的老婆,把年轻女人打跑了,也有人说,年轻女人厌倦了漂泊的生活,回唐山了,还有人说,男人根本就没老婆,那个中年女人是男人在峨眉山放蜂时认识的,女人原本有家有老公,喜欢他就跟他私奔了。
村里的女人说起放蜂的安徽男人,多是“挨千刀”的一句,但我看出来,她们都打心眼里喜欢他。好像是有一年的六月吧,槐花刚落,安徽男人收拾东西要去延安赶花季,第二天,村里的 “村花”红玲姐也不见了。留下那个中年女人一口的四川话,在骂他“没良心”的。
母亲就常常这样骂父亲,村里的女人都这样骂自己的男人。但在我,却很想跟着放蜂人四处流浪,有山有水看着,有花有蜜吃着,有数不清的艳遇等着,也许,大约男人都没良心吧。
那一年,秋天了,村里来了两个耍杂技的女孩,大的十八九岁,小的十四五岁,姐姐把明晃晃的大刀片子舞得密不透风,刀把儿上三尺长的红菱子如雨后的彩虹,看得我都呆了。大刀舞罢,姐姐双手抱拳一揖,“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各位叔叔、大娘、婶子、伯伯,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小女子这厢有礼了!”一番话赢得满场喝彩,妹妹一个小布袋开始挨家挨户的要粮食,小嘴巴“叔叔、大娘”的叫着,小布袋不一会儿就装满了玉米、绿豆、花生啥的。夜里姐妹俩就住在村支书家里,没多久,姐姐就和村支书的儿子结婚了。姐姐是东北人,我们都喊他丽萍嫂子,如今丽萍嫂子都五十多岁了,丽萍嫂子说,“那时候穷,没办法,谁让你建国哥家有饭吃呢!”我家和丽萍嫂子住一条街,跟着丽萍嫂子我也学了些“三脚猫”的功夫,《少林寺》电影流行那阵子,我13岁,是村里孩子们的 “老大”,很是潇洒。
这些都是多年前的事了,说起来恍若隔世,转眼我已是人到中年,为人夫、为人父,上有老、下有小,心里累了苦了,便忍不住有“流浪”的念头——是蹦爆米花的,就给孩子们快乐;是放蜂的,就天南海北的漂泊;是练武的,就路见不平一声吼……
做一个流浪的异乡人多好,无牵无挂、想走就走、想来就来,至少,在别人的眼里,异乡人是那样的幸福。
也许,这和李宗盛的《山丘》一个道理——
翻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
3、
过年的时候,萍姐回来了。
一件暗红底子的苏绣旗袍上,金丝镶边的缠枝牡丹青枝绿叶,果绿的枝枝叶叶配着玫红的花朵,大红大绿的多了几丝招摇,因为是暗红的底子,就有了几分的内敛。
快五十的人了,还是那么的媚。年轻时候萍姐喜欢上了邻村的一个男人,嫌人家穷,家里人死活不同意,萍姐干脆就住在男人家里不回来。萍姐的老妈淑英婶天天去闹,好像是冬天,都快过年了,萍姐终于忍无可忍跳了河,男人沿着河岸找到下游的巩义,也没有见到萍姐的尸体。大年夜,热闹的村子里男人一家家地祈求,说看在都是乡里乡亲的面子帮他去捞捞萍姐。都小半月过去了,上哪里去找啊,母亲叹了口气,一对儿苦命的人啊!
记不清这是哪一年的事了,十几二十几年前,也许更早。当时茫然,此时黯然,很想问一句萍姐这些年过的怎样,话到嘴边我却说,姐,我是不是遇见鬼了。毕竟是泛过苦海的菩萨,万顷清波都成觉岸,云淡风轻萍姐说,年初一去姐那儿喝酒。
萍姐当年的情人建刚哥我认识,是个养蚕的能手,而萍姐是个缫丝的能手,在整个翟镇公社乃至全洛阳市两个人都很有名。你养蚕来我织布,多般配的一对儿,至少我认为,萍姐跟了建刚哥日子准不会差。在豫西洛阳这地方,人们大多把子女的婚事放在腊月里操办,因为家里反对,萍姐就自己准备嫁妆。萍姐在河边的果园里偷偷地绣被面:湖绿色的被面,中间四朵带叶牡丹围着两只戏水鸳鸯,粉白的牡丹用两片鹅黄的叶子托着,叶子很像是摇曳在花丛里的蝴蝶。鸳鸯的两只眼睛是葡萄紫的颜色,长长的喙则是梨花白的,羽毛用石榴红、苹果绿、柠檬黄三色的丝线绣成。花团锦簇,鸳鸯戏水,仿佛绽放在湖面的烟花,逼人的喜庆,说不出的张扬。
被子干嘛做的恁好看?我说。萍姐头也不抬的絮着洁白的棉花,细细地用红线缝着被子,说,小屁孩懂啥,结婚的喜被当然要好看了。
“是你和建刚哥盖吗?”
“滚,小屁孩问那么多干嘛?”
踹了我一脚,不狠,萍姐也不恼。
谁小屁孩啊?我16岁,萍姐也不过23岁,不只是我,村里好多男人都喜欢萍姐。老旧的年月里,一个村子就一台黑白电视,男女老少挤满了大队的饲养室,驴打喷嚏,马尥蹶子,骡子撒欢,小孩子尿尿,大人们的争吵……不看电视的男人们,就围在一起议论村里的女人,说的最多的还是萍姐。保卫说,圆圆的萍姐的屁股最好看,就因为这一句话,建刚哥和保卫打了一架。我看到过建刚哥和萍姐在河边偷偷亲嘴,两个人都很幸福的样子,但我觉得保卫哥说的没错,萍姐的屁股就是好看,我就曾给老妈说,要娶萍姐做老婆。
萍姐不是跳河,是逃,和建刚哥约好了逃的。萍姐先走,建刚哥装模作样地河边村里到处地找,年后就和萍姐在洛阳汇合,然后去了建刚哥的二姨家,苏州的吴江。萍姐和建刚哥靠着缫丝的手艺在观前街开了一家叫“玉楼春”的绣房,十多年前建刚哥殁于一场车祸,萍姐守着绣房一个人过。
两个人当年的路费,是我积攒了好几年的压岁钱,大概是六十三快四毛五分钱。那年月,不少了,建刚哥感激得要给我下跪。我的心里却很不爽,我悄悄对萍姐说,要是建刚哥不要你了,回来跟我。萍姐说,小屁孩花花肠子还不少。
年三十去帮萍姐贴春联,萍姐眼一红,说,你的事我都听说了,一个大男人带个孩子不容易,赶快找一个吧。我无语,看萍姐家的门联是宋人毛滂的两句诗:
醉乡深处少相知
祗与东君偏故旧
4、
梅嫂死了好多年了。
梅嫂16岁那年讨饭来到夹河,那一年孬哥30岁,是个老光棍。孬哥说,跟俺过吧,俺有的是力气。梅嫂就跟了孬哥。有了女人的滋润,孬哥一脸的疙瘩不见了。天一黑,孬哥就急不可耐的脱光了,和梅嫂上床。农村那时连个电视都没有,和自家女人亲热,是最好也是唯一的娱乐。
梅嫂是陕西米脂人,据说那是个出美女的地方,美女貂禅就是米脂人。村里的男人都说,梅嫂比貂禅还美。在那个全国山河一片红的年代里,梅嫂偏偏不爱武装爱红装,穿一件棉布的对襟小袄,暗绿的底子上有碗口大小梅红色的花,用暗色金线钩着花边,衬着如雪的肌肤,别有一种丰姿。梅嫂抹那种一毛钱一包的雪花膏,风一吹,整个村子都弥漫着一股甜甜的气息。夹河哪见过这样的女人,男人们都说,孬这货,哪辈子修来得艳福。
那时侯公社有个文艺班,梅嫂是班里的顶梁柱。梅嫂演啥象啥,花木兰、穆桂英、陈三两,尤其是演银环,一句“走一步,退两步,不如不走”叫多少男人想起那青梅竹马的爱情。村里夏天打场、秋天掰玉米,派活时男人都爱和梅嫂一组。和梅嫂一起干活不累,梅嫂的戏多的就象玉米棒子,数都数不清,唱完了豫剧唱曲剧,唱完了秦腔唱信天游,男人们听着听着就忘记了干活。队长财旺伯骂,骚女人,唱个啥?掰不完玉米扣你工分。骂归骂,队长也爱听梅嫂唱戏,而且每次派活,队长总能和梅嫂一组。没有和梅嫂分到一组的男人,就说队长是假公济私。
队长究竟沾没粘到梅嫂,没人知道,但有一次在玉米地干活,人们远远的听到队长猪一样呼呼喘气的声音,玉米叶子的哗哗声、梅嫂压抑的厮打声……不到5分钟,队长钻出玉米地,裤子上黏糊糊的一片……队长在一次喝酒时说,日她娘,还没上去就射了!
毛主席去世那年,村里在小学校开追悼会,男女老少2000多人把小操场挤了个严严实实。追悼会结束时,村委主任说,让梅嫂来段戏吧。梅嫂不唱,说不合适。男人们说,唱吧,唱段伤心的。梅嫂来了段《秦雪梅吊孝》,台下一片唏嘘。这事不久便被公社知道了,公社下来调查,村里的女人异口同声说,那女人,整天搽脂摸粉,不是正经货。男人们到是有许多说公道话的,说队长叫唱,一个女人敢不唱?但队长财旺伯却说,这女人该枪毙。有人说,队长想占梅嫂便宜,没占上,所以公报私仇。梅嫂没有被枪毙,但却被判了3年刑。从监狱出来,梅嫂变的沉默寡言,村里人从此再没有听到过她唱戏了。
梅嫂跟孬哥没生下一男半女,村里的女人说梅嫂是不会下蛋的母鸡。孬哥她娘抱不成孙子便整日指桑骂槐摔锅打碗,说梅嫂是个扫帚星。去公社卫生院检查,原因出在孬哥身上,孬哥她娘便闭了嘴。后来,梅嫂竟怀孕了,有人说,那不是孬哥的孩子。孬哥心里就象吃了只苍蝇,整天喝闷酒,然后就是发酒疯,把梅嫂往死里打。村里有一口老井,吃水用辘轱拐,梅嫂在玉米吐缨的一天早晨,投井死了。
村里人嫌井水不吉利,就把井填了,在上边种了一颗柳树。那柳树疯一样的长,才几年光景就有两三把粗了。如今孬哥都六十好几的人了,他常常搂着柳树哭。
5、
雪妮儿是三叔家的老五丫头。
最初雪妮儿不叫雪妮儿,就叫妮儿。农村刚出生的闺女儿都叫妮儿,所以妮儿根本不能算是名字。
三叔一直想要的是儿子,所以看到老五生下来又是个丫头,便名字也懒得起。到了入学的年龄,三婶说,给孩子起个名吧,不能“妮儿”、“妮儿”的叫一辈子。因为是冬天生的,三叔说,那就叫雪妮儿吧。
三叔不待见雪妮儿,从降生到入育红班这五年时间里,三叔就没抱过雪妮儿一回,出门回来也从没有想起给雪妮儿捎啥好吃的。
雪妮儿知道三叔不待见她,雪妮儿从来就不叫三叔“爹”。有一回三叔说,反了妮子,不管老子叫爹,抬手就给了雪妮儿两巴掌。雪妮儿捂着红肿的脸,任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硬是不叫三叔一声爹。
雪妮儿七岁那年冬天,放学回来时,天已经黑了,家里大门却紧锁着。雪妮儿呆在门口的草垛下睡了一夜,早晨全身发起了高烧。等到在别人家打了一夜麻将的三叔三婶日上三竿回来时,雪妮儿已经烧得糊话连篇了。虽然经过医生的奋力抢救,雪妮儿还是落下了小儿麻痹的后遗症。雪妮儿从此走路一拐一拐的。
好端端的一个闺女成了瘸子,气得大伯父和父亲把三叔挤到屋里没死没活地打。村里人老远都能听到三叔杀猪似地嚎。
雪妮儿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不知咋的,高考那年七门课就考了400多分,雪妮儿还想再考,三叔说,女孩子,读书多有啥用,回来干活吧。三叔在村里是支书,说话跟皇上一样,在家里更是说一不二,雪妮儿就离开了学校。
雪妮儿不和三叔吵,也不和三叔闹,背起行李,和村里的小姐妹一起去了新疆,给人家摘棉花。三婶撵到火车站,说,闺女,咱又不是没钱花,打啥子工呢?雪妮儿不说话,上了车。三婶硬是塞给雪妮儿2000元钱,雪妮儿隔着车窗又扔了出来。
雪妮儿一去新疆就是14年,中间给三婶写过一封信,寄过5000块钱,此后便很少跟家里联系。大伯和父亲去新疆看过雪妮儿,希望她能回家看看。雪妮儿不说话,当着大伯和父亲的面,只是一个劲儿地哭。大伯和父亲从新疆回来,说,雪妮儿这闺女长大了,雪妮儿晒黑了。
三叔一辈子要强,但在去年的村委换届选举中下了台。门前冷落车马稀,没有了往日的热闹,三叔倍感寂寞和冷清。三叔的老大、老二、老三闺女都是大学生,老四闺女先是在东北摆摊,后来去了俄罗斯,做针织品生意,反正四个闺女都不在身边。三叔觉得最对不住的,就是老五雪妮儿。三叔就给远在新疆的雪妮儿打电话,说,爹对不住你,爹想你……电话那头,雪妮儿不说话,只是一个劲儿地哭。
三叔病危那阵子,几个闺女都回来了。雪妮儿是最后赶回来的,这时三叔已经不会说话了。闺女们哭着说,爹,您还有啥不放心的?三叔躺在床上,浑浊的泪水不停地流,就是不肯闭眼。闺女们都不知道爹还有啥放心不下的,只有一旁的三婶怯怯地看着雪妮儿,嘴巴张了几张,却欲言又止。
早已哭成泪人的雪妮儿这时突然“噗通”一声跪在三叔床前,叫道:爹……
闺女们近视之,三叔溘然已逝。
6、
1978年的夏天,我6岁,开始在村里的小学校读一年级。班里有个女孩子叫王利红,个子不高,象春天地里的麦苗,很单薄的样子。头发象冬天的洛河水又薄又硬,却夸张地插了个玻璃花的大发卡,象是小河沟里偏偏要行大船。我常常在上课时看着王利红的发卡发呆,老是担心他的发卡会掉下来。
不象现在的学生,每人都有一张课桌,我们那时是6个人一组,共用一条长板凳,凳子从家里自带。一个班里从前到后大约有七八条凳子,王利红因为个子矮,坐在第一组,我在第三组,只能隔了李为国、赵红鹃、张红利的脑袋看她。爬在板凳上读“春天来了”的句子,我常常想,课本是不是印错了,我们河洛这一带从不在春天播种,所以“春种一粒粟”的现象我很是怀疑。
我非常留心王利红的发卡不是没有道理。那时侯我们的衣服大哥穿了二哥穿,二哥穿烂轮到咱,班里的女孩子和男生大多一样,衣服大姐穿了二姐穿,二姐穿烂轮到咱,男孩子的玩具,女孩子的首饰,当然都是非常奢侈的事情。和父亲去洛阳,见到一种会响的塑料鸭子玩具,无限神往,想要,父亲说,那叫“狗喜欢”,下次买。想拥有一件“狗喜欢”的念头折磨我了好多年,一直未能如愿。王利红的爸爸是工人,一个月36圆的工资,所以王利红的好东西最多,王利红是我们班里的小地主。她的身边常常围了很多的“马屁精”,帮她干这干那,捡沙包,拾毽子,上树抓鸟,下河摸鱼,李马利为了戴戴王利红的发卡就曾给王利红6个甜瓜。
当时和王利红挨着坐的是许建峰,许建峰不知为什么常常打王利红,但王利红也不生气,只是偶而会爬在桌子上哭。我想许建峰真是幸福,和班里最美丽的女孩子挨着坐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啊,为啥还打她呢?如果让我和和王利红挨着坐,我就不打她,我要象对待媳妇一样对待她。能和王利红挨着坐是我多年的心愿,虽然从不曾实现过。
巴结利王红的人很多,但我不,我要把利王红娶回家,当我的媳妇。陪我玩,给我写作业,她的玩具当然也都是我的。如果不听话就叫她写100遍作业。这样的念头没有人知道,我常常想如何才能把王利红娶回家,那时我还和妈妈一起睡,就让王利红也和妈妈睡,而且王利红必须每天都要回她家一趟,把她爸爸捎回来的好东西拿给我。娶媳妇是需要媒人介绍的,许建峰就愿意当媒人,但条件是我必须把我的弹弓送给他。弹弓是哥哥的,如果给了许建峰,哥哥肯定打我。许建峰不愿意当媒人,我和王利红的婚事也只好作罢。也想请王利红去镇上吃糖羔,因为爸爸不给钱,也成为空想。现在想来,现实只是历史一种高层次的复归,如今谈朋友也要花钱,可见婚姻真的永远是一件花钱的事。
初中毕业后,我上了高中,王利红接了她爸爸的班,成了叫人羡慕的工人。三年后,我高考落榜,在村里的建筑队干活。恰巧给王利红家盖房子,王利红星期天回来帮忙,看我满身大汗,她拿来毛巾,倒了白糖水,说,别人的水里没放糖。水是甜的,我的心却是苦的,我孩提时的媳妇呀,我们之间已是云泥之遥的距离了。
后来,我离开家四处流浪,便没有了王利红的消息。
7、
一场雨,天就凉了,无论你喜不喜欢,秋天来了。
星期天回家,见到了昊哥。快50的人了,不见一丝的白发,依旧是20年的板寸,镚儿精神。脖子里一块和田籽料的关公夸张的大,昊哥说,这关公有灵气的,跟了自己20多年了。
十七八岁我高中毕业,跟着昊哥混日子。昊哥是偷鸡摸狗的高手,跟着昊哥有肉吃有酒喝。十冬腊月,风像刀子一样的疼,围炉炖鸡无疑是最爽的事情。昊哥带着我和粮子去偷鸡,梁子路口把风,我在鸡舍外接应,昊哥猫一样拨开鸡舍的门栓,把头伸进去。鸡们格格的叫,但声音不大,也不惊慌,仿佛埋怨你打扰了她的好梦。昊哥迅速托住鸡肚子,夹在胳肢窝里,回头递给我。
昊哥说,偷鸡一定要明月的晚上,这样看得清楚,有危险逃得也快。我说,那也容易被发现。昊哥说,笨蛋,大冷的天,都在家搂着老婆睡大觉,谁出门!昊哥教我们偷鸡的要领,穿夹克,拉锁要提前拉开,这很重要。然后双手要轻,很轻的托住鸡的肚子,鸡会格格的小声哼哼,不碍事。用双手很慢很慢把鸡往胳肢窝里夹,记住,夹这个动作千万要迅速,因为鸡要叫的!在夹住鸡的同时,左手要迅速的拧住鸡的脖子。鸡叫不出声来,就成功了。杀鸡,昊哥大概3分钟。用刀片在鸡的脖子和脚上一拉,皮就下来了。然后开膛,内脏全部扔掉!3分钟不到!
有一年昊哥和邻村的一个地皮打架,打伤了人,派出所到处找他,他带着敏姐逃到了山里。好像是冬天,我和梁子想吃肉了,就趁着月黑风高去淑珍奶家偷鸡,已经跟着昊哥干了恁多回,应该不会失手吧,没想到一不留神梁子掉进了茅坑。冷、臭、害怕,梁子回到家发烧了一星期才好。
昊哥和地皮打架其实是因为敏姐。敏姐个子高高的,把铁丝在煤油灯上烧热,然后用铁丝把头发卷起来,如是二三,头发就有了波浪。十里八村的女人,都跟着敏姐学。就有拿捏不好把头发烧焦了的女人,被男人拿着笤帚打,说,整得跟鸡窝一样,还嫌 “浪”得不够!敏姐一个女孩子,却是抓鱼的高手,洛河里从来就不缺鱼虾,敏姐把鱼拿到县城里卖,然后买百雀羚和胰子,每天早上洗脸抹百雀羚,夜里再用胰子清洗掉百雀羚。敏姐走到哪儿,身上都香喷喷的。
昊哥喜欢敏姐,问题是很多男人都喜欢敏姐,所以就免不了打架。邻村的那个地皮叫陈上海,父亲是洛阳矿山厂的车间主任,那样的年代可以接班,所以陈上海也算是个高富帅的官二代,老爸退休了,他肯定接班,做个城里人,因此敏姐对陈上海动心也是有道理的。陈上海的胖的像肥姐的老妈就骄傲的在村里说,想跟她儿子的女人可以拉一火车。俺村的丽萍就跟陈上海睡过觉,而且还怀了孩子,丽萍妈在村里逢人就说,俺闺女嫁给了陈上海,嫁给了城里人。
不结婚就不算,敏姐和丽萍 “争”陈上海,丽萍哪有敏姐漂亮,很快就败下阵来。那一段时间,陈上海骑个黄河250的摩托,载着敏姐在村里窜来窜去,夜里打麦场上放黑白电影《白毛女》,听不到电影里白毛女的说话,就听见陈上海的黄河250“嘟嘟嘟”的响,气的支书跺脚骂,才不叫汽车闯死你们这俩“二流子”。
其实,当时我就跟昊哥在看电影,昊哥羡慕嫉妒恨,说,咱也要买一辆黄河250,看你敏姐跟不跟我。凭公分吃饭的年代,昊哥当然买不起摩托,于是就偷,偷生产队的牲口,偷大队的拖拉机,也偷女人。这里面就有敏姐,敏姐一边和陈上海好,一边和昊哥好。昊哥说,他们没结婚就不算,我不是偷,是光明正大的和你敏姐好。
陈上海不久就接了班,星期天回来穿喇叭裤,头发抹的光溜溜的,敏姐早早就把一床金丝绒的被子搭在两颗枣树间晒,土布的被里儿雪白雪白,被面上金色的龙凤、粉红的牡丹,中间是铜钱围绕的大红的喜字,太阳不落山就早早收了被子等着陈上海来睡觉。都说敏姐嫁给陈上海是水缸里摸鱼,十拿九稳的事了。但在某年的春夜,不是星期天,陈上海突然回来,见到了被窝里的昊哥和敏姐,陈上海头也不回的走了。
敏姐是那样的想成为一个城里人,陈上海不要敏姐,但敏姐就是不嫁给昊哥,敏姐说,我要的你给不了。昊哥给了敏姐一个耳光,从此离开了村子。没多久,敏姐生下一个女孩,把孩子丢给老妈,也消失了。有人说女孩是陈上海的孩子,有人说是昊哥的孩子,我觉得孩子的脸型像陈上海,眼睛像昊哥,但我从心底希望是昊哥的孩子。女孩随敏姐的姓,叫王红利,很稳当的一个妮子,高中毕业后去深圳打了几年工,回来就结婚了。对象是高中同学,高高大大,很像周杰伦,结婚那天,陈上海从洛阳回来,但不见敏姐和昊哥的影子。陈上海给王红利钱,王红利不要,说,谁认识你是谁?洛阳这里结婚娘家都是陪六床被子,六六六大顺的意思,王红利却做了16床被子,全部是苏绣和杭州的丝绸,花花绿绿装满了一车,王红利说,女人要想拴住男人,就要在床上拴住男人。
这些年断断续续听过一些敏姐的消息,说是有人在库尔勒摘棉花见过她,嫁给了当地的一个维族人,穿金戴银的,日子很是滋润。也听说过陈上海的一些消息,先是下岗,摆摊卖过电子表,卖过牛肉,卖过衣服,后来就没了消息,只是昊哥如泥牛沉海,仿佛从这个世界消失了一样。
没想到这个秋天见到了至今未婚的昊哥。
今朝有酒今朝醉,喊上梁子,咱弟兄三个一醉方休,昊哥豪爽依旧。一碟花生米,院子里树上的几颗核桃,我们三个灌了22瓶啤酒。昊哥喝多了,哭的一塌糊涂,说,那夜我说走,怕陈上海碰到,你敏姐偏不让,说春宵一刻。出事了吧,都是我害了你敏姐没嫁个城里人。
荒唐的青春无所谓对错,想起了牛峤的那首《菩萨蛮》:
玉炉冰簟鸳鸯锦,
粉融香汗流山枕。
帘外辘轳声,敛眉含笑惊。
柳荫轻漠漠,低鬓蝉钗落。
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
8、
凤岭寨,一个四五百人的小村子,四周是土坯磊起来的寨墙,留了正南正北两个寨门,上面嵌青石刻楷书款“凤岭寨”三字。村子位于两条河之间,北面是洛河,就是曹植写《洛神赋》的那条河,南面是白居易隐居香山临流赋诗的伊河。两河之间,俗称“夹河滩”。
“夹河滩,夹河滩,十年九年淹,一年不淹谢谢龙王谢谢天”,这首流传多年的民谣说的故乡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的风物,我的理解是,因为水的缘故,乡亲们生活困苦,但穷不是活不下去的理由,好歹总要活着。和孙犁的《白洋淀》一样,村子仿佛一叶小舟,漂浮在一望无际的芦苇丛中,蒹葭苍苍的夏季,芦苇丛里有数不清的麻雀、野鸡、喜鹊、麻鸭、苍鹭和黑鹳,抓鸟掏鸟蛋捉迷藏,芦苇丛成了孩子们的乐园;白露为霜的秋季,芦苇花白雪一样随风飞舞,乡亲们把芦苇编成席子,卖到临近的新安、伊川、嵩县,一张席子卖5块钱,或者换50斤红薯,就有了一家人的柴米油盐。
在夹河滩,芦苇丛是个很有“故事”的地方。有一年孬叔饿得受不了,偷邻村的萝卜被发现,为了逃脱打伤了人,邻村100多号人拿着铁锨、粪叉、镰刀来凤岭寨抓人,孬叔一头扎进了村外的芦苇丛,饿了吃鸟蛋,渴了喝溪水,躲在里面就是不出来。那时孬叔好像刚结婚,夜里溜回家和老婆淑萍婶亲热时,不忘捉几条大鲤鱼回去红烧,淑萍婶喜欢的不得了,说,挣工分累死累活不值两毛钱,干脆你白天就在芦苇丛里抓鱼,夜里咱俩吃了睡,多美!正是 “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乡亲们都饿得前胸贴后背,哪有心思弄那事儿,但淑萍婶却红光满面,年头生个胖儿子,年尾又添个胖丫头。孬叔得意地说,俺这俩孩子都是吃鱼长大的!
咱中国很多地方都有腊月杀年猪的习俗,豫西农村也一样。凤岭寨八九十户人家,几乎家家都养猪,也就是说,村子里一年至少有八九十头猪要出栏,但其中只有一头猪能获得“年猪”的荣誉称号,其他的都被乡亲们卖掉用作一年的开销了。
“年猪”要经过看、定、养三个步骤,腊月初八前,村里的男人们集合起来,一家一家的“看猪”,根据各家猪的肥瘦、大小以及平时喂养的好歹筛选出“年猪”,这叫“看猪”;第二步是“下定”,由杀猪的治国爷付给主家十到二十块的定钱;第三步是“养膘”,腊八前定下“年猪”后,“年猪”还要继续在主人家生活一段时间,然后根据当年的天气再决定杀猪的日子,如果天气极冷,冰冻三尺,就早杀几天,肉拿回家也不会坏;若果碰巧是暖冬,就晚杀几天,肉拿回家没几天就吃完了,也不会坏。但最迟不过腊月二十三,因为那天灶王爷要上天,除了麻糖,还要有大块的肥肉来祭祀。“养膘”的这几天,主家不能给年猪喂凉水和发馊的剩饭,要玉米、麦麸好好地侍候着,不是白侍候,卖的价钱和重量虽然早在“下定”时候就谈妥了,但杀猪时候的猪肠子、猪蹄都无偿给了主家,猪头则无偿给了杀猪的治国爷。
那个年代,猪就是一家人的希望,是家里的银行,全家人宝贝一样侍候着。那年春天快夏天的时候,芦苇丛已经长得老高了,还是那个淑萍婶,满怀希望去镇上买了一头猪仔,回来时因为尿急,把盛猪仔的篮子放在路边,自己进芦苇丛方便,也就几分钟的时间,出来时不见了猪仔,篮子也不见了。孬叔气得摔锅打碗,说,一头猪仔都看不住,要你有啥用?淑萍婶倒很冷静,说,如果是猪仔丢了篮子在,说明猪仔跑进芦苇丛去了,还有找到的希望,问题是篮子也不见了,说明是被哪个挨千刀的顺手牵羊了,根本就别指望找到了。
但目前是猪和篮子都不见了,也就没了指望,淑萍婶却不死心,一整个春天都在村外的芦苇丛找来找去。大集体的年代,牲口、化肥放在地头三天三夜都不会丢,因为你拿回家也没啥用,可这是一个私人“小银行”的猪啊,谁捡到了会还给你呢?
夏天来了,几场暴雨过后,村外的芦苇丛里沟满河平,数不清的野鸡野鸭,数不清的黄鳝和鱼虾,叽叽咋咋,热热闹闹,芦苇丛成了鸟的天堂、鱼的天堂、孩子们的天堂。更奇妙的是,有人在芦苇丛里发现了“野猪”,长嘴白毛足有200多斤重。夹河滩位于洛阳盆地东部,自古以来就没听说过有野猪出没,这里又不是深山老林,哪来的野猪呢?其实,大家都觉得,这头“野猪”十有八九是淑萍婶丢了的那头,但都不说。既然是“野猪”,那就是没有主人的东西,谁捉到了就是谁的,大家就都去芦苇丛捉野猪。那时我好像十二三岁吧,和哥哥跟着爸爸手拿铁叉和绳子也加入了抓野猪的队伍,振通爷都60多岁了,也拿了猎枪在芦苇丛里窜来窜去……喊杀声、猪叫声、跌倒的呻吟声,整个芦苇丛几乎成了围剿“恐怖分子”的战场。
抓野猪的队伍里独独少了孬叔和淑萍婶,淑萍婶拿个破脸盆,早晚两次在村里边敲边喊,不要脸的,猪是俺家的,猪是俺家的!没人理会淑萍婶的泼妇骂街,猪是你家的,你能证明它姓王吗?凤岭寨八九十户人家其中一多半姓李,还有不到一半姓王,最重要的是,村长振通爷姓李而不姓王,所以你骂你的,我抓我的,从收麦时节抓到玉米吐穗,猪没抓到,村里的李姓和王姓到开始了口水战,争论的焦点只有一个,猪到底是姓李还是姓王。振通爷说,老争论下去也不是个事,这猪有可能姓王,是淑萍的猪,也有可能是其他村子跑丢的猪,所以咱把猪抓来当年猪杀了,家家有份,淑萍家可以要两份肉,猪下水也都归淑萍家。振通爷参加过当年解放洛阳的战斗,是老革命了,而且还是村长,村长发话了,大家就不再多说啥。淑萍婶还是老大的不愿意,天天去找振通爷公关,有人夜里在村头的麦秸垛见到过振通爷和淑萍婶搂搂抱抱的。
腊月的时候,猪还是被抓到了,王姓的要把猪拉回淑萍婶家杀,李姓的怕夜长梦多在芦苇丛就把猪杀了。芦苇丛里,为了阻止杀猪,淑萍婶趴在 “野猪”身上就是不起来,野猪和淑萍婶都是四蹄乱蹬,弄得淑萍婶裤带儿都开了,露出白白的屁股,手拿杀猪刀的治国爷看呆了,说,真白,真白。
记得很清楚,那天是腊月初九,芦苇丛里杀年猪,凤岭寨家家户户都吃的是饺子,整个村子大街小巷都飘散着好闻的饺子香。淑萍婶家吃的也是饺子,淑萍婶边吃边骂,好吃难消化,才不吃死你呢?振通爷见了淑萍婶就躲,淑萍婶在后面撵着振通爷吆喝,说跟俺睡一觉猪就是俺的,为啥不算数?你这老不死的!淑萍婶觉得全村人都对不起她,都欠她的。地里的茄子、墙头的玉米、檐下的辣椒,就连别人晾晒的衣服被子,她也是见啥拿啥。有一次她趁润枝姐不在家,把人家晒在门口的龙凤牡丹大花布的被子偷走了。不用猜润枝姐就知道是淑萍婶偷的,润枝姐花木兰一样雄赳赳气昂昂直接进了淑萍婶的屋里,晒了一天的被子软乎乎有太阳的味道,淑萍婶和孬叔正在被窝里亲热,床上不见人,只见龙凤牡丹的被子一起一伏一晃一摇。不要脸的,润枝姐掀了被子拿起就走。
淑萍婶认为自己是“拿”,村里人却觉得她是“偷”,渐渐的,她成了全村的敌人。记得老妈嘟囔了好多年,凭啥您淑萍婶家就分两份肉?淑萍婶诅咒全村的男孩子都讨不到老婆,全村的女孩子都嫁不出去。淑萍婶恶毒的心思大家当然知道,振通爷说,毛主席说了,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咱全村人都团结起来,让大力找不下媳妇。
与人民为敌的人,必定被人民打倒,淑萍婶是全村的敌人,所以他的儿子大力就找不到媳妇。真的,大力哥今年54岁了,还是孑然一身!
竹林小籍
少林心意把传人,二里头遗址文物鉴定师,二里头武馆总教头!
最新文章
人到中年,不诉薄凉l阮小籍
很怀念,李村的集、李村的雪、李村的陌生人……
阮小籍列传
在这个叫李村的小镇,我在等一场雪|阮小籍
洛阳的村庄:火车从槐庄经过
李村卷饼、棉花厂、南山大道及糊饽
一年了,你还是这个吊样!
阮小籍|人到中年,总是在年底感到慌乱……
那些关于顾龙路的故事|阮小籍
阮小籍:很想在枝头的鸟窝里睡上一夜
致敬70后:人到中年,兵荒马乱
有一种无奈,叫人到中年| 阮小籍
伊滨三友记
且等梅花开,且等故人来……
南山大道|阮小籍
阮小籍l闸北生煎包
寂寥小雪闲中过|阮小籍
书生意气的洛阳|阮小籍
阮小籍l洛阳的几个朋友
人到中年,巴巴的活着| 阮小籍
在李村活着|阮小籍
在李村小镇等一场雪|阮小籍
故事里的二里头|阮小籍
李村素描|阮小籍
快20年了,没离开过这个叫李村的小镇……
李村岁月: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在伊河边暂坐|阮小籍
隐姓埋名的中年……阮小籍
背影,与朱自清无关……阮小籍
人到中年,很多的人懒得见,很多事懒得做,很多挂念懒得去想
2024,把酒倒满!
我老了,如果听到关于我的流言,没必要告诉我|阮小籍
闸北大碗面|阮小籍
杨浦猪头肉 |阮小籍
致敬70后:人到中年,兵荒马乱
人到中年,不看人面|阮小籍
李村素描|阮小籍
洛阳的村庄:江左有梅郎否?
去年,记得小镇那场雪|阮小籍
龙门雪|阮小籍
圈子里的那些嘴脸……|阮小籍
山是万安山,水是伊河水|阮小籍
远山僧……阮小籍
那些关于伊河桥的流言|阮小籍
很想在枝头的鸟窝里睡觉|阮小籍
李村风物:小镇十一月
李村女人 l阮小籍
油赵村向南丨阮小籍
阮小籍|府店肉合
阮小籍丨嵩县羊肉汤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