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Terminator 海报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载资料与意见仅供资讯分享和投资理念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交易建议。我们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或正确性。任何人因使用本公众号内容而产生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均与我们无关。)
袁玉玮 | 泷韬全球宏观
20+年A股、国际市场经验;宏观对冲策略,以及宏观尾部风险管理;
2008 No. 1 Investars Awards第一名/全球146家投行→并连续三年前三;
华量奖/最佳宏观奖2016
在对冲基金Arrowgrass (德银最大的对冲基金)Alpha-Capture System 中排名最佳个人分析师。欧洲多空股票组合Arrowgrass-Old Street Capital Europe 在2008年次债危机中实中现盈利+40%;
《Reuters》观点提供者,《财新》、《证券市场周刊》、《华尔街见闻》专栏作者
成功预测并处理:2015A股去杠杆崩盘,2015欧洲难民危机,2016熔断,2017大小盘反转,2018去杠杆、贸易战、白马股流动性风险,2019Q2贸易战2.0,2020年疫情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2021通胀风险,量化危机,能源危机,2022成长股危机,乌克兰战争,A股股汇双杀
新公众号:泷韬系统化全球宏观 企鹅号:泷韬全球宏观 微博:泷韬全球宏观 备用公众号:泷韬全球宏观之地缘篇 (WaterWisdomMacro) 星球:泷韬全球宏观(防失联公告) 星球:微明全球宏观α
********
原文发表于2023/08/01
这个动画,讲的其实就是穷人和富人,未来人和当代人在地产上分利润的矛盾现状。
我们之前讲过,房地产的高租售比估值,等同于A股的高市盈率,尤其近几年时髦的成长股估值做法 —— 表面都是冠冕堂皇,内里都是当下时点的人,通过垄断资产的流通性,与未来的人抢利润。
当高租售比或高市盈率,就是未来人反击的时刻。表现在市场上,就是:
当代人是多头,未来人是空头。
富人和利益集团是多头,穷人是空头。
北上广深的二手房住宅租金回报率只有1%多一点,几乎相当于100年才能收回成本(还没算贷款利息,算上的话可以要200年),相当于股市里100-200倍市盈率。
据58安居客海外地产的2021年《全球65城租金报告》,全球65城的平均毛租金回报率为4.12%,其中7个发达国家的平均回报率为4.87%,远高于中国的房地产回报率。
来源:58安居客海外地产的2021年《全球65城租金报告》
中国的地产,其实就像2020-2021年成长股泡沫,大量50-200倍市盈率、市梦率的资产泡沫。它们其实并不是合理的估值,而是富人、现代人、当下的人,依赖计划经济、垄断资本或权力、使用金融杠杆去透支资产价格 —— 实际是他们合伙对穷人,未来人的劳动力和财富剥削,挤压未来人的生存空间,来达到自己好逸恶劳,躺着也能赚钱的目的。
二、90后:地产利润再分配逐渐成共识 地产彻底没戏
最近和几个90后的朋友聊,大多数都不想买房,而是根据租售比,类似拿市盈率选股做价值投资,选择租房套利。一个朋友说,这是为了不给既得利益者输送利润。
持这样观点的人越来越多。我认为,这就类似年轻基金经理偏好新经济或科技成长股,迭代和淘汰中老年基金经理的价值投资或抱团白马的趋势。一旦形成共识 很难扭转 —— 而在地产商恰恰相反,中老年人是成长风格,透支未来,被90后为首的年轻人用价值投资淘汰。
一个90后量化基金经理朋友说,“而且我感觉这几年的房子偷工减料,10到20年后残值应该非常低,房屋质量极差…… ” —— 价值投资被发挥到极致。
三、地产:消费驱动和对抗西方经济围剿的核心
当下,美日为首的西方和北约军事组织,正在对华进行经济围剿,阻碍我们的向高端制造产业升级,甚至分解供应链,威胁制造业。
经济从有利于集体和富人从中敛财的投资驱动,向普惠和共同富裕的消费转型是必经之路。
但是地产消费占居民消费支出和负债比例过高,已经达到了极限,所以严重打压了居民消费意愿,阻碍了经济向消费驱动转型。
地产对经济的危害,我们从德、法、英经济对比也能看出来,
德国是个典型,老百姓越不买房,房价低,生活质量越高。我记得2008年,巴黎的房价1-1.2万EUR/平米,柏林只有2000多EUR, 即使经济中心法兰克福当时也只有4000-5000EUR。后来欧美QE,德国房价才涨,还是比法国便宜很多。
德国房价最低,英国房价最高。所以德国制造业发达,中小企业蓬勃,物价低,贫富差距小。
法国房价较高,居民工资收入比德国低20-30%,但物价比德国高20%。制造业比英国强,但比德国弱。
英国房价最高,经济以地产和金融为主,金融空转。物价比法国高,贫富差距大,社会福利最差。看新闻报道,英国老年人很多需要继续打工维持生活。
正是基于地产对国家金融安全和实体经济的危害,我们在2018年就专门撰文《打倒三座大山和互联网平台》。
所以我们从2021年到今年,一直重复:当下不敢大水漫灌,因为
1 地产救不起来
2 假如救起来,消费更加崩塌,经济会更烂,前途会更加危险
过去财政被利益集团绑架,所以每次救市都是救地产。但现在财政和居民都没钱,透支未来已经打到极限。宏观的力量就是这么摧枯拉朽,即使利益集团的强人意志,也无法转移。
那么经济没救了吗?不是。
如何救市,或脱出困局?我有一计,在年初我们已经和很多机构朋友分享过,且听下回分解。
(重发)地产:2023不可能复制2016的供给侧改革牛市 | 泷韬全球宏观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载资料与意见仅供资讯分享和投资理念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交易建议。我们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或正确性。任何人因使用本公众号内容而产生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均与我们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