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张澜馨,是远行客2023年「义乌国际贸易调研项目」的学员。以下,是我在参加完项目后的收获与感想。
暑假开始前几个月,我和中介老师一起开始规划暑假的活动。当我一看到远行客的义乌项目,就十分感兴趣,并且打开了项目介绍仔细阅读。
首先最吸引我的,就是对义乌这个我一直感到十分神秘的地方。早就听闻义乌是「世界小商品之都」,可我一直对小商品、贸易这些词没有很清晰的概念,也无法想象它是如何运转的。
而当我发现这个活动需要我们在实地以小组形式一起去采访时,我瞬间觉得很兴奋,因为我觉得这可以锻炼我的社交能力。想到这里,我就更加迫切地想要报名这个项目来挑战一下自己了。
但是,这些小玩意真的能卖到国外吗?卖到国外真的有市场吗?本来就没有多少利润的东西算上物流运输的成本真的能赚钱吗?
带着这些问题,我坐上高铁,来到了义乌。
比想象中更freestyle的采访
在前期的线上课中,我们就知道了一些主要采访对象的信息,并有针对性地准备了采访提纲。然而到了义乌的第一天,经过老师面对面的的采访训练后,我们才发现即使是从三句话里问一个简单的问题也容易出现错误。
最常见的,也是我个人比较容易犯的就是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比如一个女孩子养狗,我就问人家遛狗要花多少时间,是我默认了她一定会遛狗,但其实那只狗并不是她在遛,而是她家人,因此她并不清楚遛狗的时间,这样一来这个问题就成了一个无效的问题。因此,我学会了有意识地规避这样的“默认”所导致的引导性问题。
▲第一天的模拟采访
我们第二天要采访的对象是某日用品公司的副总经理,因此我们就开始细化之前所准备的采访提纲。我们按照逻辑讲问题分成了六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要展开,并且规避了模拟采访时遇到的一些问题。
在排练了好几遍之后,第二天,我们自信满满地开始了采访。然而采访到一半的时候出现了问题,毛总的回答并不完全局限在我们的一个题目中,而是延展了很多,甚至覆盖了我们不同部分的问题。因此我和组员们临场沟通,随机应变,去掉了一些无关紧要和他已经回答过的问题。
在采访完毛总之后,我们感受到了实际采访的困难,但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对于接下来的采访更有信心。
在采访中,我们也确定了小组调研的主题——中非贸易的现状和挑战。
接下来,我们采访了贸易公司的外贸员、来自非洲的留学生、还有专门研究国际贸易的大学教授,他们都对中非贸易提出了一些相同的看法和分析。
例如,非洲市场对于中国出口商很有吸引力,因为持续增长的经济和基建,包括近几年降低的关税,都让中非贸易变得更加通畅与便利。
▲采访非洲商会
此外,他们也提到,过去的疫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贸易额和交通物流。
然而,在采访非洲商会成员的时候,一位喀麦隆来的商人也提出了对于疫情新的看法。他认为疫情的时候虽然没有办法到实地渠道工厂订货,但在网上订货会更加方便,也会让他们的利润得到更好的保障。
在采访这位商人的时候,我们已经能够熟练地与他交谈。尽管很多内容都在我们准备的采访稿之外,但我们依旧能熟练地与他用英文沟通,并且顺着他说到的点不断深挖,问了很多更深入的问题。
这种更加即兴的采访形式也让我学习到,我需要更多集中注意力于被采访者说的内容,针对他所提出的新观点来不断提出新的问题。
充满挑战的街采
好不容易对正式的采访有了经验以后,我们就迎来了下一个挑战——去义乌国际商贸城街采。刚听说要街采的时候,我挺兴奋的,觉得能边逛街边了解他们的情况很有趣。但也正是因为难以想象街采的难度,前一天晚上我们没有仔细地准备采访提纲,而打算直接和店家攀谈。
结果第二天,到了商贸城我却有些傻眼了。整个商贸城特别大,而一个区的店面很小,卖的东西也都很相似,完全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这也让我这种选择困难症犯了难。然而,正当我鼓起勇气选了一家店走进去之后,我却只敢问店主他们是否可以零售。在得到了否定的回答之后,我就不知道该再问一些什么,默默地离开了。
接着我继续走访了几家,都是以消费者的视角简单问了店主一些问题,最多问到了起批量就没有再问下去了,和前一天我所设想的侃侃而谈的画面大相径庭。结果是不知道逛到哪里就走不动停下来了,笔记本上也只简单的记下了几个物品的起批量。
然而晚上回到酒店,和大家一起讨论的时候,我才发现别的小组的同学都问到了很多有用的信息,比如说主要出口国家、各个国家的偏好、包括对未来市场趋势的看法等等。此时,我再看到我随手“乱画”几笔的笔记本,瞬间感觉十分惭愧。
三天之后,我们又准备去做街采,这次我跟着做体育用品的小组和老师一起去采访。这次我发现,老师一上来就先和店主说明我们是来做社会调研的,并且直接开始问了对方一些问题。这样一来,我们采访到的店主大多都愿意回答我们的问题,我们也收集到了很多有效的信息。
文章的抓手
在经过讨论后,我们小组将文章主题定为中非贸易。刚开始写的时候,我打算从小商品切入,文章就集中写所有中国出口到非洲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写完初稿之后,老师给我们的反馈是只写挑战无法展示出中非贸易的全貌,可以补充一个板块,分析推动中非贸易的正面因素。因此我们开始修改初稿,把之前分开的挑战部分并到了一起,前面加上了对机遇的描述。
包括在每一个部分的内容填充完整之后,我们开始梳理段落之间的逻辑,发现有一些机遇和挑战应该对换。比如,我们曾经因为关税作为贸易壁垒,把它放进了挑战的部分,但是其实中非近几年是零关税趋势,因此这样的开放相当于一个重大的机遇。
对文章反复的调整也让我感受到,写作出一篇全面、客观并且具有可读性的文章有多么困难。
这次项目也让我对小组合作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前面我一直过于重视梳理调研的逻辑和细节,反而忽视了小组成员的分工。到项目后期,我开始学会给他们布置合适的任务并不多加干涉,尽可能地保留每个人的想法,等到写完后再整体性地作出修改和调整。
文章完成,这次项目也走到了尾声,我坐上了回家的高铁,发现自己的心情和来的时候十分相似,我依旧满怀着对知识的期待。但是,我却又比来时带走了更多,带走了实地调研、采访、写作的经验,还有对国际贸易的理解和思考。
- END -
作者|张澜馨
远行客2023暑期学员
- 更多学员故事 -
关注远行客,共创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