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 拍賣|睽違十載 應真藏再度攜手香港保利呈獻「應真為美:應真藏佛教藝術專場」

文化   2024-11-12 18:31   中国台湾  

點擊上方「罐子藝術網」關注我們

2014年,保利香港拍賣中國古董珍玩部曾榮幸推出「海會應真」佛教藝術專場拍賣。十年一瞬,2024年秋季拍賣,中國古董珍玩部再度攜手應真藏,將於十一月底隆重呈獻「應真為美:應真藏佛教藝術專場」。


歷經十載積澱,本專場匯集了應真藏十年來的雅蓄珍藏,甄選六十餘件佛教文物精品,為廣大藏家呈現一場美與歷史、文化交織的視覺盛宴。專場涵蓋青銅、石雕、木雕、玉器、瓷器、佛造像及佛畫佛經等,品類豐富,滿足不同藏家的收藏需求。


「應真藏」在藝術經紀及古美術領域深耕近三十年,始終不懈地探索美的本質與內涵。通過世界各地的旅行,實地體驗東西方文明之間的共通性與差異性,同時廣泛閱讀相關文獻,進一步拓展對美的認識與詮釋。「應真藏」相信,只有以「真」為基礎,才能鑑定與支撐真正的美,只有真正的美,才值得被永久珍藏與傳承。以下為「應真為美:應真藏佛教藝術專場」中的精彩拍品,誠邀諸君共同賞鑒。


Lot 5517

北齊 白石 雙思惟菩薩併坐像

高 31 公分

HKD 200,000-400,000

雙思惟菩薩併坐像白石造,雙弟子伴於左右,檯座前方刻有力士扛鼎香爐及雙獅。雙菩薩左右手呈思惟狀,身體微向前傾,左腳、右腳各別相對彎曲起,雙頭光併連,呈現出彷彿鏡射般的對稱造型。白大理石表層依舊能見殘存的紅彩及墨線筆的描繪,菩薩其中一右手掌有斷佚,右下角的小力士頭部也殘佚,但是六世紀北齊造像能有這樣的保存狀況應屬難得了。

Lot 5518

東漢或西晉 石灰岩天祿造像

長 94 公分 高 53 公分

HKD 1,500,000-2,000,000

石灰岩製天祿,表皮有一層堅硬的黃土包覆全身,三角眼,大平鼻,小耳朵,昂首張口。下頷有一似鬍鬚捲起貼近胸膛,四足猶若奔跑狀,肩側有羽翼,覆滿立體流暢的羽毛,羽翼下佈滿魚鱗,身形壯碩有力,比例修長,還有一強壯的尾部,長及地面。

Lot 5522

漢代 白玉辟邪獸

長 7 公分

HKD 200,000-300,000

辟邪自古乃屬聖獸,雙肩羽翅,展翅能高飛;胸前魚鱗,能水中暢游;四肢健壯,能疾馳於陸,乃神聖祥獸。展品白玉立體雕,四足低臥,匍匐前進姿,雙肩有翅,頭部帶角,胸前有魚鱗線刻,首左傾昂首張口,神態勇猛,身形健壯。白玉質佳,線工細,神態造型靈動,栩栩如生。

Lot 5527

漢代 白玉辟邪三寶:司南,剛卯,翁仲

司南 2.5 公分    剛卯 2.6 公分    翁仲 4.3 公分

HKD 100,000-150,000

剛卯,嚴卯,秉承正方,四面陰刻殳書銘文三十四字「正月剛卯既央,靈殳四方;赤青白黃, 四色是當;帝令祝融,以教夔龍;庶疫剛癉,莫我敢當」。傳云,刻字須於新年正月卯日卯時動刀,短時內竣工,時過則止,故曰「正月剛卯」。 


翁仲,其名取自於秦時巨人阮翁仲,身形魁梧,生於南海,身長二丈三尺。人們佩之,以祈驅邪護身。阮氏身為秦將,秦始皇嘉其威猛,令守邊疆。世人以其雄姿鍛玉,隨身佩之,以避兇險。展品玉翁仲為半圓雕,佇立長袍之像,首部飾以髮髻,衣襟以簡單之線刻畫,漢代工藝之粹,刀工簡約,腰間有一橫穿,配以繩佩。 


司南佩,名源於古之指南器–司南,形似勺瓢及北斗,以勺為首,地盤為基。玉司南佩是漢代一種形態特殊的器型,形若司南,上端勺形,下端盤狀,顯羅盤之向,腰間橫貫,可供掛佩,形似工字,隱含卜卦之兆,引人趨福避凶。古人以為出遊佩之,可辟邪厭邪,為吉祥之選。 

Lot 5534

清代 康熙時期 銅鎏金四臂觀音坐像

高 20 公分

HKD 350,000-500,000

這尊四臂觀音像,頭戴花蔓寶冠,髮髻上的頂嚴為阿彌陀佛像,髮辮自然垂於兩肩,耳際飄帶飛揚,面相圓潤而神態寧靜。肩披仁獸皮,獸首貼於胸口,象徵菩薩之慈悲與寬容。正面雙手於胸前合十,結禮敬印,左上手拈八瓣蓮花,表清靜無煩惱,右上手持念珠,表示救度眾生出脫輪迴。菩薩肩披帔帛,延伸至兩手腕間繞成環狀,從兩腿下緣對稱垂搭於蓮花座正面座壁上,形式典雅美觀。觀音身上佩戴耳環、項鍊、瓔珞、手鐲、腳釧等飾品,並鑲崁綠松石、珊瑚與東珠等寶石加以綴飾。這類藏傳佛像藝術的元素,是清代宮廷造像鮮明的特徵。除此之外,寫實的風格與精湛的工藝水準,也都呈現出康熙時期宮廷造像的特色。


清代宮廷造像始於康熙時期,康熙皇帝對藏傳佛教十分重視與維護,在位期間做出了許多貢獻,他冊封了五世班禪,又在中原地區廣設藏傳佛教寺廟。康熙三十六年(697)在內務府下設立了中正殿念經處,將藏傳佛教引進了宮廷,專門管理宮中藏傳佛教事務,辦造佛像,此後宮中佛事活動開始走上正軌。

Lot 5538

唐代 七至十世紀   長柄銅行爐

長 39.7 公分 坂本五郎舊藏

HKD 250,000-350,000

此類獅鎮柄行爐又名鵲尾爐、手爐,是佛教的供養器,常與香寶子搭配使用,最早見於南北朝時期,於佛教壁畫、絹畫中多有表現,譬如英國考古學家史坦因(Aurel Stein)所發現的敦煌千佛洞之159窟及220窟壁畫上,有右手鵲尾柄香爐,左手持蓮花引路之菩薩像。

Lot 5540

明代 弘治七年(1494) 銅製無量壽菩薩坐像

高 41.5 公分

HKD 500,000-700,000

本件為黃銅鑄成之無量壽像,佛身偉岸,亦高達42公分,風格融匯漢藏之美。無量壽佛頭戴寶冠,面容方正,雙眸微閉,顯出慈悲之色。右肩懸寶瓶,左肩駐鳥停;雙手結法界定之印,中間原應托著長壽寶瓶已佚。佛身呈綠黑色澤,光滑猶如鏡面,工藝精緻。胸前纓絡如雲瀑,端坐於蓮花寶座之上。背部有銘款,然大部被毀,幸存之部分記載:「弘治七年(1494)六月吉日,住持僧苾蒭玉琳募眾完成,記壹尊」。此尊精美大無量壽,乃信眾解囊所鑄,以此表達誠心之願,祈求家人安康長壽。

Lot 5542

宋代 端平元年(1234)銅高僧坐像

高 25 公分

HKD 600,000-1,000,000

此鑄銅造像精細地刻畫了一位距今近八百年的寫實僧人。其面部情感深邃,傳神地捕捉了該高僧的真實形象,額眼間之痣尤為鮮明。造像形態以簡潔的僧服座像呈現,雙手深藏於袖中,面露和悅之情,展現出僧人的靜謐與自然。中國古代在雕刻藝術中,早期傾向使用石材或木材,並以佛像或帝王為主要刻畫對象。然而,到了宋代,人物寫實的雕刻風格盛行,並專注於僧人之形象;此風尚亦於東洋日本得以體現。  


造像背部清刻宋之紀年,確切指出為南宋端平元載(1234 年)之作,並詳載時奉旨承造之寺廟、僧侶名曇瑞與祈願內容 : 願皇家基業永固,聖壽無疆,佛法得以永世流傳。 

Lot 5545

犍陀羅時代 可能四至五世紀 銅釋迦牟尼立像

高 26 公分

HKD 800,000-1,200,000

此件犍陀羅銅佛立件,保存良好,通體銅綠鏽,須彌座工整,有通體火焰背光插於背後,並以方形環固定;佛像面容眼神深邃,鼻樑挺直,雙耳垂肩,整體身形修長,雙手比例亦長;衣著輕薄貼身,線條柔和流暢,實為罕見。

Lot 5551

明代 十五/十六世紀 天龍(仙)八部眾

重彩設色絹本 立軸   143.5 x 76.5 公分

HKD 100,000-200,000

天龍八部之聖眾,名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迦。本件拍品為八部眾之一翼,四仙之形象描繪精微,色彩瑰麗。左上有「天仙」題矣,稱「八部眾」,而右下又有「安信筆」字跡,或為後人所題。此畫流傳於東洋,返我中土。雖有人後題「安信筆」,但此畫無疑,明代中晚期,漢地之水陸系眾神畫軸。

Lot 5552

明代 永樂宮廷御製 阿彌陀佛坐像

重彩設色絹本 立軸   152 x 87 公分

HKD 4,500,000-5,800,000

明永樂時阿彌陀佛像,手結禪定印,面帶和悅慈悲之笑,佛容端莊寂靜,身披金地雲錦紋袈裟,蓮座環繞瓔珞珠釧,細繪精工。首戴五葉寶冠,色彩沉郁而厚重,盡顯富麗堂皇。線條生動充滿靈氣,乃永樂皇室御製之精品也。 

Lot 5554

清中期 十八世紀 宮廷御製 京造木雕漆金自在觀音像

高 18 公分

HKD 220,000-300,000

木胎漆作自在式造像,高僅有18公分,卻是筆者曾經擁有過工藝水平最高的一件,表面細緻的多層朱漆,光滑細緻,衣紋衣褶流暢,自在坐姿,手交足十分到位,準確的比例身,若天衣連帽蓋於髮髻之上,雙目微閉,嘴微揚起,最佳開相,喜悅法捨,因漆作較厚,有局部龜裂,線在衣褶裡邊角處能見到殘存金漆,配上紅木老座。

Lot 5560

尼泊爾 馬拉王朝時期  十三至十四世紀 木雕加彩佛坐像

高 80 公分

HKD 1,500,000-2,000,000

造像由整木雕成,無拼接,木屬軟木,因年代久遠(近七百年)乾燥的表面有些裂、斷或磨損及風化多處,尤其在雙盤坐姿的膝部,明顯乾裂及風化,表面上有部分紅彩,頭部、髮髻有藍礦物彩,雙耳通肩,鼻高尖挺,闊胸單肩露臂,雙盤姿,一手捥起,一手扶膝,觸地,開相喜悅。嘴角微揚,高凸額骨,乃是一特點。屬早期馬拉一特點,可供細觀,十三世紀,七百多年前至今,保存不易,整體可算完整,難得一件馬拉木造釋迦牟尼坐像。

Lot 5561

明代 十七世紀 漳州窯觀音立像

高 51 公分

HKD 150,000-200,000

漳州窯乃盛於明代,主要特色黃釉,細開片,大都是器具,如瓶,碗,杯等,其中瓷塑也是一特色,分別與德化相抗禮,各有特色,風格特異。觀音一手持如意,一手長袖,雙腳踏於蓮葉上,通體黃白釉色,表面細開片,開相端正喜悅,這樣的方圓臉,微笑型態,屬漳州窯獨有。

Lot 5564

清中期 爐鈞釉山子配青金石底座

高 18 公分寬 9 公分

HKD 50,000-100,000

爐鈞釉,為清代乾隆年間所有的一種釉彩,在《南窯筆記》中有「爐鈞一種乃爐中所燒,顏色流淌中有紅點為佳,青點次之」。明清時期在案上賞石方面不只侷限於石料,開始出現以各種媒材製作出雅石的形狀,例如隨行木、銅製賞石、瓷製賞石,這是當時文人雅士對於賞石造像的突破,此爐鈞釉仿綠松石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爐鈞釉色飽滿,釉色上有些許紅色斑點,如星星斑斕地附著於綠松石上,交相呼應,造型小巧而巍麗,底作為青金石配上象牙,精美非凡,實為賞石文化的另一種雅趣。

Lot 5520

清代 十七/十八世紀  

壽山石羅漢坐像 款:「子秀」

高 8.3 公分

HKD 250,000-350,000

此蓋頭巾羅漢,背部陰刻「子秀」款,篆體字形,刀法古樸。材質溫潤,微泛粉紅,光澤柔和。羅漢雙手隱於袖內,衣紋細膩流暢,輕薄貼身,呈現自然之垂墜感。頭形方圓,巾帽覆頂,面容安詳,眉目間流露出喜捨之意,靜坐沉思,神態靜謐,氣韻內斂。此像雕工精妙,人物生動傳神,盡顯羅漢之恬淡慈悲,為上佳之佛教造像藝術品。

關注平藝術空間公眾號

《CANS藝術新聞》

近期報導

今日藝術書推薦
2024古董年鑑

1996年2月創刊的《拍賣年鑑》及兩本專業藝術月刊《CANS藝術新聞》和《當代藝術新聞》,分別於1997年及2005年創刊。《拍賣年鑑》提供全方面的市場數據。《CANS藝術新聞》以古美術為定調、《當代藝術新聞》關注亞洲當代藝術。兩本月刊為提供讀者最新資訊,每月都以快速的節奏更新並跟緊藝術時事,內容字字深入淺出,剖析藝術產業種種現況。

罐子藝術網
華人藝術圈必讀月刊《CANS藝術新聞》、《亞洲藝術新聞》。整合華人藝術圈資訊,關注骨董書畫及現當代藝術趨勢發展的重要藝術雜誌。「罐 新聞」平台是這兩本刊物的資訊先鋒,更是平面媒體網路化的領頭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