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的拿手好戏(作者:耿勇)

旅行   2024-11-10 00:01   上海  

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司马懿拿手好戏

耿  勇

自古有俗语:“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可我却反其道而行之。此举,非有意而为之,而是实属无奈之故。

年少时,正巧赶上评水浒,《水浒传》上了书店柜台。在当时,这是破天荒的事,不买不读才怪。不仅我如饥似渴地读,同学们都读,且津津有味。转眼,老了,退休赋,不读三国,也难打发时光,故一读再读,爱不择手。
或许是人生有过历练之故,如今读三国,便没了里,看人看事透彻了许多。不仅看三国,看其它名著也大致如此。四大名著看下来,慨乎言之:《红楼梦》里美人多;《西游记》里妖怪多;《水浒传》里好汉多;而《三国演义》里英雄多。简化之后便不难看出(初中数学老师常用语),《三国演义》与《红楼梦》是一对,“英雄爱美女”;《水浒传》与《西游记》是一对,“好汉打妖怪”。

开个玩笑,还是回到三国来说事。假如用一句话来概括三国时代,“乱世出英雄”恐怕最合缝合榫的。
三国时代英雄辈出,英雄者,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人人膜拜。三国里英雄太多,如用知名度来衡量,司马懿恐怕排不进前五,甚至排不进前十。不过,知名度不高,不影响司马家族成就伟业。
如果以成败论英雄的话,司马家族是笑到最后的,他们才是三国最大的赢家。在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手中结束国土分割,一统江山。他废魏元帝自立,国号“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应证《三国演义》开篇之言,“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司马家族干事业有耐心,不急,靠三代的传承使劲,最终,说篡位也好,说连蒙带骗也罢,反正当上了皇帝,说一不二。虽说是司马炎坐龙椅,称帝,可这根基还是司马懿打下来。
歌曲《真心英雄》中有句歌词“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大凡英雄成就霸业,不是也不可能是全靠运气。英雄者,过江蛟龙,各有各的过人高招,或说是看家本领。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相比,司马懿靠“熬”、“忍”和“装”渡过难关,把事业做大的。
一靠“熬”。司马懿当初在曹魏集团的处境与诸葛亮不同,他始终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在十分险恶的人事关系中谋发展。
刘备死前托孤,让儿子刘禅对诸葛亮像父亲一样对待。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言听计从,可以说诸葛亮在西蜀当家作主,没有或少有掣肘。司马懿在曹魏集团的处境则惨多了。曹操早年就留下了“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于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的判断。不得不承认,曹操看人入木三分,精准到位,没有一剑封喉,也是一针见血。不过,这对司马懿来说是不公平的,国有难,重用司马懿不假,可被利用的角色没变。对他的定性“狼顾之相”,不会“久居人下”,是个天生的篡位夺权的人,一直阴魂不散,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他头上。
曹丕、曹叡选托孤大臣,司马懿排名始终最后。后来曹爽打击司马懿,要夺他的权。另外,在朝中与司马懿不相上下的重臣挺多,像曹真、曹休这些都是宗室将领,还有陈群、华歆、王朗等,权势不小,并对司马懿多少有些敌意,深怀戒心。
司马懿的处境,让他没有其它的好办法能摆脱自己的困境。司马懿就采取有耐心的“熬”。他既不跳槽,也不激化矛盾,靠在外抗击蜀军,树立威信,为今后事业的拓展打基础。他心里有大目标,但不急于成事,时机不成熟,就挺住,煎熬着,忍辱负重。“熬”过曹操,曹丕,曹叡,成为三朝元老,把对手熬死,自己不出头也难。“熬”是要有本钱的。司马懿活了73岁,这在当时是绝对的高龄。曹操活了66岁,曹丕活了40岁,曹叡才活了36岁。
二靠“忍”。如果说,诸葛亮敌人不多,主要对手就是曹魏的话,那么司马懿面临的敌人,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内部的倾扎,功高盖主也好,同僚嫉妒也好,像悬在他头上的一把利剑,随时随地会有致命一击。对此,司马懿釆取的策略是既不锋芒毕露,也不无所作为。
司马懿喜欢与诸葛亮在战场打“拉锯战”,不急于拼个你死我活,血溅毙命。因他心里清楚,诸葛亮的存在,以及北伐,对曹魏集团的威胁,正是他本人生存或者说体现自我价值的关键。恐怕在司马懿的心里,当年韩信在囚车里感慨:“天下已定,我固当烹。”的阴影一直挥之不去。试想,如果过早打败诸葛亮,司马懿或许早就被曹魏集团铲除。
在司马懿看来,他与诸葛亮的关系比唇亡齿寒要更进一步,相依为命。他心里明白,只有与诸葛亮相互周旋着,打打停停,停停打打,他司马懿才有价值,才有生存空间。诸葛亮最有把握取胜的是第一次北伐,被马谡失了街亭,葬送了诸葛亮谋取雍、梁二州,以图关中的谋划以后,魏蜀之间打仗,双方心里都清楚,你吃不了我,我也吞不了你。打仗打得是实力,像士兵、粮草、国力等,还有指挥者的头脑、耐心和寿命等。
《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巨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说的是孔明演空城计。上世纪三十年代,成都武侯祠正殿有副对联:“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殿旁古式的草亭里存放着空城计弹用的古弦琴,亭周题满了名句,“问先生所弹何调,居然退却十万雄兵?”
如果我们把《三国演义》当作史料来读,诸葛亮的这步险棋,是真正考验司马懿的智慧。众人皆知,诸葛亮神机妙算,用空城,和自己一丝不乱的弹琴,迫使司马懿不敢冒进,怕中埋伏而退兵。从表面上看,蜀军金蝉脱壳,最终赢家是诸葛亮。其实如果往深里想,还是司马懿技高一筹,大智若愚,老谋深算。
凡事权衡再三,取其利,去其弊。如果司马懿挥师入城,无非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中埋伏,损兵折将。还有一种可能,活捉诸葛亮,消灭城中蜀军,大获其胜,凯旋而归。而这两点,都不是司马懿所愿看到的。冒险攻城,中埋伏,兵败,向上头不好交代;识破诸葛亮的诡计,一举将诸葛亮擒拿,没了诸葛亮,司马懿没了对手,下场一样可堪,即便不死,也会被废。没有利用价值的司马懿,随时随地会有可能,被曹魏集团排挤,甚至找个理由杀头灭族也不是不可能的。
司马懿在与诸葛亮的周旋中,有定力,不着急,认怂时可谓孬种一个,给人留下“畏蜀如虎”的名声。蜀军每来挑战,总是高悬免战牌,紧守营寨,不肯出战。诸葛亮为羞辱和激怒他,给他送来了妇人衣巾,他照样不生气,还故意穿戴给众将看。司马懿心里明白,诸葛亮六出祁山,一次只能带一个多月的粮草,粮吃完了,仗也就打完了,就得撤回去,这是典型的追求速战速决,拼个你死我活的短期行为。
诸葛亮在后几次北伐中也不乏谋略,疑兵、诈攻、声东击西等计策,还发明木牛流马运送粮草,最后一次居然直杀渭河南岸五丈原,与曹魏隔河相望,也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宏愿。
司马懿不上诸葛亮的当,不跟着你的节奏走。对司马懿而言,不仅要打败蜀汉,还要打败东吴,还要把曹魏变成司马氏天下。他的目光深邃而远大,绝不是追求某场战争的胜利与否,或为夺取几座城池而沾沾自喜的。
三靠“装”。司马懿把好名声留给诸葛亮,把实惠留给自己。他忍辱负重,虽名声孬,效果却好。诸葛亮求战不成,着急上火,心力交瘁,一病呜呼。“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而对司马懿来说,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而夺彼之帅,司马懿指挥的抗蜀战争以魏国的完胜而告终。
司马懿在与诸葛亮对抗中,心中有数,把握好节奏,不急不躁,赢不能大赢,输不能大输,攻不宜大攻,守不宜长守,给对方活路,就是给自己留有余地。不仅如此,成就诸葛亮的美名,他“装”的是彻头彻尾,表里如一。那句体现他胸怀开阔、大家气度的“孔明智在吾先”,蒙蔽了朝廷,也蒙蔽了世人,大家都觉得诸葛亮不好对付,天才神算,却少知司马懿的城府极深,目光长远。如果说人生如演戏,关键看演技的话,司马懿的演技,堪称登峰造极。难怪孔明先生叹息:“彼深知我也。”
诸葛亮给人的外在形象,沉稳而有智慧,羽扇纶巾,仿佛是智慧的化身。而司马懿则相反,他惯用的手段就是装病卖傻,好像是一个不中用的人。
据《资治通鉴》记载:公元248年,河南令尹李胜出任荆州刺史,到太傅司马懿家去辞行。司马懿让两个婢女侍奉着出来接见。让他更衣,他却把衣服掉在地上,指着嘴说口渴,婢女端来了粥,司马懿拿不动碗,就由婢女端着喝,粥从嘴边流出,沾满了前胸。
李胜见状说:“大家都说您的中风病旧病复发,没想到您的身体竟这样糟!”司马懿气喘吁吁地说:“我年老体弱卧病不起,不久就要死了。你屈就并州刺史,并州靠近胡地,要很好的加强戒备。恐怕我们不能再见面了,我把我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俩托付给你。”李胜说:“我是回去愧居本家乡的州官,不是并州。”司马懿装聋作哑,故意听错他的话说:“你刚刚到过并州?”李胜又说:“是愧居荆州。”司马懿说:“我年老耳聋思绪迷乱,没听明白你的话。如今你回到了本家乡的州,正好轰轰烈烈的大展德才建立功勋。”
李胜告退后,禀告曹爽说:“司马公只是比死人多一口气,形体与精神已经分离,离死不远,不足以忧虑了。”过了几天,他又流着泪向曹爽等人说:“太傅的病体不能再复元了,实在令人悲伤。”因此,曹爽等人不再对司马懿加以戒备。太傅司马懿暗地里和他的儿子中护军司马师、散骑常侍司马昭密谋诛杀曹爽。
李胜是南阳人,南阳属荊州,故称为本州。不知何故,《三国演义》中将其改为青州刺史。历史资料上说李胜有文才,但性格浮华。曹爽失败后,李胜也为司马懿所杀。曹爽手下谋士如何晏之徒,都是虚浮漂亮的清谈家,自然不是老奸巨猾的司马懿的对手。
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相继担任大将军,把持朝廷大权。曹髦见曹氏的权威日渐失去,司马昭又越来越专橫,内心非常气愤,于是写了一首题为《潜龙》的诗。司马昭为此大怒,杀死曹髦,立曹奂为帝。司马昭死后,长子司马炎干脆逼曹奂退位,自己称帝。经过司家三代人的“努力”,终于夺权成功,成立了西晋。
史书评价司马懿,据《晋书· 宣帝纪》:“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鹰儒教。”《三国志》: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故烈祖明皇帝授以寄讬之任。懿戮力尽节,以宁华夏。又以齐王聪明,无有秽德,乃心勤尽忠以辅上,天下赖之。按金庸大侠的说法,司马懿的作风,就是越女所说的“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孙子兵法》中“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所谓善变,就是会“装”。
司马懿有眼光,识全局,谋事长远,不计眼前得失;做事务实,思考问题缜密周全,有定力,有耐心,不受外界干扰;善于伪装,表里不一,不露真相,麻痹对手,为自己成事创造条件和机会。其所经历的大事,都在他掌控中,并取得最终胜利。
司马懿以及其家族,最后取代曹魏,一统天下,如从这个众英雄追求的终结目标来看,司马懿无愧于三国时代的真正足智多谋者。凭藉着“熬”、“忍”、“装”,成为能干也能成大事的大英雄,自然,也可称之为大阴谋家。

鸣谢:耿勇先生赐稿分享!

孵混堂

那些年,陪伴我们的电视广告

理发那些往事

取暖

买粮记


久违了,麻雀

窗前的水杉树

䓤油饼

丧命沪上的末代侯爷

地铁里的手机族


江湾五角场的“黄兴”情结

《繁花》让人想起那个年代

老严的“文学梦”

退休了,去打乒乓

《繁花》 唤起尘封的记忆


《繁花》年代的浦江两岸

探亲路上

过年贴春联

儿时过年

青山在,人老否


围墙下的大排档

姓名中的辈分

唉!黑头发,白头发

云雾中的浦东新高度

体检


我眼中的五角场

老北站印象

《繁花》年代的电车

《繁花》年代的公交车站

茶事


【哈哈镜】投稿的尴尬

【长焦距】明朝开国,松江才子遭殃

【长焦距】明朝谢幕,松江才子捐躯

樱花开了

养蚕


黄兴路像条河

有编号的书柜

花草缘

难忘读书上进好年代

偶遇明星


稿费

地名,渡过尘世的河

那年高考

从主持曹可凡说开

父亲的上海情结


凡人与名人

地名,渡过尘世的河(续篇)

彼得的“法律”意识

《红楼梦》里说“扇子”

当年灭臭虫


淋浴房里飘出的歌

天热,喝凉茶的记忆

父亲的竹凉席

“叔叔,几点了?”

“本报通讯员”的往昔

   上篇  下篇


高温中,人依旧

又闻蝉鸣

纳凉

军营饭菜香

新兵连的故事


手持折扇,风流也悲催

相亲

停电

小人书摊

此“鲈鱼”非彼“鲈鱼”


李府今昔

我的小学

段家祠堂,今安在

不一样的师生情谊

逍遥津里清淤泥


中秋月圆的“庚辰午门䅁”

台风,怕它不来,又怕它乱来

家乡有条河,叫包河

合肥的上海人

国庆,外滩璀璨的灯光


苹果香

地震那些往事

江湾五角场的“圆”

“弹棉花喽”

五角场曾有两幢老楼


住小洋楼(上篇)

住小洋楼(下篇)

台上与台下——读小说《主角》有感


我知道你在看哟~

阿拉老底子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不忘昨天, 激励今天, 走向明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