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能造出一台本地化氢能车吗?元新闻对话明天氢能王朝云 | 元桌会议

文摘   财经   2024-09-05 22:33   安徽  



明天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王朝云

全文共2873字,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近日,安徽省首台氢能重卡上线运营交车仪式举行,这也标志着安徽省正式实现氢能重卡示范应用零的突破。此次交付运营的车辆搭载了115kW高性能燃料电池系统,整车具有超长续航、超低氢耗、超级安全、超低运营成本、零碳环保等特点。


安徽省在推动氢能产业发展方面积极行动。2023年底出台的《安徽省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实现氢能商业化推广应用,建成国内重要的氢能产业发展高地,产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燃料电池车辆推广量达到2000辆以上,氢能船舶运营10艘以上。这一行动计划的出台,为安徽省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路径。


对于氢能产业的发展,安徽明天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王朝云表示,目前安徽省氢能产业涵盖了制氢、研发、燃料电池和项目经营等多个方面。在安徽制造一台本地化氢燃料电池汽车已经基本可以实现。在未来三年内,有信心能够解决氢燃料电池汽车面临的主要挑战。


氢能及氢燃料电池的产业化、市场化问题何时能解决?氢燃料电池与锂电池的发展有何异同之处?近日,元新闻记者采访了王朝云。


安徽能造出一辆本地化氢能汽车吗?

王朝云:前,安徽省在氢能产业拥有大约五十多家上中下游企业。从发布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起,企业数量数量激增。2017年,明天氢能成立初期,当时全国从事氢燃料电池业务的公司不超过二十家,如今已有上百家企业涌入这个赛道。在氢能及氢能燃料电池领域,工商注册的企业超过1万家。

在我们的氢能产业中,安徽省的内生型企业已经组建了多个联合体,这些联合体涵盖了制氢、研发、燃料电池和项目经营等多个方面。


因此,在安徽制造一台氢燃料电池汽车已经基本可以实现。


如何看待锂电池的发展?

王朝云:锂电池的技术从2000年前后开始不断积累。


2000年,万钢提出了开发洁净能源轿车,实现中国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建议。“863计划”以万钢为组长,由十三位专家组成的重大专项专家组,提出了“三纵三横”总体路线,即以燃料电池和动力蓄电池技术、电驱动系统技术、共性基础技术三大技术体系为“三横”,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为“三纵”的总体研发体系。


随着十城千辆工程的实施,锂电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才正式拉开了序幕。在这个过程中,我将锂电池的发展从2000年开始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2000年左右到2010年前后,主要是技术突破和技术创新的时期。当时,业界有一种声音是先解决手机充电问题,然后再去探讨新能源汽车的问题。


第二个阶段是2010年到2015年,国家政策大力推动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为锂电池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第三阶段则是社会资本介入推动的阶段。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开始投入到这个领域,进一步推动了锂电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2020年往后为第四阶段,用户拉动市场。消费者对电动车的需求逐渐增加。他们开始更加关注电动车的运行成本以及驾驶体验。车企推出了更多样化的电动车型,满足不同市场和消费者需求,从小型城市通勤车到长途驾驶的高性能电动车。


氢燃料电池的发展的难点在哪?

王朝云:氢能及燃料电池,与锂电产业相比产业链要长得多。同时,氢燃料电池既要考虑使用端的排放问题,也要解决氢和绿氢的来源及污染问题。

在“三纵三横”战略中,氢燃料电池也被纳入其中,并鼓励对其进行技术创新,在当时与锂电池属于并行发展。但氢燃料电池的应用场景相对较少,产业基础不足,未能像锂电池那样形成较大的产业链。

此外,氢燃料电池在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发展较为领先。在氢燃料电池技术方面,由于规模化应用的缺乏,导致难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同时缺乏独立的专利和创新想法也使得燃料电池的发展面临不小的挑战。

在锂电池技术不断发展并达到爆发期的同时,氢燃料电池的发展却遭遇了寒潮,进入了发展的“冰点”。与锂电池所获得的广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相比,氢燃料电池在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前的漫长时期内,几乎没有得到政策和补贴的支持。

进一步来说,氢燃料电池的发展在2020年之前实质上仍停留在锂电池2010年的发展阶段。这意味着氢燃料电池相对于锂电池,在发展上缺失了大约10年的时间。

氢燃料电池有何突破?

王朝云:过去20年,氢燃料电池的技术依靠社会基础创新力量和基础政策支持,也获得了重要突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在里程方面,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行驶里程有了显著的提升。最初,这类车辆的行驶里程局限于大约1000公里。2020年,我们将这一数字增长至10万公里,而今更是达到了约25万公里,这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实用性和市场接受度是一个巨大的促进。

在成本控制方面,氢燃料电池技术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早期,每千瓦的电池成本高达3万元左右。但随着技术的成熟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到2024年,这一成本已经降至约3000元,这样的成本下降为氢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应用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此外,电池的体积比功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电池每升功率从原先的3.5千瓦增加至目前的5.5千瓦,而每升3.1千瓦的电池就足以安装在轿车上使用。这不仅意味着氢燃料电池系统更加紧凑高效,还使得车辆设计更加灵活,车型适用范围更广。


氢燃料电池还有哪些问题?

王朝云:在未来三年内,我们有信心能够解决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面临的主要挑战。

具体来说,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市场普及率。因此,首要任务是通过技术创新和生产流程优化,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成本大幅降低,使其达到与购买传统燃油车或锂电池汽车相当的水平。

其次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提高耐久性。我们已成功实现了氢燃料电池汽车行驶30万公里无大修的目标。接下来,我们计划到2027年,将这一里程提升至80万公里,这将大大提升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可靠性。

此外,氢燃料的成本也是关键因素之一。最初,一线城市的氢气价格大约在70元以上,目前已经下降了50%甚至更低。

我们预计,未来氢气的价格可能会低于油价,接近于电力的价格,这将极大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运营成本优势。实现这三大目标后,氢燃料电池汽车将完全具备在重卡领域替代传统车辆的能力。

展望未来,传统燃油汽车、锂电池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将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形成共生关系,共同构成更加多元化和可持续的交通生态系统。


对安徽的氢能产业发展有何建议?

王朝云:安徽的氢能产业不是做与不做的问题。而是如何更有效地发展氢能的问题。

安徽省在氢能储存方面、燃料电池技术和应用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还得益于安徽省为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

此外,安徽省内许多地区对于氢能产业的发展也表现出强烈的意愿和积极性。这种积极性也为全省氢能产业的整体布局和资源配置带来了新的机遇。

以现有的灰氢作为起点,推动相关的示范应用,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氢能的应用领域广泛,涉及多个行业。通过实践使用,改变人们对氢能的看法,促进各个领域对氢能接受和应用。一旦这些痛点得到解决,将会更顺利地实现向氢能技术的切换。



撰稿丨元新闻记者 徐宏博 常诚

编辑丨徐宏博  美编 | 周继龙

 校对丨胡威坤

审核 | 一审 梁巍  二审 潘艳刚  三审 杨宇坤


本文首发于元新闻 转载请联系后台


元新闻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旗下财经全媒体。奔跑时代,我们一起深读理解世界。 投稿、投诉、合作:邮箱 yuan_News@163.com V: YXW20231204 T:15256224171;05516518319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