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高危人群子宫内膜癌筛查研究在全国有序开展,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宏伟规划,2024年11月24日,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产科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疾病研究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承办的高危人群子宫内膜癌筛查多中心临床研究阶段总结会暨第二批筛查中心培训会在北京顺利召开!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之一,每年有接近20万的新发病例,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因其解剖及生物学行为特点,病灶多局限于子宫体,且生长较慢,转移播散时间亦较晚,若能早发现早治疗,术后5年生存率可大于70%。“如何在我国有序、科学地开展子宫内膜癌筛查工作”是本次会议重点讨论的方向和目标。
本次会议汇聚国内妇产科、病理科、超声科等领域知名专家,深入探讨子宫内膜病变研究进展,同时强调高危人群筛查的重要性,分享子宫内膜癌的筛查经验。邀请第一批筛查中心阶段总结筛查工作进展,同时启动“第二批高危人群子宫内膜癌筛查中心临床研究”,并对第二批筛查中心进行临床采样、超声评估、子宫内膜微组织病理检查及一次性宫腔镜应用等系统培训,旨为共同推动我国高危人群子宫内膜癌筛查工作。妇产科在线作为大会合作媒体,为您带来精彩报道。
会议伊始,张果教授首先向莅临本次会议的各位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78家单位妇产科、病理科和超声科的专家学者们致以热烈的欢迎。随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建六教授,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处郗淑艳巡视员分别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致辞。王建六教授在致辞中首先分享了高危人群子宫内膜癌筛查多中心临床研究的背景及意义,随后,强调了高危人群子宫内膜癌的筛查理念,提出“未病先防,防治结合”的健康管理目标,以期切实提升女性健康整体水平。感谢协会领导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和关心,感谢全国各地的专家同仁对子宫内膜癌筛查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希望我们一同攻坚克难,团结奋进,真抓实干,全力完成该研究的各项工作任务。郗淑艳巡视员表示,女性健康是家庭幸福和社会格局的重要组成内容。总书记提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业,妇女是重要的力量。足以可见,女性健康保障意义重大,需全社会给予高度重视。希望通过此次多中心研究顺利开展,有效提升妇幼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会期同时举办了第二批筛查中心启动仪式,会议现场来自全国各地78家筛查中心的妇产科、病理科、超声科领域知名专家,共同见证“高危人群子宫内膜癌筛查多中心临床研究”第二批筛查中心的隆重启动。
第一批筛查中心对项目的开展情况、有效数据分析、门诊流程、问题与分析、各中心的特色及优势进行详细汇报。王建六教授对第一批23家筛查中心所做的工作给予高度认可,同时,强调了质量把控重要的意义。希望大家共同致力于高危人群筛查工作,惠及更多女性患者。
张果教授:高危人群子宫内膜癌筛查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案介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果教授指出,高危人群子宫内膜癌筛查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案的目的是针对子宫内膜癌发病高危人群,应用“经阴道超声”联合“子宫内膜微组织病理检查”进行子宫内膜癌筛查,明确两种筛查方法的特异度、敏感度及最佳组合方式,并针对不同筛查模式进行成本、效用分析。随后,张教授依次对该研究的入排标准、超声评估、临床采样、病理检查、分析指标,研究时间及样本量、研究经费及研究开展计划等几方面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奇灵教授回溯子宫内膜采样器的研发背景,重点分享了一次性锥形取样器的特点、取样过程及取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耿京教授围绕入组患者超声检查的检查时间、评估标准、妇科超声检查前准备、超声评估、子宫内膜测量方法——IETA共识、超声报告模版(内膜部分)及病例分享等几方面展开精彩讲授。讲座中,耿教授结合临床典型病例及超声图像,分享子宫内膜及宫腔病变血流评和宫腔病变描述,同时展示了超声规范报告模板及注意事项。最后,耿教授强调子宫内膜癌筛查首先应注意识别筛选高危人群,其次是选择超声检查途径。超声检查途径以腔内超声为主,检查前应注意排空或充盈膀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李荣教授专注于子宫内膜组织微标本的制备研究。李教授提出,以往获取的细胞学及微量组织检查常规方法是标本离心涂片后HE染色,但是该方法不利于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目前对于细胞块的制备,一般使用试剂固定等预处理后,使用胶体、琼脂包裹或脱脂棉包裹,之后使用石蜡制片。随后,李教授详细讲授了标本收集、包裹、离心制备组织包埋块等关键步骤,强调每一步都需严格遵循细胞及微标本块制备流程,特别是在离心前,注意标本的均匀分散、离心参数调整以及操作过程中的无菌和温控条件,以确保标本质量和安全性。沈丹华教授:子宫内膜组织微标本病理诊断流程及病例展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沈丹华教授回顾子宫内膜癌筛查方式、常见的子宫内膜取样器,详细介绍了子宫内膜组织微标本病理诊断流程,并对于如何获取子宫内膜组织满意度给予重点讲述。沈教授表示,随着子宫内膜癌发病率上升,提高子宫内膜癌的筛查效率,实现子宫内膜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已势在必行。微量子宫内膜取样标本,为子宫内膜癌筛查提供了一种可行方式。但是,需注意微标本处理及诊断流程的规范化,以提高筛查的灵敏度。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张娥教授指出,宫腔镜技术的发展趋势集中在技术创新、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以及市场需求的增长方面,这些趋势不仅提升了宫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使得宫腔镜技术更微创、更便捷、更高效。一次性宫腔镜应用于子宫内膜癌筛查相较于超声检查,可直观地观察组织细节,包括腺体开口和毛细血管等,对于疾病的良恶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最后,张教授结合手术视频演示,分享了一次性宫腔镜在子宫内膜病变筛查中的应用及评估注意事项。
声明:本文由妇产科在线采编,经组委会审阅后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有会议直播/学术报道
商务合作/原创投稿等需求
请联系我们
业务合作:段老师 18612983124
原创投稿:fcktougao@126.com
座机号码:010-56291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