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流产、早产…竟都与子宫形状有关?美国ASRM最新循证诊治指南解读来了~

健康   2024-11-24 23:47   北京  

编者按

女性生殖道畸形通常由苗勒管(副中肾管)融合缺陷或融合后管腔化异常所致。如果连接两个副中肾管的组织在胚胎第20周之前未能吸收,则导致纵隔子宫发生。纵隔主要由肌纤维和少量的结缔组织构成。纵隔子宫与不孕、复发性流产以及早产等不良产科结局有关。尽管单角子宫和双子宫的患者中大约有11%到30%伴有肾脏异常,但纵隔子宫与肾脏异常之间暂未发现关联。

2024年8月,美国生殖医学会ASRM发布《纵隔子宫循证诊治指南》,关于如何诊断纵隔子宫、纵隔子宫对生育的影响、相关治疗对改善生育的作用以及围术期管理提供了循证证据。


NO.1 如何诊断纵隔子宫?


三维超声检查±生理盐水灌注已被证明是一种准确的非侵入性方法,用于诊断纵隔子宫。其他方法包括二维超声、磁共振成像(MRI)和宫腔镜检查可能有用,但准确性较低。值得指出的是,区分弓形子宫和纵隔子宫是很重要的,因为弓形子宫属于正常变异,与不良临床结局无关,明确诊断方能精准判断纵隔矫治手术干预的获益人群。


建议

• 建议使用三维经阴道超声检查伴或不伴生理盐水灌注作为子宫形态评估的一线非侵入性诊断工具(证据强度:B;推荐强度:中等)。

NO.2 纵隔子宫会导致不孕吗?

证据不足,无法得出纵隔子宫是否与不孕症相关的结论。

建议


· 由于证据不足,无法就纵隔子宫与不孕症之间的关联提出建议(证据强度:C;推荐强度:无建议)。


NO.3 纵隔会影响妊娠丢失或不良妊娠结局吗?

有充分的证据表明纵隔子宫与自然流产、早产、胎位异常和剖宫产有关。有一定的证据表明纵隔子宫与胎盘早剥和胎儿生长受限有关。

建议


• 建议告知患者,纵隔子宫的存在与自然流产和产科并发症有关(证据强度:B;推荐强度:中等)。


NO.4 治疗纵隔能否提高不孕患者的生育能力?

低质量的数据表明,对于不明原因不孕的患者,手术矫正纵隔子宫可能会提高生育能力。但一项小样本前瞻性RCT没有显示出活产率的提高。

建议

• 尽管对不孕症患者和/或正在进行生育治疗的患者进行纵隔切开术是合理的,但根据目前的证据无法对此做出强烈推荐。

• 建议告知不孕症和/或正在进行生育治疗的患者,纵隔切除术未必一定能够提高活产率。鉴于文献有局限性、同时手术风险较低,可以在共同决策模式下向患者提供纵隔切开术(证据强度:B;推荐强度:中等)。


NO.5 治疗纵隔能否改善产科结局?

对于有不良生殖结局病史的患者,手术矫正纵隔子宫似乎与降低流产率有关。基于有限的观察性数据,手术矫正纵隔子宫似乎可以改善产科结局,包括胎位异常、早产和剖宫产率。然而,尚未证明对活产率有影响。

建议

• 建议在共同决策模式下,为有反复流产史的纵隔患者提供宫腔镜下纵隔切开术(证据强度:B;推荐强度:中等)。

• 建议告知患者,纵隔切开术可能降低胎位异常和剖宫产等不良产科结局的风险,但尚无高质量数据推荐(证据强度:B;推荐强度:中等)。


NO.6 纵隔特征是否与生殖结局相关?

子宫纵隔可能包含与子宫其余部分相似的正常肌层,肌性纵隔的存在与反复流产和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增加有关。尽管这些不良生殖结局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回顾性病例对照试验评估了患者手术矫正前后的早期妊娠丢失发病率。小型纵隔和大型纵隔的切除术后,在反复流产的患者中改善作用相似。

建议


• 不建议使用纵隔的大小或形状来确定对不良生殖结局的影响(证据强度:B/C;推荐强度:中等/弱)。


NO.7 术前是否应该使用药物

预处理以薄化子宫内膜?


在切断纵隔时,能够充分暴露两侧输卵管开口是很重要的。目前没有高质量的数据来检验术前辅助药物(如口服避孕药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的利弊,这些药物可能有助于改善宫内视野,但也可能破坏正常的激素环境,从而影响术后愈合。

建议


•基于专家委员会的意见,建议考虑在卵泡期或孕酮撤退后进行手术,以改善手术视野。然而,目前没有旨在证明或反驳这一点的研究(证据强度:C;推荐强度:弱)。


NO.8 切除纵隔子宫的宫颈部分

是否存在宫颈功能不全的风险?


完全纵隔子宫是指纵隔从宫底延伸至宫颈外口水平。关于是否应该切开纵隔的宫颈部分,或者在内宫颈口水平开始切并保留宫颈部分的完整性,一直存在争议。小样本资料显示两组间的生殖结局(如早期和晚期流产和早产)没有差异,切除宫颈纵隔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小型前瞻性研究发现,宫颈纵隔切开没有显著出血,也没有宫颈功能不全的证据。

建议


• 建议告知患者,根据有限的数据,没有证据表明切除宫颈纵隔会增加宫颈功能不全的风险(证据强度:C;推荐强度:弱)。


NO.9 切除残留(<10mm)纵隔是否有益处?

纵隔子宫的手术目标是在两个输卵管口之间创建一个平坦的宫底,或者切至正常血管和肌层分布、并保留一个“弓形”形状。只有1项研究关注残留纵隔的影响。有限的数据表明,当残留一个小的纵隔(<1厘米)与完全切除纵隔相比,生殖结局没有差异。

建议


• 不建议对小于1 cm的残留纵隔再进行一次手术(证据强度:C;推荐强度:弱)。


NO.10 是否需要预防粘连?

正确矫正应为切开纵隔的中线,而非切除纵隔组织。切开纵隔后,组织自然会因张力而向子宫前壁和后壁回缩。没有高质量的数据支持使用机械能(冷剪刀)还是电外科的热能,也没有高质量的数据证明术后雌激素治疗、IUD或宫内球囊对预防宫腔粘连有益处。关于宫内凝胶价值的数据过于有限,无法得出结论。

建议


• 证据不足以推荐常规使用口服雌激素、宫内球囊和IUD来减少纵隔成形术后粘连形成(证据强度:C;推荐强度:弱)。


NO.11 宫腔镜下纵隔切除术后

妊娠子宫破裂的风险是否增加?


关于纵隔子宫成形术后子宫破裂的数据非常有限,目前只有少数个案报告和人口研究中罕见的结果。子宫破裂风险可能与过度切除纵隔、穿透肌层、子宫壁穿孔以及过度使用电凝或激光能量有关。

建议


• 纵隔成形术后子宫破裂的发生率似乎很低,然而,这一结果在当前文献中并不经常报告(证据强度:B/C;推荐强度:不足以做出建议的数据)。


NO.12 宫腔镜下纵隔切除术后患者

应该等待多久才能尝试怀孕?


只有少数低至中等质量的研究涉及这个问题,在纵隔成形术后1~2个月内进行胚胎移植,似乎与等待超过2个月的生殖结果相似。没有数据表明患者在宫腔镜下纵隔成形术后应该等待超过1~2个月才能尝试怀孕。

建议


• 建议告知患者在纵隔成形术后1~2个月可以进行生育治疗(证据强度:C;推荐强度:弱)。


NO.13 在尚未尝试怀孕的患者中

偶然发现的纵隔应如何处理?


迄今为止,还没有随机研究评估在尝试怀孕前进行子宫纵隔成形术是否能改善患者的生殖结局。

建议


• 证据不足以推荐在尚未尝试怀孕的患者中进行宫腔镜下纵隔成形术(证据强度:不足;推荐强度:证据不足,无法做出建议)。


文章来源:第一妇产
APP下载、微信医生群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了解具体详情


如有会议直播/学术报道

商务合作/原创投稿等需求

请联系我们


业务合作:段老师 18612983124

原创投稿:fcktougao@126.com

座机号码:010-56291763

妇产科在线
面向妇产科医院、专家、医师,提供专业信息传播服务的专业学术门户网站。致力于为中国的妇产科医生提供一个开放,自由和专业的网络交流、学习平台,以推动我国妇产科医学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