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看病,讲究“病证合参”,不为病所困,有是证,用是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说,开方治病,不要桎梏于病名,要摸清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直击病灶、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这么说,大家很可能没可能没有实感,今天就以肝病为例跟大家简单聊聊。
肝病多郁证、阴证
脂肪肝、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腹水......这些医学名词光是一出现就能让很多朋友心提到了嗓子眼。“一个小小的肝上怎么整出这么多问题?”
其实,肝病虽表现复杂、变化多端,从其发病来看,却多从肝气郁结、肝肾阴虚开始,进而及血,化火、伤阴、阳亢以至动风。这也意味着,把这两个“大头”解决了,剩下的就都是些细枝末节的东西了。
清代医学家魏之琇基于此,研制了一个仅6味药的良方,直言“统治胁痛、吞酸、疝瘕,一切肝病。”
组方:
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
加减化裁:
大便秘结,加瓜蒌仁;
虚热或汗多,加地骨皮;
痰多,加川贝母;
舌红而干,阴亏过甚,加石斛;
胁胀痛,按之硬,加鳖甲;
......
纸上得来终觉浅,空口虚言无意义。给大家介绍这样一个医案吧。
年前接诊了这样一位患者,时年72岁,既往长期慢乙肝病史,未予重视及系统诊治。初诊时,自述存在:精神疲倦、乏力、口干、胃纳欠佳、痰多等不适,睡眠尚可,小便黄,大便偏干结,舌暗红,苔少根部黄腻。
西医诊断: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
中医诊断:积聚(肝肾阴虚,湿瘀热结)。
治宜:滋补肝肾、清热祛湿活血。
处方:一贯煎加减。当归、生地、沙参、枸杞、川楝子、麦冬、白芍、川贝母、白茅根、麦芽、牡丹皮、郁金、黄芩、桔梗。
二诊患者精神改善,乏力减轻,口干症状明显减轻,胃纳改善,大便不畅,舌苔稍润,根部黄腻减轻。原方去五指毛桃、白茅根加瓜蒌仁。续服一段时间后,身体不适消失,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中医发展至今几千年,值得我们钻研、学习的方子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大家遇病一定不要怕,找对方向,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不管您是乙肝、脂肪肝还是肝硬化,也不管您的病程有多久,只要您需要帮助,都可以随时来问我,我来给您一些建议,咨询并不收取朋友们的费用,也算是大家一路支持的一个小福利!感谢阅读!